Butterfly Effect launched its autonomous agent Manus

Manus的誕生標誌著中國AI從技術競賽轉向應用落地,以高效整合與自主執行能力脫穎而出。相比西方追求AGI,中國AI走出了一條更務實的道路

  

田豐

中國AI初創公司蝴蝶效應於3月6日發布自主代理AI「Manus」,引起中國科技圈一片沸騰。社交媒體上瘋傳Manus自動撰寫報告、分析股票,甚至在用戶睡覺時自主編寫遊戲的展示影片。測試版邀請碼在二級市場被炒至超過14,000 美元,AI概念股隨即大漲。然而,在中國以外,國際市場反應平淡,凸顯了東西方在AI發展策略上的分歧。

超級產品 而非超級模型

與OpenAI追求萬億參數的願景或Google深度神經架構的技術路線不同,Manus 採取了更務實的工程方法。我將AI的發展劃分為三個層級:超級技術(如GPT-4 等基礎AI模型)、超級系統(整合型平台)、超級產品(面向用戶的應用)。Manus 屬於最後一類,即通過協調現有AI工具,打造出高度實用的解決方案。

蝴蝶效應並未自行研發全新的AI模型,而是通過整合多種開源與專有AI引擎(如Claude 3.5和DeepSeek)來構建Manus。其三代理架構(規劃、執行、驗證)使 Manus能夠拆解複雜任務,在虛擬機內執行,並在輸出結果前進行準確性驗證。這種方法優先考慮任務完成,而非類似人類對話,使Manus特別適用於以效率為核心的企業場景,而非僅追求自然交互的應用。

Manus 聲稱在GAIA基準測試中達到86.5% 的準確率,超過OpenAI參考模型的 74.3%。然而,GAIA主要測試結構化任務(如履歷篩選),而非開放性推理能力。在股票分析方面,Manus需要40分鐘來完成分析,而彭博終端幾乎是即時輸出,但其優勢在於自主處理,用戶可將多步驟任務交由Manus運行,隔天即可獲得結果,這使其更像是一款數字助手,而非即時回應工具。

中國的區域創新中心

Manus 的快速發展展示了中國依靠區域創新集群推動AI產業的策略。蝴蝶效應團隊來自武漢「光谷」,這是一個由政府支持的科技中心,以大學驅動的研發著稱。類似於合肥孵化京東方與蔚來等製造業巨頭,武漢依靠國家投資、補貼與產業合作來推動技術創新。

與此同時,杭州已成為中國民營AI和機器人產業的核心區域,孕育了 DeepSeek和Unitree等領軍企業。國家支持的創新中心(如武漢)與市場驅動的私營生態系統(如杭州)之間的競爭,營造了一個適合快速迭代的環境。Manus的崛起表明,中國的AI突破已不再局限於北京與深圳,而是逐步向全國擴展。

全球反應:興趣多於警惕

在國際市場上,Manus引發了好奇,但尚未引起太多關注。在社交平台X上,其演示影片在24小時內獲得超過20萬次觀看,但美國科技媒體和監管機構對此次發布基本上未作出反應。與DeepSeek開源發布時所引發的高度關注不同,Manus迄今成功避開了地緣政治上的反彈,部分原因在於其運行於中國自有的雲端基礎設施,且未直接挑戰美國AI模型的主導地位。

這種低調的反應或許反映了中美在AI發展方向上的不同優先級。當美國實驗室專注於推動通用AI的突破時,中國則致力於將任務導向的AI工具商業化,為企業和專業人士提供實用解決方案。西方觀察人士將Manus視為一種巧妙的整合,而非根本性的技術創新,這進一步強化了中國AI優勢主要體現在實用應用,而非理論前沿突破的認知。

挑戰與商業戰略

Manus在技術原創性方面面臨質疑,批評者將其貶稱為第三方AI模型的「黏合工廠」。然而,我認為這恰恰是它的優勢,而非缺陷。正如Linux和Android源於開源基礎併發展壯大,Manus展示了AI生態系統如何通過模塊化與整合發展,而非依賴封閉的專有模型。

在商業層面,Manus正在挑戰AI盈利模式的傳統假設。不久前,消費級AI應用仍被視為難以盈利,但Manus的邀請制測試版已經激發了極大的市場需求,甚至導致訪問碼在二級市場上以數千美元的價格轉售。早期的金融和人力資源用戶反映,使用Manus可提升15至25% 的工作效率,證明實用型AI自動化確實存在付費市場。

目前,Manus面臨的關鍵戰略選擇是要專注於廣大消費市場,還是深耕企業級解決方案。儘管大型金融機構可能對定製版本感興趣,但這也可能使Manus陷入繁瑣的專屬開發流程。相較之下,蝴蝶效應似乎更傾向於可擴展的SaaS 模式,通過大眾市場的反饋持續優化Manus,並在適當時機再與企業客戶展開更深入的合作。

AI作為工具 而非威脅

Manus的目標並非取代人類工作者,而是增強人類的能力。我預測,像Manus 這樣的AI助手將成為人類專業技能的數字延伸,處理日常重復性任務,讓專業人士能夠專注於更高層次的戰略決策。例如,Manus可以自動化金融數據的收集與初步分析,使研究員和投資者能夠專注於解讀洞察,而不是耗費數小時進行手動數據整理。

Manus也體現了中國AI產業向商業化解決方案的轉變,專注於創造即時的經濟價值。與西方對通用人工智能(AGI)風險的前瞻性關注不同,中國的AI戰略更強調實用性、效率與盈利模式。通過將AI融入可觀察的工作流程,Manus確保用戶能夠信任其決策過程,使其成為一個實用且可擴展的工具,而非一個難以理解的「黑箱」算法。

Manus能否保持獨立?

隨著Manus的成長,它與中國科技巨頭的關係將至關重要。從歷史經驗來看,獨立的AI初創公司通常面臨兩種選擇:要麼與大型平台(如騰訊、阿里巴巴)結盟,要麼冒著與其直接競爭的風險。騰訊的「元寶」平台整合了DeepSeek 等AI工具,這或許暗示了成熟企業可能會選擇吸納或與Manus競爭。

據報道,蝴蝶效應已獲得騰訊及其他專注於科技領域的風險投資公司的戰略投資。鑒於Manus目前在中國市場受到高度關注,其未來的獨立性和自主權仍懸而未決。在突破一億用戶之前,Manus仍然脆弱,可能會被收購並最終被整合或邊緣化。另一條道路則是獨立擴展,仿效微信或抖音的模式,發展成為一個自成生態系統的平台。如果成功,Manus可能演變為一個通用AI門戶,與傳統的應用程式平台競爭。

AI競爭的寧靜革命

Manus代表著人工智能領域更廣泛的範式轉變:從追求智慧轉向提供可用性。與其追逐通用人工智能(AGI),它更專注於實用的自動化,這一策略與企業和專業人士的需求高度契合。隨著Manus擴展至全球市場,它可能開創一個新的時代,讓任務導向的AI助手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

目前,AI競賽的重點不在於誰打造出最強的模型,而在於誰能提供最有用的工具。中國的AI產業正證明,漸進式創新與基礎性突破一樣能夠帶來變革。AI的未來不僅關乎智慧,更關乎影響力,而Manus正在為這種影響力的實現樹立一個引人注目的先例。

田豐,快思慢想研究院創始院長,曾任商湯產業戰略研究院院長,阿里雲研究院創始人,他的聯繫方式:iamtianfeng@aliyun.com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詠竹坊立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元保納斯達克上市集資3,000萬美元

互聯網保險分銷商元保有限公司(YB.US),周三在納斯達克首日掛牌上漲6.4%,但次日即回吐全部漲幅,周四收盤報15美元,即公司的上市定價。按最新收盤價計算,公司市值為6.78億美元。 元保以每股15美元價格發行200萬份美國存托憑證(ADS),集資3,000萬美元,達到13至15美元招股區間上限。公司還同步向早期投資方啓明,協議增發100萬美元普通股。此次上市的發行雖規模不大,但承銷商陣容顯赫,包含美資大行花旗、高盛以及中資大投行中金公司。 元保去年營收從2023年的20.5億元,增長60%至32.8億元,並成功扭虧為盈,實現淨利潤4.36億元,對上一年則錄得虧損3.33億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Quhuo supplies takeout dining drivers

趣活的煩惱:舊業務下滑新發展未成氣候

該公司正在逐步退出原來的外賣騎手供應業務,但2024年下半年,其大部分重點新業務的收入均出現萎縮 重點: 趣活去年下半年收入下降27%,核心的即時配送服務下降25% 期內汽車出口業務也遭遇挫折,汽車出口數量在2023年強勁開局後大幅下滑 陽歌 從趣活集團(QH.US)上周發布的2024年下半年最新財報來看,用「處於轉型期」來形容它,恐怕有些輕描淡寫了。公司最初的業務是為美團和餓了麼等提供成千上萬名外賣送餐騎手。 如今,趣活正在逐步退出這項低利潤業務,至少部分原因可能是美團、餓了麼和新入局的京東,正面臨著改善騎手福利的壓力。公司正謀求將大量騎手重新部署到生鮮雜貨和其他商品的配送業務中,從去年與牛肉供應商牛世界建立新的合作夥伴關係就可看出來。 但趣活的佈局遠不止此,公司還進軍民宿業務,似乎是去年9月公司股價倍翻的主要推動力。此外,公司還進軍新能源汽車(NEV)的 出口、網約車服務以及家政服務。 雖然部分新業務在去年上半年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績,但下半年勢頭明顯減弱,不過鑒於公司是選擇性地披露數據,外界很難判斷具體情形。這並不令人意外,因趣活涉足的很多新領域,競爭本就非常激烈,再加上中國經濟放緩,導致消費需求減弱。 多重因素下,目前尚無新業務能真正挑起大梁,去年下半年核心的外賣配送業務,仍貢獻公司93%的營收。在最新財報中,公司稱“2024年是趣活的戰略轉型之年”。 創始人兼董事長虞陽表示:「我們專注於穩定現金流業務,同時擴大創新業務規模,實現穩健運營,並在關鍵業務線上取得顯著提升。」 在眾多新業務中,新能源汽車出口最引人注目,但去年似乎遭遇瓶頸,這無疑與二手車出口業務的複雜性有關。去年9月推出的民宿新平台,也曾點燃市場熱情,推動股價在數日內上漲超一倍,顯示該業務仍具一定潛力。 儘管如此,自2020年IPO以來,趣活股價已下跌逾98%。彼時,趣活風光無限,作為中國蓬勃發展的外賣行業的主要騎手供應商,受到市場熱捧。 最新財報顯示,這項業務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去年下半年公司總收入14.3億元中佔了13.3億元(1.83億美元)。但令人擔憂的是,期內公司總收入和即時配送收入分別驟降27%和25%,公司解釋因關閉若干效益不佳的服務站點所致。 重新規劃配送基礎設施 趣活表示,公司正「重新規劃配送基礎設施,以實現更高價值的用途……這標誌著公司從配送服務提供商向供應鏈賦能者的轉變」。這裡指的是我們前文提到的轉型,即從外賣服務提供騎手,轉向利用騎手資源為其他第三方配送產品。 到目前為止,牛世界似乎是這一轉型的主要新合作夥伴,但該公司並未透露此次合作實際帶來多少收入。該公司表示:「試點成功後,此模式預計將在2025年推動收入增長,為趣活食品配送業務的擴張鋪平道路。」公司續稱:「未來的計劃包括將這一模式擴展到其他易腐食品領域。」 與此同時,公司出行服務板塊的收入,在去年下半年暴跌57%至7,470萬元,遠低於上年同期的1.75億元。就收入貢獻而言,此板塊業務位列第二,但與排名第一的即時配送服務相距甚遠。公司將其歸咎於汽車出口業務收入下降,這是該新興業務遭遇的一個挫折。 趣活於2023年開始推出汽車出口業務,此前披露截至2023年底,已向中東和南美等市場出口1.3萬輛汽車,完成交付9,836輛。但在最新財報中,公司稱截至2024年底僅發貨3,500輛汽車,這應該是指2024年全年的出口量。 如此大幅的下降令人失望,但並不意外,因為2023年出口量的大幅增長,很可能源於推出該業務時與一兩位大買家達成的一次性交易。在最初的熱潮過後,趣活目前正努力打造更具可持續性的業務,建立必要的基礎設施來處理車輛檢測、翻新、出口以及目的地國家的清關等事宜。 公司已在成都和廣州設立了翻新基地,並推出了一個名為Carnuxt的平台來處理這些業務。如果趣活能夠建立必要的基礎設施,此業務可能具有巨大潛力,因為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很多車都將在未來幾年開始進入二手車市場。 然後是趣活通過收購一家名為Chengtu的公司,以運營民宿業務。雖然這業務最初與Airbnb類似,側重於綜合服務,但趣活去年宣佈一項計劃,將其轉型為一項更加細分的服務,重點聚焦六個關鍵領域:康養、電競、商旅、親子、影音與靜修,這種針對特定類型遊客的方式在未來可能也有潛力。但公司家政和住宿服務部門(包括民宿業務)的收入,在去年下半年也從對上一年的2,750萬元降至2,290萬元,降幅達17%,對一項新業務來說,這個表現難言理想。 趣活去年下半年成功保持盈利,淨利潤從2023年的1,170萬元增至4,810萬元。但截至去年底,該公司持有的現金僅為6,500萬元,遠低於其總計1.13億元的短期債務。投資者對最新財報的反應不太樂觀,趣活股價在財報發佈後的三個交易日內下跌了7%。總言之,該公司要在部分新業務上取得更好的進展,才能重新激發投資者的興趣。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小鵬4月交付量年增273% 小米按月下滑

中國電動車市場需求持續強勁,多家新能源車製造商陸續公布4月銷量,其中小鵬汽車(XPEV.US; 9868.HK)交付量3.5萬輛,按年增長273%,創下歷史第二高紀錄。 比亞迪(1211.HK; 002594.SZ)亦公布,4月銷量達38.01萬輛,按年增長21.43%,期中,純電動乘用車銷量19.57萬輛,按年升45.57%;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17.69萬輛,按年跌0.4%。零跑汽車(9863.HK)交付量4.1萬輛,按年增173%,增速創下歷史新高。 另外,理想汽車(LI.US;  2015.HK)4月共交付新車3.4萬輛,按年增31.61%,但較3月份的 36,674 輛下降 7.46%;蔚來汽車(NIO.US; 9866.HK)期內交付新車2.39萬輛,按年增長53.01%,與3月的15,039輛相比增長了58.92%,為歷史第二高紀錄。 小米(1810.HK)旗下車型小米SU7於3月底發生嚴重交通事故,上月交付逾2.8萬輛,較3月的逾2.9萬輛少1,000輛或3.4%,仍為連續七個月突破2萬輛。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澳門4月賭收按年微升按月下跌

澳門博監局公布上月澳門賭收,4月博彩毛收入188.6億澳門元(下同),按年升1.7%,但按月則下跌4.1%,並已是運續兩個月下跌。 今年首四個月,澳門累計博彩毛收入達765億元,與2024年同期比較,微升0.8%。 經過疫後連續兩年的急速增長後,澳門博彩收入開始放緩,政府去年底預計,今年賭收將達2,400億元,較去年增長11%。若按此估計,即澳門每月平均賭收要有200億元才可達全年目標;但今年首四個月,每月賭收均低於200億元。近期全球經濟受關稅戰影響,市場氣氛不理想,料有機影響賭客在博彩上的支出,相信澳門賭收今年很大機會未能達標。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