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HK
Sands China pinning hope on the Mass market to fill the gap

在旅客量強勁復蘇帶動下,金沙中國去年收入按年增307.1%,股東應佔溢利6.9億美元,實現扭虧為盈

重點:

  • 金沙中國2023年股東應佔溢利6.9億美元,2022年為虧損15.8億美元
  • 公司承諾於2032年前在澳門增加45億美元的資本及營運投資

     

李世達

甲辰龍年到來,旅遊城市澳門用破紀錄的旅客量來迎接新年,摩肩接踵、寸步難行的大三巴旅遊區,讓人幾乎忘了這座城市曾因疫情跌入經濟低谷。

根據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博彩收入1,830.6億澳門元(1,635億元),按年升3.3倍,重返疫前2019年水平的62.6%;2024年1月份博彩收入為193.4億澳門元,按年大幅增長67%,亦高於市場預期的63.3%。

2022年是澳門博彩業的低谷,全年賭收僅約422億澳門元,為2004年以來最低。

自旅遊限制於2023年初取消後,訪澳旅客量快速回升,帶動澳門賭收與博彩業的復蘇。澳門濠賭股金沙中國有限公司(1928.HK)日前公布2023年全年業績,期內淨收益總額65.3億美元(470億元),按年增307.1%;股東應佔溢利6.9億美元(49.7億元),2022年為虧損15.8億美元(113.7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業績公布後首日,公司股價跌3.7%,報23.6港元。

金沙中國指出,澳門的新冠疫情限制於2022年12月底及2023年1月初取消,之後業務強勁復蘇,與2022年相比,2023年公司全部營運分部及業務類別均取得正面財務業績。

從收入構成來看,博彩收入是成長最快的部分。去年金沙中國娛樂場收入約48.41億美元,同比增長411.2%,高於客房收入約7.61億美元,同比增長313.6%;購物中心收入約5.13億美元,同比增長44.9%,以及餐飲收入約2.4億美元,同比增長258.2%。

新的遊戲規則

澳門特區政府於2022年完成修訂《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法律制度》(《新博彩法》)修法,六間博企於同年12月16日與政府簽訂新合同,澳門博彩業迎來了新時代。過去透過承包「貴賓廳」(接待VIP賭客的高額賭廳)與博企分享賭收的博彩中介人,未來不得再承包「貴賓廳」,只能收取法律規定的佣金。

此外,博企需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在非博彩元素上進行更多投資,支持本地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六家承批博企承諾未來十年合共投資1,188億澳門元,其中對非博彩項目投資總額為1,087億元。合同包含觸發條件,倘澳門全年博彩毛收入達到或超過1,800億澳門元(2023年賭收1,830億澳門元,達成觸發條件),須於翌年增加其對非博彩項目的投資最多20%。

在新賭牌條件下,澳門博彩市場從過去仰賴貴賓廳轉變為以中場收入為主,更多的一般賭客取代過去一擲千金的VIP豪客,更希望增加更多國際客源,以改變過去仰賴單一客源(中國內地)的情況。

據澳門博監局公布數據,2023年第四季博彩收入541億澳門元,其中中場賭收達414億澳門元,按季及按年增加11.8%及4倍,超過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398億澳門元,佔總賭收超過八成。而貴賓廳賭收僅127億澳門元。累計全年貴賓廳收入僅約疫情前33%,顯示中場賭客已成為澳門賭收復蘇的主力。

賭收目標逾二千億

2024年是新賭牌批給的第二年,如何吸引更多旅客是澳門政府與博企的共同目標。開關以來,澳門政府透過推出多項優惠與主辦大型活動吸引旅客,並透過各種渠道在中國內地及亞洲、歐洲進行宣傳,頗見成效。今年農曆新年更迎來創紀錄的旅客數據。

根據官方統計資料,龍年初一至初八(2月10日至17日),訪澳旅客超135萬人次,日均旅客量近17萬人次,較去年春節黃金周日均上升超過1.6倍,並恢復近2019年春節黃金周日均水平。其中年初三(12日) 入境旅客破21萬人次,為疫情後單日入境人次新高,亦是自有單日統計數據以來的第二高紀錄。

新賭牌下,澳門博彩業從過去的貴賓廳模式轉變為「旅客為王」模式,各博企需要增加更多非博彩元素吸引更多旅客前往。在旅客量持續復蘇的預期下,澳門特首賀一誠在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2,160億澳門元的年度賭收目標。

金沙中國主席Robert Glen Goldstein在業績報告中表示,公司對澳門的未來仍然充滿信心,並視澳門為增添資本投資的理想市場,承諾於2032年前在澳門增加45億美元的資本及營運投資。此外,金沙中國近日宣布向澳門倫敦人增加12億美元的投資,預計將於2025年初大致完成。 

摩根士丹利估計,金沙中國2024年中場收入市佔率27.3%,拋離第二位銀河娛樂(0027.HK)約八個百分點,相信可捕捉中場需求回歸。市盈率方面,金沙中國為36倍,較銀河娛樂的632倍更為合理。澳門博彩業龍年開局穩健,滙豐研究認為,雖然消費支出前景疲軟仍是關注點,但認為澳門博彩股仍有大規模可持續復蘇的潛力。以2024年EV/EBITDA的11倍計算,目前行業估值便宜。該行看好金沙中國和永利澳門(01128.HK)。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美國最新「惡名市場」名單:抖音進、微信退

去年度被美國認定為涉及假冒商品的企業,中國公司仍高踞前列之位 余特莉 抖音的電商平台抖音商城,被列入美國一年一度的全球盜版商品交易高發市場名單中。與此同時,騰訊(0700.HK)旗下的熱門社交應用微信,自2022年被列入名單以來,在週三發佈的年度「惡名市場」名單中移除。 儘管騰訊被移出名單,但最新名單上還包括阿里巴巴(BABA.US;9988.HK)、百度(BIDU.US;9888.HK)和拼多多(PDD.US)等中國主要互聯網公司運營的交易平台。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佈的《2024年假冒和盜版惡名市場名單》,列出38個線上和33個實體市場,從事或助長侵犯知識產權和版權的活動。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於 2006 年首次開始發佈該名單。 上榜對公司而言,大多只是顏面掃地,實際並並無影響。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表示,因這些商品通常在美國境外製造,公佈這份名單,旨在保護美國企業和工人,免受廉價冒牌商品的影響。 「假冒和盜版是全球共同關注的問題,不僅危害美國人民,也危害其他國家。」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大使戴嘉玲說。「我敦促我們的貿易夥伴,與我們一起打擊假冒和盜版商品。」 除了中國字節跳動旗下的抖音商城外,阿里巴巴旗下的電子商務平台淘寶也出現在最新名單上,淘寶自成立以來已多次入選。另一個受歡迎的中國社交商務平台拼多多也繼續入選,該平台也是自 2019 年以來每年都入選。百度的網盤雲存儲服務也留在名單上。另外,名單還包括中國七個假冒商品交易量龐大的實體市場。 報告稱,儘管中國平台經常聲稱已採取措施打擊假冒商品,但權利人往往認為這些努力不夠。例如,淘寶與知識產權所有者合作,加強了其反假冒工作。但人們仍擔心阿里巴巴最近的重組,減少打擊假冒商品的資源,導致大量盜版產品仍在其網站上。 中美之間持續的貿易爭端,加劇知識產權、關稅和技術方面的緊張局勢。許多人認為,惡名市場名單是美國表達對中國貿易行為不滿的工具,迫使中國改進打擊假冒和盜版的執法措施。 因列入名單可能會損害聲譽並影響業務運營,中國公司歷來都認真對待。然而,最近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人們對這份名單的動機產生懷疑,許多人認為,在更廣泛的中美貿易爭端背景下,名單背後是帶有政治動機。中國企業越來越相信,這些行動可能反映美國試圖削弱中方的競爭力,而不是真正擔心侵犯知識產權。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紐曼斯首掛低開 早盤一度跌逾27%

營養品銷售及分銷商紐曼思健康食品控股有限公司(2530.HK)周五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開市報0.79港元,較上市價格跌1.3%。早盤一度跌逾27%,其後跌勢有所收斂,至中午收報0.65港元,跌18.75%。 紐曼斯公布招股結果,公司全球發售2.5億股H股股份,最終發售價爲每股0.8港元,為下限定價,全球發售淨籌1.21億港元。其中香港公開發售獲65.17倍認購,國際發售獲1.03倍認購。 紐曼斯大部分的收入來自於藻油DHA產品銷售與分銷,佔總收入比重超過九成,目標消費者爲孕婦、產後婦女、嬰兒及兒童。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46億元,同比下滑23.9%,淨利下滑42%至4,528.1萬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史密斯菲爾德上市賣點:低估值兼扭虧為盈

在母公司萬洲國際對業務進行精簡改革後,這家龍頭美國豬肉生產商去年恢復盈利 重點: 美國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已申請在美國上市,其中國母公司計劃發行20%的股份,或將籌集逾10億美元 由於估值相對較低,並且在改革後於去年恢復盈利,史密斯菲爾德此次上市或許會引起投資者的強烈興趣 陽歌 2023年是很多豬肉公司寧願忘記的一年,有些公司或稱之為有史以來最糟糕的年份,因當時通貨膨脹加劇,養殖戶的成本飆升。但隨著那一年成為過去,很多公司正恢復盈利,其中包括美國領先的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 該公司的母企萬州國際(0288.HK)正抓住這一逆轉,分拆史密斯菲爾德上市,本周提交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的一份文件披露相關細節。萬洲國際於去年7月首次表示計劃讓史密斯菲爾德分拆上市,並於本同分拆上市的申請發布了簡短公告。 投資者對此次上市表現得異常興奮,過去六個月一度將萬洲國際的股價推升了34%。縱然最近有所回落,但該股自去年7月以來仍上漲了18%,對這種非常傳統的股票來說已很不錯。儘管如此,公司目前的市盈率相對較低,僅為8倍,遠低於中國競爭對手牧原股份(002714.SZ)和美國的泰森食品(TSN.US),兩家公司的市盈率皆為25倍左右。 史密斯菲爾德沒有詳細介紹將發行多少股票,融資目標是多少。但之前的報道顯示,萬洲國際計劃在IPO中出售該公司20%的股份,估值目標58億美元。按照2024年利潤預計約為7.75億美元計算,史密斯菲爾德的市盈率僅7.5倍,與萬洲國際的市盈率相近,甚至看起來有點低。 即便市盈率如此低,此次上市籌集到的資金幾乎肯定會超過10億美元,考慮到估值較低,這個數字相當現實可行。承銷商都是大型投資銀行,包括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高盛、瑞銀和花旗,表明金融界相信投資者對這股票的需求將很強勁。 經歷了艱難的2023年後,一方面豬肉市場復蘇,同時史密斯菲爾德也努力向投資者推介,自2013年被萬洲以47億美元收購以來,採取一系列措施讓它變得更加精簡。那筆交易當時備受爭議,因這麼有名的一家美國食品公司被一家中國公司收購。之後,從2016年到2020年,在唐納德·特朗普第一屆總統任期內,中美緊張局勢加劇。 但它最終清除全部監管障礙,尤其是因史密斯菲爾德當時的財務狀況不佳,需要徹底改變。在被收購前,公司是上市企業,因此這次IPO代表史密斯菲爾德以更精簡的新姿態重返金融市場。 此外,史密斯菲爾德過去三年一直在關閉加工廠,並縮減在美國和墨西哥的養豬業務。公司還於去年剝離歐洲業務,將其轉讓給萬洲國際,使其能夠專注於在美國的核心業務,以及墨西哥的一些其他業務。 生豬生產外包 史密斯菲爾德的業務分為三大塊:包裝肉製品、生鮮豬肉和生豬生產。其中,包裝肉製品是規模最大、利潤最高的業務,佔其收入的一半以上,利潤佔比更大。相比之下,生豬生產是最成問題的,成本高不說,還容易受到豬肉和飼料價格波動的影響。 隨著豬肉價格在2023年下跌,公司的總收入從2022年的162億美元和2021年的150億美元降至146億美元。雖然去年情況有所穩定,但公司2024年前9個月的收入為102億美元,仍比上年同期的106億美元略有下降。 在三個業務板塊中,只有包裝肉製品業務在過去四年持續盈利,包括去年前九個月盈利8.55億美元,同比增長13%。生鮮豬肉板塊總體上也是盈利的,但不及包裝肉製品板塊,去年前九個月它帶來了1.96億美元的利潤。  生豬生產顯然是該公司利潤的致命弱點,自2022年以來每年都錄得虧損。但一個積極的跡象是,去年前九個月該業務的虧損虧損正在收窄,從2022年同期的6.27億美元大幅減少至1.35億美元。  各業務板塊的改善,讓史密斯菲爾德的毛利率從2023年的6.1%低點反彈,在去年前9個月達到13.4%。這種情況下,公司在2024年前九個月恢復盈利,淨利潤為5.81億美元,扭轉了2023年同期200萬美元的虧損。 除了關閉生產設施和減少產品組合以專注於最賺錢的產品外,史密斯菲爾德改善業績的另一重大舉措是減少生豬養殖,更多地從合同養殖戶那裡採購肉類。公司表示,目前約一半的豬來自自有養豬場,但計劃在中期內,將這一比例降低至30%左右。 它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生豬生產部門的轉型戰略是我們持續目標的組成部分,旨在進一步推動我們的業務,向增值及高利潤產品的組合轉變。」 並指出:「這種轉型使我們能夠減少資本投入,減少在價值鏈中波動較大領域的風險敞口。」 這些措施似都在產生效果,公司的利潤率和利潤均有所改善。這些不斷改善的指標,加上該公司似瞄准相對較低的市盈率,讓我們預計,儘管此次IPO帶有舊經濟的色彩,但投資者應該會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KH Ltd.

為物流中心建設籌資 永康控股跨海遞表

這家新加坡集裝箱堆場營運商正站在發展的十字路口,能否在港股上市以籌措資金將是關鍵 重點: 公司計劃建設新加坡綜合物流中心,今年下半年動工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759萬新元    李世達 2010年從新加坡交易所退市、足跡橫跨中國及東南亞市場的集裝箱堆場營運商永康控股有限公司(EKH Limited),如今將目光瞄準香港。繼2024年6月首次向港交所遞表後,永康控股近日二度遞表,再次叩關上市大門。 永康控股是一家新加坡領先的集裝箱堆場營運商,總部位於新加坡,並於中國內地、香港、馬來西亞、泰國及越南經營業務,主要為集裝箱航運公司和集裝箱租賃公司提供服務,能夠提供包括儲存及裝卸、維修及保養、新建集裝箱檢驗以及集裝箱運輸等一系列集裝箱及物流相關服務。 業績表現乏善足陳 申請文件引述歐睿報告指出,以2023年集裝箱吞吐量計算,永康控股是新加坡最大的集裝箱堆場營運商,市佔率為17.9%。截至2024年12月21日,公司於10個地點營運20個集裝箱堆場,管理的總堆場存儲面積約為625,100平方米,總儲存量約為91,000個TEU(標準集裝箱)。 申請文件顯示,近幾年永康控股收入持續下降,經營壓力逐漸增加。2021年至2023年,公司收入分別爲1.76億新元(9.39億元)、1.61億新元及1.56億新元,年複合增長率為負5.93%。到2024年上半年收入8,092萬新元,同比則錄得6.8%增長。盈利方面同樣面臨萎縮,2021年至2023年,公司股東應佔溢利錄得為639.2萬新元、948.3萬新元及769.7萬新元。 從業務劃分看,公司集裝箱堆場業務其實一直保持穩定,佔整體收入的佔比維持在接近68.2%的相對高位。公司另兩大業務的收入則嚴重下滑,其中倉儲及集裝箱貨運站業務的收入由2021年的2,048.9萬新元萎縮至2023年的1,545.5萬新元;集裝箱銷售和新建集裝箱檢驗業務收入,亦由2021年的948.1萬新元縮減至2023年的150.1萬新元。 中國收入佔比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集裝箱貨運站業務僅在中國內地與香港開展,意味著中國收入的佔比正在下滑。數據顯示,2021年來自中國內地的收入佔總收入達53.2%,新加坡本地業務僅佔24.1%,但到了2024年上半年,來自新加坡的收入佔比增長至38.5%,已高於中國收入所佔的37.9%。鞏固中國內地與香港的業務,或許是公司選擇跨海上市的原因之一。 從帳面數字看,永康控股業績可說是乏善足陳,選擇在此刻重返市場,原因可能與新加坡港務規劃與公司物流中心的建設有關。 數據顯示,新加坡港在2023年以處理超過3,900萬TEU的紀錄位列全球第二,僅次於上海港。然而,過去五年,中國有六個港口進入全球前十大港口,且每年吞吐量都持續增加,相對的新加坡港卻只有微幅增長,新加坡港的全球重要性正在逐漸被中國港口取代。 建設綜合物流中心 為進一步提升競爭力,新加坡在2012年啟動「大士超級港」(Tuas Megaport)項目,將整合現有的丹戎巴葛港、吉寶港、布拉尼港及巴西班讓港,創造一個運營效率更高、可持續性更強的港口綜合體,預計在2040年第四階段完工後,建成年處理量達6,500萬TEU的全球最大集裝箱碼頭。 為配合政府計劃,永康控股於2017年規劃在大士超級港附近建立新加坡綜合物流中心(Megadepot),並已於2020年簽訂80,000平方米的土地租賃協議,計劃在2026年底前完成建設。 不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關工程的招標工作推遲到2024年底才完成,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展建設。同時,公司現有集裝箱堆場租約在2026年到期,公司也有意整合至Megadepot。 面對堆場搬遷及物流中心的建設需求,公司在資金方面自然很緊張。申請文件顯示,物流中心建設費用將由銀行貸款及公司內部資金支付。但截至2024年上半年,永康控股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1,759萬新元,顯然難以滿足公司現階段的發展需要。 永康控股寄望於港股上市實現進一步發展,能否說服投資人才是關鍵。尤其全球貿易條件或在中美競爭中受到衝擊,在地緣政治因素與中國市場的競爭中,永康控股的發展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在擔憂因素較多及公司業績缺乏亮點的情況下,是否能夠吸引投資人還有待觀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