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疲弱兼遇打壓 中芯國際毛利率難改善
隨着美國加大對中國晶片業的打壓,加上全球智能手機及消費電子業仍未復甦,中芯國際預計第三季將延續第二季「量增價跌」的不利狀況 重點: 中芯國際預計第三季收入按季增長3%到 5%,毛利率在18%到20%之間,意味將連跌7季 公司第二季的收入與淨利潤表現,都比市場預期優勝 羅小芹 面對美國持續制裁中國內地晶片業,內地晶片業龍頭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0981.HK; 688981.SH)的業績仍然展現靭性。雖然公司力圖做好28納米以上的成熟製程,但在需求疲弱及多國聯手阻撓下,業務前景不確定性依然巨大。 中芯國際上周四公布,今年第二季收入為15.6億美元(113億元),按年下降18%,但略高於市場預期的15.5億美元,而且比第一季增長6.7%;淨利潤4.03億美元,按年下降21.7%,但按季大增73.8%,更遠高於市場預期的1.84億美元。該公司季內毛利率為20.3%,連續6季下滑。 中芯國際預計,第三季收入將按季增長3%到5%,增速稍低於第二季,毛利率則估計在18%到20%之間,意味將會連續7季下降,主要因為季內出貨量將繼續上升,同時折舊也會持續增加,延續「量增價跌」的情況。 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出席業績說明會時表示,市場需求沒見到如他今年初作出樂觀預期的反彈,復甦亦遠較預期慢,因為這不是半導體行業的事情,而是宏觀經濟的問題,所以他對明年市場能否明顯反彈也沒那麼樂觀。 季內,公司12吋特殊製程晶圓產能需求相對滿載,8吋晶圓客戶需求疲弱,產能利用率低於12吋,但仍高於業界平均水平。研發開支由第一季的1.68億美元,按季增加6%至1.78億美元,佔收入比例約11.4%,與第一季接近。 趙海軍稱,市場對8吋晶圓需求仍然強勁,特別是0.18微米製程節點的訂單量大而且集中,而8吋晶圓是存量市場,未來也沒更多供應,加上中芯國際擁有成本優勢,會繼續做好技術研發與平台開發工作,把新產品快速驗證出來,以最快速度安排好配套產能,為下一輪的增長周期做好準備。 按地區劃分,中芯國際季內來自中國區的收入佔比,由第一季的75.5%增至第二季的79.6%,美國區及歐亞區的合計佔比,則由第一季的24.5%減少至第二季的20.4%。趙海軍解釋稱,海外客戶一般是電子產品市場第一供應商,由於代工生產商(OEM)簽了長期合約,遇上去年行業下行周期,不能如第二和第三供應商般,可以即時縮減訂單。他補充說,中國企業早在去年9月已經開始嚴控庫存,而歐美客戶反應相對滯後兩個季度,要到今年第二季,才能對訂單和庫存進行更嚴格管理。 他又透露,部分應用於內地晶片的庫存已見下降,開始為新產品補倉晶片,考慮到庫存走向相若的話,歐美市場也需要經歷同樣周期,意味兩季後,歐美客戶或同樣會補充庫存。 制裁無阻增加投資 美國總統拜登8月初簽訂限制美國對華軍事投資的行政命令,受影響範圍包括人工智能(AI)、量子計算和專門為軍事或情報用途設計的先進半導體項目,雖然該命令所制裁的先進製程已非中芯國際近年主攻範疇,但荷蘭光刻機制造商ASML最近限制技術相對落後的DUV光刻機輸華,對內地晶片業帶來更多不明朗因素。 自2020年以來,中芯國際一直是美方制裁中國晶片業的主要目標,之前ASML為配合美方,已向包括中芯國際在內的中國晶片業禁運較先進的EUV光刻機,但禁運範圍近月可能已擴大至DUV光刻機。據路透社較早前獨家披露,荷蘭政府計劃暫停付運由內地企業下單約6台DUV光刻機,其中一台便屬於中芯國際。 此外,日本自7月23日起,也對中國實施23項產品的出口限制,當中包括曝光機、刻蝕機等生產14納米及更先進晶片所必需的設備,以示與美國及荷蘭聯手,阻撓中國生產14納米或以下的晶片。 中芯國際管理層在財務報告及業績說明會中,均沒對上述制裁措施作出回應,但外界普遍關注公司會否因應市場復甦步伐緩慢,而微調其資本開支。趙海軍表示,集團對於大規模及高速投資以增大產能的最終目標未有改變,但會跟著市場走,在執行過程中與客戶密切溝通,以滿足客戶對新產品的需求。 由中芯國際控股的上海臨港旗下12吋晶圓、聚焦28納米的生產線已於去年完成投產,北京京城項目亦預計2024年投產。從上半年資本開支29.9億美元佔原先預算近一半計,看來公司未因制裁而放慢投資腳步。 中芯國際的預測市盈率約37倍,遠高於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TSM.US)19倍,在制裁陰霾下,其股價看來貴得有點不合常理,這或許因為它的中國晶片業龍頭身份,受到中國本土投資者熱情追捧,也有可能是市場憧憬中芯國際在成熟製程取得難以被撼動的獨特優勢,令投資者願意給予較大溢價。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