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順豐首季業績盈收雙升

物流企業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 002352.SZ)周一公布首季度業績,收入按年上升6.9%至698億元人民幣(下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利潤為22.3億元,按年升16.9%。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利潤為19.7億元,按年升19%。 首季度實現總件量35.6億票,同比增長19.7%。當中速運物流受惠於公司完善產品矩陣,以及強化服務競爭力,收入同比增長7.2%。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9%,主要受惠於公司持續加強國際網路能力建設。 周二順豐開市升1.3%報37.8港元,現股價較公司去年上市定價高1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ATL has filed for a secondary listing in Hong Kong

出海論英雄 「寧王」赴港靴子落地

寧德時代赴港上市,不僅是資本市場的重磅大戲,更是中國新能源龍頭在全球布局加速、尋求突圍的重要一役 重點: 公司強調,被美國列入CMC名單對公司業務無任何重大影響 受到碳酸鋰價格下滑影響,公司預料2024年營收減少 8.7%至11.2%    李世達 復蘇的港股市場正在向所有雄心勃勃的中國企業招手,繼去年順豐、美的等各自行業的龍頭赴港第二上市後,全球動力電池的王者——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SZ),也正式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請。 寧德時代是特斯拉、大眾和其他眾多電動車品牌的供應商,據SNE Research報告,2024年寧德時代全年裝機量同比增長31.7%至339.3GWh,以37.9%的市佔率連續八年穩居全球第一寶座,緊隨其後的分別是比亞迪(1211.HK;002594.SZ)和韓國的LG新能源(373220.KS)。 去年12月,市場已傳出寧德時代擬赴港第二上市。根據董事會隨後批准的上市計劃,公司在港上市股份最多不超過其總股本的5%,但承銷商可啟動超額配售選擇權,額外發行最多15%的股份。目前,寧德時代赴境外上市的備案仍待中國證監會批准。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稱,公司計劃籌集至少50億美元。摩根士丹利則估計,寧德時代上市可籌集約68億美元至77億美元,這一金額將超越2021年快手(1024.HK)上市集資62億美元,成為近年港股市場集資規模最大的企業。 海外擴張的障礙 根據申請文件,美銀證券、中金、中信建投國際與摩根大通為寧德時代的聯席保薦人。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國防部於今年1月將寧德時代納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CMC清單),被認為與軍方有聯繫,儘管如此,美銀證券等美資機構仍爭相參與其上市交易。 寧德時代稱,公司從未從事任何與軍事相關的業務或活動,將他們列入清單是錯誤的,並強調該清單並不限制公司與少數美國政府部門以外的其他主體展開合作,因此對公司業務無任何重大負面影響。 公司表示,籌集資金將重點用於海外產能擴張、國際業務拓展及境外營運資金補充,為長期國際化策略提供資金支持。根據申請文件,目前公司已在德國圖林根建成電池生產基地,同時正積極推進匈牙利生產基地、與Stellantis(STLA.US)合資的電池工廠,以及印尼電池產業鏈項目的建設籌劃。 「誰到海外,誰就是公司的英雄,走出去,到海外去。」據稱這是寧德時代員工電腦桌面的標語,顯示出公司對出海發展的渴望。 據SNE Research數據顯示,2024年,寧德時代在全球的市佔率提升至37.9%,但在中國市場以外的市佔率卻從2023年的27.5%下降至27%,顯示其海外擴張有點停滯不前。 與此同時,2024年11月,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出口量為12.5 GWh,同比減少22.8%,這已是連續第五個月同比下降。與之相較,去年中國動力電池整體出口量仍維持增長,而寧德時代卻跟不上整體增速,顯示其在國際市場面對的挑戰。 出口量大幅下降反映出海外市場供應模式的變化——「出口貿易」正在轉向「本地化生產」。 儘管全球推動碳中和的趨勢並未改變,但中國企業在北美和歐洲等重要市場的拓展,正面對前所未有的阻力。歐美地區出於對本地供應鏈的保護,正在築高關稅壁壘與加強進口限制,因此赴當地合資建廠的模式將會愈來愈普遍。 不過,海外建廠需要更多錢。 儘管寧德時代市值高達萬億,手上現金多達千億,但截至去年6月,公司的美元及歐元餘額分別為67.4億美元及38.6億歐元,顯然跟不上其海外拓展的腳步。而香港上市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不僅更容易吸引海外投資者,而且香港匯兌成本更低更便利,也能減輕人民幣持續貶值的壓力。 領先者的危機感 隨著中國電動車市場滲透率已超過50%,動力電池的增長周期也迎來轉捩點。高盛報告指出,到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總產能將達到3,000GWh,而國內需求僅約900GWh,相當於產能過剩2.3倍。 而製造動力電池的重要原料碳酸鋰在價格上的波動,也為電池製造商帶來不可忽視的風險。受到鋰價下跌影響,寧德時代相應降低產品價格,雖然銷量有所增加,仍導致2024年預期營收減少 8.7%至11.2%,至3,560億元(489.5億美元)至3,660億元之間。公司預估去年全年股東應佔溢利區間為490億元至530億元,較2023年同期成長11.1%至20.1%,這亦是公司自2019年以來最慢的盈利增速。 寧德時代赴港上市,不僅標誌著港股市場迎來近年最大規模的新股集資活動,更凸顯了其海外擴張戰略的迫切性。儘管盈利增速放緩,作為行業龍頭的寧德時代仍對投資者具備很高吸引力。 寧德時代A股市盈率約在20倍左右,公司市值約1.18萬億元。雖然中概股赴港第二上市通常存在折價,然而在國產AI大模型DeepSeek的帶動下,海外投資者正在重新評估中國科技企業的價值。德意志銀行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在高附加值技術領域的競爭力提升,預計中國科技企業的估值折價將逐步收窄。這意味著,像寧德時代這樣的中國科技企業,其市場估值有望得到提升。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D.com offers to privatize Dada Nexus

新聞概要:京東藉私有化完成併購達達

自2020年達達上市以來,這家電商巨頭逐漸增持了其股份,目前持有達達63%    陽歌 電商巨頭京東集團 (JD.US; 9618.HK)提出私有化達達集團(DADA.US),藉此完成對這家同城配送公司的逐步收購。達達周一表示,已收到初步的非約束性提議,京東將以每股2美元的價格,收購該公司所有流通在外的美國存托股票(ADS)。 達達表示,此次收購價格較收購前一天的收市價高出42%。周一交易中,達達股價上漲28%。但以1.8美元的收市價計算,該股仍比收購價格低10%。 達達集團是中國領先的本地配送公司之一,成立於2014年,由京東同城配送服務與獨立同城配送公司達達合併而成。去年第三季度,達達24.3億元營收中,京東同城配送服務(現更名為京東到家)貢獻了近40%。達達同城服務貢獻了剩餘部分。 達達集團於2020年6月上市,以每股16美元發行2,000萬股美國存托憑證,募資3.2億美元。2020下半年,該股一度飆升至58美元,但此後隨著競爭加劇和對在美上市中國股票的熱情降溫,股價一直下跌。上周五,公司收市價為1.41美元,較IPO價下跌逾90%。 公司面臨來自順豐同城(9699.HK),物流巨頭順豐控股(6936.HK;002352.SZ)旗下子公司以及閃送(FLX.US)等獨立運營商的競爭,閃送去年10月在美國首次公開招股中籌集了6,600萬美元。自上市以來,閃送股價表現不佳,市值縮水了約一半。 達達最新財報稱,去年第三季度,營收為24.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6.2億元下降7.3%,反映行業激烈競爭。其主要為京東提供本地配送服務的京東到家服務表現尤其糟糕,營收同比下降40%至9.3億元。達達同城服務為雜貨店等本地商家提供配送服務,營收增長38.6%。 達達集團自上市以來每年都在虧損,去年第三季度虧損1.97億元。京東並未透露私有化後如何處置達達。但此前,京東已將旗下其他一些主要子公司在香港上市,包括京東物流 (2618.HK)和京東健康(6618.HK)。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順豐11月收入按年增長7%

綜合物流企業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周四公布,11月的業務收入達252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增長6.7%。 來自速運物流業務收入同比上升近2.5%至188億元,票量達12.8億票,同比升8.7%,但單票收入下跌5.8%至14.72元。 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方面,海運業務穩定,國際空運需求增加,帶動整體業務收入上升21.7%至接近64億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順豐招股集8億美元 橡樹小米力撐任基投

內地綜合物流龍頭的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002352.SZ)今天公开招股,將發行1.7億股,其中1,615萬股在港公開發售,每股招股價介乎32.3港元至36.3港元,每手200股,入場費為7,333.22港元,集資最多61.7億港元(7.93億美元)。公開認購在11月22日截止,並於11月27日掛牌。 順豐引入十位基石投資者,合共認購約2億美元的股份,其中橡樹資本認購2,500萬美元.該基金是由股神巴菲特推崇備至的基金經理馬克斯創立,巴菲特曾說,每次見到有馬克斯的電郵,都會第一時間打開來看,並總會有所得著。 另外,小米持有的Green Better,亦認購2,000萬美元。其他著名的投資者有摩根士丹利及中國太保等。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an’t stop bleeding, HealthyWay may fail to score a high valuation for IPO

健康之路持續虧損 上市之路難獲高估值

健康之路與百度有緊密合作,客戶包括醫藥企業、信息技術公司、保險公司等 重點: 健康之路計劃來港上市,百度為第二大股東,主營數碼健康醫療服務平台 上半年業績仍錄虧損,料全年業績續見紅 白芯蕊 全球利率高企,加上缺乏大型新股上市,港股首8個月集資規模更按年跌5%,不過踏入9月香港新股市場轉趨活躍,除了美的集團掛牌外,已在深圳上市的順豐控股亦有望在本港招股,至於已獲百度入股的健康之路股份有限公司,亦是新股市場焦點之一。 百度持12.5%股權 健康之路前身為福州人人健康,2001年推出網站醫護網,最初主打線上預約醫療服務,隨後更成為福建省地方政府公共服務項目一部分,目前業務發展至經營中國其中一個最大數碼健康醫療服務平台。 根據上市申請文件,2015年健康之路獲得百度A輪入股,涉及金額達6,000萬美元,在未上市前,健康之路最大股東為公司創辦人張萬能,佔該公司34.7%股權,百度則持有健康之路12.5%股份,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申請文件披露,健康之路2024上半年收入升14.5%,達至6.11億元,當中內容服務貢獻最大達3.09億元,佔總收入的50.5%,其次為信息技術服務,佔總收入的21.1%,上述兩項業務收入,便佔集團總收入七成。 所謂內容服務收入,是指健康之路與外部醫生及醫療專家合作,以文字或多媒體方式,主要向百度提供科普內容服務,同時亦會支持醫藥企業,對全球藥物及其他醫療產品,提供研究、收集及分析臨床數據,以及進行臨床實證狀況觀察及分析。 百度作為內地人工智能(AI)企業龍頭,與健康之路有多方面合作,特別是AI應用場景。初步上市文件披露,雙方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數據挖掘、自然語言處理等多個渠道交流,並將人工智能驅動應用程序及解決方案,融入健康之路平台上,故百度入股健康之路實屬是雙贏局面。 至於健康之路信息技術服務,是指為醫藥與醫療健康企業,以及醫療機構提供技術解決方案,以滿足基礎設施或營銷諮詢服務營運要求。該公司2024上半年企業服務及數字營銷服務企業機構客戶達531家,按年升11.8%。 行業極度分散 整體上,中國數字健康企業服務市場未有真正的龍頭企業出現,去年內地有超過100家數字健康企業服務供應商,所謂的龍頭市場份額也只是2%,明顯是極度分散格局。據調查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估計,2023年該市場規模達589億元,隨著不斷發展,預期到2027年市場規模會變大至1,784億元,相當於複合增長31.9%,意味市場參與者有大量併購及增長機會。 除了主力拓展醫療企業業務外,健康之路還有發展個人業務領域,但現時業務佔比仍細,只佔2024上半年總收入約兩成,包括個人健康管理服務、遠程醫療諮詢等。不過,集團在初步招股文件也表明競爭激烈,尤其健康醫療服務市場,其直接競爭對手包括平安健康(01833.HK)、京東健康(6618.HK)及騰訊(00700.HK)有份投資的在線醫療平台微醫。 要留意健康之路仍是虧損企業,2021至2023年虧損分別為1.57億元、2.58億元及3.1億元,雖然2024上半年收入仍錄增長,但業績仍要見紅,錄得虧損5,582萬元,集團明確預期全年仍將錄得虧損,主要是受贖回負債賬面金額變動所影響。 此外,健康之路主要客戶來自醫藥企業、信息技術公司、保險公司、保險經紀代理商及醫藥零售商,頭五大客戶佔集團總收入36.2%,當中最大戶是一家醫藥產品、醫療器材及消毒用品民營批發商及分銷商,便佔2024上半年健康之路收入12.9%,明顯有一定的集中風險。 儘管平安健康與京東健康是健康之路直接競爭對手,但市場估計上述兩間公司預期今年會有盈利出現,因此估計目前預測市盈率達43.8倍及18.6倍,市銷率則為2倍和1.3倍。相反正在計劃在香港上市的健康之路,由於未有盈利基礎,慣常會以市銷率定價,因此估值上會比平安健康與京東健康較低水平。 還有一點是內地經濟數據疲弱,單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連跌23個月,大量資金只停泊在中國債市避險,令港股今年交投長時間每天少於一千億港元,變相亦會影響新股市場氣氛,尤其未錄得盈利企業,市場興趣未必太大,因此健康之路要成功上市,除了要估值吸引外,市況環境好與壞也相當重要。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ogistics provider ZTO Express reported Tuesday its net profit rose 3.3% year-over-year to 2.6 billion yuan in the second quarter.

快訊:中通快遞包裹量升 市場份額降至兩成

最新:物流公司中通快遞(開曼)有限公司(ZTO.US; 2057.HK)周二宣布,今年第二季淨利潤按年上升3.3%至26.14億元,非國際準則計算的調整後淨利潤,則增長10.9%至28.06億元。 利好:該公司第二季包裹量上升10.1%至84.52億件,預期包裹量將於347.3億至356.4億之間,增長15%至18%。 值得關注:由於市場競爭激烈,該公司的市場份額較去年同期下降2個百分點至 19.6%。 深度:中國快遞物流市場競爭激烈,當中以中通的盈利能力最強,去年毛利率高達30.4%,拋離行業主要對手順豐控股(002352.SZ),圓通速遞(600233.SH)及申通快遞(002468.SZ)。雖然該公司曾被美國沽空機構Grizzly Research指控財務造假,但經過調查後去年發布結果,並表示所有指控均無事實根據。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更進一步升至32%,比去年同期增加0.9個百分點。 市場反應:中通快遞的港股周三上升,中午收市漲2.6%至162.8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下區間。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