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萬科向深鐵借貸 質押萬物雲兩成股份

內地物業管理公司萬物雲空間科技服務有限公司(2602.HK)周一公布,公司大股東萬科企業(2202.HK)已將約2.1億股萬物雲股份,質押予深圳市地鐵集團(下稱深鐵)。 萬科向其大股東深鐵借款28億元人民幣(下同),但要向深鐵提供40億元的資產抵押,萬物雲股份將作為這次借貸的抵押品。萬科現控有萬物雲6.6億股,佔總發行股本的57.12%。 內地樓市疲弱,龍頭萬科也不能獨善其身,公司早前發盈警,預計2024年股東應佔虧損達450億元,創下上市以來最大虧損。期間公司也宣布,主席郁亮辭任,首席執行官祝九勝則因「身體原因」辭去所有職務,萬科董事會主席由深鐵黨委書記及董事長辛傑接任。 萬物雲周二開市報22.5港元,跌2.4%,過去半年股價由高位下跌近22%。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萬科前三季度虧損179.4億元,去年同期為賺136.2億元

首三季大虧179億元 萬科堅決「不躺平」

萬科前三季大虧179億元,但情況似乎正在好轉 重點: 萬科前三季度虧損179.4億元,去年同期為賺136.2億元 「十一」假期實現認購金額102.2億元    李世達 中國房地產市場雖然收穫了久違的「銀10」,但剛出爐的三季度財報,再度提醒行業的復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據中指研究院數據,去年銷售金額排名第二的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202.HK; 000002.SZ)近日公布,今年首三季度,累計實現營收為2,198.9億元(309億美元),按年大減24.5%,股東應佔虧損179.4億元,去年同期則賺136.2億元。 據稱這是萬科成立以來,首次錄得三季報虧損,也是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業績虧損。 根據公司三季報,今年第三季度公司收入771.2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業務結算面積為504.7 萬平方米,貢獻615.5億元,合同銷售金額年跌29.7%至538.7億元,合同銷售面積按年跌24.9%至391.3萬平方米。歸母虧損達80.9億元。 另據萬科在深交所公布,公司9月合同銷售金額174.2億元,按年大跌45.6%。 公司表示,三季度虧損主要原因是開發業務結算規模和毛利率下滑、計提減值、財務投資出現虧損,以及部分資產交易和股權處置的交易價格低於賬面值等。 今年前三季度,萬科房地產開發業務的結算面積為1,384.2萬平方米,結算收入為1,732.3億元,分別按年跌24.4%和29.1%;同期,房地產開發業務扣除稅金後的毛利率為2.7%,同比下降11.9個百分點。 銷售層面,前三季度萬科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面積1,330.8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1,812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6.8%和35.4%。 有息負債超3,200億元 市場形勢的惡化,除了經營層面的大幅虧損,也為萬科帶來龐大的資金壓力。截至2024年9月末,萬科持有資金約797.5億元,較2024年6月末淨流出126.5億元。截至9月末,公司有息負債合計3,276.1億元,其中一年以上有息負債佔比為64.4%,資金「缺口」仍然龐大。 公司表示,今年1至9月償還有息負債近700億元,已完成年內全部公開債的兌付。但萬科在2025年有16筆到期或行使權利的境內公開債,存續本金規模合計326.4億元,且僅在明年一季度,就有98.9億元的境內公開債需要兌付。償債壓力不小。 萬科指,第三季實現經營性淨現金流3.3億元。但首三季計,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淨額為負48.5億元,去年同期為正2.4億元。 為解決資金問題,萬科頻頻折價出售資產。根據三季報,今年前九個月,包括資產出售與資產證券化在內,萬科的大宗資產交易累計簽約額超過232.6億元。其中包括以約22.4億元七折出售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項目。 此外,萬科也採取多種舉措促進回款,保障公開債務順利兌付,包括堅持積極銷售,首三季回款率100%,同時開展存量資源盤活,即透過租賃或減價方式出售換取一些收入。2023年至今,累計盤活和置換新項目36個,合計優化及新增產能474億元。 萬科今年也進行了多次組織架構調整。10月最新一輪調整涉及華東區域、南方區域、北京區域、西南區域、華中區域本部精簡職能,只設置與項目直接相關的業務職能。 前三季度通過打通「由售改租」模式,萬科盤活內外部存量房源超8,000間,其中完成集團旗下超5,500間房源的盤活。1至9月,萬科租賃住宅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6.3億元,同比增長3.7% 前三季新增融資774億元 同時,萬科融資動作頻頻。今年1至9月,公司已新增融資與再融資774億元。今年10底與11月初,公司公布分別從工商銀行深圳羅湖支行與交通銀行深圳分行貸款10億元與150億元,由旗下子公司提供資產抵押進行擔保。 自9月下旬以來,中國房地產利多政策頻出,市場吹起暖風。三季報特別提到,「十一」期間市場整體活躍度提升,公司取得良好銷售表現,實現認購金額102.2億元,日均認購較中秋假期增長113%。 自10月2日以來,內房股迎來一波追捧,萬科股價逆轉年內跌幅,今年至今錄得2.6%漲幅,不過市銷率(P/S)方面仍是低迷的0.2倍。低於華潤置地(1109.HK)的0.7倍與龍湖集團(0960.HK)的0.5倍,但高於融創中國(1918.HK)的0.1倍,並與0.2倍的保利置業(0119.HK; 600048.SH)相若。 屢屢被傳即將爆雷的萬科,透過不斷融資與拋售資產以撐待變,守住不違約的底線,並透過組織調整、降價、「由售改租」等措施精簡架構、盤活存量,為景氣回升做好準備。如今政策的暖風吹來,「不願躺平」的萬科或許已走出一條活路。…
E-House’s restructuring hits a snag again

供股功虧一簣 易居重組有機觸礁

內地房產代理商易居的重組計劃進展如火如茶之際,供股集資突被叫停,令重組添上重大變數 重點: 易居重組方案中要注入「克而瑞」,但銀行不容許易居解除後者的擔保 截至去年中期,集團付息的流動債務超過50億元      劉智恒 上月底易居(中國)企業控股有限公司(2048.HK)突然叫停供股,籌組多時的集資大計在臨門一腳告吹,籌不到資金事少,影響整家公司重組事大,倘若重組不成,隨時步恒大(3333.HK)後塵。 為何這次供股如此舉足輕重,我們先說說易居目前的財務困境。自2021至2022年,易居分別虧損116億元(16.1億美元)及39億元,去年中期虧損7.26億元。公司年內要償還的銀行及其它借款,加上可換股票據達到55.8億元﹐但受限制銀行存款及現金只有11.8億元。另外,賬目中原有應收賬達67.2億元,但收回成疑,預期的損失約62.8億元。 易居的經營狀況,可以用獨立核數師兩句說話概括:「存在多項不確定因素,對集團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疑問」。 公司虧損嚴重的原因,亦是其賴以成功的要素。時間返回2018年,易居申港上市成功,集團主席兼執行董事周忻發揮其富豪朋友圈的威力,說服了20多家開發商成為投資者,最教人眼前一亮的,是當中投資最高的四家巨企,包括恒大、碧桂園(2007.HK)、萬科(2022.HK, 200002.SZ)及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星光熠熠的企業大亨,既是他的老闆,也是他朋友,齊齊捧場下,周忻輕易籌得46億港元。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周忻如意算盤是,開發商成為易居的投資者,公司要獲取一手樓盤代理權,不就更方便及順理成章;另一方面,既然開發商都成為易居半個老闆,大家利益與共,那他們在支付給易居一手物業銷售佣金時,理應更手爽,拖數的機會變得更低。 沒錯,易居主要的收入是為開發商銷售一手住宅,市況好時,生意根本不成問題,輕輕鬆鬆已賺個盤滿砵滿;相反近兩年內地樓市疲弱,開發商又負債纍纍,應對上千億債務已經自顧不暇,又那有餘力去支付予中介的佣金。 開發商拖欠一手佣金,易居大筆應收賬變壞賬,收不到錢之餘,公司自然無力償還本身的債務,甚至連利息也付不出來,迫不得已要走上重組之路。 去年4月3日,易居公布重組方案,內容包括將發行現金與TM Home的新股。現金方面是申索人每持有1,000美元,可取回60美元。至於發行新股,重組完成後,債權人組成的SPV(特殊目的公司)將持有TM Home約54.2%股權,可換股債券股東及阿里巴巴共同持有約10.8%的股份,餘下35%的股份將由易居及其聯屬公司持有,當中的15%將轉讓予TM Home高級管理層成員。 TM Home原是2021年易居跟阿里巴巴聯手成立的公司,主要運營房地產網「天貓好房」。重組計劃下,易居會將房地產數據與咨詢服務公司「克而瑞」,以及在線房地產營銷業務,一併注入TM Home。阿里巴巴更授予易居對於天貓房產行業獨家招商權、商業定價權、商戶運營權,有效期至今年8月31日。 現金方面,是透過供股融資,每持10股供12股,每股0.23港元,預計可籌集資金4.83億港元。由於重組要將克而瑞業務注入TM Home,但易居之前以克而瑞作擔保,以取得內地銀行貸款,是次銀行不同意解除擔保,令注入克而瑞的方案未能推展,包銷亦只好告吹。 關鍵解除銀行擔保 供股戛然而止,易居未能集資,就不能應對重組計劃的現金部分。而且銀行不願意解除克而瑞的擔保,亦影響整個重組方案。重組落實日期在本月31日,已經迫在眉,易居能否在僅餘的廿天裏找出辦法? 首要一環相信是取得銀行同意,願意解除克而瑞的擔保。易居透露,之前與該銀行進行商討時,得到的意見是十分正面,銀行願意以信貸方式去代替擔保,並表示會達成協議。豈料事情急轉直下,銀行最終不願讓易居解除擔保。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情,導致銀行忽然轉變意向,若然能解決此一問題,情況並非沒有轉機。 事實上,易居所欠銀行的貸款是4.36億元,其中2億元是以克而瑞作擔保,若能拿出兩億元,或許銀行願意放易居一馬,到時易居再推供股集資,又或以其它方法去籌集資金,問題不就能迎刃而解。 再講,供股集資的金額只是4億多元,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數目,當時承諾包銷的是大股東周忻本人,意味周忻口袋裡仍有一定資金,所以易居即使供股不成,也並非萬劫不復。沽勿論如何,目前距到期日時間甚短,相信要延期去處理問題。…

地產快訊:摩通指資本增值稅令港樓現恐慌性拋售

劉智恒      ▷ 香港      陳茂波稱短期不推增值稅 香港股樓稅收大減,政府財政收入面臨大壓力,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曾表示,開徵資本增值稅是政府一個研究範圍。消息一出後,引起市場一片爭議聲,特別是地產發展商,更是大力反對;投資銀行即時配合,摩根大通發表報告,指以部分國家實施50%資本增值稅率為例子,港樓有可能在實施前出現一波恐慌性拋售。 摩通的報告似有點危言聳聽,世界上多個地方如中國及美國也有實施相類稅種,香港即使推行,未必如摩通說般嚴重。香港稅基十分狹窄,資本增值稅無疑是其中一個稅源,但在經濟疲弱,股市每況愈下,樓市亦在調整的時候推出,確實對經濟不利。不過,及後陳茂波在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期間回應,表示須顧及本港競爭力,短期內無意開徵資本增值稅。一場茶杯裏的風波,終在財爺一句說話而消弭下來。 打擊濫用公屋嚴查內地資產 為要有效運用房屋資源,房屋署近年致力打擊濫用公屋單位,今財年首8個半月,房署已回收2,100個濫用或違約的單位,是上一個財年的總量。與此同時,房署正研究,嚴查公屋住戶在內地及海外的資產申報,署長羅淑佩強調是「有的放矢」。 現時港人申請公屋時,為免超越資產規限,許多時未必將內地或海外的資產申報,過去房署在此方面的審查沒那麼嚴謹,加上香港政府向內地機構查核需要一定程序及時間,令到部分違規者得以瞞天過海。但現時署長已開腔,會在此加大力度,以打擊濫用公屋資源,相信會有一批沒上報或虛報者受到懲處。 港發展商納入支持名單 早前內地政府指示銀行要在融資上支持部分房企,據市場消息,平安銀行已列出一份白名單,總共有41家房企被納入其中,當中除了內地耳熟能詳的龍湖(0960.HK)、萬科(000002.SE),金地(600383.SH)及綠城(3900.HK)外,香港的開發商新鴻基地產(0016.HK)及新世界發展(0017.HK)也在名單之中。 香港發展商的財務狀況並沒太大問題,負債比率相對要低,財政穩健,對資金需求沒急切性。當然,這次在白名單榜上有名,對本港發展商來說,屬好事一椿,反正就是多了一個融資窗口。相反,內地政府對情況較差的房企,暫未有任何方法施以援手,目前大方向仍是以支持具實力房企為先,避免不利消息會令優質企業受牽連。 ▷ 內地      內地新盤樓價六連跌 內地樓價仍然持續下調,路透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推算,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去年12月按年下跌0.4%,跌幅是過去九個月最大,亦是連續第六個月下跌。70大城市中,下跌的有62個,上升的只有7個,只有一個是持平。四大城市中,按月比較只有上海升0.2%,北京持平,廣州和深圳分別下跌1%及0.9%。 我們認為,房價一形成下行趨勢,跌勢將會持續,雖然中間或會有所反彈,但整體方向是跌多於升。事實上,歐美國家針及西方資金外流下,內地經濟受到相當壓力,世界銀行也估計內地今年經濟增長4.5%;至於房地產,房屋供應沒減少,但需求正在減弱,房企去年第四季的按月銷情走弱,趨勢很大機會延續,今年也未許樂觀。 融創文旅項目乏人問津 內房企業急需現金還債,又或將發展中項目脫手,以減輕資金負擔,《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融創中國(1918.HK)在近一個月,先後放售4個文旅項目,包括武漢甘露山文創城、成都融創施柏閣酒店、成都融創堇悅酒店,以及昆明城,但反應十分冷淡,有項目甚至無人問津。 其實又很易理解,內地大部份民企負債纍纍,大家似乎也要趕賣資產,那有能力去買新項目。資金仍然較充裕的,主要是幾家大型國企,但目前樓市每況愈下,他們手上也不是沒有存貨,那為何還要入貨。而且融創出售的是文旅項目,主要以收租為主,資金回籠更慢,對開發商來說吸引力低,即使賣家願意大幅劈價,也不容易找到買家。 ▷ 咏竹坊文章      百果園出師未捷先插水 剛迎來上市一周年的百果園(2411.HK),股價突然閃崩,一天下跌30%,市場推測是部分股份鎖定期過去,即被大手拋售,公司只回應業務一切正常。此前,《咏竹坊》報道百果園的十年發展大計,在2034年前自建平台的商品交易總額要超過1,000億元,門店數量逾1萬家,最終成為全球果王。 咏竹坊報道指出,百果園的經營模式最大問題是如何管理好旗下加盟商,過去市場有垢病,加盟商在水果質素、送貨時間及服務態度都未到位。另外,公司的毛利率較低,純利率更只有低單位數,但市盈率則偏高,股價未跳水前高達21倍,相較同行洪九果品(6689.HK)的4倍,就顯得較高。至於企業管治亦需要進一步加強,公司曾未按規定期限公示2022年報告,被深圳官方機構列入經營異常名單,去年中大股東按股,予外界感覺也不太好。這次股價突崩盤,市場對百果園的投資價值肯定大打折扣。 中免前景佳具值博率…
Yoho West

地產快訊:新盤開價六年半新低 今天低價是否明天高價?

       劉智恒        ▷ 香港        買YOHO WEST能否笑到最後 上周香港房地產市場的焦點,肯定是新鴻基地產(0016.HK)與港鐵(0066.HK)合作,位於天水圍天榮站的項目「YOHO WEST」,首批先推280個單位,折實均價10,888港元,最低入場費不到300萬港元,單位面積208方呎。按折實平均呎價,是六年半以來新盤最低呎價。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更開腔:「普天同慶價,買到就開心」 區內對上一個新盤屬新地的「Wetland Seasons Bay」第3期,去年9月推售折實呎價14,186港元,即「YOHO WEST」較其低約23.2%。至於區內二手呎價,栢慧豪園約10,000港元,慧景軒約9,000港元。 我們可以說YOHO WEST是市價開售,但以目前樓市走勢仍然偏弱,樓價何去何從市場未有方向,明年回望今日的價格時,不知是否仍如雷霆所言:「買到就開」心。 匯豐料港樓價明年跌5% 匯豐發表報告,明年亞洲股市有望上升,但對香港情況有保留,只給予港股中性評級。報告指香港第三季經濟疲弱,多項不利因素持續,該行將香港今年經濟增長由4.3%調低至3.3%,明年則由3.2%調低至2.8%;至於香港樓價,短期跌勢未止,匯豐預測明年續下跌5%。 房地產跟經濟息息相關,經濟轉差,樓市也難獨善其身。按目前情況,在中美爭拗及歐美國家多項針對中資企業措施影響,加上美國利息高企,外資不斷流出中港兩地,相信中國與歐美關係短期難有大改善,資金短期重回香港機會不大,估計本地經濟明年仍難有起色,樓價將持續偏弱。 天璽呎價逾十萬創四年新高 位於九龍站的天璽皇鑽璽81樓B室,實用面積1,545方呎,以1.36億港元售出,每方呎成交價101,546萬港元,創出九龍分層住宅第二高紀錄。至於第一位,是2019年5月時,嘉里建設(0638.HK)位於龍駒道的緹山,當年以每方呎10.18萬港元售出,至今仍未被打破。 這個天璽單位成交價之高,在今天市場上確教人咋舌。不是說香港樓價正續向下行嗎?沒錯,樓市是差勁,但個別豪宅中的罕有單位,仍可創出天價成交,因為超級豪宅的買家取態與一般人不同,正所謂「千金難買心頭好」,他們會因應稀有性、位置、景觀,甚至風水等因素,願意付出與市場有差別的價格。 ▷ 內地        接連出招撐樓市穩信心 內房企業處於水深火熱,一方面債務高企,另外銷售又每況愈下,資金匱乏。內地監管機構準備為房企提供幫助,現正起草一份有50名地產商的「白名單」,據悉當中包括有龍湖(0960.HK),萬科(000002.SZ)及新城發展(1030.HK)等,名單內企業有機可在信貸、債權和股權融資等獲支持。 及後又有消息傳出,為提高房企流動性,金融監管部門考慮容許銀行,向房企提供無抵押貸款,協助化解資金鏈斷裂的問題。貸款可用於日常經營及周轉,好讓房企在應對債務上,能騰出更多資金運用。 政府接連出招,除提供實際幫助外,亦是要給外界信心,避免市場受不利消息拖累影響,令原先財政健康的企業,也因市場恐慌而被拖跨。由於接連有消息救房企,過去一周內房股價大幅反彈,幾家龍頭房企股價相比對上一周都有亮麗升幅,旭輝(0884)升60%、碧桂園(2007.HK)上升26%、龍湖亦升19%。 深圳二套房降首付…
Centaline

地產快訊:代理龍頭操控佣金 中原甩難美聯當災

劉智恒       ▷ 香港 寬待中原嚴懲美聯 中原及美聯(1200.HK)等兩大香港地產代理集團,涉嫌協助發展商出售新盤時操控佣金,將協議實收佣金限定2%,涉及合謀定價,違反《競爭條例》。但兩家代理的命運迥異,中原及旗下利嘉閣得以全身而退。相反美聯及旗下的香港置業,五名高層均被檢控。 整件事最弔詭的地方在於兩大集團都違規,為何只有美聯受控?關鍵全在於現行條例下的《寬待政策》,若多位涉事人或機構中,第一個先向競委會申請寬待,主動提供資料協助調查,可獲保障不被提告。 一直以來,市場都說中原在代理行業領先美聯,想不到這次事件上,中原都跑在美聯之前,在競委會進行調查時,率先申請寬待,與競委會簽訂寬待協議,並提供高度合作,大幅減少競委會的搜證工作。美聯則要被罰,包括支付罰金及五名涉案高層或要被取消董事資格。 郭老太擊敗楊惠妍登女首富 內地房地產市場疲弱,上市房企市值大縮水,中國女首富出現大執位。胡潤研究院的《2023紅顏會·胡潤女企業家榜》中,香港新鴻基地產(0016.HK)的大股東郭鄺肖卿,以720億元首次登上中國女首富的寶座,排第二位的是龍湖集團(0960.HK)創始人吳亞軍,財富達665億元,而富華國際主席陳麗華,則以580億元位列第三。 過去多次當上女首富的碧桂園(2007.HK)主席楊惠妍,竟然都以480億元財富而名列第五位。看到這裡,不知大家有沒有疑問,碧桂園有多筆境外債已違約,集團總負債超過兩千億元,負債纍纍,而主席還這樣富有。當然,上市公司負債是公司問題,主席或大股東沒責任要為公司掏腰包,不過小股東看了這個富豪排名,肯定滿不是味兒。    明年商廈租金或跌5% 香港經濟持續不振,加上部份外資流走,本地寫字樓的租務情況並不樂觀。第一太平戴維斯最新發表的2023年第三季寫字樓租賃報告指出,本港甲級商廈第三季租金按年下跌2%。不過。空置率不升反跌0.4%,主因是位於九龍灣的國際展貿中心將重建,租戶開始要覓新辦公地點,導致出現一定需求。 甲級商廈的租金持續受壓,全球經濟不景,中美爭拗等,令到少有新企業到港設公司;與此同時,多家投資銀行裁員,部份基金及企業又遷離香港,兩方面夾擊下,相信商廈租金要持續往下行。第一太平預計,明年香港的寫字樓租金將持平,甚至下跌5%。     ▷ 內地       新樓價格連跌四月 國家統計局剛公布內地十月份70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指數,住宅價格按月跌0.3%,按年跌0.1%,均是連續四個月下跌。在70大中城市,有56個城市下跌,較九月增加兩個;上漲的只有11個,較九月時少3個。 北上廣深四大城市中,只有上海按月上漲2%,北京、廣州及深圳,分別按月下跌0.4%、0.7%及0.5%。二手住宅情況也不樂觀,按月下跌0.8%,但九月時是上升0.2%。四大城市二手價格同步下降,北京跌1.1%、上海及廣州均跌0.8%,深圳跌幅較細,下降0.5%。從最新數據顯示,似乎九月份推出的樓市寬鬆措施,效果只屬曇花一現,十月已有點後勁不繼,未來情況或許仍需時間觀察。   內房走勢「前高、中低、後穩」 內地樓市暫時仍未見起色,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長倪虹在接受新華社訪問時透露,自從今年8月推出「認房不認貸」措施、降低首付比例及調低利率後,對樓市起到積極作用。他認為今年整體樓市走勢是「前高、中低、後穩」,意味樓市在靠近年底時,將會逐漸平穩。 倪虹也透露,中央所提的三大工程已啟動,包括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改造城中村,以及「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不過,我們看內房企業公布的十月份數據,按月銷量雖然有所回穩,但按年比較就出現較大跌幅,部份房企如合景泰富(1813.HK)、遠洋(3377.HK)等,跌幅都超過七成。因此,即使樓市穩定下來,按目前銷售進度,房企要靠賣樓套垷還債就較困難,若情況續不理想,問題將會惡化。 ▷ 咏竹坊       蜜雪冰城登陸香港 香港疫後復常進展並不太理想,內地到港自由行的數量未如預期,商鋪的租務情況也難復舊觀,即使傳統旺區的旺角也受影響。上周咏竹坊的文章報道,旺角銀行中心有鋪位租出,裝修工作進展如火如荼,原來租用的是內地經營茶飲的龍頭蜜雪冰城。 市場有消息,蜜雪冰城已委任高盛等投資銀行為保薦人,準備在香港上市,集資金額約10億美元。內地茶飲業近年發展迅猛,茶飲店五步一門,十步一閣,當中以蜜雪冰城規模最龐大,集團以平價為賣點,配合特許經營模式,成立廿多年,分店超過25,000間,分布內地,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及印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