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中國業務下滑 百威亞太盈收雙降
啤酒品牌百威亞太控股有限公司(1876.HK)周三公布2024年業績,收入減少7%至62.46億美元(484.9億元),盈利下跌14%至7.26億美元,毛利率則維持50.4%。 公司指出,由於中國業務疲弱及渠道組合的影響,去年銷售減少11.8%,但韓國及印度的市場表現理想,抵銷部分中國業務下跌的損失。第四季度中國的銷量跌幅較大,按年跌18.9%,亞太地區西部亦下跌17%,但亞太區東部則增加8.5%。 百威亞太表示,今年在中國將重點投放於百威及哈爾濱啤酒,重新與消費者建立聯繫,以推動市場份額增長。 另外,百威亞太全球首席供應鏈運營官程衍俊,將接替楊克擔任百威亞太首席執行官及聯席主席,自2025 年4 月1 日起生效。 公司周三開市向好,股價升逾一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財務官解除置留 傳音暫紓一口氣
這家在非洲市場處於領先地位的智能手機製造商表示,財務負責人的肖永輝於上周解除留置,但未透露他為何被留置的細節 重點: 傳音控股財務負責人於本月初被實施留置措施,後解除留置,但由於公司利潤微薄,且正面臨法律糾紛,投資者仍持謹慎態度 今年上半年,這家智能手機製造商的營收增長38%至346億元,利潤增長35.7%,主要得益於向新市場的擴張 陳竹 作為非洲大陸領先的智能手機製造商,該公司被稱作「非洲之王」。但最近一起涉及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88036.SH)的戲劇性事件,讓聚光燈重新回到該公司在中國的大本營。 緊張局面始於兩周前,當時公司在9月7日的一份公告中表示,財務負責人肖永輝因涉嫌違法行為被採取留置。但上周,傳音控股發布最新消息稱,肖永輝已解除留置並恢復財務負責人職務,事件戛然而止。 此類消失事件在中國並非聞所未聞,通常發生在公司高管涉嫌違法或協助調查。過去兩年,遊戲公司鬥魚(DOYU.US)和華興資本控股(1911.HK)各自都因此失去了掌舵人,給股價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 隨著肖永輝解除留置,傳音控股似乎躲過了一劫。儘管如此,危機還是讓快速崛起的勢頭有所減弱。去年,公司在非洲大本營以外地區擴張,躋身全球五大智能手機製造商之列。 未來被調查的可能性始終存在,並且還面臨知識產權法律糾紛,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國內外的競爭對手現在不僅在傳音控股的非洲據點爭奪市場份額,還在公司一直進行擴張的拉丁美洲等新市場展開廝殺。 在9月7日的公告中,傳音控股首次披露肖永輝被實施留置,但公司向投資者保證“目前,公司已對其相關工作進行了妥善安排”,公司在上周的公告中再次重申這一點。肖永輝於9月6日在丹東被留置,這是中國東北遼寧省下轄的一個與朝鮮接壤的城市。公司未提供任何有關導致肖永輝被留置的詳細信息。 與很多年輕中國科技公司的財務負責人不同,他們通常在一家公司乾幾年就跳槽,現年55歲的肖永輝自2014年加入傳音以來,已在公司工作十年。他和傳音控股創始人朱兆江,曾在中國早期智能手機領導者之一的寧波波導共事。除這些基本信息外,有關肖永輝在傳音的信息很少。 儘管傳音控股再三保證,但投資者對圍繞肖永輝的事態發展感到不安。肖永輝被留置的消息甫一公布,傳音股價在9月9日開盤時暴跌8%,收盤下跌5%。肖永輝解除留置後,公司股價有所回升,但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依然脆弱。 自4月中旬以來,傳音的股價一直呈下跌趨勢。上周五的收報84元,較4月中旬的120元下跌超過30%。雖然該股在中國國內A股市場交易,但國際投資者也可以通過滬港通購買該股。 傳音目前的市盈率為18倍,不及競爭對手小米(1810.HK)的24倍,小米也在向傳音運營的市場擴張。這兩個數字都明顯低於蘋果(AAPL.US)的35倍市盈率,反映投資者願意給予利潤率更高的高端市場領導者更高的估值。 挑戰日益嚴峻 傳音控股成立於2006年,最初在非洲銷售智能手機,並迅速獲得了知名度。旗下的Tecno、Itel和Infinix已成為非洲大陸家喻戶曉的品牌。然而,隨著市場飽和及競爭加劇,它也向其他發展中市場擴張。 根據最新的財務數據,公司的營收在今年上半年增長了38%,達到346億元,而淨利潤也增加了35.7%至28.5億元。公司將強勁的業績歸因於「持續向新興市場的擴展和推進產品升級。」 競爭激烈的印度市場是傳音控股近期關注的重點之一。自2015年已進入印度市場,雖然其市場份額逐步提升,但仍在努力打入前五名。傳音還在東南亞、東歐和拉丁美洲迅速擴張。據Canalys的數據,僅在東南亞,公司2024年一季度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就達到了420萬部,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考慮到這些進展,以及兩位數的強勁收入和利潤增長,投資者為什麼對這家公司沒有更多熱情?投資者的擔憂似乎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傳音控股的低端機型通常利潤微薄,依賴走量來提高利潤。由於專注於此類廉價機型,公司主要局限於新興市場,遠離歐洲等利潤率較高的市場。 傳音也涉足了相對高端的市場,推出了Tecno Phantom V Flip和Phantom V Fold等機型,價格明顯高於其傳統的100至200美元的產品。然而,該細分市場競爭同樣激烈,小米、Oppo和Vivo等競爭對手已經在東南亞和南美等市場,佔據了主導地位。 投資者心存警惕的第二個原因,或許更關鍵,就是在中國境外針對傳音的訴訟正在進行。今年7月,美國芯片巨頭高通對該公司及其在印度、德國和其他地區的子公司,提起了專利侵權訴訟,案件仍在審理中。 一個涉及Oppo的類似案件,凸顯了此類糾紛可能對一家公司產生的負面影響。2021年,諾基亞的訴訟迫使Oppo完全退出德國市場。儘管Oppo在解決訴訟後於2023年重返歐洲,但期間它缺席歐洲最大市場,使其在銷售和佔有率方面付出了沈重代價。 傳音難以承受這樣的挫折,它必須繼續證明自己能在新地區獲得市場份額,以取悅投資者。與此同時,它也不能忽視自己的非洲大本營,尤其是在小米等競爭對手積極拓展非洲的情況下。根據Canalys的數據,二季度它在非洲的出貨量僅增長了1%,而小米、真我和Oppo則分別增長了45%、137%和39%。 目前,財務負責人的危機似已得到解決,不過這仍可能預示著傳音未來可能面臨法律問題。同時,持續進行的專利訴訟,依然是困擾公司的主要問題。解決這些擔憂對傳音保持增長至關重要,因小米和Oppo等競爭對手在非洲緊隨其後,並試圖減緩傳音在其他新興市場的崛起。…
印度業務大爆發 冪源二度拼上市
電動車電池系統開發商冪源科技今年印度業務大幅增長,近期更拿下塔塔汽車新訂單,衝刺港股IPO士氣大振 重點: 今年前四個月營收9.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88% 印度業務收入雖急增,但毛利率急跌 李世達 去年曾因五菱宏光Mini EV砍單而營收大幅下滑的幂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近期在印度的業務大幅增長,今年前四個月營收較去年同期大增88%,公司也再度遞表,趁勢衝刺港股上市。 來自安徽合肥的幂源科技,是一家乘用電動車電池系統開發商,在印度與美國均有開展業務。公司主要設計、製造及銷售電動車的定制電池系統,其次提供儲能解決方案及電池管理系統。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於2023年,按出貨量計,幂源是中國乘用純電動汽車的第四大動力電池系統供應商,市場份額為5.1%。 冪源近年的發展可說是大起大落,2022年受惠於「國民神車」五菱宏光Mini EV大賣,冪源由虧轉盈約1億元,但在2023年由於相關補貼政策結束,客戶訂單大減,冪源營收下滑43%,少賺47%,股東應佔溢利只剩下約5,300萬元。 印度收入大增 不過,隨著公司印度業務的擴大,新的增長動力正在浮現。根據申請文件,2024年前四個月公司營收9.5億元,同比大增88%,股東應佔虧損約2,911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3%。 從地區看,今年前四個月,公司中國業務收入為5.3億元,同比增長35%;來自印度的收入則錄得3.9億元,是2023年同期1億元的2.9倍,佔整體收入比例也從20%增至41.9%。 公司表示,印度收益大幅增加,主要歸因於當地主要客戶訂單上升,其客戶是印度領先的電動車製造商。根據相關報道,冪源在印度的主要客戶,應是印度最大汽車品牌塔塔汽車(TTM.US)。今年上半年,塔塔的電動汽車在印度的市佔率高達60%。 報道稱,塔塔近期推出的新電動車Curvv,是首次在乘用車上採用了冪源科技生產的電池系統。此前,塔塔旗下電動巴士 Starbus EV 一直採用冪源電池系統。塔塔還表示,將擴大向冪源採購。 塔塔汽車目前一共推出四款電動車型,除Curvv外,電池系統都是由塔塔集團旗下的Tata AutoComp生產。Curvv是塔塔首次在乘用車上採用中國公司生產的電池系統產品,引起不少討論。 有分析認為,塔塔轉向冪源是為了解決電池性能的問題,通過採用新的電池系統設計和不同類型的電池,尋求提高可靠性。Curvv分為55kWh版本和45kWh版本,前者仍使用Tata AutoComp組裝的電池系統,僅後者採用冪源產品。 儘管印度政府努力實現「印度製造」目標,但目前印度電動車電池仍仰賴中國進口。值得一提的是,Curvv Tata AutoComp版本使用的是國軒高科(002074.SZ)的105Ah方型電池,而冪源版採購的則是億緯鋰能(300014.SZ)的15.2Ah圓柱型電池,都是「中國製造」。 毛利率跌逾九成 申請文件顯示,公司在印度的電動車電池系統銷量,由截至2023年前四個月的810個,增加至截至今年前四個月的12,604個,成長接近15倍。 然而訂單雖爆增,卻並未改善冪源印度業務的盈利能力,反而大大侵蝕毛利率。申請文件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印度業務毛利率從2023年同期的18.8%,驟降至僅剩1.3%,幾乎是做賠本生意,難怪公司持續虧損。 公司表示,毛利率大幅下降,主要因為毛利較高的電動巴士收入減少,原因是印度大選前政府減少採購訂單。另外,首款乘用車電池系統產品毛利率相對較低,是為了「獲取市場份額採取的定價策略」,加上從中國採購電芯產生的空運費用較高。公司強調,「正持續優化生產及採購效率,產品生命周期開始時產生的成本通常較高」。 總的來說,正式進軍印度乘用車市場,或許是冪源二次遞表的最大亮點。印度人口眾多、市場基數大,且電動車市場份額僅約2%,印度政府企圖打造「全球電動車製造中心」,目標在2030年將電動車份額提高到30%,發展潛力巨大。 不過,印度市場也面對基建不足、供電不穩、中印地緣政治紛爭等不利因素。機遇在於,冪源在印度已有兩家工廠,是少數能在本地製造及提供服務的供應商,按裝機量計算,冪源印度第二大純電動車電池供應商。相較於中國新能源車企紛紛開始自研電池以降低成本,好好發展印度市場或許是一條出路。…
印度業務雙重受壓 小米‘回家’適逢其時?
據媒體報道,小米集團被印度政府以非法匯款爲由,一度扣押總值約48億元資產,加上旗下手機App之前被下架,反映曾經被中資手機商趨之若鶩的印度市場,正面臨重大經營風險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