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到極致就是潮 肥西老母雞奔向港交所
將土味玩出新花樣的連鎖中餐廳老鄉雞,正在發展加盟模式,並寄望通過在香港上市獲得全球認可 重點: 2024年首九個月,老鄉雞收入46.8億元,按年增11% 加盟管理服務業務毛利率達81.5% 李世達 自去年底開始,港股市場熱度升溫,多家內地餐飲企業紛紛赴港申請上市,在內地頗具話題性的中餐連鎖品牌老鄉雞(LXJ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遞表,中金公司和海通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去年老鄉雞曾傳出擬赴港上市的消息,但公司隨即否認。此前,老鄉雞曾於2022年5月及2023年2月兩度申請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後於2023年8月自願撤回申請。公司在申請文件中表示,在港交所上市可讓其獲得全球認可,並為其提供直接接觸海外投資者和外資的渠道。 原名「肥西老母雞」的老鄉雞,最早可追溯至1982年,退伍軍人束從軒在安徽合肥肥西縣開始養殖土雞。2003年,第一家「肥西老母雞」快餐店開業,其名即取自發源地肥西縣。 從養殖走向餐飲,束從軒使用自家養雞場飼養的180天肉雞,憑藉招牌菜「肥西老母雞湯」迅速擄獲食客芳心,並且開始在全國展店,目前累計已售出逾7,170萬份「肥西老母雞湯」。截至2024年9月30日,老鄉雞共計在全國53個城市開設1,404家餐廳,主要集中在安徽省、江蘇省、浙江省及上海。1,404家餐廳中,949間為直營店,455間為加盟店。 根據灼識咨詢資料,以2023年交易總額計,老鄉雞在中國中式快餐行業位列第一。 老母雞變老鄉雞 2012年,肥西老母雞進行品牌升級,將品牌名稱更改為「老鄉雞」,原因是原名過長、且簡稱不雅、「肥」字也容易讓人聯想到油膩等負面印象。不過,公司並未放棄在「懷舊」與「土味」元素中展開營銷。 2020年3月,束從軒召開了一場「200元預算」的「戰略發布會」,現場以村口的破屋斷牆為背景、鋪著紅布的桌子、土牆上掛著大黑板,束從軒手拿綁著花布的麥克風,宣布獲得10億元戰略投資。所謂「土到極致就是潮」,這場發布會立刻在網絡上獲得爆量關注,創始人束從軒也成為網紅老闆,為公司帶來熱度。 「土」出新花樣的老鄉雞,很懂年輕人的網絡語言,不僅時常發出老闆的趣味照片,也經常和其他品牌互動,人性化的文案與隨意的風格,收穫不少網民支持。束從軒曾在一場演講中說:「要想把餐飲生意做好,就要混進年輕人的圈子,這樣我也能變年輕。」 近年來,老鄉雞業績穩健成長,由2022年的45.3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56.5億元,同期股東應佔溢利由2.5億元增長49%至3.8億元。在2023年大基數效應下,去年增速稍有放緩,前九個月錄得營收46.8億元,同比增長11.9%,盈利則增長3.3%至3.7億元。 加盟管理服務毛利高 公司自2022年開啟加盟模式,也讓公司業績更上層樓。截至去年9月底,老鄉雞加盟店數量由2022年年底的118家增加至455家。去年首三季,老鄉雞直營店的單店日均銷售額約為1.6萬元,加盟店則為1.2萬元,存在一定落差。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老鄉雞有89%毛利來自直營店運營,但毛利率僅為23.8%,加盟管理服務毛利率則高達81.5%。加盟管理服務收入主要來自向加盟商提供加盟管理服務,包括預付加盟費、特許權使用費及提供其他服務的收入。 對於連鎖餐飲行業來說,23.5%的毛利率已屬偏低,剛剛上市的小菜園(0999.HK),毛利率平均在65%以上,海底撈(6862.HK)去年上半年也有61%。究其原因,可能是老鄉雞上游供應鏈的成本較高,雞肉來自自家養殖場,養殖業本就存在較多不可控因素。 另外,老鄉雞直營店的人均消費價格從2022年的29.7元降至2024年9月的27.6元,降低2.1元,加盟店也從2022年的31.5元下降至2024年的29.2元,比起61.5元的小菜園或97.4元的海底撈並不高。 自產自銷的老鄉雞,實際盈利能力並不強,憑藉薄利多銷,老鄉雞仍能維持盈利,而發展加盟、擴大展店,將是現階段的重要任務。公司正在積極推動直營店轉加盟,料將有助縮減成本及增加利潤。 從原本否認到正式遞表,老鄉雞顯然在小菜園、蜜雪冰城、古茗等赴港上市的餐飲同行中,看見了機會的窗口。平價餐飲如今在中國內地大行其道,以老鄉雞的口碑和規模,在平價餐飲中具備一定競爭力,但要觀察的是,快速發展加盟店是否能夠兼顧品質、口味與食品安全,否則或將適得其反。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連虧三年沒起色 呷哺呷哺關店降價抗逆境
面對內地社會消費疲弱,餐飲業又激烈競爭,呷哺呷哺發盈警預告又要虧損 重點: 集團門店主動降價並推出廉價套餐應對挑戰 旗下高端烤肉品牌「趁燒」相繼關閉多家門店 劉智恒 內卷、消費降級、經濟放緩,已是擺在內地餐飲業面前的幾坐大山,縱然是知名食店的營運也不好過,強如九毛九(9922.HK)亦要發盈警、曾叱咤一時的日式拉麵店味千中國(0538.HK),預告要轉盈為虧蝕2,000萬元(279.4萬美元)。以一人火鍋一度紅遍神州大地的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520.HK),剛發公告料今年中期要虧損最多2.8億元。 根據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呷哺呷哺收入約24億元,按年下跌近15.9%。去年中期錄得淨利潤212萬元,但預計今年同期錄得虧損介乎2.6億元至2.8億元。 消息公布後,股價在首個交易日下跌近8.2%,過去一年,公司股價累計下跌近75%。 集團解釋,虧損主要是整體市場的消費呈疲軟態勢,加上消費降級及餐飲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客流量下跌,最終影響收入。基於業務下跌,集團要關閉持續虧損分店,因而出現相關的減值損失約2億元。 呷哺呷哺近幾年也在虧損中掙扎求存,2021至2023年分別蝕2.93億、3.53億及1.99億元。今年上半年就蝕超過兩億元,若按年度化計算,全年豈不要蝕超過4億元,較過去三年每年度的虧損來得嚴重。 節流下「趁燒」結業 面對困境,呷哺呷哺祭出幾招應對,一是主動降價,並推出套餐以提升客流。另外是透過集體採購以增強議價能力,從而降低平均採購單價。亦積極布局外賣業務,推出點擊率較高的外送新品。 集團又著力改造品牌型像,實施品牌視覺提升計劃,重新規劃鎖定「家」的概念,邁向話題性及年輕與時尚化,以增強顧客的黏性。同時,持續借助抖音等線上平台以增加流量及引流,強化品牌形像聲勢。 開源不易之下,節流似乎是唯一出路,盡量省下一分一毫,希望可以在嚴寒下生存到最後。集團積極關閉虧損分店,2023年雖然新開131間呷哺呷哺分店,期間卻關閉了99家。去年時市場估計,疫後人們搶著外出用餐,餐企將報復式開店,唯呷哺呷哺並非如此,去年實際只增加區區32家分店。 今年初,呷哺呷哺主攻高端烤肉的「趁燒」,主席賀光啟曾揚言2024年每年至少新增30家門店,想不到門店開不成,反倒有報道指品牌已全線結業,最後一家位於上海龍華會的分店於早前關閉。 餐飲首季關店46萬 雖然呷哺呷哺努力去對抗逆境,但當整體經濟大環境走弱時,業內要力挽狂瀾是十分困難,畢竟是大勢使然。事實內地餐飲業的困境,可以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看出端倪。中國內地今年第一季註銷和吊銷營運的餐飲企業,較去年同期大增233%至46萬家。一月時有16.7萬家、二月時11.2萬家,到三月上升至18萬家。光就三月,就較去年同期上升接近三成。按目前走勢,經濟難以一時三刻扭轉,整體餐飲業的隆冬仍然漫長。 大環境故然不理想外,內卷亦十分嚴峻,減價幾已成為行內競爭的不二法門。要搶生意,要贏對手,只能鬥平,於是各家食店紛紛推出平價套餐,市場所謂的「窮鬼套餐」如雨後春筍,席捲餐飲界。 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麥當勞之前推出「1+1隨心配」及「10元吃堡」,「老鄉雞」推出14.9元兩餸一飯套餐。最教人吃驚是中式速食「南城香」,推出「3元自助早餐」,可以無限暢飲粥品、牛奶、豆漿等7種早餐飲品。 價格向下走,許多餐飲企業別說賺錢,不虧已屬萬幸。然而,在內卷盛行的今天,大家不斷鬥平,也顧不了是否虧損,看誰先掉隊,看誰挺不住倒下去;當對手陸續死亡,能捱到最後的,才有機會去提升價格,才有機會賺錢。問題是何時可鬥死對手,似乎仍要一段時間,呷哺呷哺短期也不容易扭虧為盈,況且最終是鬥死別人還是被別人鬥死,暫時尚屬未知之素。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爭逐‘中式快餐第一股’ 鄉村基盈利不穩成隱憂
鄉村基快餐第二次提交赴港上市申請,是近期三家衝刺上市的中式快餐企業之一,與對方爭奪“中式快餐第一股”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