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jiu shares remain suspended

榴槤價格下跌 會否是壓跨洪九的一根稻草?

自畢馬威4月辭任核數師以來,這家水果銷售商尚未發布2023年年報,而且公司高管又紛紛質押股份以籌集現金,一名調查記者則嗅到了詐騙行為 重點: 這家自稱中國「水果第一股」的公司,其股票自3月以來一直處於停牌狀態,同時又通過股權質押籌集了2億多美元的資金 公司的商業模式依賴價格穩定,但由於電商價格戰和供過於求導致榴槤價格下跌,其業績受到打擊    譚英 榴槤的味道廣為人知,很多人望而卻步,卻在中國水果愛好者中贏得了大量追隨者。榴槤對重慶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6689.HK)的財務影響可能同樣令人反感,這家曾經風光無限的水果銷售商的股票,自3月以來一直處於停牌狀態。 愛自稱中國「水果第一股」的洪九,最早發出的公開預警徵兆,是其核算師畢馬威突於4月辭任,此前,公司股票於3月20日停牌。此後不久,洪九果品宣布推遲發布2023年年度業績,這舉動往往暗示公司與幕後會計機構之間存在分歧。 8月,公司發類似公告稱,2024年上半年的中期業績,將在新任核數師中匯安達會計師事務所審核後「盡快」公布。同時,洪九果品的高管持續質押各自的股份以換取現金,似乎是為了讓公司在困境中繼續運營。 創始人兼董事長鄧洪九已通過至少13筆股權質押,向貸款機構籌集了2.079億美元。最近,他的妻子、執行董事江宗英也一直在質押該公司的股份,進行類似的融資。 那麼,榴槤在這個混亂的故事中扮演著什麼角色?2022年9月上市時,洪九果品是中國最大的榴槤經銷商,經營著一條「端到端」的供應鏈,涵蓋49個水果品類,連接其在中國、泰國和越南的直營農場與在中國的全國門店網絡。該公司據說是中國榴槤市場大型供應商之一,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榴槤市場,2023年的進口額為472.3億元。僅2022年,榴槤就為佔洪九果品貢獻了39億元的銷售額,佔其當年總收入的26.3%。 除了榴槤,按銷售收入計算,洪九果品還是中國五大火龍果、山竹和龍眼經銷商之一。它是首家在香港進行IPO的中國內地水果經銷商,不過它只籌集到了6,300萬美元。 公司與客戶的應收賬款周轉期相對較長,而與供應商的應付賬款周轉期為30天,相對較短,當水果價格下跌時,這可能會出問題。 這正是今年中國榴槤市場出現的情況。由於東南亞進口供應過剩,5月份部分市場的榴槤價格下跌了一半。5月中旬,一個6公斤重的榴槤在網購平台Pupu上的售價在179元至209元之間,低於4月份的279元,一些供應商將價格降至每斤10元。 「明星效應」 觀察人士指出,中國榴槤市場出現了「明星效應」,這種水果的人氣飆升吸引了更多的資本和投資者。自2022年以來,中國還批准了從泰國以外的國家進口榴蓮,包括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導致這種水果的供應大幅增加。 此外,直播電商帶來的競爭也日益激烈,為洪九果品這樣的傳統賣家帶來了更多麻煩,也給價格帶來更大壓力。進入市場的門檻相對較低,但由於需要專門的冷藏和運輸服務,一些壁壘仍然存在。 一位分析師評論說,激烈的競爭,加上不斷下跌的價格,導致水果行業「遭遇滑鐵盧」。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洪九果品在天貓、抖音、快手和拼多多等熱門平台上試水電子商務。據報道,為了節省資金,該公司還將其在重慶的批發中心外包,並試圖超越傳統的B2B業務模式,直接向消費者銷售。 中國經濟放緩導致消費者信心疲軟,給水果銷售商帶來了更大的降價壓力,尤其是榴槤和火龍果等價格較高的水果,而這兩種水果是洪九果品的兩大支柱。由於類似的壓力,水果零售商百果園集團(2411.HK)自2023年2月上市以來,股價已經下跌了80%,不過其預期市盈率仍有18倍,看起來相對健康。 與此同時,洪九果品想必正努力發布2023年年報和2024年中期報告,這是其股票復牌的必要條件。在3月份停牌後,公司最初承諾在7月發布2023年年報。據報道,畢馬威辭任的原因是該公司向一些背景可疑的供應商,支付了44.7億元不明預付款。報道稱,在一些付款中,供應商的註冊資本很高,此前沒有與洪九果品交易的記錄,而且社保參保人數為零。據報道,畢馬威要求獲得更多信息,並在沒有得到想要的信息後辭任。 網絡媒體清流工作室的調查稱,2022年,洪九果品通過與不存在的公司簽訂大筆訂單,應收賬款激增。媒體實地走訪發現,部分客戶地址位於洪九果品註冊地址附近的住宿公寓內。這些大樓的月租金約為2000元,遠低於合法辦公場所的租金水平。 洪九果品上一份財報,是去年8月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財報。2023年上半年,洪九果品營收增長19.4%至85億元,但淨利潤下降6.5%至8.029億元。一個潛在的令人不安跡象是,隨著貿易和其他應收賬款增長12.9%至101億元,公司貿易應收賬款減值損失上升47%,至1.837億元。 分析機構指出,截至2023年6月底,應收賬款在公司資產中的佔比高達92.4%,這樣確讓人不安,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也從2022年底的144.8天增加到六個月後的188.5天。這些都表明,麻煩的跡象可能早在2023年就已出現,不過今年的榴蓮危機很可能將壓力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天圖減持百果園 虧損逾5千萬元

專注消費領域的投資機構深圳市天圖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973.HK)周四表示,在市場出售約350萬股百果園(2411.HK)股份,每股平均價約1.56港元,涉及款項近547萬港元。 在此之前12個月內,亦已在市場出售近6,030萬股百果園,涉及款項約1.02億港元,每股平均價1.61港元,佔百果園的已發行股數約4%。天圖披露,出售百果園股份確認虧損5,040萬元人民幣。 集團指出,減持百果園股份所得,可增加公司的資本,從而可用作其他投資及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百果園斥4億購理財產品

從事水果銷售的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411.HK)周三公布,斥資4億元人民幣(下同)購入兩項理財產品。首項是北京銀行發行的歐元兌美元的結構性存款,涉資1.7億元,年化收益率為1.3%至2.5%。 第二項是中信銀行發行的人民幣結構性存款,涉資2.3億元,年化收益率1.05%至2.43%。兩筆產品到期日均是明年1月14日。 百果園表示,購買理財產品是可以將公司未動用的資金收益最大化,帶來更高的回報。當中已充分考慮日常運營資金的需求及支出,認為不會構成影響才作出購買決定。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s Ten-year plan withers on the vine, what goes wrong in Pagoda?

「十年計劃」出師未捷 百果園出了甚麼問題?

吃上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紅利的好時代已漸過去,今年上半年內地消費疲弱,零售或飲食相關股份業績大跌,水果零售商百果園在市場陰霾中表現失色 重點: 集團中期盈利大跌近七成 加盟店數量較去年底減少70間   劉智恒 「品質首選、全球領先、全球果王」。這番豪情壯語是今年初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411.HK)公布的「十年計劃」定下的目標,如此激動投資者心靈的未來藍圖,非但沒有刺激股價破位而上,反倒是接連下挫,年初至今股價從高位暴跌逾七成,教一眾市場人士大跌眼鏡。 當時市場估計,集團上市時定下的禁售期結束,或許有股東大手拋售手上股票,導致股價大幅下挫,實屬個別事件。但問題是,股東為何急不及待要大手大手地拋售手上股份? 百果園上月發出的盈利預警,大家已開始有頭緒,近日中期業績發布,情況明白不已。中期盈利大跌66%至8,851萬元,收入亦下跌11%至55.9億元。 100萬變90萬 百果園的經營模式很簡單,是靠不斷吸收加盟店,再為加盟商提供水果供應而獲利,成敗關鍵在於加盟商的數量,以及每家分店的銷售金額。 根據中期年報,截至6月底,百果園的加盟分店6,011間,同比增加了66間,但來自加盟店的總收入,卻較去年下跌15%,即是加盟店增加,卻未能帶動收入上升。 問題出在那?原來加盟店的平均半年收入只有9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100萬元相比,減少約13.7%。集團歸咎是中國消費者的整體消費能力下降,導致加盟門店的銷售額減少。 另一方面,若再仔細看,加盟店數量與去年底的6,081家相比,實際是減少了70間。事實上,過去幾年百果園的收入已有點上升乏力,2021年至2023年間,收入為102.89億元、113.12億元及113.91億元。 百果園十年計劃中的第一步目標,是要進一步拓展門店數,提高終端零售額,暫時看應是折㦸沉沙。目前市場情況,別說要提升加盟店數量,能不減少或許已是萬幸,可以預見,百果園下半年情況難以樂觀。 開支持續上升 收入下跌之餘,開支卻未能同步減低,上半年因行政人員數目及員工薪金上升,管理費用由去年同期的1.47億元增至今年的1.69億元,上升14.9%。銷售方面因要加強促銷及舉辦活動,費用較去年同期增22%至2.97億元。 教人擔憂是,在許多行政開支等未能減省下,百果園要節流,結果是將研發費用縮減,集團將研發團隊成員減少,令半年開支減少10.5%至6,630萬元。成本是省了一點點,問題研發是企業的未來,非不得已不應減少,反之應要適量調升,特別今天講求技術的年代。 公司又經常將資金投入理財產品上,今年7月初向斥資2.3億元向北京銀行認購產品,旋即於同月4日又向中信銀行購入1.75億元產品。雖然有閒置資金用作短期穩定投資未嘗不可,但公司不好好利用資本發展本業,是否代表公司對本業前景有懷疑,不敢投入資金,或是管理層的能力問題,要靠收息獲取回報。 投資者有保留 去年八月時大股東及董事長余惠勇與妻子徐艷林,將3.7%百果園股權質押予上海浦東銀行,換取3.8億元貸款,公告沒解釋借款有何用途。至今年一月,余氏夫妻續與上海浦東銀行訂立新的股份質押協議。對押股一事,市場也有戒心,擔憂大股東的財務是否出問題,會否影響公司? 此外,集團執行董事及常務副總經理焦嶽在今年5月至6月間,多次減持公司股份。港交所股權披露顯示,焦嶽的持股量由7.43%跌至6.96%,合共出售750萬股,沽售價每股由3.28至2.9港元,粗略估計套現逾2,200萬港元。高管不斷減持股份,又怎能讓股民投以信心一票。 百果園早前申請H股全流通,八月初剛獲中國證監會發出備案通知書,六名股東持有的3億股,將可以在港股市場公開買賣,佔總發行股本20.17%。市場供應增加,對股價無疑構成一定壓力。 十年後的百果園是否一如余惠勇所言成為全球果王,暫時未敢論斷,但幾位大股東早前訂立一年新禁售,明年4月就到期,投資者不得不留意會否觸發新一輪拋售潮。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ian Tu Capital tumbles into the red

IPO市場陷困境 天圖急轉策略應對

這家風險投資公司去年錄得8.14億元投資虧損,2022年則錄3.37億元收益 重點: 天圖投資去年轉盈為虧,錄得淨虧損8.73億元, 2022年則有盈利5.59億元 這家風險投資公司正受香港IPO市場疲軟的打擊,這原是它處置消費相關投資的主要市場 陽歌 主要一大收入來源枯竭時,你會怎麼做? 這是天圖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973.HK)首份財報中的核心問題,公司去年成為中國首家在香港上市的風險投資公司,也算是創造了歷史。不幸的是,由於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不足,去年在港上市的新股相對較少,跌至20年來的最低點。 對天圖投資這樣的公司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它們嚴重依賴IPO來回收對企業的投資。隨著這種“退出”策略變得越來越難,天圖投資表示正在轉向“不依賴IPO退出的投資策略”,比如把所持股份賣給其他買家。 最重要的是,天圖投資去年陷入嚴重虧損,改變了2022年的盈利局面,原因是它的資產處置收入下降,現有資產價值也出現下跌。公司在復活節前的週四發布的業績顯示,去年虧損 8.73億元,相比下2022年則取得了5.59億元的利潤。 大部分虧損源於去年8.14億元的投資損失,扭轉了2022年3.37億元的收益。公司還取得了其他一些收入,主要來自管理費。但即便是管理費,去年也從2022年同期的4,600萬元下降3%至4,460萬元。 復活節加上周末的長假結束後,天圖投資的股價週二上漲了2.3%。但自3月初發佈盈警,預示2023年出現巨額虧損以來,公司的股價已下跌約23%。按約3.10港元的最新價格計算,相對去年10月6.50港元的上市價,現已縮水超過一半。 公司處境艱難,原因是多方面。它主要的關注點是消費公司,早期投資了一系列知名品牌,如乳製品製造商中國飛鶴(6186.HK)、茶飲銷售商奈雪的茶(2150.HK)和水果零售商百果園集團(2411.HK),現已全部在香港上市。 天圖投資的投資目標往往會設法登陸香港交易所,而不是尋求在中國國內的A股市場或美國上市(最受中國公司歡迎的另外兩大上市地點),這並非偶然。香港投資者對這種消費類股票有著濃厚的興趣,但該類股票通常增長較慢,並通過派息來吸引投資者。 相比之下,美國投資者傳統上青睞來自科技和制藥等高增長領域,以及新能源等新興行業的公司。中國的情況有所不同,因為監管機構扮演著公司在上海和深圳上市時的把關人角色。在這樣的環境下,新能源、微芯片等北京重點發展領域的公司,往往會在上市申請人中獲得優先考慮。 低迷的香港股市 這一切都將我們帶回香港,那是其投資的公司最青睞的上市地點,但香港正遭受數十年來最糟糕的市場情緒。天圖投資指出,基準恒生指數去年下跌了14%,並表示,另一個追蹤中國消費類股的指數今年迄今已下跌12%。 普華永道的數據顯示,在市場情緒如此低迷下,去年只有73家公司能夠在香港上市,籌資463億港元。籌資總額尤其疲軟,較2022年下降56%,為20年來最低。在成功上市的企業中,消費品和服務是最大的群體,佔所有新上市公司的29%。 GlobalData的數據顯示,IPO市場的疲軟,也打擊了對中國企業的整體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它們在去年下降了27%至426億美元。 隨著市場下滑,天圖投資指出,它管理的資產價值從去年3月底的255億元,降至去年底的244億元。公司表示,去年通過資產處置獲得了4.33億元的資金,但未提供2022年的可比數據。 但在去年的IPO上市文件中,公司表示,在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的三年多時間里,通過資產處置產生了40億元的收入,平均每年12.3億元。這意味著,公司去年從資產處置中獲得的收益,可能比前幾年減少了三分之二或更多。 天圖投資表示,作為轉向IPO替代方案的一部分,它將尋求與政府優先事項更一致的投資。在目前的環境,這個決定看起來相當明智,因為中國的許多大型國有投資公司都喜歡購買這類資產,以示對政府的支持。不幸的是,天圖投資通常瞄准的基本消費相關企業,並不是北京方面優先考慮的對象。 不過,天圖投資正在努力改變這種狀況。雖然它去年推出的五隻新基金中,有四支瞄准了消費品和服務,但第五支基金著眼於生物技術。公司去年的最新投資之一是上海悅鯤,這是一家經營智能回收系統的企業。生物技術和回收利用都是更有可能吸引大型國有投資者,或獲准在上海或深圳上市的高科技領域。 隨著天圖投資的戰略轉變,其估值水平與全球同行相比有大幅折讓。它的市淨率(P/B)只有0.28倍,相當於美國私募股權巨頭凱雷集團(CG.US)和KKR (KKR. US) 3.3倍和3.9倍的零頭。 在轉型過程中,公司不需要擔心現金問題,因為截至去年底其資金儲備達到11.1億元,幾乎是上一年6.14億元的一倍。而且確實,香港股市有望在未來幾年,隨著中國經濟企穩而有所改善。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