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響生物反向收購登美股 開啓中國藥企出海新模式
此次合併交易預計將帶來約1.75億美元(12.77億元)的資金,其中包括7,500萬美元的超額認購私募融資 重點: 新公司將研發創響生物從和黃醫藥授權引進的單克隆抗體 IMG-007,有望治療特應性皮炎等免疫性疾病 創響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健有深厚的資本運作經驗 莫莉 在國內市場日益內卷的背景下,中國創新藥物企業紛紛將發展目光投向國際市場,儘管行業內主流的「出海」道路是與海外醫藥企業進行授權合作(license out),或是通過港股、美股IPO對接海外資本市場。不過,上周一,中國創新藥企創響生物(Inmagene Biopharmaceuticals)與美國醫藥企業 Ikena Oncology (IKNA.US)達成合併協議,創響生物通過反向收購的方式借道登上美股舞台,開啓中國 Biotech 出海的新模式。 Ikena表示,此次合併交易預計將帶來約1.75億美元(12.77億元)的資金,其中包括7,500萬美元的超額認購私募融資。參與本次私募認購的機構陣容豪華,不僅吸引了Deep Track Capital、Foresite Capital、RTW Investments等國際一線基金加入,也獲得了創響生物原有股東 BVF Partners L.P.、Blue Owl Healthcare Opportunities、Omega Funds和OrbiMed的認購。 此次合作已獲得兩家公司董事會的批准,預計於2025年年中完成。在新公司中,Ikena的股東預計持有約 34.8% 的股份,創響生物股東預計持有約…
和黃醫藥銷售佳 海外市場成亮點
雖然和黃醫藥淨利潤按年大降84.7%,但在沒有新對外授權合作的情況下,依靠國內外市場的銷售分成維持盈利,實屬不易 重點: 呋喹替尼海外銷售額增長勢頭強勁,令和黃醫藥第二季在美國的銷售額按季增速達52.56% 公司未來經營的重點將以創新藥為主,或將剝離旗下主營中醫藥製造和銷售業務 莫莉 在眾多選擇「出海」的中國醫藥企業中,在千禧年已成立的港資藥企和黃醫藥(中國)有限公司(HCM.US; 0013.HK)可謂弄潮兒,核心產品呋喹替尼(Fruzaqla)不但先後成功獲得美國和歐盟醫藥監管部門的准入許可,呋喹替尼等產品的商業化權益,也早早地對外授權(license out)予多間跨國醫藥巨頭。 7月31日,和黃醫藥發佈了今年中期財報,雖然淨利潤按年大降84.7%,但在沒有新對外授權合作的情況下,依靠國內外市場的銷售分成,仍然維持2,580萬美元盈利,實屬不易。這是因為作為基數對比的2023年上半年,和黃醫藥曾錄得1.69億美元淨利潤,當中包括了武田製藥(4502.JP)為獲取呋喹替尼在大中華區以外的開發、商業化和生產獨家權益,而支付的2.59 億美元首付款,在剔除合作收入後,和黃醫藥在去年上半年其實仍是淨虧損狀態。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和黃醫藥的營收為3.1億美元,腫瘤業務綜合收入1.69億美元,當中產品銷售收入1.28億美元,按年增長64%,武田製藥支付的首付款、里程碑及研發服務收入3,380萬美元,按年大減87%。此外,和黃醫藥在中國內地還擁有龐大的藥品行銷及分銷網路,為第三方製藥公司提供服務,這類業務在上半年貢獻收入1.37億美元,由於與新冠肺炎相關的處方藥分銷銷售額下降,該分部收入按年下降18%。 在備受關注的腫瘤藥板塊,和黃醫藥旗下擁有三大已上市產品,呋喹替尼上半年的海外銷售額達1.31億美元,而國內銷售相對疲弱,為 6,100萬美元。這款核心產品自2018年在中國獲批上市,目前銷售已進入樽頸期,2021年的市場銷售額增速曾高達111%,但今年上半年增速已回落至8%。 其餘兩款產品目前僅在中國市場上市,索凡替尼收入為2,540萬美元,按年增加12%;賽沃替尼貢獻收入2,590萬美元,按年增加18%。索凡替尼在國內獲批用於神經內分泌瘤,這款產品的出海準備甚至先於呋喹替尼,早在2019年11月就曾獲FDA授予孤兒藥資格、2021年新藥上市申請獲受理,但是在2022年5月因美國橋接研究的數據不足而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駁回上市申請,出海之路中斷。 雖說此次依靠銷售實現中期盈利,但財報公佈後,和黃醫藥的股價卻連續兩日溫和下跌,這或許因為呋喹替尼海外銷售增長的利好已提前兌現。7月31日,武田製藥發佈2024第一季財報,當中披露了呋喹替尼自去年11月美國上市後的銷售額,從2023年第三季至今年第一季,銷售額分別達到22億日元(1億元)、78億日元及119億日元,最新一季的按季增速達52.56%。因此,作為呋喹替尼研發者的和黃醫藥股價當日上漲5.8%,但隨後公佈的財報中國內銷售額增速平平,市場情緒又重歸平淡。 海外市場成出路 在藥品分銷業務按年下滑、研發進展不斷推進之際,和黃醫藥上半年能實現盈利,與其大幅控費相關。其中收入成本下降14%至1.8億美元,銷售及行政費用減少15%至5,780萬美元,而研發開支更大減34%至9,530萬美元,主要是縮減境外管線產品的臨床投入,其中歐美的臨床和監管費用,從去年上半年的5,560萬美元銳減至1,490萬美元。努力控制成本後,和黃醫藥目前擁有現金及等價物約8億美元,手頭相當充裕。 財報顯示,和黃醫藥未來的經營的重點將以創新藥為主,或將剝離旗下主營中醫藥製造和銷售的非合併合資企業上海和黃藥業,又表示會持續探索各種出售和合作備選方案。 至於腫瘤藥物,和黃醫藥三款已上市產品均在中國納入醫保,雖說擴大了銷售管道,但進入國家醫保藥品後價格偏低,同樣影響利潤。以呋喹替尼為例,一盒21粒5毫克的呋喹替尼在美國定價2.52萬美元,而同等數量藥品在中國僅約7,541元,反映美國售價高出23倍。今年6月,呋喹替尼獲得歐盟委員會批准用於治療經治轉移性結直腸癌,這也將繼續擴大和黃醫藥的海外市場。 據財報給出的預測,今年腫瘤板塊收入將達到3億到4億美元,券商浦銀國際的分析師認為,考慮到呋喹替尼的強勁海外銷售、嚴格的運營費用控制,以及下半年里程碑收入顯著高於上半年,此前公司預測2025年底實現盈利,有可能提前實現。 目前和黃醫藥的市銷率約5.6倍,同樣走入美國市場的的君實生物(1877.HK)的市銷率約7.3倍,顯示和黃醫藥估值處於行業中下水平。隨著呋喹替尼在海外進一步拓展,公司有望進入穩定收成期。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腫瘤藥物收入翻倍 和黃醫藥轉虧為盈
最新:和黃醫藥(中國)有限公司(HCM.US; 0013.HK)周一宣布,今年上半年錄得1.69億美元(12.1億元)淨利潤,扭轉去年同期的1.63億美元虧損。 利好:該公司上半年收入按年大增164%至5.33億美元,主要受惠於腫瘤/免疫綜合收入增長 294%至3.592 億美元,以及向武田製藥收取的藥物許可協議部分首付款,獲確認為期內收入。 值得關注:該公司期內的研發開支減少20%至1.45億美元,管理層解釋主要是得益於對產品組合進行了優化,以及對管線產品進行戰略優先排序。 深度:和黃醫藥創立於2000年,是香港億萬富豪李嘉誠旗下一家處於商業化階段、研發創新型癌症藥物的生物醫藥企業。截至今年6月底,該公司已有三種藥物在中國獲得批准上市,並已獲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協助取得在香港上市以來的首次盈利;此外,公司另有13種腫瘤候選藥物正在中國進行臨床試驗,其中四種亦在美國和歐洲進行臨床開發。 市場反應:和黃醫藥在紐約上市的股份周一下挫4.4%,報14.07美元;其港股周二則上升,中午收市漲2.6%至23.6港元。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碩迪生物將登陸美股 尖端藥物招攬投資者
這家G蛋白偶聯受體藥物製造商本周將通過IPO籌集逾1億美元,成為今年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
快訊:和黃醫藥腸癌藥物 達成77億元銷售協議
最新:和黃醫藥(中國)有限公司(HCM.US; 0013.HK) 周三宣佈與武田製藥(TAK.US; 4502.T)達成獨家許可協議,授權對方在全球範圍內推進轉移性結直腸癌藥物呋喹替尼的開發、商業化和生產,而和黃醫藥則負責該藥物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的銷售。利好:和黃醫藥將獲得總額可高達11.3億美元(76.6億元)的付款,當中包括協議完成時4億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潛在的監管註冊、開發和商業銷售里程碑付款,外加基於淨銷售額的特許權使用費。值得關注:呋喹替尼已於2018年9月獲准在中國銷售,但暫時未能於其他地方取得銷售許可,預計今年才完成向美國、歐盟及日本提交上市申請。深度:和黃醫藥創立於2000年,是香港億萬富豪李嘉誠旗下一家處於商業化階段、研發創新型癌症藥的生物醫藥企業。截至去年6月底,該公司已有三種藥物在中國獲得批准上市,為去年上半年帶來2.02億美元的收入,期內淨虧損則為1.63億美元。另外,該公司有13種腫瘤候選藥物在中國達到臨床試驗階段,其中7種亦在美國和歐洲進行臨床開發。市場反應:和黃醫藥的港股周四大漲,中午收市升10.9%至30.6港元,接近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記者:何仲尼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再鼎、亞盛及和黃醫藥 產品入選國家醫保目錄
最新:中國國家醫保局周三公布《2022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本次調整中,共有111款藥品新增進入目錄,其中和黃醫藥(中國)有限公司(HCM.US; 0013.HK)、再鼎醫藥有限公司(ZLAB.US ;9688.HK)和亞盛醫藥集團(6855.HK)都有旗下藥物獲選。利好:旗下產品獲納入醫保藥物目錄,有助藥企爭取市場佔有率,從而增加未來銷量和收入。值得關注:進入醫保藥物目錄的產品,基本都會面臨大幅降價,以這次談判和競價進入該目錄的藥品為例,價格平均降幅達60.1%。因此,即使能提高藥企收入,也不一定有利於利潤表現。深度:和黃醫藥這次入選的產品,為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的賽沃替尼,它是一種強效、高選擇性的口服MET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由阿斯利康(AZN.LON)與和黃醫藥聯合開發。再鼎醫藥則有擎樂和紐再樂的靜脈輸注劑型,雙雙獲納入該藥品目錄,其中前者用於治療晚期胃腸間質瘤,後者則用於治療細菌性肺炎和急性細菌性皮膚和皮膚結構感染。至於亞盛醫藥則有治療慢性髓細胞白血病的藥物耐立克入選,該藥物為中國首個、而且是唯一獲批上市的第三代酪胺酸激酶抑制劑。市場反應:上述三家公司周四股價個別發展,其中再鼎醫藥的港股中午收盤軟1.7%,報34.6港元;和黃醫藥平收於27.5港元,亞盛醫藥則上升2.7%至24.7港元。記者:何仲尼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和黃醫藥獲美資基金增持
最新:據港交所網頁資料顯示,和黃醫藥(中國)有限公司(HCM.US; 0013.HK)獲美資基金The Capital Group Companies, Inc.在6月10日增持約128.5萬股,涉及資金約2,214萬港元(1,904萬元),持股比例由8.93%增至9.08%。 利好:雖然和黃醫藥在美國上市的股票正面臨退市風險,但其港股仍獲得美資基金增持,反映這名股東對該公司前景有信心。 值得關注:The Capital Group增持和黃醫藥的每股平均價為17.236港元,以該股周二收市價15.7港元計算,意味該股東已錄得9%帳面損失。 深度:和黃醫藥創立於2000年,是香港億萬富豪李嘉誠旗下一家處於商業化階段、研發創新型癌症藥的生物醫藥企業。該公司今年經歷變遷,除了履職22年的CEO賀雋於3月退休外,其在美國上市的股份,也在同月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列入“確定除牌名單”。公司回應將繼續評估保持在美國上市的所有選項,包括評估在中國境外委聘審計師,以及如何能滿足該法案的要求。 市場反應:和黃醫藥的港股在周三開盤曾漲2.3%,中午收盤升幅輕微收窄至1.9%,報16港元,貼近過去52周的低位。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