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內容的公司,正在因為虛假和誤導性的陳述,受到監管機構和股東越來越多的關注

 

George Boychuk

ESG投資意味在做投資決策時,對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ESG)因素進行分析。近年來,這種投資越來越受到基金經理的重視,導致專注於ESG的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快速增長。反過來,這又促使各行各業的企業大力宣傳並嘗試利用自己在ESG方面的能力獲利。

但ESG不能只是說說而已,這類宣傳已經促使來自法律和監管角度更為嚴厲的審視。其中包括針對虛假聲明和其他與ESG相關的不當活動的政府執法措施和民事訴訟,以及針對ESG相關風險採取的更嚴格的上市公司披露要求。

執法行動

與ESG有關的政府執法行動,一般基於對虛假或誤導性聲明的指控,包括金融公司對其ESG投資原則的聲明,以及企業對其產品環境安全性的陳述。在這方面的一個重要進展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成立了一個“氣候與ESG工作組”,旨在識別ESG相關的不當行為。

該工作組的第一個行動是對礦業巨頭淡水河谷(VALE.US)的訴訟,指控其對2019年倒塌的一座大壩安全性的虛假陳述。該訴訟引述的虛假陳述不單來自SEC備案文件,還有淡水河谷的演示文稿、可持續性發展報告,以及ESG網路研討會,顯示出SEC在立案時的審查範圍之廣。隨後,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旗下的一家投資諮詢公司,因為關於公司ESG品質評估的誤導性陳述而面臨執法行動,最終被處以罰款。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也追究ESG相關的違法行為。最近,沃爾瑪(WMT.US)和科爾百貨公司(KSS.US)因為關於某些紡織產品成分的虛假聲明而遭到起訴。兩家公司都宣稱其產品由採用環保製造工藝生產的竹纖維製成。FTC稱,這些產品的成分實際上是人造絲,其生產過程涉及有毒化學物質,產生有害污染物。兩宗訴訟最終均以罰金了結。

集體訴訟

除了政府訴訟之外,近期的一些集體訴訟也在揭露所謂的“漂綠”聲明,指控某些公司為其產品或商業行為貼上環保的虛假標籤。不同之處在於,之前的訴訟通常是由造成環境損害的具體事件或行動引發的。

“漂綠”案已經在各行各業出現。比如,漢堡王麥當勞(MCD.US)被指控在行銷中稱其產品是可持續的,而包裝中卻含有有害物質;小蜜蜂化妝品(Burt’s Bees Cosmetics)被指控在廣告中宣稱其成分天然,來自負責任的來源,但實際上含有有害化學物質;還有可口可樂(KO.US),它聲稱自己的瓶裝水產品100%可回收,但瓶蓋和標籤卻不可回收。

監管動態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最近的一些監管行動,也表明了對ESG問題的強烈關注。2022年5月,該委員會發佈了加強投資基金和投資顧問資訊披露要求的擬議規則。此外,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強化上市公司在ESG方面的披露。

2021年2月,SEC下設的公司融資監管部(Division of Corporation Finance)接到指示,SEC備案文件要將重點放在與氣候有關的披露上。隨後,它發佈了樣本函,說明了發行人可能收到的關於其披露氣候相關風險的意見類型。隨後,2022年3月又公佈了擬議規則,如果獲得通過,將實施與氣候相關風險有關的具體披露要求。 

降低風險

這些監管方面的動態,加上最近SEC和聯邦貿易委員會最近的執法行動,表明對ESG問題的高度重視,這應該會促使受影響的公司做出相應的反應。公司採用健全的資訊披露控制及程式,是減少執法行動、民事訴訟和不準確資訊披露風險的有效方法。

提交報告的公司已經被要求遵守披露控制和程式,以確保他們的SEC報告是準確的,並符合適用的規則。在當前的法律環境下,這一程式也必須延伸到ESG的披露。前文提到的SEC訴紐約梅隆銀行案就凸顯了這一點,它特別提到了該銀行未能執行旨在防止錯誤陳述的政策和程式。

此外,ESG披露控制和程式不應局限於SEC備案檔,還應適用於其他情況下發表的聲明,包括社會責任報告和類似檔,以及廣告和宣傳材料。這對於保護企業免受監管審查和執法行動,以及潛在的民事索賠都至關重要。

從監管的角度來看,全面的ESG控制及程式的必要性,體現在上文討論的SEC的意見書樣本中,其中包括對發行人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評論。這顯示了SEC在審查ESG相關資訊披露時的廣泛原則。關於訴訟風險,集體訴訟的原告還會在公司提交給SEC的備案文件之外,尋找與ESG相關的虛假陳述和/或不準確資訊。為了降低法律風險,我們相信所有公司都可以受益於一個全面和協調的程式,以審查和核實與ESG事項有關的公開聲明和披露。

George BoychukZiegler, Ziegler & Associates LLP的律師,這是一家企業和證券律師行,專門代表外國發行人、存托銀行和投資者處理與存托憑證相關的企業和訴訟事務。其聯繫方式是:boychuk@zieglerlaw.com

(本文為翻譯文章,中英文版本如有衝突,以英文版本為准。如欲參考原文,請點擊這裡)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簡訊:中通快遞第三季淨利增長5% 下調全年業務量指引

物流公司中通快遞(ZTO.US; 2057.HK)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錄得收入118.65億元(16.66億美元),按年升11.1%,淨利潤25.24億元,按年升5.3%。 前三季度計,公司收入345.88億元,按年升10.29%。淨利潤64.55億元,按年微升0.33%。 第三季度,中通快遞包裹量為95.7億件,按年增長9.8%。期內包裹量增長及包裹單價增長1.7%,帶動核心快遞服務收入增長11.6%。受惠於電子商務退貨包裹量的增加,由直銷機構產生的直客業務收入增長141.2%。同期毛利率則按年跌6.3個百分點至24.9%。 此外,公司下調了年度指引,將全年包裹量預計由原本的388億至401億件,下調至介於382億至387億件之間,按年增長12.3%至13.8%。 中通快遞港股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48.4港元,升0.6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AI技術賦能 快手三季度盈利大升

短視頻平台快手科技(1024.HK)周三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收入355.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上升14.2%,盈利大幅上升37.3%至44.89億元。 期內平均日活躍用戶超過4.16億,同比升2.1%,每位日活躍用戶平均線上營銷服務收入48.3元,同比升11.54%。  線上營銷服務收入按年升56.6%至201億元,主要是借助AI技術,持續升級線上營銷投放產品。其他服務增加41.3%至59億元,主要是由於先進的AI技術及卓越的產品性能帶動。至於直播業務,收入同比上升2.5%至95.7億元, 周五快手開市升2.5%報65.1港元,公司過一年股價從高位回落3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Genuine Biotech

對賭協議壓頂之下 真實生物三闖港交所

核心產品阿茲夫定市場需求早已消退,與復星醫藥合作終止導致營收斷崖式下滑,現金流瀕臨枯竭,還有一份僅剩7個月期限的上市對賭協議 重點: 2024年9月,真實生物收回阿茲夫定的商業化權利,新渠道在2025年上半年僅實現銷售收入900萬元 兩年半累計虧損9.89億元,公司的現金流也遭遇嚴重困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5,000.5萬元    莫莉 曾幾何時,新冠藥物研發企業是資本市場備受關注的寵兒,然而,隨著疫情紅利消退,行業熱潮迅速降溫,這些曾經依賴「明星特效藥」光環的企業紛紛面臨嚴峻的轉型考驗。在這股寒流中,曾憑借首款國產新冠口服藥阿茲夫定嶄露頭角的真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2025年11月第三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在此之前,真實生物曾於2022年8月和2025年2月兩次遞表,均未能在半年內通過聆訊。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真實生物的上市闖關堪稱關乎生死存亡的「突圍戰」:核心產品阿茲夫定市場需求早已消退,與復星醫藥合作終止導致營收斷崖式下滑,現金流瀕臨枯竭,還有一份僅剩7個月期限的上市對賭協議。 真實生物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專注於治療病毒感染、腫瘤及心腦血管疾病創新藥物研發、製造核商業化的生物科技公司,旗下擁有五款候選管線,核心產品是首款獲批的國產新冠口服藥阿茲夫定,以及其餘四款尚處於臨床前期的管線。隨著新冠疫情平息導致相關藥物需求大幅下滑,真實生物正致力於開發阿茲夫定的聯合療法,希望將適應症拓展至肝癌、結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及HIV感染等重大疾病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阿茲夫定在2022年7月獲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准治療新冠,一直面臨臨床研究時間短、數據不透明、療效不顯等一系列質疑。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附條件批准要求,阿茲夫定需在2026年前完成確證性臨床研究,以充足的療效和安全性證據換取正式批准,否則阿茲夫定的藥品註冊證將在2027年被被撤銷,屆時將退出市場。真實生物在申請文件中透露,預計將在2025年底前完成臨床研究報告。 即便阿茲夫定獲得正式批准,真實生物銷售額的大幅滑坡趨勢也難以逆轉。申請文件顯示,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3.44億元、2.38億元和1,653萬元。2025年上半年營收同比暴跌92%,這一斷崖式下滑主要源於與復星醫藥終止合作後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大幅減少。 2022年,真實生物曾與復星醫藥達成商業化合作,由復星醫藥產業獲得阿茲夫定在內地的獨家商業化權利,2023年和2024年真實生物的營收絕大部分由這筆合作貢獻。但是,2024年9月,真實生物與復星醫藥產業終止合作,收回了阿茲夫定的商業化權利,公司選擇聘用經銷商進行銷售,截至2025年6月30日,真實生物已與74家經銷商訂立經銷協議,但是轉型效果遠不及預期,新渠道在2025年上半年僅實現銷售收入900萬元。 財務狀況嚴峻 真實生物的盈利表現同樣不容樂觀,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淨虧損分別為7.84億元、4004.2萬元和1.65億元,兩年半累計虧損9.89億元。與此同時,公司的現金流也遭遇嚴重困境,截至2025年6月30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5,000.5萬元,較2024年底的1.38億元大幅減少。 研發投入也因資金壓力被迫收縮。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2.38億元、1.51億元和5,405.2萬元,呈現明顯下滑趨勢。截至2025年上半年,真實生物的資產總值減流動負債為負9.84億元,顯示公司面臨嚴重的短期償債壓力。 真實生物面臨的最大壓力來源於即將到期的對賭協議。申請文件披露,公司於2021年和2022年完成兩輪融資,累計募資7.13億元。這些融資帶來了附帶贖回權的對賭條款,若真實生物上市申請被駁回或是或自首次遞表後47個月內未能完成上市,投資者有權要求公司按年利率10%回購優先股。真實生物首次遞表時間為2022年8月,至今已過去近40個月,這意味著公司僅剩7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上市。 2022年完成B輪融資後,真實生物的投後估值曾高達35.6億元。但是,在核心產品營收一再下滑,其他管線仍處於早期臨床階段需要持續的大額研發投入的情況下,真實生物恐怕難以維持高估值。在若此次無法成功上市,真實生物還將面臨巨大的贖回資金壓力。資本市場是否會為一家營收下滑、虧損持續、現金流瀕臨枯竭的生物科技公司買單,仍是未知數。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招聘需求回升 Boss直聘第三季多賺67%

內地招聘平台Boss直聘運營商看準科技有限公司(2076.HK; BZ.US)周二公布,受惠招聘活動回暖及商業化效率提升,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收入及盈利均錄得顯著增長。期內收入按年增13.2%至21.63億元,淨利潤按年增67.2%至7.75億元(1.1億美元)。期內,來自企業客戶的線上招聘服務收入為21.47億元,按年升13.6%,其他服務收入(主要為向求職者提供的付費增值服務)為1,640萬元,按年跌27%。公司解釋,減少主要源於對部分增值服務的優化,精簡了相關功能,以增強平台黏性並推動生態系統的長期發展。 期內付費企業客戶數達680萬家,年增13.3%,平均月活用戶(MAU)達 6,380萬,亦按年增10%。創辦人兼CEO趙鵬表示,公司正加快AI技術在產品及運營中的應用,持續改善求職者與用人企業體驗,並探索AI代招聘等新模式。公司預期,2025年第四季度總收入介乎20.5億至20.7億元,增加12.4%至13.5%。 業績公布後,公司美股周二升1.32%,收報20.79美元。公司股價今年累升約52%。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