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公司在最新一輪融資中籌集了金額不高的2億元,該公司總經理預測,這個小眾行業可能來到了臨界點

重點:

  • 在最新一輪融資中,領先的3D打印設備製造商聯泰科技籌集了規模不大的2億元資金,與此同時,該公司正在向整個3D打印價值鏈拓展業務
  • 在計畫中的IPO之前,為了進入下一發展階段,該公司必須將市場擴大到更多行業,同時改進技術

西一羊

多年來一直停留在「令人稱奇」階段的3D打印技術,最近獲得了一些動力,因為它在説明生產救命的醫療產品方面大派用場。這些產品因為新冠疫情時代的供應鏈中斷經常出現短缺。然而,雖然在製造從精密模具到房屋的各種物品上,其精度和用途引人關注,但這項技術從未真正大行其道。

聯泰科技(UnionTech)是這波新生浪潮前沿的中國頭部企業之一,它在上週五宣佈獲得了最新一輪融資。領投的是中國領先券商中信證券子的公司金石投資,其他投資者主要是中型的國內企業,包括元禾控股、國有的國科嘉和、龍騰資本和晨山資本。

聯泰科技籌集了2億元,對於一家擁有20多年歷史的行業領導者來說,這不是令人驚豔的數字,而這也反映出公司和更廣泛行業面臨的困境。最新的這輪融資之前,聯泰科技去年12月募集了規模差不多的3,000萬美元(2.08億元),完成了D輪融資。

該公司拒絕提供在這輪最新融資中的估值。但相對較小的融資金額,加上沒有披露最新估值,意味著聯泰科技還沒有進入「獨角獸俱樂部」,也就是估值達到或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行列。

聯泰科技成立於2000年,之前曾在中國場外交易式的新三板上市。但2019年初,它宣佈了退市計畫,因為跟退市的其他公司一樣,其股票因為交易冷清而在市場上萎靡不振。

該公司在當年稍後舉辦了一場備受矚目的活動,稱正在尋求新的IPO,這引發了對其打算在上海當時新設立的科創板上市的猜測。科創板面向的是快速增長的初創企業。聯泰科技宣稱其上周的最新融資是「在IPO前」,但沒有提供任何關於新上市計畫的具體細節。

該公司極有可能在中國內地的A股市場上市,因為它的多數投資者都來自中國。但在香港或美國進行境外上市也有可能,因為它的許多投資者都管理著以美元計價的基金。

我們稍後將仔細看看該公司的主要業務,並分析它面臨的挑戰。但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3D打印技術的整體情況,及其在中國的發展。

3D打印也被稱為增材製造,指的是把3D數位模型變成實物的過程。這種印表機可以在電腦螢幕上設計產品,然後通過逐層疊加材料把實物「打印」出來。該技術非常適合製作產品原型,因為可以通過調整軟件來對產品進行改變——而傳統的方法則需要在工廠裡重置笨重的機器和工具。該技術還能減少浪費,更好地實現定制和提高生產靈活性。

政府加持

長期以來,北京方面一直將該技術作為提高國家製造業競爭力的一種方式加以推廣,並在2015年的一份規劃文件中,將其列為優先發展對象。中國的工業和信息化部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在過去幾年,中國的3D打印產業發展迅速,預計今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48億元,高於2017年的96億元。

3D打印行業由材料、設備、軟件和服務四個子市場組成。根據研究公司SmartTech Analysis的統計資料,服務和設備是其中兩個最大的貢獻者,在2019年分別佔該行業全球產出的50%和30%左右。

據中國本土的研究機構中商情報網的數據,聯泰科技目前以16.4%的市場份額位居中國3D打印設備市場的首位。前五名中的其他四家都是外國公司,包括StratesysEOS通用電氣(GE.US)和3D Systems(DDD.US),共佔45.9%的份額。與聯泰科技最接近的國內同行是華曙高科鉑力特(688333.SH),分別佔據6.6%和4.9%的份額。

根據之前提交給新三板的數據,聯泰科技在2016年和2017年的收入分別為1.62億元和2.4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40萬元和700萬元。隨後幾年的財務資料欠缺。

但該公司在今年年初的一份公告中表示,聯泰科技「已經保持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長,營業收入年平均增長率超過50%」。僅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該公司去年的收入就會達到13億元左右,這個數字看起來很穩健,但並不會吸引新興行業投資者的更多關注,因為他們希望看到更高的增長率。

作為其更廣泛增長戰略的一部分,聯泰科技近年來一直尋求在3D打印行業的整個價值鏈上拓展業務,希望將自己定位為整個生態系統的服務提供者。這個生態系統的一個重點領域是材料。去年 7 月,聯泰科技與德國化工供應商贏創工業(Evonik Industries)簽署協議,建立一個聯合實驗室,作為雙方開拓中國市場的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

儘管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聯泰科技要想更上一層樓,還面臨著一些重大挑戰。首先,雖然說得天花亂墜,但3D打印產品仍然是一個小眾市場,這項技術只在航空航太、國防和醫療等特定行業找到了強大的客戶。因此,聯泰科技的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為其他工業企業製造原型產品的公司,而不是能夠產生巨額收入的大眾市場產品,也就不難理解了。

這並不意味著聯泰科技沒有嘗試開拓大眾市場,因為該公司多年來也在尋求將產品直接銷售給各行業的工業用戶,尤其是在醫療和製鞋行業。

與此同時,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該公司在其2018年半年度的報告中表示,預計將有更多競爭對手進入該領域,競爭加劇將壓低它的利潤率。在同一份報告中,該公司認為,雖然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其技術仍落後於國際同行。

歸根結底,聯泰科技成功與否,將取決於整體市場的發展情況,以及它能否提高自身的技術水準。總經理馬勁松似乎很自信,他說這個行業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也許這是真的,儘管到目前為止它的籌資規模不大,這似乎意味著投資者還沒有接受這個說法。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Ele.me name to be retired

新聞概要:阿里巴巴整合餓了麼升級為淘寶閃購

在餓了麼借助GPS定位技術,徹底變革行業十餘年後,阿里巴巴將讓這一外賣品牌退場 陽歌 本周國內多家媒體援引未具名消息源報道,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BABA.US;9988.HK)將停止使用餓了麼品牌,對中國最早的餐飲外賣巨頭進行重塑,以迎接「閃送零售」新時代。消息源之一的新浪網披露,從12月1日起,阿里巴巴將正式將餓了麼APP更名為「淘寶閃購」。 新浪網稱,餓了麼龐大的騎手團隊——他們標誌性的藍色頭盔、工裝和送餐箱曾是中國大多數主要城市的街頭常見風景——現已開始承接淘寶閃送訂單。淘寶平台自身也運營著獨立騎手團隊,其亮橘色賽車風格工裝,正迅速成為上海等大都會街頭的嶄新風景。 阿里巴巴尚未對停用餓了麼品牌的計劃置評,此前阿里通過2018年分階段進行的一系列收購餓了麼,對其估值近100億美元。然而此後該品牌表現相對沈寂,市場份額遭競爭對手美團(3690.HK)蠶食,今年京東(JD.US;9618.HK)亦進入該領域。 隨著京東入局,三家公司陷入激烈價格戰,已引發監管層出手干預。 創立於十多年前的餓了麼,借助當時尚屬新興的全球定位技術,將外賣服務變得快速、高效且實惠,徹底改變了中國餐飲外賣業態。近期三家公司均在其服務中增設本地生活商品,競相角逐最快送達時效。 阿里巴巴今年4月底推出淘寶閃送業務,經過初期試點後,近幾周該服務正加速擴張。服務上線時阿里曾表示,該服務旨在以30分鐘至1小時配送生鮮雜貨、零食百等商品的時效能力,對餓了麼核心餐飲外賣形成業務補充。 阿里巴巴最新力推的「閃送零售」戰略,與近十年前馬雲提出的融合線下實體與線上購物的「新零售」計劃頗為相似。但該戰略最終產生的協同效應並不顯著,阿里巴巴最終出售了當時收購的大部分實體零售資產。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吉利入股雷諾巴西 獲得本地化產銷資源

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00175.HK)11月3日宣布,與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團及法國雷諾集團(RNO.PA)簽署巴西戰略合作最終協議,吉利將收購雷諾巴西公司26.4%股份,並共享其工廠產能與銷售網絡。 據財新報道,雷諾巴西公司總估值約合135.84億元(19.1億美元),吉利汽車和吉利控股集團主要通過技術資產入股,對應估值分別約為33.45億元和9.44億元,吉利汽車僅需額外現金出資約5.85億元。 吉利控股集團是吉利汽車控股股東,按照此前發布的交易公告,吉利汽車和吉利控股在雷諾巴西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別為21.29%和5.11%。 雷諾集團稱,雷諾巴西公司已成為吉利旗下新能源汽車產品在巴西的經銷商,目前純電動車型EX5已通過雷諾品牌經銷商渠道全網銷售。雷諾集團還將採用吉利的一款新能源汽車架構,推出本品牌新能源產品,雷諾巴西公司的Ayrton Senna工廠將共同生產吉利品牌與雷諾品牌車型。 吉利汽車股價周三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7.42港元,跌0.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雅居樂10月銷售環比升同比跌

房地產開發商雅居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3383.HK)周二公布十月份銷售數據,全月預售金額為7.1億元人民幣(下同),較9月份上升54%,但與去年同期比較,則大跌49%。 10月份銷售的建築面積為8.3萬平方米,較9月上升48%,但按年則下跌30%。上月每平米均價為8,517元,環比上升3.3%,但同比則下跌37%。 今年首十個月,雅居樂預售金額累計為74.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35.6億元,大幅下跌45%。 雅居樂周三平開報0.425港元,過去一年公司股價從高位下跌近6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星巴克以40億美元估值向博裕資本出售60%中國業務權益

連鎖咖啡巨頭星巴克公司(SBUX.US)周一宣布,已與中國領先投資機構博裕資本(Boyu Capital)達成協議,成立合資企業共同經營其在中國的零售業務。 根據協議條款,博裕將向星巴克按40億美元企業價值付款,以獲得合資企業最多60%的股份。星巴克將保留40%股權,並繼續擁有品牌與知識產權。 星巴克預計,其中國零售業務總價值將超過130億美元,包括出售控股權所得、持股價值,以及未來十年以上品牌授權收入的淨現值。新公司總部將設於上海,將營運目前全國約8,000間門店,並計劃長期拓展至20,000間。 星巴克董事長兼CEO倪睿安Brian Niccol表示,博裕的本地經驗將加速公司在中國的擴張,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博裕合夥人黃宇錚(Alex Wong)則稱,雙方將結合星巴克的全球品牌力與博裕的市場洞察,共同推動創新與在地化發展。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星巴克於1999年在中國開設第一間門市,至2015年中國已發展成為該公司第二大市場,僅次於美國。該公司近來在中國的業務表現欠佳,主要因面臨以瑞幸咖啡(LKNCY.US)為首的一批本地競爭對手的挑戰,這些品牌的咖啡價格通常更為低廉。 博裕資本成立於2010年,是中國最大的私募投資公司之一,主要投資領域包括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消費品與零售以及媒體和高科技等。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