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煙草監管機構允許這家國內領先的電子煙品牌,以低於去年銷量約30%的水平進行生產

重點:

  • 按照今年早些時候頒佈的新規要求,霧芯科技獲得了新的生產許可證
  • 該許可證允許這家公司生產可充電電子煙設備,但產量要比去年的銷量低約30%

陽歌

霧芯科技有限公司(RLX.US)在中國的地位相當於美國的電子煙先鋒Juul,該公司的最新公告讓投資者更清楚地瞭解了國內市場的新規對它產生了何種影響。我們的分析顯示,該公司認為在新規之下,其業務今年將下降30%或者更多。這些最新規定是在全世界範圍減少或者扼殺電子煙的廣泛舉措的一部分。

我們稍後將解釋30%的數字是怎麼得出來的——它是根據週五發佈的一份公告推導出來的,這份公告詳細介紹了霧芯科技根據今年年初出台的國內新規獲得的一項新的業務許可證。

但老實說,新規本來應該對霧芯科技產生比這還要可怕得多的影響。該公司控制著超過一半的中國電子煙市場,這要歸功於聰明的行銷策略,在中國各地的商場和其他一些地點,它的小售貨亭無處不在。我們懷疑未來一年其中的許多店鋪可能會消失,因為該公司正努力控制成本,以應對與新規有關的銷量急劇下滑。

投資者對於最新公告不是那麼興奮,公告觸發霧芯科技股價在上週五下跌了7.8%。以最新收盤價1.89美元計算,該股較2021年1月份12美元的IPO價格已經下跌了84%。如果你認為即使電子煙今後遠沒有現在這麼流行,但仍然大有可為,那麼可能會覺得霧芯科技及其同行已經超賣。但是,只有時間能證明這些產品是否會有更長遠的未來,還是會成為另一種被拋棄的流行產品,畢竟曇花一現的例子太多了。

監管機構頒發的生產電子煙產品的最新許可證,包括可充電和一次性電子煙設備,以及設備中使用的煙彈。根據新規,所有生產商必須獲得這種許可證。

樂觀主義者可能會認為,霧芯科技很幸運能夠獲得許可證,因為中國經常利用這種要求來淘汰產品和服務不太可靠的小型企業。但是考慮到它作為明顯的市場領導者的地位,拒絕給霧芯科技頒發許可證似乎不太可能,因為該監管機構已經表示,將允許電子煙公司繼續與傳統煙草產品競爭。

新的許可證將允許霧芯科技每年生產至多1,500萬根可充電電子煙設備,以及610萬根一次性電子煙和至多3.29億顆煙彈。相比之下,根據霧芯科技4月份提交的最新年報,該公司去年銷售了1,950萬根可充電電子煙,和2.126億顆煙彈。

縮減規模

略加計算就不難看出,與去年的銷售量相比,可充電電子煙設備的許可生產量減少了23%,而煙彈的許可生產量實際上比2021年的銷售量高出35%。但這兩個數字中,第一個數字似乎更為重要,我們因此可以說,該公司認為其銷量在新法規之下可能會下降約30%

公司董事長汪瑩在最新公告中表示:“隨著我們努力及時遵守新的監管要求,該許可證代表了我們戰略路線圖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我們相信,我們有能力按計劃實現運營合規。”

今年一季度,霧芯科技的收入從一年前的24億元縮減到17億元,它將此歸咎於跟疫情相關的干擾,因為防疫措施影響了公司在南方城市深圳的生產基地。

霧芯科技在最新的季報告中沒有給出第二季的業績指引,不過,由於各地紛紛採取更嚴格的防疫措施,上海在四五月更是實行封城,面向消費者的中國企業在這段時間普遍表現不佳。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三家分析機構認為,霧芯科技今年的營收將下降30%左右,從2021年的85億元降至60億元左右。

除了疫情導致的干擾外,大幅下降的長期罪魁禍首是今年5月生效的一項新規,禁止了口味電子煙,只允許企業銷售煙草味的電子煙產品。今年6月,霧芯科技的美國同行Juul也遭受了類似的、甚至更大的打擊,當時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以其產品可能滲出有害化學物質方面的資料不夠充分為由,禁止了它的所有產品。

在禁令頒佈之前,口味煙佔中國電子煙銷售額的90%左右,這意味著如果許多用戶因為只能使用煙草口味的產品而改掉這個習慣的話,中國的電子煙公司可能會遭受巨大打擊。銷量下降90%似乎不太可能,但如果口味煙退出市場,銷量下降50%或更多,我們倒也不會驚訝。

看空情緒壓低了霧芯科技的市盈率,目前低到僅6倍。Juul不是上市公司,但由於FDA對電子煙採取了激進立場,導致許多人已經不再看好該公司。其他的電子煙企業,比如思摩爾國際(6969.HK)和華寶國際(0336.HK)的市盈率要高得多,分別為21倍和27倍,這可能是因為這兩家公司都是電子煙零件製造商,無論是在地域還是客戶多樣性方面,都超出了霧芯科技。

歸根結底,霧芯科技的未來將與電子煙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緊密相連。與美國 FDA 似乎打算徹底消滅該行業的激進做法相比,中國的監管機構在最新法規中似乎對其採取了更加寬容的態度。如果是這樣的話,霧芯科技未來可能還會繼續生存下去,儘管它幾乎肯定會遠小於其在2021年達到頂峰時的規模。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廣和通招股集資最高29億港元

無線通信模組製造商深圳市廣和通無線股份有限公司(0638.HK, 300638.SZ)周二在港公開招股,發售1.35億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招股價介乎19.88元至21.5元,一手200股,入場費4,343.37元,最高集資29億元。公司於本周五截止認購,10月22日掛牌。 2023年及2024年的持續經營業務產生的利潤,分別為3.77億元人民幣(下同)及4.2億元。今年截至4月底,持續經營業務產生的利潤1.6億元,按年增14.6%;公司表示,主要是模組產品及解決方案銷量增加。 集資所得約55.0%將作研發用途,包括與AI及機器人技術相關的產品開發,約15.0%將用於在中國深圳建設製造設施,約10%用於償還銀行借款,10%用於戰略投資,餘下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361度第三季主品牌零售額增長10%

運動服裝品牌361度國際有限公司(1361.HK)周一公布,第三季度主品牌線下零售額按年增長約10%,童裝品牌亦錄得約10%升幅,而電商平台整體銷售額則同比上升約20%。 公司稱,通過產品科技創新、專業賽事贊助及多元化合作活動,持續擴大品牌影響力及市場競爭力。公司戰略性攜手斯坦德機器人( 無錫)股份有限公司,為品牌注入智能基因。 渠道發展方面,361度與美團閃購及團購平台合作,構建「線上引流+線下核銷」閉環,平均配送時間可達30分鐘。品牌同時加速開設體驗型門店,包括女子運動概念店及芬蘭戶外品牌ONEWAY新店,截至9月底,公司已在全國設立「超品店」93家。 361度股周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5.76港元,跌2.54%。過去半年仍升約4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MTC prepares for IPO

完成股改為上市鋪路 長江存儲估值逾千六億

中國頭號存儲芯片製造商在近期股改後估值達230億美元,未來可能在上海或深圳上市 重點: 長江存儲已完成股改,預期上市前引入16家機構投資者 儘管美國制裁迫使其依賴國產設備,這家存儲芯片製造商全球市佔率仍實現翻倍增長,從4%升至8.3%   陳竹 過去十年,中國已向半導體產業注入巨資,力圖實現供應鏈本土化以抵御美國日趨嚴厲的技術封鎖。該戰略已培育出大批進入成熟期的企業,為股市投資者提供了豐富的半導體投資目標。 長江存儲科技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存儲)有望成為該陣營新成員。作為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核心部件的閃存領域,這家企業在全球激烈競爭中突圍,成為中國自主領軍企業。長江存儲成立於2016年,距美國打響遏制中國半導體發展持久戰僅兩年,並在此後逐步突破層層升級的封鎖。 創立近十年之際,公司正將戰略重心從技術市場轉向資本市場,向上市的重大里程碑推進。據國內財經媒體財新報道,長江存儲於上月末召開股份公司成立大會並選舉首屆董事會,完成股份制改革,距上市更近一步,但未透露具體時間表。 人工智能熱潮推升存儲需求,疊加中國對美光科技(MU.US)等外企實施反制,長江存儲對本土乃至海外市場銷路大可高枕無憂。只要其產品具備競爭力,訂單自會紛至沓來。 儘管如此,企業長遠發展仍取決於國內芯片產業,尤其是提供關鍵生產設備的裝備製造業的進階速度,這恰恰是美國力圖封鎖中國獲取尖端芯片核心技術的領域。 鑒於企業戰略地位,長存存儲極有可能選擇上海或深圳作為上市地。據國內媒體報道,公司曾考慮赴中國香港上市,該市場已匯聚中芯國際(0981.HK; 688981.SH)等頭部廠商,以及英諾賽科(2577.HK)、峰岹科技(1304.HK; 688279.SH)等新銳力量。 據媒體報道,長江存儲因應監管要求已調整策略,本土芯片巨頭需在內地上市,此舉便於政府掌控對戰略核心企業的投資准入。 引入16家投資機構 除董事會選舉外,近期完成的股改引入16家機構投資者,多為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頭部國有銀行旗下投資機構組成的國有實體。投資者認購新股使長江存儲註冊資本從1,050億元增至1,120億元(約合147.6億美元)。 一家投資機構以16億元獲持股平台0.99%股權,據此推算長江存儲估值已達1,616億元。 交易完成後,長江存儲總部所在地武漢市政府仍保持控股地位。湖北長晟發展、武漢芯飛科技,兩家湖北本土機構繼續位居前兩大股東,但持股比例分別稀釋至26.89%及25.69%。 長江存儲主營應用於智能手機、計算機及數據存儲設備的3D NAND閃存存儲器。據彭博去年報道,其重要客戶包括中國智能手機龍頭華為。 2022年10月,美國實施包括禁售可生產128層及以上NAND閃存芯片的美制設備等出口管制,長江存儲遭受重創。當年末,該公司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進一步限制其獲取美制芯片設備、材料及軟件的渠道。 去年9月,據彭博援引市場調研機構TechInsights研報稱,雖受制裁掣肘,該公司通過國產替代持續突破。當前合作的本土設備商包括中微半導體、北方華創,這些企業正是美方制裁後長江存儲才深化合作的夥伴。 長江存儲成功迭代存儲單元堆疊技術「Xtacking」,使NAND芯片性能比肩國際龍頭。但需注意,採用Xtacking 4.0技術的新品堆疊層數,較前代232層芯片減少70層,儘管公司宣稱其性能相當。 層數縮減折射出美國設備禁令導致的客觀制約,迫使長江存儲在國產設備局限範圍內實現性能優化。 交銀國際上個月的研報估算,長江存儲全球NAND市場份額近期顯著提升,從2024年第四季度的4%躍升至今年第一季度的8.3%,該行將市佔激增歸因於本土客戶需求擴張。 需要指出,全球NAND市場仍由美韓企業主導,三星(005930.KS)、SK海力士(000660.KS)與美光三大巨頭在今年第一季度合計佔據64%市場份額。 長江存儲未披露詳細經營數據,但據投資人早期公示文件,公司2023年實現淨利潤5.31億元,但2024年前三季度轉虧8,421萬元。 考慮企業需持續投入尚未實現高良率的國產設備,業績轉虧實屬意料之中。存儲芯片行業素有強周期性特徵,在歷經2022至2023年下行周期後,價格去年企穩回升。伴隨AI需求增長,此輪復蘇預計持續數年,或為臨近上市的長江存儲創造利好條件。…

簡訊:聚水潭招股集資近21億元

電商SaaS ERP提供商聚水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687.HK)周一在港公開招股,發售6,816.6萬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招股價30.6元,一手100股,入場費3,090.85元,集資20.9億元。公司於本周四截止認購,下周二掛牌。 據灼識諮詢,以2024年收入計算,聚水潭是中國最大的電商SaaS ERP提供商,市場份額達到24.4%。 是次集資所得,55%用於強化研發能力,以豐富未來5年的產品矩陣;25%用於加強銷售及營銷能力;約10%用於戰略投資,餘下10%用於一般營運用途。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