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0.HK 0169.HK
Tongcheng buys Wanda's hotel management business

中國第三大在線旅遊企業,將收購昔日風光無限的商業帝國旗下的酒店管理業務,該集團如今正忙於應對債權人追索

重點:

  • 同程旅行同意收購大連萬達的酒店管理部門,此舉將令同程的2,300家管理酒店網絡新增高端物業資源
  • 這筆交易對昔日的房地產和娛樂巨頭大連萬達而言,為債務償付贏得現金流

譚英

同程旅行控股有限公司(0780.HK)上周宣布出資25億元(3.42億美元),收購萬達酒店發展(0169.HK)的酒店管理、建造和設計業務,至少在同程旅行的股東看來,這並非天作之合。消息公布後,同程旅行的股票下跌6%,而萬達酒店發展的股東則對此消息表示歡迎,該股一度上漲24%,後在收盤時漲幅收窄至10%。

4月17日,適逢復活節長假前夕,同程旅行宣布交易消息。通過這筆交易,同程旅行將獲得萬達酒店的九個品牌的管理、設計和建造資產的100%股權,品牌從豪華到中檔,共計204家酒店的40,200間客房,另外還有376家已簽約但尚未開業的酒店。這些資產將併入同程旅行現有的2,300家管理酒店網絡,另外還有1,400家酒店正在籌備中。

同程旅行現有的酒店管理業務主要由雅澤、藝龍和美豪等中檔和經濟型酒店品牌組成。此次交易後,同程旅行將接管萬達酒店發展的品牌和管理團隊,但不涉及相關物業資產所有權轉移。

這兩部分資產具有互補性,同屬於同程旅行旗下一個快速擴張的業務板塊。到目前為止,同程旅行在財報中僅將這個板塊歸類為 「其他」,該類別包括酒店管理和旅行社服務。同程旅行的核心業務 —— 在線住宿和交通票務預訂,去年分別佔其173億元總收入的27%和42%。

不過,儘管這兩項核心業務的收入同比都增長了20%,但“其他”類別的業務增長速度更快,高達35%,收入達到了23億元,佔公司總收入的13%。新收購的萬達酒店資產,可能會讓其酒店管理業務實現更快的增長,因為這些酒店通常屬於高端品牌,每處物業帶來的管理費也更高。

同程旅行的主要投資方包括互聯網巨頭騰訊以及領先的在線旅遊平台攜程集團(TCOM.US,9961.HK),是中國第三大在線旅遊平台(OTA),市場份額為14%,遠遠落後於攜程集團的50%份額。不過,其商業模式不斷演變,使其有別於同行,而且如果同程旅行在其平台上給予旗下管理的酒店優先地位,這些酒店最終可能會從中受益。

同程旅行也有充足的現金來支付此次收購費用,截至去年底,現金儲備達80億元,是收購價格的兩倍多。此次收購價格看起來也划算,僅相當於同程旅行自身486.7億港元(62.7億美元)市值的5%。

在宣布此次收購時,同程旅行表示,這些資產將「增強本公司在高端酒店的競爭力,從而進一步鞏固其於行業內的地位」。

隕落的巨頭

這筆交易的另一方是大連萬達集團的創始人王健林,該集團持有萬達酒店的65%股份。王健林曾是中國首富,2017年時憑借彼時蓬勃發展的房地產帝國,他的身家達到313億美元。但早在2016年,情況就開始變得不妙,當時他將自認為價值遭到低估的萬達商業從港股退市。隨後,他又未能按照計劃讓該公司在上海重新上市,結果欠下為其提供資金進行私有化的一家集團的債務。

萬達是中國較早一批背負過多債務而陷入困境的房地產巨頭之一,自2017年以來,萬達一直在出售資產,以滿足債券償還期限的要求。2018年,萬達將包括馬德里競技足球俱樂部和美國AMC娛樂控股公司等重要資產掛牌出售。過去三年里,萬達還出售了30多座標誌性的萬達廣場商業辦公綜合體項目,以及旗下的英國豪華遊艇製造商聖汐國際。

最近有媒體報道稱,萬達希望提前贖回22.7億元境內債,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萬達急於完成與同程旅行的交易,以獲得一些新的資金注入。萬達酒店發展去年虧損近10億元,它可能也需要現金。

同程旅行收購的資產去年實現利潤2,160萬港元,較2023年的1.486億港元大幅下降。

此次出售前,去年3月也出現過一筆類似的交易,當時萬達以600億元的價格,將負責管理全國496座萬達廣場的珠海萬達商業管理集團60%的股份,出售給由太盟投資集團牽頭的一個財團。至少到目前為止,通過處置系列資產,王健林尚能自如應對債權人。

那麼,該如何解釋同程旅行股東的消極反應呢?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這筆交易為同程旅行現有的中低端酒店管理業務,提供了九個新的高端品牌,看起來是有益的補充。但這筆交易達成之際,正值中國經濟放緩,消費者收緊支出,市場進入下行通道。

投資者可能會青睞同程旅行的低端酒店管理業務,在消費降級趨勢下,平價住宿需求激增或將助推該業務的增長。但這種業務重心向中低端的轉移,可能會以犧牲同程收購的高端業務為代價。

同程旅行與萬達的合作關係至少可以追溯到10年前,儘管最近雙方的命運走向截然相反。萬達是2016年同程旅行10億元融資的三家投資方之一,另外兩家投資方是攜程和騰訊。

同年,同程旅行以7億元收購了萬達的旅行社業務,當時該業務在全國有近1,000家門店。萬達於2013年成立這項業務,當時集團正處於雄心勃勃的時期,致力於打造一個堪比中國版迪士尼的休閒娛樂帝國。但如今,這個願景已成為遙遠的記憶,同程旅行等公司成為了昔日帝國資產的收購方,而萬達可能也希望能就此翻篇,開啓新的篇章。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BeiGene celebrates profit milestone

澤布替尼海外市場大賣 百濟神州首次實現季度盈利

第一季度,百濟神州GAAP淨利潤為127萬美元(919萬元),2024年同期淨虧損2.51億美元 重點: 第一季度澤布替尼全球銷售額達7.92億美元,同比增長62%,單單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額就達到5.63億美元 百濟神州啓用新的英文名稱BeOne Medicines Ltd.,並將註冊地遷至瑞士    莫莉 作為中國最有發展前景的創新藥企業,百濟神州有限公司( 688235.SH; 6160.HK; ONC.US)何時能為股東帶來盈利回報一直備受市場關注。在最新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中,百濟神州終於展現出年度盈利的曙光,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下,公司首次實現季度盈利。 5月7日晚間,百濟神州港股、美股、A股三地同時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其中美股的業績快報顯示,第一季度,百濟神州GAAP淨利潤為127萬美元(919萬元),2024年同期淨虧損2.51億美元。再看A股的財務數據,百濟神州的營業利潤也已扭虧為盈,歸母淨虧損0.9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淨虧損19.08億元,同比大幅減虧。 快速扭虧為盈的背後是產品銷售收入的大幅上漲,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的產品收入高達11億美元,同比增長47%。百濟神州解釋,這主要得益於公司自研產品澤布替尼、替雷利珠單抗以及安進授權產品的銷售增長,尤其是核心產品BTK(布魯頓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澤布替尼,貢獻了逾七成的收入。 自從2023年獲FDA批准用於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後,作為適應症最廣泛的BTK抑制劑,澤布替尼成為同類最優(Best-in-class)藥物,是一線和復發/難治性CLL以及所有其他已獲批的B細胞惡性腫瘤新增患者的主要選擇。在2023年總收入突破10億美元後,澤布替尼的銷售額仍處於快速上升期。 財報顯示,第一季度澤布替尼全球銷售額達7.92億美元,同比增長62%,單單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額就達到5.63億美元,超過60%的季度環比增長來自於在CLL適應症中的擴大使用,其季度銷售額首次超過由強生和艾伯維合作開發的伊布替尼,成為美國BTK抑制劑領域市場份額最大的領導者。另一方面,得益於在德國、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等歐洲主要市場的份額提升,澤布替尼在歐洲的銷售額也同比增長73%至1.16億美元。 另一款重點產品PD-1替雷利珠單抗銷售額1.71億美元,同比增長18%,遠超過其他中國創新藥企的同類產品,主要得益於海外市場的快速拓展。替雷利珠單抗目前已在全球46個市場獲批,本季度在11個市場新增納入報銷範圍,包括美國、歐洲和中國。 強化全球化身份 海外市場對於百濟神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對日益激烈的中美地緣政治摩擦,百濟神州正加速全球化戰略佈局。最初,百濟神州的品牌標識是充滿中國元素的「百濟神州」四個篆體漢字,2021年上市時改為以英文名稱BeiGene為主體。2024年11月,百濟神州啓用新的英文名稱BeOne Medicines Ltd.,在最新的季度報中,百濟神州宣布將註冊地遷至瑞士。 藥品作為豁免商品,暫時還不受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的影響,但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曾表示美國將對藥品徵收關稅。如今,澤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單抗在美國地區的藥品銷售均由美國本土的CDMO企業生產,僅有供應鏈中有部分涉及中國供應商,即使關稅政策改變,對百濟神州的影響也很有限。2024年7月,百濟神州位於美國新澤西州霍普韋爾普林斯頓西部創新園區的全新旗艦基地正式啓用,該基地建有世界一流的生物制劑生產能力和臨床研發中心。 在歐美市場,百濟神州憑借本土商業化團隊,不僅有效提升了海外銷售收入,其銷售費用佔產品收入的比例也從2024年一季度的57%降至41%,在產品收入高速增長的同時,銷售及管理費用僅同比增加7%至8.88億美元,顯示其運營效率顯著提升。 百濟神州下一個寄予厚望的重磅產品是BCL2抑制劑索托克拉,該產品主攻血液腫瘤,在中國已經提交上市申請,並納入優先評審,美國FDA也授予該產品快速通道資格,用於治療套細胞淋巴瘤(MCL)和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如今,百濟神州在港股的市銷率約為5.6倍,同樣手握出海PD-1藥物的君實生物( 688180.SH;1877.HK )在港股的市銷率為6.6倍。隨著百濟神州開始實現盈利,經營性現金流持續改善,公司有望為股東帶來更大回報。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結束三年收入萎縮 虎牙重返增長軌道

遊戲直播公司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UYA.US)周二披露,在經歷競爭加劇、監管打壓及合併案遭否等困境後,公司今年一季度實現收入正增長,結束逾三年的業績收縮周期。 虎牙披露,今年一季度營收總額為15.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億元微增。此前公司上一次實現同比增長,要追溯至2021年第三季度,當季營收從28.1億元增長5.7%至29.8億元。 公司核心直播業務收入仍延續跌勢,最新季度同比下滑約10%至11.4億元。但遊戲相關服務收入大漲52%至3.7億元,彌補了核心業務缺口。根據非公認會計准則,公司最近三個月實現淨利潤2,400萬元,較上年同期的9,250萬元有所下降。 財報發布後,虎牙美股周二漲1.9%。該股年內累計漲幅已達25%。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五年投資10億 美團Keeta進軍巴西

外送服務巨頭美團(3690.HK)近日宣布,將斥資10億美元把其海外外送平台「Keeta」拓展至巴西,此前該平台已在香港及沙特阿拉伯成功推出。美團表示,Keeta將於「未來幾個月內」登陸巴西,並計劃於未來五年內在當地投入總額10億美元。 南華早報報道,有關協議於本周一在北京簽署,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親臨現場,與美團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王興一同見證。王興表示,巴西是擁有巨大潛力的重要市場,美團將致力於「提升消費者體驗、幫助合作餐廳成長,並為外送員提供更多機會」。 美團於2022年開始部署開拓海外市場,Keeta已分別在香港及沙特阿拉伯推出服務。去年2月,美團進行多項業務整合,由王興親自負責海外業務拓展。 公司稱,Keeta將在巴西建立全國性外送網絡,並為當地餐飲商戶提供多元行銷及數位營運工具,助其拓展業務。 儘管利好消息公布,美團周二股價仍下跌4%,報138.60港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uiou provides payment services

乘政策紅利 富友支付衝刺港交所

富友支付尋求上市之際,有望憑借中國提振消費的政策乘勢而上 重點: 中國為降低對海外的依賴,不斷擴大內需,讓計劃在港上市的富友支付得以受惠 這家支付服務提供商過去兩年營收年均增速近20%,且保持盈利狀態 梁武仁 隨著特朗普關稅戰,令中國等出口導向型經濟體更易受外部需求波動衝擊,擴大內需已成中國政府當前的政策重心。從理論上來講,這或為深耕國內零售市場的中國企業創造重大商機。 上海富友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可能成為潛在受益者,這家數字支付平台運營商,正推進赴港上市計劃,其業務定位剛好能承接政策紅利——中國政府正著力激發民眾消費意願。 上周五,富友支付第三次遞交港股上市申請,自詡為綜合數字支付服務先行者,聲稱坐擁 「公認的品牌優勢與領先的市場地位」。這家成立於2011年的公司援引第三方研究稱,其是國內最早為電商企業提供多通道數字支付軟件及增值服務的機構之一。 儘管出口在壓力下仍保持增長,但外商直接投資這一重要經濟引擎已現萎縮跡象。在傳統出口導向模式易受不斷升溫的全球保護主義衝擊,中國政府自去年起推出一藍子刺激內需政策。 從家電及手機的以舊換新補貼,到《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政策組合拳頻出。在此背景下,花旗分析師本周將中國整體消費板塊評級調升至「增持」,並稱科技是能享受政策紅利的領域之一。 作為與消費直接掛鈎的科技服務商,富友支付在中國當前疲弱的經濟中佔據黃金賽道。 在中國競爭激烈的支付服務行業,富友支付近年財務表現可圈可點。過去兩年,公司營收以近20%的年均增速擴張,2024年達到16億元(2.21億美元)。盈利雖不算太高但穩定,去年淨利潤8,400萬元,淨利潤率約5%。 上市申請文件援引第三方數據顯示,富友支付超八成營收來自收單業務,該業務幫助線上線下商戶完成資金歸集。自成立以來,公司累計處理逾540億筆交易,支付交易總額(TPV)達15.1萬億元,居中國獨立綜合數字支付服務商之首。 業務利潤高企 除核心交易處理業務外,「數字化商業解決方案」正成為該公司收入的新增長來源,涵蓋SaaS、數字營銷、賬戶運營及商戶開票等服務。該業務營收佔比從2023年的5.3%升至去年的7%,且利潤較高。對此,富友支付計劃重點拓展以提升盈利水平。 此外,公司的成本管控成效顯著,運營費用佔營收比重從2022年的22%,壓縮至去年的19%。 儘管富友支付整體敘事亮眼,但隱憂猶存。雖然近年20%的年均增速可觀,但細察可見,去年增速驟降,2023年營收一度勁增近三分之一,但2024年增幅僅約8.5%。 2023年高增長或主要源於防疫政策鬆綁後的報復性消費,隨著疫後短暫反彈結束,2024年溫和增速更能反映新常態——中國經濟在疫後短暫復蘇後重新步入放緩軌道。 中國去年末才加大刺激消費力度,疊加房地產持續低迷與全球貿易摩擦,政策見效尚需時日。今年前兩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微增4%,略快於2024年3.5%的增幅。國家統計局發布3月數據時表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尚不牢固。 3月零售增速雖升至6%,但可持續性存疑。榮鼎咨詢去年7月的報告指出,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及財富分配不均,從根本上制約中國消費,若無重大財政政策調整,居民消費未來五到十年實際增速或維持3%至4%的水平。 富友支付所處行業競爭白熱化,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巨頭佔據主導地位。富友支付去年支付規模市佔率僅為0.8%,為擴大份額,可能不得不犧牲利潤空間。 同業公司連連數字(2598.HK)自去年港股上市以來股價累跌約35%,目前依然虧損。不過,該股目前4.5倍的市銷率仍具參考價值;按此估值,富友支付2024年營收對應市值約72億元(約合10億美元)。 與連連數字不同,富友支付具備盈利能力,投資者或更青睞其敘事邏輯,視其為布局中國消費升級的新機遇。但在缺乏確鑿證據表明刺激政策見效前,市場或持審慎態度。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