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LA.US

儘管受到卡塔爾世界盃的一次性影響,但這家社交和遊戲公司收入仍然上升,為下一階段的增長播下了種子

重點:

  • 雅樂科技第四季收入增長11.2%,但利潤下降13%,原因是為推動增長而增加了新舉措的支出
  • 其付費用戶在此期間增長47.8%至1,250萬,首批兩款硬核遊戲的驗收測試亦已結束

 

陽歌

還記得你上次坐飛機時的感覺嗎?飛機起飛後首先極速爬升,然後短暫地在雲端平穩下來,之後再次急劇攀升至巡航高度。

這就是總部位於中東的社交和遊戲公司雅樂科技(YALA.US)最新財務報告給人的感覺。它似乎正在進入「平穩期」,為即將爬升至巡航高度蓄勢待發。該公司去年很多時間都在播種,期望恢復去年放緩的前期快速增長。

為了增加收入,它正在努力建立遊戲開發與發行的戰略支柱,並希望很快能以強勁的兩位數甚至三位數收入增長,以收穫重大回報。在公司發展早期,正是這種增長導致它聲名鵲起。

兩位分析師在雅虎財經預計,雅樂科技今年的收入將增長約10%。這與它在2022年第四季和全年11%的增長率大致相若,這要得益於公司用戶基礎的擴大和盈利能力的增強。

「面對挑戰和機遇,公司有信心在2023年保持與2022年相同的收入水平。同時將繼續探索新的增長機會發展業務,」首席財務官胡楊在本周初公佈第四季業績後的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

「挑戰」這個詞語,在該公司的最新財報中出現多次,儘管出現的地方可能出乎預料。雅樂在第四季面臨的一個特殊挑戰,是來自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卡塔爾舉行的世界盃。在那段時間,世界盃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該地區和全世界的關注,把網路社交活動等更為常見的消遣轉移到了足球上。

「公司用戶活躍度輕微下降,主要是由於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一定程度上轉移了用戶注意力,」雅樂科技創辦人兼董事長楊濤在電話會議上指出,為公司該季度一些收入數據的疲弱提出了解釋。

該公司預測今年第一季收入將在6,800萬美元(4.68億元)到7,500萬美元之間,與一年前的7,230萬美元大致持平。長達一個月的齋月將從3月22日開始,該公司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這是穆斯林曆法中最神聖的假期之一,去年是從4月開始的,這意味著在今年第一季,它會受到去年同期所沒有的影響。

增長的種子

我們接下來沿著雅樂科技走過的路線,看看它在過去一年為快速實現增長而播下的那些種子。在該公司實現三位數增長的鼎盛時期,它作為一款流行語音聊天應用的營運商,在2021年獲得了極大的關注。

該公司最初的聊天服務吸引了大量關注,自去年中以來已經顯示出成熟的跡象。該公司在第四季延續了這個趨勢,增幅為10%,當季收入5,400萬美元。

該公司較年輕的遊戲部門,説明彌補了語音業務放緩的部分影響,這個部門在去年的第三季增長37%。但在第四季,它的增長大幅放緩,僅僅為13%,至少有部分原因可能是前面提到的世界盃效應所致,最終收入為2,110萬美元。

這兩個因素共同推動雅樂科技第四季整體收入按年增長11.2%,至7,510萬美元,與上第一季的增幅大致相若。該公司最近表現出將更多用戶轉化為付費用戶的強大能力。截至2022年底,付費用戶數量增至1,250萬名,按年增長47.8%。

該公司當季淨利潤按年下降13%,至1,660萬美元,因為它希望能夠推動下一階段增長的新措施支出,侵蝕了利潤率。

該公司總部位於中東,在中國設有開發中心,還在土耳其和拉丁美洲開展業務,生意擴展到了其他發展中市場。它尚未宣佈來自這些市場的收入貢獻,不過在拉丁美洲,人們對它的應用程式似乎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在產品組合方面,該公司也在大力進軍即時通信領域,並透露YallaChat應用程式在最近的推廣攻勢下,突破了100萬用戶大關。但它補充說,該應用程式仍有許多方面需要完善。該公司還大力推進硬核遊戲,稱其在本季度完成了最初兩款此類遊戲的Beta測試,在正式發佈之前,還需要第二階段的測試。

雅樂科技的股價在公佈業績後的第二天下跌了4.5%。今年到目前為止,該股基本上沒有變化,目前的股價約為IPO價格的一半。它的市盈率為8倍,遠低於Facebook母公司Meta(FB.US)的23倍和微博((WB.US; 9898.HK)的49倍,後者是中國一款類似Twitter的產品。

重要的是,根據市場研究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雅樂科技的利潤確實足夠高,並擁有令人羡慕的中東最大網上社交和遊戲公司頭銜。但它如何提高中東受眾的參與度,並向其他市場擴張,重獲兩年前它曾經擁有的那種興奮,仍有待觀察。

詠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報,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資訊,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聯繫我們。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Sungrow Power Supply

瞄準AI數據中心供電市場 陽光電源開啟新征途

AI時代掀起能源革命,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陽光電源,以儲能為核心切入AI供電市場,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重點: 公司在全球光伏逆變器市佔率25.2%,儲能市佔率11.9% 上半年儲能業務收入佔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變器    李世達 當AI帶來算力革命,能源便成為新的黃金,也為中國光伏企業指明一條新道路。來自中國合肥的光伏巨頭——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300274.SZ),正試圖透過港股第二上市,拓展自己的能量邊界。 成立於1997年的陽光電源,以光伏逆變器聞名全球。申請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以2024年出貨量計,陽光電源的光伏逆變器在全球的市佔率約為25.2%,連續十年全球領先,產品銷往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海外市場收入佔比達58.4%。 這家從合肥起家的企業,與中國新能源產業幾乎同步成長。光伏逆變器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將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的核心設備,相當於電站的「大腦」與「心臟」,同時負責系統保護與效率管理。然而,當光伏行業進入微利化競爭階段時,從光伏走向AI供電與智能儲能,似乎是必然的選擇。 近三年,陽光電源收入由2022年的401.1億元升至2024年的77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37%,2025年上半年收入進一步增至434.4億元,同比升約40%。毛利率則由2022年的20.4%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2.9%,呈持續上升趨勢。 從「供電」到「管電」 這得益於儲能系統業務的快速成長。2025年上半年,公司儲能系統業務收入達178億元,佔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變器業務(佔比降至35.3%),成為公司最大收入來源。這一轉折標誌陽光電源完成從「供電」到「管電」的升級,轉向高附加值的儲能與電力控制領域。 公司表示,其儲能系統2024年全球市佔率達11.9%,位居世界領先行列。目前公司在北美、歐洲與中東均已落地百兆瓦級項目,累計開發新能源電站規模超57GW。 與此同時,生成式AI的興起讓數據中心成為全球新增用電主力,「算力電力化」成為了能源產業的新敘事。從逆變器到儲能,陽光電源正加速布局AI供電解決方案與儲能系統業務的發展。 花旗估計,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計算需求將需要55GW的新電力容量,相當於2.8萬億美元的增量支出。這無疑是能源行業的必爭領域。 布局AI供電 在技術層面,陽光電源於2023年底推出PowerTitan 2.0液冷儲能系統,以高功率密度與模組化結構為特色。在2025年美國RE+大會上,陽光電源推出多款面向北美市場的新一代光伏與儲能方案,包括模組化逆變器SG4800UD-MV-US及PowerTitan 3.0儲能系統。後者為6.9MWh液冷整合型儲能設備,採用碳化硅(SiC)功率轉換技術,能量效率提升至93%以上,並支援快速響應與黑啟動功能,專為AI資料中心與大型電網場景設計。 不過,儲能業務資金投入龐大、回款周期較長,公司應收賬款達291.5億元,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流動負債佔比逾八成,顯示營運資金壓力依然存在。經營現金流在2024年雖錄得120.7億元淨流入,但今年上半年降至約34億元。手頭現金尚算充裕,截至上半年,仍有約179.1億元。 陽光電源在A股的表現不俗,股價今年至今漲幅約120%,反映市場對其業務結構轉型與AI供電敘事的期待。目前陽光電源市值3,350億元,延伸市盈率約24.3倍。相比之下,港股同業如信義光能(0968.HK)約5倍、陽光能源(0757.HK)約3.3倍,估值存在明顯分水嶺。 由於港股市場對新能源股的整體估值折讓幅度較大,若陽光電源上市定價仍參照A股水平,市場在初期可能出現估值消化或股價回調的壓力。不過,考慮到其AI供電與儲能業務的高速成長潛力,以及全球能源轉型帶來的新需求,長線仍有被重估的機會。 陽光電源赴港上市,是能源科技布局的延伸。當光伏行業進入成熟期,AI供電與儲能正成為下一個萬億級市場。對投資者而言,陽光電源正由「光伏製造」邁向「智能能源運營」。若AI資料中心電力需求如預期釋放,這家合肥企業或將迎來第二個黃金十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D Logistics does infrastructure

簡訊:京東物流擬收購母公司旗下兩項本地即配業務

物流解決方案服務商京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618.HK)周四宣布,與其母公司京東集團(JD.US; 9618.HK)達成協議,將以2.7億美元,收購本地即時配送企業達盛與達疆。 京東物流表示,此項收購將完善現有業務矩陣、拓展運營版圖,並增強末端配送能力。達盛與達疆在今年上半年扭虧為盈,實現合併淨利潤7,520萬元,上年同期則虧損1.61億元。 京東物流稱:「目標公司過去數月業務表現,均具備商業潛力及可進一步讓我們拓展業務機會。」 受收購消息提振,京東物流股價周四收漲3.5%,公司年內累計漲幅溫和。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宜明昂科折讓13%配股籌3.5億港元

創新藥企業宜明昂科(1541.HK)周四宣布,擬配售2,420萬股新H股,約佔擴大後股本約5.61%,集資3.51億港元(4,500萬美元),每股配售價14.5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格16.66港元折讓約12.97%。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淨額估計達約3.45億元,將用於為在中國進行IMM2510及IMM27M的單一療法及聯合療法的研發提供資金以治療實體瘤;為IMM01(替達派西普)的研發提供資金,以及為IMM0306的研發提供資金,補充營運資金與一般企業用途。 宜明昂科日前已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提交IMM2510用於治療經免疫治療耐藥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三期臨床試驗的申請。 公司股價周四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4.46港元,跌13.21%。不過今年以來公司股價仍升18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op Toy has filed for an IPO

TOP TOY能否撼動泡泡瑪特的王者地位?

日式零售企業名創優品拆分出的子公司,位列中國第三大潮流玩具零售商,在創立僅五年後已提交香港上市申請 重點: 名創優品拆分出的TOP TOY已遞交港股上市申請,借母企遍及全球的7,000餘家門店網絡,複製泡泡瑪特的成功路徑 13億美元估值及日益壯大的自有知識產權矩陣,或將提升這家潮玩企業在日趨飽和市場中的勝算 譚英 2013年,企業家葉國富創立名創優品(9896.HK, MNSO.US)連鎖專賣店時,從日本折扣連鎖店大創(Daiso)及快時尚零售商優衣庫(Uniqlo)汲取靈感。通過融合平價策略、海量品類與日式「卡哇伊」(kawaii)美學,名創優品發展為全球零售巨頭。截至今年6月末,其運用該模式構建的門店網絡,國內及海外店分別達4,305家與3,307家,規模早已超越優衣庫約2,500家門店。 如今,名創優品正遠離聚光燈,為其新生子品牌Top Toy International Group Ltd.讓路。後者於上月末提交港股上市申請,旨在押注全球藏玩手辦熱潮的持續升溫。 TOP TOY的上市計劃早有伏筆,葉國福在2022年就討論過將其分拆獨立上市。但在泡泡瑪特(9992.HK)旗下LABUBU系列大獲成功引爆潮玩收藏熱潮之際,其上市時機堪稱精准。此次上市距該公司7月完成的5,940萬美元A輪融資僅數月,該輪融資由新加坡淡馬錫旗下機構注資4,000萬美元(持股比例3.2%),使TOP TOY估值達到13億美元。 憑借淡馬錫等重量級投資者,以及摩根大通、瑞銀、中信證券等IPO承銷商的支持,葉國福正將矛頭直指泡泡瑪特,這家令人望而生畏的行業標桿。泡泡瑪特最新財報顯示,其上半年營收飆升至138億元(約合19億美元),增長兩倍;淨利潤達46億元,激增三倍。相較之下,TOP TOY同期營收增長穩健但差距顯著,同比增長60%至13.6億元,約為泡泡瑪特的十分之一。據其上市申請文件披露,其淨利潤增長30%至1.81億元。 市值方面,泡泡瑪特當前約3,400億港元(約合440億美元),在過去52周股價暴漲逾三倍後,其規模遠超TOP TOY的13億美元。 自2020年開設首家門店起,葉國福將TOP TOY定位為藏家平價超市,沿襲名創優品銷售化妝品、辦公用品等海量高性價比日雜的模式。這與泡泡瑪特形成鮮明對比,創始人王寧通過自建設計團隊及香港、韓國、北京的設計師資源,專注於開發具有市場穿透力的自有知識產權(IP)。 這種差異體現在兩家公司的毛利率上,泡泡瑪特以近半年70%的毛利率佔據壓倒性優勢,是TOP TOY同期32.4%毛利率的一倍有餘。差距主要源於TOP TOY高度依賴迪士尼、「Hello Kitty」持有方三麗鷗等第三方IP授權。反觀泡泡瑪特,則主要使用包括LABUBU在內的自有IP角色。 加註自有IP開發 TOP TOY正積極轉型,力圖在自有IP佔比與毛利率方面向追趕泡泡瑪特。採用自有IP的產品營收佔比從2022年的不足40%,升至今年上半年的約50%。伴隨此進程,其毛利率從19.9%提升至32.4%。 不過,授權IP玩具仍是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