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5.HK
Nissin buys ABC Pastry in Australia

這家即食麵生產商表示,將以2,33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澳洲一家冷凍餃子生產商,以期在中國之外實現多元化發展

重點:

  • 亞裔人口不斷增長,針對該類顧客需求,日清食品以2,330萬美元收購澳洲冷凍餃子生產商ABC Pastry
  • 日清食品正尋求在中國內地和香港之外實現地域多元化,最近還採取了其他舉措,進軍越南和台灣

陽歌

俗語說,怕熱就別呆在廚房裡。同樣的道理,如果忍受不了中國經濟放緩帶來的壓力,那就去壓力小的地方開拓市場吧。

如果這話是套在日清食品有限公司(1475.HK)身上,可能稍顯誇張。日清食品是日本日清食品控股株式會社(2897.T)的中國子公司,它大部收入仍來自在中國內地和香港這兩大市場。但為實現更加多元化的收入基礎奠定基礎,在香港上市的日清食品正通過多項戰略,越來越多在這兩個主要市場之外拓展業務。

公司上周五宣布,將以3,370萬澳元的價格,收購澳洲冷凍餃子生產商ABC Pastry,這是它朝著這個方向邁出的最新一步。對於在香港上市的日清食品來說,收購價格看起來相當實惠,該公司沒有債務,截至6月底擁有13.2億港元的淨現金,還持有8.2億港元的銀行貸款。

日清食品表示,除了上述的收購價外,它還有權再以880萬澳元的價格購買ABC餃子工廠所在的土地。

日清食品稱這筆交易是將業務擴展到澳洲的「優質機會」。它表示:「由於受惠於亞洲人口移民至澳洲的人數上升,澳洲冷凍食品市場規模預期將蓬勃增長,尤其是冷凍餃子市場。」

在公告發布後的周一早盤交易中,日清食品上午收漲2.24%。近期,該股與同行相比表現不佳,反映出公司在中國經濟放緩期間所面臨的困難。今年截至目前,日清食品股價已下跌29%,而其競爭對手康師傅控股(0322.HK)和統一企業中國(0220.HK)則分別上漲17%和27%。

過去,日清食品曾是三家公司中估值最高的,反映它的市場定位。憑借其日本血統和方便面發明者的地位,公司將自己標榜為同類產品中的高端品牌。但隨著股價下跌,其市盈率已跌至14倍,落後於康師傅的17倍和統一的16倍。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日清食品作為高端品牌的定位,似乎越來越成問題,因為消費者正在控制支出,從高端產品降級到更實惠的產品。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的收入在去年開始收縮,此前在疫情期間,由於消費者大量購買方便的居家食品,公司的收入經歷了幾年的穩健增長。

今年上半年,日清食品的收入繼續萎縮,同比下降5.5%至18.2億港元。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康師傅同期收入小幅增長0.1%,統一的增幅更大,達到6%。生產便宜零食的衛龍美味(9985.HK)報告稱,同期收入增長26%,部分原因是消費者對廉價食品的喜愛與日俱增。

不斷增長的全球足跡

日清食品的日本母公司是一家全球化程度頗高的企業,其標誌性的杯面在全球大多數主要市場均有銷售。在亞洲,這家日本公司活躍於大多數主要的東南亞市場,包括菲律賓、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在香港上市的日清食品,很大程度仍集中在香港和中國內地市場,這兩個市場今年上半年分別佔其收入的40%和60%左右。最近六個月,兩個市場的收入都出現下滑,按人民幣計算,香港下降6%,中國內地下降3%。

儘管收入下降,但日清食品的利潤基本穩定在1.69億港元,略低於一年前的1.72億港元,全得益於原材料成本下降,促使毛利率提高了0.9個百分點。

相比下,新收購的澳洲業務看起來要更健康一些,至少在盈利方面是這樣。日清食品表示,截至今年6月的財年中,ABC Pastry錄得收入1,520萬澳元,不過公司沒有提供以往的比較數據。與日清食品去年38.3億港元的營收相比,這個數字相當小,僅約2%。

ABC Pastry看起來相當賺錢,在截至6月的財年裏,它的稅後利潤從上年同期的223萬澳元增長27%至284萬澳元。相當於ABC Pastry的淨利潤率達到了18.7%,約為日清食品今年上半年9.3%淨利潤率的一倍。所有這一切都表明,ABC Pastry的利潤相當可觀,而且收入可能還在增長,這意味著它可以為日清食品在該市場迅速拓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澳洲只是在香港上市的日清食品,在香港和中國內地以外實現多元化經營的最新區域市場。

去年7月,日清食品收購母公司越南業務67%的股份,邁出了走出這兩個核心市場的第一步。該業務主要由一家方便面工廠組成,在截至2023年3月的財年中,該部門虧損了140萬美元。日清食品在最新的半年財報中提到了越南業務,但僅表示「取得良好表現,整體業務前景令人鼓舞」,暗示其收入仍相對較小。

日清食品去年底在台灣設立辦事處,目前它通過分銷商和批發商在台灣市場進行銷售。在最新財報中,它表示該業務「預期隨後達致銷售增長」,但沒有詳細說明加強該業務的潛在計劃,也沒有詳細說明是否有可能在當地建廠。

在這裡,我們應該注意到,台灣是統一和康師傅的主場,因此,如果日清食品要在台灣市場動真格,將面臨來自這兩家企業的激烈競爭。不過,台灣民眾喜歡日本的東西也是出了名,因此當地消費者可能會喜歡日清食品。

歸根結底,這個多元化策略對日清食品來說似乎是明智,因它的兩個主要市場可能會進入一個漫長的不確定時期。越南和台灣市場的競爭可能已經相當激烈了,但由於日清食品的定位是高端品牌,這兩個地方可能仍具有一定的潛力。與此同時,進軍澳洲的潛力甚至可能更大,因那裡的亞裔人口不斷增長,並且在滿足這個客戶群需求的食品領域競爭程度較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中證監未放行 Shein上市棄英轉港

路透社周三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在線快時尚零售商Shein因未獲中國證監會批准,已放棄倫敦上市計劃。報道另外稱,公司現擬轉戰港股市場,計劃在後數周內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文件。 Shein最初計劃在紐約上市,但遭美國政界阻撓而放棄。隨後轉戰倫敦市場,在突破類似阻力後獲得進展,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已於上月批准。 中國證監會審批被認為是公司最後一道重要監管,據路透社報道,證監會最終未予放行,報道未說明具體原因。Shein創立於中國,後將其總部遷至新加坡,但其主要運營仍在中國境內,且大部分服裝產品採購自中國製造商,這可能是其需要證監會審批的原因所在。 公司在2023年完成一輪融資後估值達660億美元,由於市場競爭加劇及主要西方市場業務壁壘高築,其估值此後可能有所縮水。即便如此,其上市計劃仍有望籌集數十億美元資金。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uHua runs educational campuses

宇華教育售泰業務 壯士斷臂利潤翻倍

這家總部位於鄭州的民辦教育機構,自上月以來股價飆升,投資者看好其轉向職業教育和清償債務的舉措 重點: 宇華教育通過出售泰國的學校充實了資產負債表,以償還2019年發行的可轉債 這家民辦教育機構的最新財務業績表現亮眼,在截至2月底的六個月里收入增長7%,調整後利潤更是翻了一番多   譚英 自2021年中國政府禁止面向小學生的課後補習,並整頓K-12民辦學校,宇華教育集團有限公司(6169.HK)和多數中國教育企業一樣陷入了低迷。 自彼時以來,行業尚未全面復蘇,宇華教育亦未能例外。但上周發布的2025財年中期報告顯示,這家從K12學校轉向職業教育的企業,正在重新站穩腳跟。 2017年宇華教育赴港上市時,正是線上線下教育公司IPO熱潮。得益於中國消費者願意為自己,尤其是子女的教育投入巨資,公司增長強勁。這類教育股大多走勢相似:在2020年見頂後,隨著2021年行業整頓而暴跌。宇華教育從發行價每股2.05港元,最高漲至2020年的7.80港元,如今卻已跌至0.50港元左右。 在將IPO及增發收益投入泰國和山東項目,併發行20億港元可轉債後,公司一度看似將因債務沈重和利潤微博而倒下。一年前公司中期業績慘淡,調整後淨利潤暴跌52.5%至2.295億元(約合3,180萬美元),收入僅微增5.4%至12.5億元。 如今情況大有改觀,截至2月底的2025財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增長7.2%至12.8億元,調整後淨利潤同比增長一倍多,至4.345億元。 經過大幅緊縮開支,上半財年調整後淨利潤率達31.7%,幾乎是去年同期16.2%的一倍。自4月底發佈中期業績預告以來,宇華教育的股價已飆升63%,投資者紛紛看好其持續好轉的勢頭。 那麼,發生了什麼?2021年後,宇華教育將旗下原有的大量K-12學校轉型為不受政策影響的職業學校。它徹底放棄了K-9義務教育階段的業務,轉而聚焦10-12年級乃至更高年齡段,提供允許開展的業務,包括高考輔導服務,以及運營職業高中和職業學院,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職業技能學習需求。 向職業教育轉型,使宇華教育從「問題學生」蛻變為「優等生」,因為其轉型順應了中國政府政策,這是在華經商成功的核心要素。中國政府一直鼓勵發展職業教育,以引導學生從傳統大學轉向職業路徑,緩解就業壓力。 民辦教育巨頭 2017年首次公開募股時,宇華教育是中國最大的K-12民辦教育提供商,在位於華中地區的河南省擁有16個校區,共計48,220名學生,並運營著一所大學。據官網顯示,如今學生總數已翻倍有餘,達到14萬人,分布在4所職業學院、1所專科學校和20所中小學。不過,公司最新年報中顯示的學生人數略低,2024/2025學年招生人數為108,964人。 這家公司歷經風雨。其2024財年營收為25億元,較2020年增長24%,但2024年調整後淨利潤為5.007億元,僅為2020年10億元的一半。 2019年,宇華教育憑借IPO和後續2017年11月的9.37億港元(約合1.2億美元)股票增發獲得充裕資金。2019年11月至12月,公司發行9.4億港元可轉換債券,隨後回購並新發行了20億港元可轉債(2024年12月到期)。資金部分用於收購泰國和山東的資產,金額分別為6,370萬元和14.9億元。 包括獲得泰國斯坦福國際大學(Stamford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許可權與運營權的收購案,加上可轉債發行的戰略佈局,很快開始反噬公司發展。泰國民辦教育市場競爭激烈程度,至少和中國不相上下。泰國業務更像是「門面資產」而非盈利引擎,2020年以來它對宇華教育調整後毛利的年貢獻始終停留在430萬元。而據宇華教育2024年年報披露,山東資產在2022至2024年間產生了巨額升級改造費用,進而導致2023至2024年計提約1.68億元商譽減值。 星展集團研究部早在2019年4月就指出可轉債和泰國業務的風險,不過當時認為公司基本面增長依然強勁。2024年12月,宇華教育通過回購債券和以2.4億港元出售泰國資產安撫投資者。 這些舉措似乎讓公司財務狀況重回穩定軌道,憑借較高的利潤率和相對穩定的營收,加之聚焦職業教育的戰略轉型,宇華教育看似熬過來了。公司市值20億港元,遠高於光正教育(6068.HK)的2.53億港元,但兩家公司的市盈率均處於2.7倍與2.56倍的低位。 公司估值水平明顯落後於採用輕資產模式(通過在線教育和小型城市課堂提供服務,而非自建校區)的行業龍頭。新東方(EDU.US;9901.HK)在經歷2021年股價暴跌後已重振旗鼓,延伸市盈率達20倍;而好未來(TAL.US)的預期市盈率更是高達26倍。 雅虎財經調查顯示,僅一家分析機構跟蹤宇華教育,不過給予該股「買入」評級。對於這批自2021年教育行業整頓後,已淡出投資者視線的昔日明星股而言,即便如此有限的關注也顯得彌足珍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世紀互聯首季虧損擴大

數據中心運營商世紀互聯集團(VNET.US)周三公布,首季度收入按年增長18.3%至22.5億元(3.095億美元),錄得淨虧損2.376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擴大27%。公司稱,虧損增加主要由於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所致。 批發IDC業務收入按年大增86.5%至6.732億元;零售IDC業務收入增長4.8%至9.683億元,得益於批發收入的增長,公司IDC業務收入按年增長27.8%至16.4億元。非IDC業務小幅下降1.4%至6.048億元。 首季度,經調整後EBITDA同比增長26.4%至6.824億元人民幣,調整後EBITDA利潤率為30.4%,同比上升1.9個百分點。 世紀互聯周三下跌10.76%報5.39美元。過去六個月仍上漲39.6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賽目聯手高德 發展智能平台生態系統

智能網聯汽車(「ICV」)仿真測試技術的科技公司北京賽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1.HK)周三公布,與高德軟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構建智能裝備、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平台生態系統,合作期限為三年。 高德是中國專業數字地圖、導航及實時交通信息服務商,向終端用戶提供包括導航、打車、酒店預定、景點門票等一站式出行服務。 賽目科技表示,合作是可以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及專業優勢,聯手共同發展實現互補互利而達致共贏。 公司周四開市升3%報14.06港元,股價較今年初上市高約8%。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