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生命科學實驗室設備提供商申請到港股上市,但其上市前派發花紅的方式引人關注

重點:

  • 益世科生物是全球第二大生物安全櫃供應商,產品銷售網路遍及全球超過100個國家
  • 公司牢牢掌握在創始人林氏家族手中,近年派發股息不遺餘力,2020年的分紅甚至高於當時的淨利潤

莫莉

新冠疫情暴發,讓生物醫藥行業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大量資金投入疫苗和新藥研究,實驗室設備的相關市場也伴隨生命科學產業的蓬勃發展而快速擴容。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生命科學、製藥及生物加工工具供應商益世科生物有限公司過去三年快速發展,年收入的複合增長率達到21.1%。

上週五,益世科生物向港交所遞表,申請在主板上市,由摩根大通、美銀證券及傑富瑞擔任聯席承銷人。

該公司主要業務是提供生命科學實驗室設備,尤其是生物安全櫃。根據招股書引用的報告,按去年總收入計算,它是全球第二大生物安全櫃供應商。生物安全櫃是生物安全實驗室裡最常見的重要設備,用於避免感染性生物材料污染環境和實驗人員。

益世科生物正處於收入穩步上升期,2019年至2021年,公司分別錄得收入1.17億元新加坡元(6.05億元)、1.55億新加坡元和1.72億加坡元,三年複合年增長率21.1%,超過了同期全球生命科學、製藥及生物加工工具市場的整體行業水平的10.2%複合年增長率。2019年至2021年,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淨利潤為1,604萬新加坡元、2,428萬新加坡元及4,658萬新加坡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70.4%。

其中最主要的生命科學實驗設備業務在整體業務中的收入佔比,從2019年的61.1%增至2021年的69.2%,提供售後服務和支援業務的收入佔比,期內輕微增加了1.2個百分點至7.5%。益世科生物亦提供用於體外受精治療的設備、耗材,以及製藥設備及生物加工工具,這兩項業務分別在2021年的總收入中,分別佔比8.9%和14.4%

業務遍及全球

益世科生物從1978年開始在新加坡發展業務,早期專注於潔淨室技術,在創始人林氏家族的帶領下,逐漸向東南亞的製藥、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及醫學研究市場拓展業務,客戶包括生物製藥公司、輔助生殖診所、研究機構、醫院及政府機構等。

如今,益世科生物的銷售網路遍及全球超過100個國家,直銷團隊覆蓋新加坡、中國、美國、德國及英國等主要經濟體。中國以外的亞洲地區是益世科生物最大的市場,2021年貢獻收入佔比為30.7%,中國、美國和歐洲市場則分別貢獻23.3%、16.2%、13.8%收入。為配合客戶需求以及減少運輸損耗,益世科生物的工廠亦分佈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印尼、立陶宛、美國和英國,有利於分散地緣政治風險對業務產生的不利影響。

益世科生物所在的全球生命科學實驗室設備雖然賽道相對冷門,但具有穩定增長前景。招股書引用的報告顯示,全球生命科學實驗室設備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267億美元(1,910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497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3.2%,預計於2026年達698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7.1%。

因此,益世科生物希望利用在港股上市籌集的資金,在未來三年加強生產基礎設施及提高製造能力,包括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建設新設施,並擴充位於英國班士利的現有設施,為北美洲及歐洲的當地客戶提供產品定制服務,同時在立陶宛和印尼建造額外設施等。

分紅高於盈利

受新冠疫情帶來的物流成本上升影響,益世科生物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成本同比增加了9.3%,因此毛利率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至53.2%。儘管如此,公司上半年仍然兩次向股東派發股息分紅,合計1,320.8萬新加坡元。在回報股東一事上,益世科生物在一向不遺餘力,以2020年為例,公司向當時的股東派付股息3,199.1萬新加坡元,甚至比當年的淨利潤總額還高出31.7%,這點或引起投資者關注。

這或許因為益世科生物仍牢牢掌握在創始人林氏家族手中,因為其接近70%股份為該家族持有。目前,益世科生物已交棒至家族第二代林向前手中,林向前擔任公司的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其父親林麗佑、母親羅于紅以及胞弟林向亮均為公司執行董事。值得留意的是,林向前早於1997年、即13歲時就已經加入公司,擔任文書處理、列印文件等低層工作,後來留學美國,畢業後才再度返回公司效力。

益世科生物在2021年5月曾完成2億美元A輪融資,當時的投資者合計持股約23.69%,由此計算,公司的估值約為8.4億美元,折合約60億元。

由於從事生物安全櫃的公司較為罕有,以港股上市的醫療器械公司作對比,威高股份(1066.HK)和先健科技(1302.HK)的市盈率分別為18倍和29倍,取其中位數23.5倍,以益世科生物上半年的淨利潤引申至全年,折合約2.6億元計算,其市值約為61億元,與去年A輪融資後的估值接近。

益世科生物作為已盈利、全球性的生命科學實驗室設備供應商,是港股市場概念較獨特的藥療相關股份,加上市場前景不俗,如果獲批上市後,可能會得到投資者的注視。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金力永磁首三季盈利年增最多1.8倍

稀土磁性材料生產商金力永磁(6680.HK; 300748.SZ)周四公告,預計截至9月底的前三季度,淨利潤將達5.05億(6,500萬美元)至5.5億元,按年增長157%至179%。 單計第三季,盈利預計介乎2億至2.45億,增長159%至217%。 公司表示,前三季度在行業競爭持續加劇的背景下,公司管理層堅持穩健、組織優化及精益管理,不斷提升運營效率與盈利能力。同時,靈活調整原材料庫存策略等措施,積極應對稀土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保障交付能力獲得國內外客戶的充分肯定。目前,第四季度在手訂單充足。 另外,金力永磁此前已成立具身機器人電機轉子事業部,首三季度具身機器人電機轉子及磁材產品均有小批量交付;低空飛行器領域公司亦有小批量產品交付。 金力永磁港股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XX港元,升X%。今年以來股價已升2.4倍。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摯達低位定價 首日掛牌午收升183%

電動汽車充電樁製造商上海摯達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650.HK)周五首日在港掛牌,開市勁升184%報190港元,之後股價在區間上落,中午收報189.4港元,升183%。 公司發售近600萬股H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招股價由66.92港元至83.63港元,最終以低位定價。公開發售錄得超額認購近5,440倍;國際配售超額1.4倍,集資淨額3.26億元。 摯達主要銷售家用電動汽車充電樁,位列中國第一。若按家用電動汽車充電樁銷量計,在中國的市佔率約13.6%,全球市佔率則約9%。 公司過去三年仍然處於虧損狀況,今年首三個月,經調整虧損為1,570萬元人民幣,公司解釋是因為受市場影響,銷售及經營開支增加,產品平均售價及毛利率波動。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ungrow Power Supply

瞄準AI數據中心供電市場 陽光電源開啟新征途

AI時代掀起能源革命,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陽光電源,以儲能為核心切入AI供電市場,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重點: 公司在全球光伏逆變器市佔率25.2%,儲能市佔率11.9% 上半年儲能業務收入佔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變器    李世達 當AI帶來算力革命,能源便成為新的黃金,也為中國光伏企業指明一條新道路。來自中國合肥的光伏巨頭——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300274.SZ),正試圖透過港股第二上市,拓展自己的能量邊界。 成立於1997年的陽光電源,以光伏逆變器聞名全球。申請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以2024年出貨量計,陽光電源的光伏逆變器在全球的市佔率約為25.2%,連續十年全球領先,產品銷往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海外市場收入佔比達58.4%。 這家從合肥起家的企業,與中國新能源產業幾乎同步成長。光伏逆變器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將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的核心設備,相當於電站的「大腦」與「心臟」,同時負責系統保護與效率管理。然而,當光伏行業進入微利化競爭階段時,從光伏走向AI供電與智能儲能,似乎是必然的選擇。 近三年,陽光電源收入由2022年的401.1億元升至2024年的77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37%,2025年上半年收入進一步增至434.4億元,同比升約40%。毛利率則由2022年的20.4%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2.9%,呈持續上升趨勢。 從「供電」到「管電」 這得益於儲能系統業務的快速成長。2025年上半年,公司儲能系統業務收入達178億元,佔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變器業務(佔比降至35.3%),成為公司最大收入來源。這一轉折標誌陽光電源完成從「供電」到「管電」的升級,轉向高附加值的儲能與電力控制領域。 公司表示,其儲能系統2024年全球市佔率達11.9%,位居世界領先行列。目前公司在北美、歐洲與中東均已落地百兆瓦級項目,累計開發新能源電站規模超57GW。 與此同時,生成式AI的興起讓數據中心成為全球新增用電主力,「算力電力化」成為了能源產業的新敘事。從逆變器到儲能,陽光電源正加速布局AI供電解決方案與儲能系統業務的發展。 花旗估計,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計算需求將需要55GW的新電力容量,相當於2.8萬億美元的增量支出。這無疑是能源行業的必爭領域。 布局AI供電 在技術層面,陽光電源於2023年底推出PowerTitan 2.0液冷儲能系統,以高功率密度與模組化結構為特色。在2025年美國RE+大會上,陽光電源推出多款面向北美市場的新一代光伏與儲能方案,包括模組化逆變器SG4800UD-MV-US及PowerTitan 3.0儲能系統。後者為6.9MWh液冷整合型儲能設備,採用碳化硅(SiC)功率轉換技術,能量效率提升至93%以上,並支援快速響應與黑啟動功能,專為AI資料中心與大型電網場景設計。 不過,儲能業務資金投入龐大、回款周期較長,公司應收賬款達291.5億元,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流動負債佔比逾八成,顯示營運資金壓力依然存在。經營現金流在2024年雖錄得120.7億元淨流入,但今年上半年降至約34億元。手頭現金尚算充裕,截至上半年,仍有約179.1億元。 陽光電源在A股的表現不俗,股價今年至今漲幅約120%,反映市場對其業務結構轉型與AI供電敘事的期待。目前陽光電源市值3,350億元,延伸市盈率約24.3倍。相比之下,港股同業如信義光能(0968.HK)約5倍、陽光能源(0757.HK)約3.3倍,估值存在明顯分水嶺。 由於港股市場對新能源股的整體估值折讓幅度較大,若陽光電源上市定價仍參照A股水平,市場在初期可能出現估值消化或股價回調的壓力。不過,考慮到其AI供電與儲能業務的高速成長潛力,以及全球能源轉型帶來的新需求,長線仍有被重估的機會。 陽光電源赴港上市,是能源科技布局的延伸。當光伏行業進入成熟期,AI供電與儲能正成為下一個萬億級市場。對投資者而言,陽光電源正由「光伏製造」邁向「智能能源運營」。若AI資料中心電力需求如預期釋放,這家合肥企業或將迎來第二個黃金十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D Logistics does infrastructure

簡訊:京東物流擬收購母公司旗下兩項本地即配業務

物流解決方案服務商京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618.HK)周四宣布,與其母公司京東集團(JD.US; 9618.HK)達成協議,將以2.7億美元,收購本地即時配送企業達盛與達疆。 京東物流表示,此項收購將完善現有業務矩陣、拓展運營版圖,並增強末端配送能力。達盛與達疆在今年上半年扭虧為盈,實現合併淨利潤7,520萬元,上年同期則虧損1.61億元。 京東物流稱:「目標公司過去數月業務表現,均具備商業潛力及可進一步讓我們拓展業務機會。」 受收購消息提振,京東物流股價周四收漲3.5%,公司年內累計漲幅溫和。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