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九果品獲批港股上市 應收帳急升成主要風險

洪九果品7月26日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港股“水果第一股”有望誕生,但公司應收帳大增,為其財務表現帶來風險
重點:
- 洪九果品主攻高貨值水果批發分銷,以銷售收入計,是中國去年最大自有品牌鮮果分銷商
- 公司近年致力開拓新興零售商管道,快速擴張致應收帳急升,今年首5月增至59.1億元,或成為潛在危機
陳嘉儀
香港“水果第一股”即將誕生。
港交所(0388.HK)網頁顯示,獲科網巨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持股8%的重慶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已於7月26日通過上市聆訊。市場消息稱,該公司計畫8月啟動招股程式,集資最多3億美元(20.3億元),相信將擊敗5月初遞交上市申請的深圳百果園,成為港股首家上市的“水果巨企”。
初步招股文件顯示,洪九果品港股遞表前,已累計融資20.98億元。在2020年完成的上市前最後一輪C+輪融資,阿里巴巴(中國)以5.91億元認購8%的股份,一躍成為最大外部股東,以此推算,公司投後估值達73.9億元。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水果產區,也是水果消費大國。水果零售市場有“南百果、北鮮豐、西洪九”之說,南北兩巨頭均面向消費者,百果園主導連鎖式零售市場,鮮豐水果探索加盟店模式經營。成立於2002年10月的洪九果品,則偏向產業鏈中游的水果分銷,公司瞄準中國消費升級,專注銷售高貨值果品。為了取得差異化競爭優勢,公司於2013年首次推出了龍眼品類水果品牌,一舉打開市場。
自此,洪九果品複製成功方程式,推出多個生果品類的自有品牌,形成一個以榴槤、櫻桃、山竹、龍眼、火龍果及葡萄為6大核心品類的產品組合。根據初步招股文件引述灼識諮詢的調查,按2021年銷售收入計,洪九果品是中國最大的自有品牌鮮果分銷商、中國最大的榴槤分銷商,以及火龍果、山竹及龍眼的前五大分銷商,自有品牌水果的銷售收入佔總收入的73.3%。
疫情下收入仍增長
最近三個財政年度,洪九果品銷售收入分別為20.8億元、57.7億元和102.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122.4%;期內經調整利潤(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分別是2.28億元、6.62億元和10.8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18.5%。
今年首5個月,雖然新冠疫情復發衝擊消費市場,公司仍能實現57.25億元收入,經調整利潤7.45億元,同比增長25.1%和39.6%,表現仍算不俗。
高速增長的背後,洪九果品其實面臨經營壓力。由於快速擴張,採取薄利多銷策略和引入了售價較核心水果低的品種,過去3年水果產品平均售價整體下降,毛利率由2019年的18.9%下降至2021年的15.7%。不過,今年首5個月,因公司逐步取消2020年9月推出的行銷活動,毛利率回升至19.6%。
洪九果品致力打造由數位化驅動的“端到端”供應鏈,2017年開始採取原產地直接採購。同時在核心果品產地建立了加工工廠,在當地水果工廠進行加工、分級篩選,高效去除中間層級,並以數碼化驅動分銷網路及全國網格化銷售,通過數位化供應鏈管控確保符合產品的品質標準,是中國鮮果行業少數能夠符合ISO9001標準的企業之一。
2019新冠疫情爆發,改變了中國消費者的習慣,生鮮電商快速崛起,傳統零售管道受壓。為了抓住商機,洪九果品主動與社區團購等電商管道合作,在全國設立19家銷售分公司,開設60個分揀中心,直接供貨給超市、生鮮專賣店及社區團購等零售終端。
不過新興零售商的銷售增長不似預期,過去三年來自終端批發商的收入,佔銷售收入總額保持在50%以上,但來自新興零售商的收入佔比僅在20%上落;超市客戶收入佔比則持續下降,由2019年的19.2%,下降至2021年的14.2%,今年首5個月進一步降至11.5%,估計是受到疫情封控措施影響。
應收款項達59億元
新興零售管道是洪九果品新拓展的市場板塊,但市場競爭激烈,倒閉破產時有所聞。同獲阿里巴巴投資的易果生鮮,2020年10月已申請破產重組;近日又傳出騰訊(0700.HK)有份投資、2020年6月在美國上市的每日優鮮(MF.US)陷入解散困境,傳聞供應商拖款的金額已經超過八位數,可見積極開拓新興零售管道,可能是一把雙面刃。
洪九果品過去三年扣除虧損撥備的貿易應收款項,分別為7.08億元、20.1億元與37.1億元,今年首5月大增至59.1億元;期內貿易應收款項虧損撥備分別為2,130萬元、3,040萬元、5,550萬元及1.21億元。公司解釋是由於業務規模擴大,以致下游客戶的應收貿易款項快速增長,近期已加強催收工作。
由於上游供應商的信貸期普遍較短,而下游客戶的信貸期較長,營運資金的變化超過了利潤規模,導致負經營現金流出。初步招股文件提及截至5月底,洪九果品有逾7,000家供應商,倘未能及時收回大部分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可能會對業務及財務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這點投資者在參與該股的申購前必須注意。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