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Gonow's IPO approved by CSRC

這家房車製造商已獲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赴港上市的批准,擬募集資金約1億美元

重點:

  • 新吉奧已獲得在香港上市的重要監管批准,其報告指隨著規模經濟的實現,公司利潤率迅速提高
  • 公司在中國生產房車,在澳大利亞銷售,並計劃最終進軍北美和歐洲市場

陽歌

新吉奧房車有限公司(New Gonow Recreational Vehicles Inc.)而言,十年前在澳大利亞的一次偶然相遇,是一條漫長道路的開始,這條道路可能很快會隨著它在香港上市而達到頂峰。這家拖掛式房車(RV)製造商於5月申請赴港上市,並於上周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SRC)必不可少的批准。

中國證監會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計劃發行不超過2.76億股股票,但公告沒有提到融資目標。該公司的市值可能在3億至5億美元之間,按照我們的計算,如果順利進行,此次上市籌集的資金可能在1億美元。華泰國際是唯一承銷商,這是中國一家領先券商的全球子公司,這也表明其融資目標的規模屬於中等。

儘管中國汽車出口激增成為過去一年全球的頭條新聞,但拖掛式房車市場依然是一個相對小眾的市場,仍由Thor Industries(THO.US)和Winnebago(WGO.US)等全球品牌主導。新吉奧希望有朝一日能躋身這一行列,不過目前它的幾乎所有銷售額都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兩個國家合起來是僅次於北美和歐洲的第三大拖掛式房車市場。

近來,新吉奧的銷售一直在加速增長,推動因素包括有充裕的時間去旅行的退休人士和尋求冒險的年輕人。在這股熱潮中,2021年至2023年間,公司的銷售額在疫情結束後增長了一倍多。此期間,隨著規模經濟的實現,吸引投資者的一個亮點是公司的利潤增長了兩倍多。

新吉奧是中國公司收購西方品牌,然後將生產轉移到中國,以降低成本的典型案例。雖然這種策略的效果時好時壞,通常是因為被收購的品牌已經過了鼎盛時期,但對於新吉奧來說效果似乎很好,除了收購的品牌外,新吉奧還開發出了自己的品牌。

該公司進軍拖掛式房車領域可以追溯到一次偶然的相遇,澳大利亞網站caravancampingsales.com.au在2014年發佈的一篇文章中詳細介紹。當時是Regent大股東的斯坦·格思里說,那一年,新吉奧房車的一群人在澳大利亞尋找適合收購的製造商,引起了轟動。Regent是當地的一家大型拖掛房車製造商,最後被新吉奧收購。

「我找到他們並邀請他們過來。」他指的是Regent在墨爾本的生產基地。「他們立刻就喜歡上了看到的一切,不久之後交易就完成了。然而,如果那天早上我沒有去工廠,可能就永遠不會有這筆交易,因為他們的收購對象名單上還有其他四家房車製造商。」

收購Regent後,新吉奧房車在一年後推出了主流品牌Snowy River,同時將 Regent定位為豪華品牌。公司在2019年增加了Newgen品牌,旨在利用該品牌的越野能力吸引年輕買家。按收入計算,Snowy River目前約佔新​​吉奧房車銷售額的四分之三,Regent和Newgen各佔10%。其車型售價通常在51,000澳元至85,000澳元之間。

吉利背景

53歲的公司創始人和董事長繆雪中,是中國近年汽車業繁榮的產物,這也是吸引投資者的另一個賣點。他的經歷包括1999年至2002年,在吉利擔任了三年高管,當時吉利剛剛開始嶄露頭角,如今它已是中國領先的民營汽車製造商之一。2010年至2016年,他還曾在廣汽集團擔任高層。這是一家領先的國有汽車製造商,其合資夥伴包括本田和豐田。

公司的背景和財務狀況也符合投資者的關注點,緩解了其可能受到中國與歐美貿易緊張局勢影響的擔憂。作為一個專注於拖掛式房車這一細分市場的製造商,它似乎不太可能受到保護性進口關稅的影響,就像美國和歐洲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保護性進口關稅那樣。  

公司目前幾乎所有的收入都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通過13家第三方經銷商、兩家自營店,和四家與當地合作夥伴成立的合資企業組成的網絡進行銷售。但該公司也表示,有計劃進入規模更大的北美和歐洲市場,但沒有給出具體日期。它還在開發電動汽車(EV)車型,並表示計劃在明年一季度推出。

銷量方面,在過去三年中大約翻了一番,從2021年的1,330輛到2023年交付的2,694 輛。在此期間,其收入增長了140%,從2021年的3億元增長到去年的7.2億元,表明它能夠憑借自己不斷增長的規模和品牌知名度,增加每輛車產生的收入。

至於其銷售成本,從佔收入的83%下降到75%,帶動毛利率從2021年的16.7%提高到去年的25.1%。最重要的是,公司利潤在三年內增長了大約兩倍,從2021年的2,510萬元增加到去年的7,880萬元。

目前,公司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是第二大房車銷售商,市場份額為 6.8%,意味著它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不過我們也應注意到,它遠遠落後於市場領導者31.5%的市場份額,而第三至第五的市場份額相對接近,各佔5%。  

從估值的角度來看,Thor Industries和Winnebago都是不錯的比較對象,兩者的市盈率(P/E)都是22倍。以類似的比率計算,新吉奧的估值約為2.75億美元,不過由於增長潛力強勁,它可能會尋求溢價,估值可能在我們之前提到的3億至5億美元之間。總言之,通過利用其在中國的製造基地,向西方的年輕人和退休人員銷售產品,這些人越來越多地尋求靈活的戶外娛樂體驗,該公司看上去處於有利位置。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稅負增加 李寧中期盈利跌11%

李寧有限公司(2331.HK)周四公布,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17億元,按年增長3.3%,但淨利潤按年下跌11%至17.37億元。派中期股息每股0.3359元,合共8.69億元,較去年減少約11%。 公司指出,期內電商渠道收入增長7.4%,特許經銷收入亦升4.4%,成為推動整體業績的主要動力。不過,直營銷售因門店網絡調整及消費場景轉移影響而下降3.4%,抵銷部分增長動能。產品結構方面,鞋類收入按年升近5%,器材及配件大增23.7%,惟服裝收入下滑3.4%。 盈利下滑主因來自毛利率下降及稅負率上升。期內毛利率降至50%,較去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主要因直營折扣加大及渠道結構變化所致。同時,稅負率顯著上升至33.3%,進一步壓縮盈利空間。 李寧股價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9.33港元,升6.7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圓通國際虧損擴大 中期蝕6,000萬

快遞公司圓通國際快遞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6123.HK)周四公布中期業績,收入大幅下跌52.5%至14.14億元,股東應佔虧損由去年同期的4,210萬元,增加43%至6,040萬元。 來自海運業務的分部業績續下滑,較去年同期減少61.8%至930萬元,空運業務的分部業績則續錄得虧損,並從去年蝕100萬元擴大至虧損5,310萬元。 虧損進一步擴大,主要是美國關稅政策影響收入及毛利,而集團戰略性地縮減部分低毛利率及回款周期較長業務,亦導致收入及毛利減少。同時,集團持續加強科研、加大國際化人才引進與培養、全面推動向智能化轉型升級,亦令開支增加。 圓通國際周五開平開報1.24元,過去一年高位下調29%。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Living claw back into profit

走出雅居樂暴雷陰霾 雅生活預告上半年扭虧

雅生活在房企債務風暴中選擇強硬自救,以訴訟追收與工抵資產斷尾止損,成功扭轉去年逾16億元虧損,預告上半年盈利3至4億元 重點: 公司上半年盈利3至4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16億元 透過訴訟追收與工抵資產等手段,成功壓縮關聯公司應收帳款風險    李世達 在中國的這場房地產風暴中,物業管理公司通常被視為「相對安全」的資產,因為它們屬於輕資產模式,現金流穩定,甚至能為陷入困境的母公司提供變現的機會。然而,當母公司債務危機持續惡化,物管企業也難以獨善其身。 雅生活智慧城市服務股份有限公司(3319.HK)正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去年上半年,雅生活因大幅計提關聯公司雅居樂(3383.HK)的應收款減值而錄得逾16億元虧損。但時隔一年後,雅生活卻交出截然不同的盈利預告:2025年上半年預計盈利介乎3億至4億元。扭虧為盈的背後,雅生活顯然做對了什麼。 採取訴訟手段 雅生活的自救行動主要圍繞如何處理與雅居樂的財務糾葛展開。公告顯示,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起,對關聯交易採取了更嚴格的合同條款設計,以縮短回款周期並減少壞賬暴露。雅生活明顯向外傳達訊息,關聯公司不能長期拖欠款項,而希望用制度和流程將風險控制在早期。 另一個動作是接受工抵資產,用工程項目中的資產抵消應收款,這種做法在房企普遍缺乏現金的背景下,成為一種務實選擇。雖然流動性差,但相比壞賬全額撇掉,仍能部分對沖風險。 更進一步,公司也對業務結構進行調整,把重心放回物業管理和城市服務等能帶來穩定現金流的核心板塊,對房地產相關的外延增值服務則大幅收縮。 過去一年,許多物管公司都在努力拓展第三方市場,但雅生活的特別之處,在於它選擇不留情面,直接「斷尾求生」,不再讓自己被高風險業務綁架。現金流是最真實的語言,雅生活公告中明確提到,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相較去年有明顯改善。 與此同時,雅生活還完成了兩筆關聯收購,將雅居樂旗下環保企業收入囊中,總金額約6,000萬元,為雅生活拓展了城市服務與環保板塊的新收入來源,也為未來經營現金流增添了潛在支撐。 股價半年累漲三成 市場對這份盈利預告的反應是直接而迅速的。盈喜公布後首個交易日,雅生活股價當日大漲13.6%,報3.55港元,過去半年累漲近三成。 相比下,恒大物業(6666.HK)在恒大集團(3333.HK)爆雷後,被曝出約134億元資金被母企挪用,資金鏈一度斷裂,欠缺獨立修復能力,只能等待清盤人安排。在恒大集團即將退市之際,傳出正在為恒大物業尋找買家。恒大物業今年以來股價累升24%,主要受到消息面帶動。 另外,世茂服務(0873.HK)則在維持主業的情況下,持續減少對母企物業的依賴,開始切入商業綜合體、辦公樓、酒店運營管理等領域,但去年業績仍陷虧損,盈利能力尚未改善;融創服務(1516.HK)則因母企流動性壓力過大,選擇「收縮戰線」,退出非核心業務,例如出售彰泰服務股權,把資源集中於一二線城市。兩家公司尚未公布最新半年報,但在今年以來物管股回暖帶動下,股價都有不錯表現。 不過,短期內市場的熱情並不代表風險完全解除。雅居樂的債務壓力依然存在,若未來再次陷入流動性困境,仍可能波及雅生活。此外,雅生活雖已加快第三方項目拓展,但目前規模仍有限,要真正擺脫對依賴,仍需更多時間和資源投入。 雅生活的確展現出逐步脫離母企風險的能力與企圖心。以當前股價對應2025年預期盈利來看,估值仍低於疫情前水平,處於「價值修復」階段。若能進一步擴大第三方市場並保持正向現金流,股價仍有上行空間。不過,母企雅居樂的債務不確定性仍是最大變數,投資者宜關注政策支持與行業整合進度,現階段仍應保持審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简讯:逸仙電商營收增37%,彩妝品重返增長軌道

美妝零售商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周四公告稱,受惠於彩妝品類銷售回暖與護膚品強勁增長,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6.8%至10.9億元。 逸仙財報顯示,本季度護膚品銷售額達5.8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25億元猛增78.7%。彩妝品類銷售額增長8.8%,扭轉了一季度下滑10%的頹勢。護膚類加速擴張,使其在本季度總營收佔比達到53%,超越彩妝成業績主力。 公司預計三季度營收增速將放緩至15%至30%間,當期營收預測為7.79億元至8.8億元。 二季度淨虧損由去年同期的8,550萬元收窄至1,950萬元。按非公認會計准則,二季度實現盈利,當季非GAAP淨利潤達1,150萬元。 財報發布後,逸仙控股周四股價上漲0.6%至9.60美元,該股年初至今累計漲幅約13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