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6.HK BZ.US
Kanzhun’s net profit jumped by 42.6% to 1.57 billion yuan last year

企業招聘穩步復蘇,帶動BOSS直聘業績顯著增長,面對今年的就業大潮,公司將迎來更大的機遇與挑戰

重點:

  • 公司去年淨利潤增長42.6%至15.7億元
  • 去年平均月活躍用戶數增長25.3%至5,300萬

  

李世達

套一句電視劇裡的台詞,「風浪越大,魚越貴」,意指當環境越差,獲得的回報就越豐厚,人力資源行業似乎也是這樣的生意。近年內地經濟低迷,求職人數增加,也讓人力資源行業的「客戶」越來越多。但實際上,唯有當市道開始好轉,企業招聘需求增加,真正的效益才能顯現。

中國最大網上招聘平台BOSS直聘,近日就用一份亮眼的年度成績單,預告經濟復蘇的轉捩點即將到來。

BOSS直聘的母企看準科技有限公司(2076.HK; BZ.US)近日公布,去年度收入及盈利雙雙增長,年收入增長23.6%至73.6億元(10.2億美元),淨利潤更大增42.6%至15.7億元。截至去年底,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短期定期存款及短期投資總額為147億元,較2023年底的129.1億元增加了13.8%。

其中,公司第四季收入按年增長15.4%至18.2億元,為連續六個季度保持雙位數增長;淨利潤則為按年增長34.1%至4.44億元。受到亮眼成績激勵,BOSS直聘美股在財報發布後漲幅逼近5%,或可視為當前的市場環境與公司的增長邏輯受到市場。

公司業績的增長,來自用戶的持續增加。2024年,公司平均月活躍用戶(MAU)達到5,300萬,按年增長25.3%,不過,去年第四季度MAU則從第三季的5,800萬下滑至5,270萬。儘管如此,若以第三季的數據比較,BOSS直聘的MAU量相當於智聯招聘前程無憂同道獵聘(6100.HK)等競爭對手的總和。

企業客戶帶動業績增長

求職者就像大海裡的魚,越是風高浪急,越是成群結隊。事實上,招聘網站賣的是求職者的履歷,付費的則是企業主。BOSS直聘的收入決定大部分來自企業的付費服務。

公司表示,去年全年,企業用戶的活躍度也顯著提升,付費企業客戶數達到610萬,同比上漲17.3%。企業客戶的線上招聘服務收入由2023年的58.9億元增加23.4%至2024年的72.7億元,是帶動公司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另外,向求職者提供的增值服務收入,也按年增長36.2%至8,57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BOSS直聘的營銷費用由2023年的19.9億元增加4.1%至2024年的20.7億元,主要由於僱員相關費用增加,部分被廣告及營銷費用減少所抵銷。截至去年底,BOSS直聘共有5,688名僱員,較2023年的5,346人增加342名增長6%,其中銷售和營銷人員佔比超一半。

接入DeepSeek

而在技術層面BOSS直聘APP也已接入DeepSeek-R1,在APP中的一些場景中進行灰度測試。同時,産品上也採取自研模型「南北閣」提供服務。公司稱「南北閣」與DeepSeek的結合,能夠在保障用戶服務的同時,進一步降低成本。

在面對招聘端者的服務中,能夠利用AI在龐大的求職者數據庫中自主選擇和匹配,向僱主推薦候選求職者,並以具體的推薦理由提供參考,進階的服務則包含進一步與目標求職者溝通等。而針對求職者端,則提供「向AI提問」的交互模式,支持用戶用更自然的語言表達需求,獲取職位、就業相關信息及問題答案,同時也提供模擬面試功能。

瑞銀發表報告指出,今年以來企業招聘情緒正穩步復蘇,該行對公司近期表現持更正面看法,將今年首季及全年收入預測分別上調3.5%至0.4%,至按年增長12.2%及12.1%,維持「中性」評級,美股目標價從17美元上調至19.5美元。

從市盈率來看,目前BOSS直聘約為40倍,高於萬寶盛華(MAN.US)的19倍,顯示投資人頗為看好其未來的增長前景。不過,內地經濟是否如近期股市所反應的那般,迎來市場拐點,才是真正的考驗所在。

「就業難」問題一直是最受關注的社會議題,而今年將是「就業大年」。統計預測,今年夏天將有1,222萬名高校畢業生進入社會,市場是否有足夠的招聘需求相匹配,很快就會見真章。對招聘網站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面對持續增長的就業需求,與AI技術的日漸進步,BOSS直聘雖然在人力資源行業依然保持領先地位,但仍需繼續充分利用用戶優勢與技術優勢,以應對市場的改變與競爭。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字節跳動為獅騰提供AI設施

電商企業獅騰控股有限公司(Synagistics)(2562.HK)周二宣布,將使用字節跳動提供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開發為商戶提升效率的工具。 根據公告,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獅騰將與BytePlus合作,後者將提供Skylark大語言模型及數據分析工具,助獅騰開發為亞洲市場量身定制的下一代企業應用,雙方未披露合作財務條款。 週二下午交易時段,獅騰股價下跌5.3%。公司於去年9月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方式在香港上市,成為港交所2022年推出SPAC後,首家以此方式上市的企業。當前股價較SPAC上市首日收盤價累計上漲約7%。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螞蟻擬分拆海外業務赴港上市

財新引述消息人士報道,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計劃將其海外業務部門「螞蟻國際」在港交所上市。螞蟻目前正在就潛在上市事宜與監管機構進行溝通。 在新加坡註冊的螞蟻國際,業務規模約佔集團總收入的20%。該公司擁有四大核心產品線:跨境支付平台Alipay+、國際收單業務安通環球(Antom)、跨境匯款服務萬里匯(World First)以及創新支付解決方案Bettr,涵蓋消費者端支付、商戶端收單及企業間跨境結算等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 螞蟻國際董事長由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兼任。 2020年,螞蟻原本計劃在上海與香港兩地同時進行總額達370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但最終遭中國監管部門叫停,其後被迫重組並遭罰款近10億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anbon makes silver powder for solar cells

太陽能行業困境持續 建邦高科上不逢時

即便業內很多下游企業陷入虧損,這家太陽能電池材料生產商去年仍保持了盈利 重點: 建邦高科申請赴港上市,去年收入增長了42% 這家用於生產太陽能電池銀漿的銀粉供應商利潤微薄,在太陽能行業仍處於危機之中,公司可能也會陷入虧損 陽歌 香港IPO市場目前可能很火爆,各行各業的公司在經歷了三年的疲軟後紛紛開始融資。但太陽能公司卻明顯缺席了本輪熱潮,因這個曾經炙手可熱的行業,正在經歷供應嚴重過剩引發的痛苦回調。 儘管面臨如此巨大阻力,建邦高科有限公司仍申請赴香港上市,試圖憑借其領先的銀粉生產商的地位吸引投資者。銀粉可用於生產銀漿,而銀漿是所有太陽能電池的關鍵材料。即使在鼎盛時期,建邦高科看上去也有點懸,因為產品高度商品化,導致利潤率極低。在行業如此動蕩的時期,公司可能難以激起投資者的太大興趣。 雖然面臨諸多動蕩,建邦高科在過去三年仍保持盈利,至少以年為單位是如此。但上周五提交的上市文件並未按季度拆分數據,我們懷疑公司可能也和很多太陽能同行一樣,在去年底和2025年第一季度陷入了虧損。 領先的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晶科能源(JKS.US;688223.SH),以及多晶硅的龍頭生產商大全能源(DQ.US;688303.SH),都印證這個行業的困境。兩家公司在不久前的報告稱,第一季度不僅淨利潤出現虧損,毛利潤也陷入虧損——這意味它們的產品售價低於成本。 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的股價今年迄今已下跌逾30%,目前接近五年來的最低點,行業困境可見一斑。週一,花旗將晶科能源的股票評級從「買入」下調兩級至「賣出」,稱該行業的困境看不到盡頭,導致晶科能源的股價進一步下跌。 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很難相信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等下游企業不會向建邦高科這樣的上游供應商施壓,要求降價。 雪上加霜的是,近期銀價持續攀升,抬高建邦高科自己的生產成本,侵蝕公司利潤率。建邦高科披露,幾乎佔其全部生產成本的硝酸銀價格,已從2020年的每公斤3,100元,漲至去年的每公斤4,000元,預計還將持續上漲,到2029年達到每公斤5,400元。 利潤率下滑 建邦高科的優勢之一是歷史相對悠久,這幫助它佔據了中國光伏銀粉市場近10%的份額,成為國內最大的供應商。建邦高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10年,當時建邦膠體材料有限公司在山東濟南成立,專門生產彼時尚處於初期的新能源和先進材料。 該公司早在2012年就開始進行銀粉研發了。2014年,它建成了中國最早的銀粉生產線之一,但直到五年後的2019年才開始工業規模生產。2023年底,公司成為國內首批能夠生產新一代太陽能產品(如PERC、TOPCon、HJT和xBC電池)所需高級銀粉的公司之一。 隨著行業一派繁榮,建邦高科的業務也蓬勃發展。上市文件顯示,公司2023年收入增長58%,至27.8億元,去年又增長42%,達到39.5億元。正如前文所說,公司主要的材料成本硝酸銀去年佔收入的96.7%,略高於2023年的96.1%。 幸運的是,建邦高科不需要大量其他支出來運營業務,主要是因它的產品高度專業,客戶數量有限,競爭相對較少。過去三年,公司的銷售、營銷和研發支出相對穩定,不過去年行政成本幾乎翻了一番。 但即便翻了一番,行政成本規模也相當小,去年僅相當於收入的0.4%。能印證這一點的是,公司去年底的員工總數僅為93人,與上年持平,相比於2022年的84人沒有增長多少。 硝酸銀成本高昂,導致公司毛利率相當低,去年僅為3.4%,低於2023年的3.9%。過去三年,該公司每年都保持盈利,儘管利潤規模微乎其微,去年僅為7,900萬元。或許唯一比盈利規模更小的是建邦高科的現金,截至2024年底,其持有的現金總額僅為2,940萬元,但這其實已經是前一年1,080萬元的近兩倍了。 說建邦高科是在冒險太過輕描淡寫了,在行業持續承壓的背景下,IPO籌集到的資金或許能為其帶來一些急需的喘息空間。但我們還是認為,投資者不會對一家受困於行業重大變革的公司有太大的興趣。 建邦高科的全球競爭對手之一同和控股(5714.T),目前的市盈率僅為10倍。建邦高科最大的客戶之一聚和材料(688503.SH)的市盈率略高一些,為18倍。若估值介於兩者之間,按去年的利潤計算,建邦高科的估值將在1.5億美元左右。 這意味公司可通過上市籌集約3,000萬美元,這將為其提供部分急需的現金。說實話,我們認為投資者不會對這種上市太感興趣,不過它可能會吸引一些著眼於長遠的買家,他們不在意當前的低迷,看中的是這個行業未來重現光芒的一天。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美的上月斥5.5億回購A股

家電品牌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二公布,集團截至4月底止,已斥資近5.54億元人民幣(下同)回購774萬股A股,佔公司目前總股本的0.1%,每股成交價由69.5元至75.02元。 美的於今年4月9日公布回購A股方案,回購金額介乎15億元至30億元,每股回購價不超過100元,實施期限為一年。集團表示,回購是用於股權激勵計劃及員工持股計劃。 美的周二港開市跌2.5%報73港元,公司過去半年股價基本持平。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