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恒

     

香港

土地接連流標

繼本月初東涌第106B區地皮因標價過低而被政府收回後,港鐵(0066.HK)位於東涌東站一期住宅地的招標情況更慘淡,竟然是無人問津,但10月初截收意向時,共接獲32份意向書,個多月後卻沒有一家公司入標,反映香港樓市疲弱,發展商不願冒險買地發展。

東湧東站土地可建總樓面78.3萬平方呎,可建住宅單位1,200個,具一定規模項目,市場原估計每方呎樓面地價最低2,000港元,最終連出價也沒有。連同是次這幅土地,今年已連續有六幅土地收回,亦是2013年以來,再出現「零入標」,相信短期大市氣氛更差,流拍有機持續。

油塘補價低高位六成

樓價不斷回調,政府及公營機構賣地又流標,影響所及,地產項目補地價金額亦每況愈下。越秀地產(0123.HK)位於油塘東源街及崇耀街項目,剛完成補地價,金額13.5億港元,每方呎補價只是2,040港元。2019年時,長實(1113.HK)同區的親海駅每方呎補價5,283元,即四年間價格下跌了61%。

補地價金額續低走,一方面反映樓價趨向,另外讓人擔心是香港政府的土地收益,原先本年度政府預算賣地收益850億港元,至今只達成一成多,料全年難以達標。賣地收入縮減,勢將影響財政儲備,目前財儲只有6,500多億港元,相等於十個月政府開支,情況並不樂觀。

市場轉軚看淡樓價

土地連環流標,補地價金額又向下走,反映市場普遍仍看淡本港樓市,標普全球報告就將本港今年樓價預測,由原先上升5至8%,調至下跌3%,明年樓價更差,預計跌5至10%。標普解釋,本港經濟增長疲弱,利率又上升,加上供應過剩,樓市面對大壓力。該行預計今年一手住宅成交量只有1.1萬個,大幅低於先前估計的1.5萬至1.7萬個。

瑞銀上月也指出,中小型開發商的高負債風險,以及利率持續居高不下,原預計今年香港住宅樓價上升5%,現調低至持平,並預測明年樓價將下跌超過10%。

預售樓花「零申請」

地政總署新數據披露,上月未接有任何新的預售樓花同意書申請,是今年六月後,再次出現「零申請」。事實上,香港樓市弱勢持續,發展商在看不透前景下,誰都不敢貿然推盤,暫時不急於申請預售樓花同意書。

另外,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顯示,今年首三季,私人住宅落成量共10,090個單位,按年減少三成。差估署原先預計全年落成量19,953伙,但首三季只達目標約50.6%,現要看第四季情況如何,能否追回預計的數量。

內地

房企按年銷售勁挫

內地住宅銷售持續不振,房企10月份的銷售按年出現大跌幅,遠洋集團(3377.HK)上月銷售只得27.4億元,按年大跌七成一,合景泰富(1813.HK)銷售更差,按年跌八成二至只有7.6億元,即使保利置業(600048.SH, 0119.HK)亦大跌六成,融創中國(1918.HK)也跌五成一。

房企的銷售收入是公司命脈,關乎到是否有足夠資金支撐企業運作,以及達致項目保交樓,已經沒計算是否可以償還外債了。但目前內地樓市氣氛差勁,大部份房企銷售下跌,按年的跌幅更是驚人,不少具規模的房企都跌四至五成。若然情況持續,房企能否繼續經營亦成問題。

傳救市刺激內房股大升

對於房產問題日益惡化,樓市銷售又疲不能興,人民銀行、住建部、金管總局和中證監,周二(11月7日)與幾家房企舉行座談,與會的包括有萬科(000002.SZ, 2202.HK)、保利、華潤置地(1109.HK)、中國海外(0688.HK)、龍湖(0960.HK)及金地(600383.SH)等,主要是向幾家有實力房企了解融資需要,房企在會中提出,希望可以放鬆預售資金監管、增加經營性物業貸款額度等。

不光如此,有消息指政府要求平安保險集團收購碧桂園(2007.HK),雖然平保否認,但市場猜測,政府會考慮多個方案去拯救房企,以及打開資金渠道。受消息帶動,內房板塊在周三港股出現大幅反彈,其中國恒大(3333.HK)及融創爆升三成,碧桂園亦勁升12%。不過投資者認為內房問題嚴重,並非三言兩語可解決,相信是股價過份低殘下,借消息反彈,未來壓力持續,股價仍會十分波動。

深圳政府力撐萬科

內房問題愈演愈烈,原以為財務穩健的房企亦接連失陷,近期就連萬科也牽連其中,有部份萬科美元債價急跌,引起市場一陣恐荒,唯恐萬科將是另一家碧桂園。面對市場流言蜚語,深圳國資委及萬科大股東深鐵集團,伙同萬科主席郁亮等,與多家金融機構交流。政府更拍心口表示萬科無財務風險,深鐵大派定心丸,強調有需要可承接萬科在深圳的部分項目,以注入流動性。

自從碧桂園也接近倒下來後,市場愈發不相信房企,一有風吹草動,債券持有人率先沽貨,深恐會血本無歸。萬科在內地有十分強的代表性,政府最擔憂是原先沒問題,但若然因謠言動搖萬科的穩定性,不光在財務上影響公司融資及債務,物業銷售亦會受拖累,特別市場會對萬科物業交付存在懷疑,從而拖慢公司資金回籠,影響所及,屆時整個房地產市場也陷困境,所以政府不得不揚聲力撐。

詠竹坊文章

李兆基600億助恒地開疆拓土

香港四大地產發展商之一的恒基地產(0012.HK),大股東李兆基家向恒地借出600億港元,此舉可算創下一項本地紀錄,就是在香港上市的地產商中,大老闆借予公司的最大一筆股東貸款。

原來恆地在這幾年先斥資近233億港元在金鐘購入土地,又再以508億港元投得中環海濱3號地皮,兩地加上建築費,投資超過千億港元,李兆基一擲千金豪借巨款給上市公司,方便集團的資金調動及避免負債比率大幅上升。當兩個項目落成後,恆地在中環一帶持有的項目總樓面達350萬方呎,已拉近與主置地的距離,後者持有484萬方呎樓面。若然恆地持續在中環吸納土地,有機可超越置地成為中環大地主,一完八十年代華資地產商欲收購置地的宏願。

易居重組舉步維艱                                                                                                

內地房企的債務問題,影響整條樓房產業鏈,房地產中介及服務公司易居中國(2048.HK),因被開發商拖欠大筆傭金,未能有現金償債,結果要走向重組。公司最新提出的方案,是包括支付現金及公司股票,現正籌劃供股集資4.83億元。

新方案中,將供股所得先償還少部份債務,餘下的債務將轉換成一家TM Home的股票,該公司控制著易居大部分業務。易居表示,在明年8月底前,將會把債權人手上的TM Home股票售予一位買家。對於易居的方案,大部份債權人同意,但市場擔憂,在內地樓市不斷向下走時,是否可以把該公司股權成功售出,也教人懷疑。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花旗銀行申請終止銀聯成員資格

中國銀聯近日公告,已終止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的成員資格。銀聯方面證實,此舉為花旗中國主動申請,與其近年全面退出個人銀行業務相關。 據財新周五報道,花旗中國回應指出,隨著零售財富管理和信用卡業務的出售與關閉,銀聯成員資格已無必要,但對公業務的境內外支付和收款不受影響。該行強調,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專注企業與機構客戶的跨境銀行需求。 自2021年花期集團(C.US)宣布退出包括中國在內14個市場的零售銀行業務以來,花旗中國已將36億美元的財富管理資產出售予滙豐,並於2024年完成零售及信用卡業務剝離。與此同時,花旗集團今年6月宣布精簡其位於上海和大連的全球技術中心,裁減約3,500名員工。 花旗中國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總資產1,761.42億元(246.9億美元),同比下降1.4%,但營收按年增長20.5%至57.96億元,淨利潤亦大增53.9%至17.55億元。 花旗退出後,至此在華持有銀聯成員資格的外資銀行僅剩八家,包括滙豐、渣打、東亞、星展、瑞穗、德意志、三菱日聯及恒生。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lack Sesame challenges Qualcomm with homegrown chip substitution advantages

挑戰高通地位 黑芝麻擁國產替代優勢

黑芝麻研發的C1200系列晶片,能媲美高通高端晶片,屬業務發展的重點 重點: 黑芝麻的研發及銷售開支增,拖累中期業績見紅 公司的汽車晶片潛力大,並進軍機械人產業   白芯蕊 有中國輝達之稱的晶片設計商寒武紀(688256.SS),今年股價累升逾倍,加上國產替代憧憬下,引發市場對晶片股的熱情。在香港上市剛超過一年的自動駕駛晶片生產商黑芝麻智能國際控股有限公司(2533.HK),最近也公布業績,雖然業績見紅,但2025上半年收入增長快,按年升超過四成。 黑芝麻於2016年成立,為一家汽車計算晶片設計公司,專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在2019年推出第一代華山系列系統級(SoC,即System On Chip)晶片,為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汽車提供高性能計算。到2021年黑芝麻通過武當系列擴大產品線,推出能夠集成多種汽車功能的跨域SoC晶片。 受惠輔助駕駛產品及解決方案銷售增加,黑芝麻2025上半年收入升40.4%至2.5億元,當中輔助駕駛產品及解決方案收入達2.4億元,按年升41.6%,佔整個收入93.6%。 儘管收入增長快,但集團2025上半年業績卻要見紅,由盈轉虧蝕7.6億元,但要留意去年錄得盈利主要是向投資者發行金融工具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所致,該項目錄得19.3億元盈利。撇除上述影響,按非國際財務準則,黑芝麻2024上半年實質虧損6億元,至於2025上半年,實質虧損收窄8.3%至5.5億元。 研發開支高於收入 集團業績見紅,主要因研發開支巨大,上半年已達6.2億元,較收入高144%,還有輔助駕駛產品及解決方案銷售成本上升111%至1.9億元,最終令黑芝麻上半年業績錄得虧損。 不過,智能駕駛發展空間巨大,調研機構Grand View Research便預測,2024年中國智能駕駛汽車市場規模為436億元,隨著滲透率提升,料到2030年便擴大至超過1,550億元人民幣,主攻汽車智駕晶片的黑芝麻,將會是重大契機。 尤其是現時全球智能駕駛只是起步階段,整體上智駕大致以L0至L5劃分,L0需由駕駛員操控,L5則是完全自動化,現時普遍處於L2有條件自動化至L4高度自動化階段。黑芝麻開發的晶片,目前涵蓋L1到 L3級別的自動駕駛為主。 整個智駕系統架構高度依賴晶片,細分可分為三個重要晶片系統,包括感知系統、決策系統及執行系統。感知系統透過車上的感應器,例如激光雷達或鏡頭,收集汽車行駛時數據,收集後交由決策系統,透過晶片算法計算出行車路徑,再將結果送去執行系統,根據決策的結果作出行車線路及速度控制。 黑芝麻生產的智能駕駛晶片,便是技術關鍵所在。目前智駕普遍用上SoC晶片,SoC晶片內包含多個處理器,包括CPU(中央處理器)、GPU(圖像處理器)、ASIC(專用集成電路),其優點是體積較細,將不同處理器整合在一枚SoC晶片內,因此只需要封裝測試一次,變相可壓低成本。 客戶全屬大品牌 現時黑芝麻主要客戶包括吉利、比亞迪、東風等,今年起產品已安裝在吉利銀河系列等多款車型。黑芝麻也進軍機械人領域,為人形機械人製造商傅利葉的靈巧手,提供模組的處理能力,還與小米、宇樹科技等合作。 雖然智能駕駛晶片發展前景大,但行業競爭激烈,除了輝達外,還有特斯拉(TSLA.US)的FSD系統、高通(QCOM.US)等等,國內對手則有華為及在香港上市的地平線(9660.HK)等。 不過,黑芝麻C1200系列座艙控制器晶片以7納米工藝設計,能夠處理多達12個高清攝像鏡頭輸入數據,對標高通現時主流的高通座艙控制器晶片,為內地僅少量能國產替代高端晶片之一,亦可佈局於機械人大腦及小腦系統,有望成為集團殺手鐧。 整體來講,目前黑芝麻雖然未錄得盈利,預期今年市銷率達9倍,估值處偏高水平,將限制股價表現,但由於與內地多間車廠合作,加上進軍藍海的機械人市場,只要收入維持高增長,在自動駕駛及機械人概念下,將有望吸引基金追入,值得長期關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對衝中美關係風險 傳奇生物擬第二上市

彭博社周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抗癌療法研發企業傳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LEGN.US)正考慮通過二次上市,潛在地點包括香港、新加坡及倫敦。 傳奇生物將成為赴港二次上市中概股的最新成員,多數企業選擇香港上市,以對沖中美關係風險。傳奇生物由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創建,後者至今仍持有其48%股權,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業務遍及中國。 傳奇生物認為二次上市或可提升估值,尤其在香港市場,恒生生物科技指數年內累計上漲逾一倍。該公司美國上市股票周五收漲3.1%至36.08美元,年內累計漲幅約1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uitongda sells industrial equipment

匯通達入股金通靈 雙贏方案各取所需

這家阿里巴巴支持的電子商務公司,將斥資9.94億元收購工業設備製造商金通靈25%股權,後者正經曆法院主導的重整 重點: 匯通達將以9.94億元收購經營困難的金通靈25%股權,較這家深圳上市公司近期股價有大幅折讓 匯通達認為金通靈在法院主導的快速重整後將迅速恢復盈利,並可能成為電子商務業務的重要供應商   陽歌 當持有一大筆來自電商業務的現金(該業務規模龐大但利潤率不高)時,該如何應對?若是匯通達網絡股份有限公司(9878.HK),便會動用部分資金,以大幅折價入股一家陷於困境但重整後有望快速恢復的供應商。 交易對匯通達頗為有利,這家公司上周五宣布以9.94億元(1.39億美元)收購深交所上市的金通靈(300091.SZ)25%股權。交易財務條款對匯通達極具吸引力,因按每股1.3996元的價格,認購7.11億股金通靈股份,較該股過去120個交易日均價有50%折讓。 該投資對匯通達亦具戰略意義,公司主要是批量採購工業產品,再通過電商平台銷售至「下沉市場」,即中國的小城市和鄉鎮。金通靈作為規模較大的工業風機、壓縮機、汽輪機及工業鍋爐製造商,產品應高度契合匯通達客戶需求。 不過,雙方投資者均未看好這筆交易。匯通達投資者最感不滿,公司股價在交易公告後本周一早盤一度急跌12.4%,午間休市收跌10.1%。金通靈投資者最初雖寄予厚望,致股價開盤上漲,隨後卻反轉態度,午盤交易時段股價下跌約2.2%。 交易對匯通達相對穩健,因可為其平台增添更多產品,很可能獲金通靈提供優惠折扣。主要風險在於金通靈能否在重整後,重拾早年的強勁增長與高盈利態勢。然而,在當前中國經濟環境下,需求疲軟致眾多企業步履維艱,此事知易行難。 從金通靈視角來看,這筆交易也算合理,即便有投資者或不滿匯通達股權的巨額折讓。但經營困難的公司很難挑三揀四,新投資不但為其帶來逾1億美元急需資金,更可能開闢重要銷售渠道。 匯通達在公告中稱:「(金通靈)屬於高端製造業,其核心業務屬於國內第一梯隊,具有較強的行業地位和競爭力,由於歷史原因導致暫時經營困難,擬通過本次破產重整使企業擺脫困境、重獲經營能力。」公司續指出:「預計重整完成後將迅速實現扭虧為盈,並在資金和資產的雙重注入下進入快速發展通道。」 業務穩健但利潤率低 匯通達或需金通靈這樣的投資作為業務催化劑,匯通達雖有穩定基本面,但因電商中介身份致利潤率極低。獲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支持的匯通達,2022年以每股43港元上市,寄望借深耕中國下沉市場的故事吸引投資者。此後,股價累計跌約三分之二至15港元左右。 即便如此,匯通達保持盈利,並獲投資界及分析師群體強力支持。儘管過去三年股價下跌,股份仍以20倍的預期市盈率交易,近乎為深耕中國下沈市場的拼多多 (PDD.US)11倍市盈率的一倍。更遠超另一折扣電商唯品會 (VIPS.US)6倍市盈率的兩倍。雅虎財經調查的五位分析師,均給予匯通達「買入」或「強烈買入」評級。 如此高市盈率及獲分析師力挺略顯意外,因匯通達近期財務表現未顯亮色。公司至2023年仍快速增長,彼時收入增24%,但去年收入下滑29%。今年年上半年形勢續惡化,收入同比再降26%至243億元,上年同期為329億元。 匯通達稱業績下滑部分因淘汰低效業務及創建自有品牌,此或可解釋為何收入下滑,而今年上半年利潤反增11%至1.39億元,上年同期為1.25億元。上半年毛利率也自上年同期的3.5%升至4.6%。受中介模式所限,二者數值均低,但改善表明公司正竭力維穩盈利。 截至今年6月末,匯通達持有67.4億元現金及等價物,顯示可輕鬆自籌資金收購金通靈股權。 金通靈現狀略添變數,公司自4月因債權人申請正處重整。南通市法院已受理其預重整申請,顯示案件推進較快。金通靈財務目前不佳,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大降48%至3.7億元,虧損由上年7,600萬元翻倍至2.02億元。 法院快速解套金通靈案,似顯其困局尚可控,這或為匯通達對新合作方迅速恢復盈利的信心來源。若就此落地,此次收購可為匯通達未來發展提供範本,公司可憑雄厚現金及穩健盈利,獲取潛在供應商夥伴的戰略股權。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