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威高集團旗下的血液淨化業務最近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有機會成爲集團第四家上市公司

重點:

  • 威高血液淨化引入知名機構投資者不久,便申請在港股上市
  • 該公司在血液淨化領域各主要賽道均處於領先地位,如透析器、血液管路在中國的市佔率均排名第一

莫莉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正在步入黃金發展期,儘管受限於技術起步較遲,令國內高端醫療器械曾長期依賴進口產品,但在近年來官方鼓勵國產、採購國產醫療器械的多項政策支持下,公立醫院醫療設備“國產化”,正成爲主流趨勢。

隨著國家對血液淨化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强、重大疾病醫療保險覆蓋範圍持續擴大、以及支持國產醫療器械等政策因素驅動,以進口產品佔主導的中國血液淨化市場格局將迎來變革。在業務蓄勢待發之際,血液淨化頭部企業山東威高血液淨化製品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花旗、華泰國際及華興資本爲聯席承銷人。

血液淨化是急性或慢性腎衰竭患者進行腎臟替代治療的主要方式,也被稱作“洗腎”。當病人腎臟受損,無法正常過濾血液時,人體內會積累大量代謝廢物,引起水、電解質紊亂和酸碱失衡,進而出現昏迷等症狀,甚至會危及生命。末期腎病患者的治療選項僅有血液淨化和腎移植兩條路,但由於中國約有360萬末期腎病患者,而合適的腎源有限,血液淨化是這類患者最常用的治療手段。

血液淨化主要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兩種方式,威高血液淨化產品覆蓋了血液淨化的全產品綫。與血液淨化相關的醫療器械包括血液透析機,以及被稱作“人工腎”的透析器、血液管路、腹膜透析液等高值耗材。

該公司在血液淨化領域各主要賽道均處於領先地位。2021年,威高血液淨化的透析器銷售額市佔率爲32.4%、血液管路銷售額市佔率32.6%,均在中國排名第一;全球血液淨化行業巨頭費森尤斯醫療(FMS.US)則屈居第二位。

此外,威高血液淨化於2010年與知名血液透析機製造商日機裝(6376.JP)成立合資企業,研發和生產血液透析機,公司因此獲得在中國獨家銷售合資企業和日機裝旗下血液透析機的權益。

在中國血液透析機市場,威高血液淨化2021年的市佔率爲22.1%,僅次於費森尤斯的34.5%。2012年,該公司與日本醫療器械巨頭泰爾茂(4543.JP)成立合資企業進軍腹膜透析領域,研發生產的腹膜透析液從2019年上市以來,三年累計銷售額破億元。

行業技術壁壘高

中國血液淨化市場基數龐大而且快速發展,未來增長潛力巨大。根據初步招股文件引述的報告,血液透析醫療器械市場預計將從2021年的133億元增至2026年的28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爲16.3%;腹膜透析液市場預計將從2021年的約38億元增至2026年的約8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爲18.5%。

作爲行業龍頭,威高血液淨化近三年的財務表現穩健, 2019年至2021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爲22億、25.7億和29.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15.7%;同期的毛利率分別爲48.6%、49.3%和45.9%,淨利潤分別爲1.96億、3.08億和 2.69億元。

招股書解釋,去年毛利率下降,與核心產品透析器的收入佔比下降有關,因爲透析器的毛利率達67.4%,遠高於其他產品約20%的毛利率。2021年,透析器爲威高血液淨化貢獻收入15.72億元,佔總收入比重53.4%,低於過去兩年的62.6%和60.2%。正處於起步階段的腹膜透析液收入佔比,則從2019年的0.2%大增至去年的3%。

透析器在研發和生產上都存在較高技術壁壘,競爭對手往往需要兩至三年才能建立穩定的透析器生產綫。威高血液淨化是國內極少數掌握血液淨化核心技術的行業龍頭,所研發的透析器在化學性能、生物性能等關鍵安全性指針,以及中大分子毒素清除性能等關鍵有效性指針上,可與國際企業的一流產品媲美。

第四家上市公司

威高血液淨化於2004年由威高股份(1066.HK)創立,直到今年3月至4月才通過股權轉讓及增資,引入工銀國際、農銀國際、建銀國際、華興資本和陽光人壽等知名機構投資者,投後估值約爲107.3億元。目前公司的大股東爲山東威高集團,持股比例爲46.39%,威高股份則持股26.55%。

如果威高血液淨化成功登陸港股,有望成爲威高集團旗下第四家上市公司,除了已在港股上市的威高股份,威高集團2018年收購了主攻精密機床、光伏領域的深圳上市公司華東數控(002248.SZ),至於旗下骨科業務威高骨科(688161.SH)也在2021年6月登陸上海交易所科創板,首日上市大漲193%。集團於不同交易所分拆業務上市,有利於增加融資平台,亦有助於進行二級市場資本運作。

中國血液淨化企業大多在深交所上市,該賽道的代表企業健帆生物(300529.SZ)、三鑫醫療(300453.SZ)與寶萊特(300246.SZ)的市盈率爲23倍至52倍,以三者平均值36倍計算,威高血液淨化的估值約爲97億元,略低於IPO前的融資估值。

不過,考慮到威高血液淨化在行業的龍頭地位,以及其姊妹公司威高骨科上市首日的股價表現,投資者或願意給予更高估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小米正式發布YU7 起售價25.35萬元

小米集團(1810.HK)周四晚正式發布其首款電動SUV——小米YU7,開啟預售,起售價為25.35萬元(3.54萬美元),對標特斯拉Model Y的26.35萬元。 小米CEO雷軍表示,YU7在空間、性能、續航與充電時間等多項指標上全面超越Model Y,並針對隔音、防曬等功能做出優化設計,強調「100萬元內無其他車可匹敵」。 財新報道,與首款SU7相比,YU7雖同樣標配輔助駕駛硬件,但雷軍此番著重強調電池與車身結構的安全性,避談智能駕駛。此前3月,小米SU7標準版曾在安徽發生嚴重事故,引發外界質疑其入門款安全功能與宣傳不符。 儘管事故爭議未有更多回應,SU7銷量仍亮眼,自2024年4月交付至今,累計交付已達25.8萬輛,小米定下2025年銷售目標為35萬輛。首季汽車業務收入達181億元,單車均價為23.8萬元,毛利率提升至23.2%。 同場發布會上,小米亦推出首款AI眼鏡,售價1,999元,支援第一人稱錄影、即時翻譯與支付掃碼功能。雷軍稱其為未來AI入口的戰略產品。 小米股價周五高開7.9%,至中午收報59.40港元,升4.3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萬國數據分拆數據中心 以房託基金模式上市

數據中心運營商萬國數據控股有限公司(GDS.US, 9698.HK)周四公布,計劃分拆數據中心項目,在上海證交所以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模式上市,計劃已獲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證監的核准。 萬國數據表示,房託基金的80%份額,將向機構和私人投資者發售。公司透露,基石投資者已承諾認購50%的基金單位,並有一至三年的禁售期。 公司指出,該REIT涵蓋的數據中心資產,經評估價值19.3億元,預計交易將在未來數周完成。公司周四在美國市場收漲3.3%,今年迄今累計漲幅達26%,其港股在周五中午收升4.1%。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羽絨龍頭波司登去年度盈利升14%

內地羽絨服品牌波司登國際控股有限公司(3998.HK)周四公布年度業績,截至3月底止收入同比升11.6%至259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升14.3%至35.1億元。 羽絨服的收入達216.7億元,同比升11%,佔收入總額的83.7%。集團表示,業績提升主要是2018年開始,集團提出新的戰略目標,回歸初心,聚焦羽絨服,積極建立品牌,推動產品創新。 波司登表示,未來將主力在「時尚功能科技服飾」賽道上發展,進行品類及業務延伸。 周五波司登開市跌0.4%報4.6港元,今年以來公司股價上升近2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PPIO eyes next AI frontier

布局邊緣算力 PPIO搶灘AI基建

依靠在邊緣雲計算的基建布局,PPIO切入AI算力市場,試圖把握AI推理時代的商機 重點: 公司聲稱,截至今年5月,日均Token消耗量已達1,419億 過去三年累計虧損5.68億元,去年收入增長55.7%至5.58億元    李世達 隨著AI技術進入應用爆發期,AI推理算力需求正以指數級速度膨脹,成為新一輪雲計算競賽的主戰場。在這場資源戰中,一家來自中國的分布式雲計算服務商——PPIO派歐雲,選擇於此刻遞表港交所,試圖搭上AI推理市場的東風。 PPIO派歐雲母公司PPLabs Technology Ltd.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計劃集資擴大AI雲服務與海外市場布局。公司強調其為中國最早專注於分布式AI推理雲的獨立服務商之一,目前其每日token消耗量已達1,419億,在中國市場僅次於行業頭部的私營雲平台。 PPTV創始人的二次創業 PPIO的創辦人姚欣並非新面孔。早在2005年,他便在華中科技大學攻讀研究生期間創立了中國最早的網絡視頻平台PPTV(聚力傳媒),甚至早於YouTube一年。這個曾經累計獲得7億美元融資的明星公司,於2014年出售給蘇寧,姚欣也一度淡出創業圈。 2018年,姚欣二度創業,成立PPIO,瞄準雲計算中尚未被主流巨頭充分覆蓋的分布式邊緣算力市場。 這背後,是中國AI產業鏈中一個重要趨勢的映射:當訓練型大模型階段逐步轉入實際應用,推理成本與資源調度成為瓶頸。用戶在應用端與AI互動時的即時回應過程,是生成式AI大規模落地的真正戰場,此時,靠近用戶的邊緣算力,便扮演「算力配送平台」,成為戰場上的救火隊。 舉例來說,一位用戶在北京與AI助理互動,若模型推理發生在美國資料中心,即便經過最優化的網路傳輸,也難免延遲感;但若推理發生在北京或河北的某個邊緣節點,則能提供幾乎即時的體驗,這對語音、影像或遊戲類應用尤為關鍵。 灼識諮詢數據顯示,按收入計,中國邊緣雲計算服務市場的規模預計至2029年將達370億元,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長率22.9%;2029年,全球AI雲計算服務市場的規模將達4,27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68.5%。 這使其成為AI產業鏈中的「算力配送商」:上游對接基礎設施提供者(如三大電信商)與硬體資源(如GPU供應方),中游負責算力的彈性調度與封裝,下游則面向AI應用開發者,提供推理即服務(Inference as a Service)的算力支持。 PPIO透過自建與合作方式,搭建起涵蓋全球超過1,200個城市、4,000多個節點的分布式算力網絡,並結合自研調度平台,讓AI模型的推理任務能被自動分配至就近可用資源。 算力的Airbnb? 盈利模式上,PPIO目前主要透過三種方式變現:其一是「算力租賃」,即向開發者按需提供GPU算力資源,按Token消耗量或時長計費,目前此類收入佔總收入約七成;其二是提供「節點服務」,將部分企業或開發者的閒置硬件納入節點網絡,透過共享算力獲取收入分成;其三是AI應用的定制化服務,特別是在邊緣CDN與小模型推理領域,提供更接近業務場景的組合解決方案。 由於業務仍處擴張初期,PPIO尚未實現盈利,但與同類雲服務初創相比,其虧損幅度相對可控,毛利率亦維持在10%以上。 申請文件顯示,2022年至2024年,PPIO營收分別為2.86億元、3.58億元、5.5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39.7%,去年收入同比增長55.7%;毛利率分別為16.1%、17.7%、12.3%;虧損額分別為8,500萬元、1.894億元、2.935億元。三年虧損累計約5.68億元。 如同Airbnb之於房間,PPIO串聯GPU閒置資源、通過多節點調度,提供彈性、即時、具成本優勢的推理服務,特別適合部署在AI智能體、視覺識別與低延遲互動場景中。 但分布式架構也面臨監管、標準化與服務穩定性的挑戰。市場競爭亦日趨激烈,除了同類型競爭對手UCloud外,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百度(BIDU.US; 9888.HK)及金山雲(3896.HK)等大型企業也在自建AI算力與邊緣節點。PPIO若想長期佔據一席之地,勢必要在API平台體驗、價格模型與跨境部署上持續創新。 此外,公司手上現金僅約1.14億元,淨負債規模達6.96億元,顯示公司需依賴外部融資延續擴張,若募資不順,將面臨流動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