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公司錄得了上市以來的首個季度非公認會計準則營業利潤,但由於更廣泛投資者對在美上市中概股的擔憂,股價仍然下跌

重點:

  • 萬物新生去年四季度收入增長48.2%,錄得了自去年在美上市以來的首次非GAAP營業利潤
  • 公司通過一體化城市模型提高了效率,去年年初在兩座城市開始的本地化試點項目已經拓展到22個城市

陽歌

電子產品回收專家萬物新生(RERE.US)剛剛讓投資者淺嘗了一下利潤的滋味:最新財報顯示,該公司在調整後的基礎上錄得了去年6月上市以來的首次季度運營利潤。

萬物新生的技術平台收集、測試和轉售數百萬智能手機、個人電腦和其他設備。上周四公布了證明其里程碑式盈利的最新季度財報之後,公司股價在盤前交易上漲9%,後來下跌6.4%。第二天股價持續低迷。

實際上,相較於中國其他大型科技公司,萬物新生這兩天的下跌幅度不大。電子商務巨頭京東(JD.US; 9618.HK)的股價在這兩個交易日下跌了23%,而備受煎熬的滴滴(DIDI.US)跌去了一半市值。更廣泛的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下跌了約20%。

但如果時機决定一切,萬物新生絕對是糟糕時機的受害者。因爲它公布財報當天,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發表了一份公告,對在美上市的近300家中國公司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公告列出了五家中國公司(不包括萬物新生),如果美國和中國無法就如何分享在美上市中國公司財務數據達成一致的話,它們有可能被迫退市。

因此,似乎沒有什麽是絕對的,有些事你真的無法掌控,這是所有在美上市中國公司最近得到的一個教訓。但至少對於以前叫做愛回收的萬物新生而言,利潤是它明確關注的焦點。

去年四季度,公司經調整後的淨利潤爲970萬元人民幣(150萬美元),這其中剔除了與員工股票授予和無形資產攤銷相關的成本,是其去年6月IPO以來的首次盈利。我們應該指出的是,該公司上市前2020年四季度在類似的基礎上也是盈利的,後來回到了虧損狀態。或許更重要的是,創始人兼CEO陳雪峰暗示,投資者在未來幾個季度可以期待更具持續性的盈利。

“我們有信心憑藉足够的資本和清晰的戰略,在未來保持這種盈利能力,我們正在健康和可持續增長軌道的快車道上,”陳雪峰在公布業績後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說。首席財務官陳晨更加直接,稱公司打算“在2022年全年實現非GAAP運營利潤”。

仿佛是爲了强化這一信息,萬物新生披露其現金儲備在去年年底幾乎沒有變化,爲24億元,相比之下,9月底爲25億元。這顯示出該公司並不屬於過去幾年在紐約和香港上市的許多中國高科技公司那樣的燒錢機器。

按淨額計算,該公司仍然處於虧損狀態,四季度淨虧損1.036億元,高於上年同期的8,290萬元。

與政府的優先事項同步

在以往有關萬物新生的文章中,我們經常强調,與政府的優先事項同步是該公司最大的資產之一。中國現在高度重視治理污染、降低碳排放,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樣的同步對於在中國取得生意上的成功至關重要,從獲得新的經營許可證到從中國龐大的國企網絡獲得額外支持,方方面面你都能因此享受到便利。最近,環保在政府議程上更是佔據特殊位置,在本月早些時候閉幕的全國人大年度會議上,這個議題引發了熱議。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李克强强調了中國對改善環境的承諾,並指出需要推行垃圾减量化、資源化。“完善節能節水、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等環保產業支持政策,”李克强說道,他的這番話與中國在2021年頒布的最新五年規劃中提出的建立廢舊物品回收體系目標相呼應。

以一體化城市模型推進本地化運營

說完政策層面,再來看看萬物新生,它加大了在城市層面開展更多業務的努力,這樣做比在全國全面鋪開的效率要高得多,利潤也更爲豐厚。該公司表示,已經將去年在兩個城市啓動的試點項目擴大到全國22個城市。

萬物新生推出的這個一體化城市模型,目的是爲了更快佔領中國這個消費類電子設備流通量世界第一的市場。它相信,在城市層面運行一個完整的回收鏈——從採購,檢測到轉售,將加快二手設備的回收和銷售速度。自那以後,該公司已經能够在一些城市的本地滲透率提高到50%以上,在最近一個季度,其B2B GMV增速在12個城市均超過100%。 

該公司的目標是加快推廣該戰略,2022年在50個城市重點推行,並在未來三到四年內達到100個城市。隨著萬物生新積極推進這部分業務,包括在保持傳統綫上優勢的同時,大力關注綫下實體店,它的目標是到2025年,把GMV從去年的320億元增加兩倍,提高到1,000億元以上。 

在這種情况下,估計其收入增長將繼續加速。最新財報顯示,這一增長已經相當可觀,第四季度增幅48.2%,至24億元。該公司說,預計本季度將保持類似的增長速度,並預計在截至3月份的三個月裏收入將增長42%至45%,達到21.5億至22億元。 

最後,我們依據慣例,看看萬物新生在估值方面跟同行的對比。不過,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由於最近的股票波動,這些數字可能每天都有變化。該公司的市銷率相對較低,爲0.75倍。爲二手車提供類似服務的美國同行Carvana(CVNA.US)的市銷率是它的兩倍,爲1.5倍。而共享租衣的Rent the Runway(RENT.US)的市銷率甚至高達1.8倍。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Yunji made an IPO in Hong Kong

雲跡科技香港IPO為投資者鋪就紅毯

這家酒店機器人智能體製造商的IPO籌集約7,600萬美元,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機器人智能體製造商 重點: 雲跡科技的香港IPO募資約7,600萬美元,大部分資金將投入研發,以拓展其AI機器人與智能體的產品矩陣 公司已獲得阿里巴巴集團、聯想集團、騰訊和方源資本等多元化知名機構投資者的支持   陽歌 有沒有想過在酒店幫你辦理入住或送餐到客房的機器人到底是哪家的產品?答案很可能是北京雲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70.HK)。這家公司已悄然成為中國酒店機器人領域的領先供應商,覆蓋客房服務、按需配送、賓客協助及運維響應等越來越多的場景。 本週四,公司通過香港上市來迎接投資者「入住」,首先踏上紅毯的是耀眼的資本陣容——阿里巴巴集團、聯想集團、騰訊、啓明創投、攜程旅行網、方源資本等頂尖機構皆位列股東名冊。 此次IPO使雲跡科技成為新一代服務機器人供應商中赴港上市的首家企業,其產品覆蓋酒店、商業樓宇、醫療機構及工廠等場景。儘管與很多友商一樣處於虧損狀態,公司仍成功依據港交所兩年前推出的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登陸資本市場——該機制允許未達常規盈利要求的技術企業進行IPO。值得注意的是,雲跡科技成為2025年依據港交所上市規則18C章條款上市的首家企業。 有別於靈活性有限且多在生產線上執行固定任務的傳統工業機器人,雲跡科技的硬件設備與智能終端可感知外部信息,經數據整合後在複雜環境中自主決策。公司將其機器人定位為智能體的「肢體」,而AI系統則承擔「大腦」核心職能。 據雲跡科技披露,截至去年末其產品已進駐逾34,000家酒店及150家醫院;2024年機器人累計完成超5億次服務操作,其中僅在2024年12月便執行逾186億次指令。 根據IPO最終條款公告,公司於10月16日正式啓動發行,以每股96.50港元售出690萬股,募得淨額約5.90億港元(約合7,600萬美元)。股票於周四在港交所首秀,掛牌首日高開49%,報142.8港元。 約60%的募集資金將投入研發,雲跡科技正佈局多維度業務增長方向。重中之重是深化其主力創收領域——中國酒店機器人市場的滲透。目前,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酒店市場之一,其機器人滲透率仍處低位。 公司亦計劃拓展寫字樓、醫療機構等其他場景的業務,並探索與餐飲配送企業的潛在合作。最後同樣關鍵的是全球化佈局——當前國內市場貢獻了雲跡科技99%以上的營收,開拓海外市場勢在必行。 上述任一或全部方向的突破,都將為已保持雙位數高速增長的雲跡科技注入新動能。尤為關鍵的是,儘管仍處虧損,其虧損幅度持續收窄;伴隨規模效應顯現,公司在經調整基礎上實現扭虧為盈已近在咫尺。 2014年成立的雲跡科技是AI機器人領域的先行者之一。這類機器人可執行高強度、相對流程化或具危險性的複雜場景任務。根據其最新上市文件引述的第三方資料,公司系全球首批實現服務終端全自動閉環學習系統的企業之一,涵蓋感知、認知、決策、行動與反饋全流程。 廣闊的藍海市場 中國酒店業智能化市場蘊藏雲跡科技最大的機遇,因為大多數酒店都還沒有將機器人納入日常運營。根據上市文件引用的第三方分析,去年中國酒店業機器人智能終端的潛在市場規模達4,200億元(約合590億美元),而實際銷售額僅37億元,強烈的反差也揭示了巨大的增長空間。 招股書顯示,雲跡科技當前以約6.3%市佔率位居行業領先地位。2022至2024年,年均營收增長23%,2025年前五個月營收達8,83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7,430萬元增長19%。公司約四分之三營收來自機器人及功能套件,其餘來自AI數字化系統——該項業務佔比從2022年的16.4%,穩步提升至今年前五個月的25.6%。 儘管直銷仍為雲跡科技主要銷售模式,但為觸達下沉市場,公司正加大對三、四線城市酒店經銷渠道的佈局力度。 儘管渠道分銷通常因中間環節侵蝕毛利率,但雲跡科技憑借規模效應與運營積累,整體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其毛利率從2022年的24.3%穩步增長至2024年的43.5%,不過今年前五個月微降至39.5%。隨規模擴大,研發費用佔比顯著優化,從2022年的42%降至2024年的23.4%。 雲跡科技海外銷售佔比尚不足1%,但其產品已覆蓋中國以外逾20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正謀劃重點開拓東南亞及日本市場:後者因人口加速老齡化導致用工荒,酒店等物業經營者對機器人需求激增,蘊藏巨大潛力。 過去三年雲跡科技淨虧損持續收窄,從2022年的3.65億元降至2024年的1.85億元。剔除員工股票薪酬及金融工具價值變動的經調整虧損,同期也從2.34億元大幅縮減至2,760萬元,今年前五個月該指標為2,680萬元。這些數字顯示,伴隨IPO徵程收官,公司至少在經調整層面已逼近盈利拐點。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華為第三季度痛失中國智能手機王座

國際數據公司(IDC)周三發布數據顯示,第三季度陷入頹勢的華為在中國市場痛失桂冠,而東山再起的蘋果(AAPL.US)公司憑借iPhone 17的熱銷實現排名躍升。IDC數據顯示,在截至9月的三個月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市場的整體出貨量同比下降0.6%至6,840萬台。 華為市場份額從第二季度的18.1%跌至第三季度的15.2%,排名從榜首滑落至第三。競爭對手vivo以17.3%的市佔率佔據首位,其第二、三季度市場份額持平。蘋果是期內少數實現份額增長的企業,最新季度市佔率提升1.9個百分點至15.8%,使其從上一季度的第五位躍居本季度中國第二大智能手機品牌。 躋身前六的還有市佔率10%的小米(1810.HK)、9.9%的OPPO及9.8%的榮耀。六大頭部品牌中,僅蘋果與OPPO在最新季度實現同比銷售增長。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思考樂教育折讓13%配股籌2.4億港元

課後教育服務提供商思考樂教育集團(1769.HK)周三公布,向超過六名獨立第三方發行合共1.1億股新股,相當於擴大後股本16.3%;每股作價2.2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折讓13.04%,認購總額2.42億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將用於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體驗,包括課程開發與教學設施升級,並用於與主要業務相關的人工智能項目,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思考樂教育是中國華南地區的民辦教育提供商,主要提供美術、體育、繪畫、表演等通識教育課程及課後托管服務。今年上半年,思考樂錄得收入約4.39億元,按年上升10.1%;淨利潤6,293.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約10個百分點。 公司股價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3.01港元,升18.97%。近半年累跌約4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接特斯拉訂單股價爆升 三花智控直斥傳言不實

製冷元件製造商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002050.SZ)周四發公告,澄清市場傳聞公司獲得機器人大額訂單的消息。公司直指傳言不屬實,也未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於今年10月15日亦沒有接受任何媒體採訪。 本周三市場有網絡消息傳出,特斯拉研發中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計劃,向三花智控訂購線性執行器,總值達6.85億美元。消息傳出後,三花智控在香港的股價大升13%,成交量較周二倍翻,A股更急升10%而漲停板。 三花智控今年7月才在港上市,股價在短短三個月內一度急升逾倍,至近日股價略回軟,但仍較上市價22.53港元高出66%。 周四公司開市跌5%報37.54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