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xin makes dual IPO in Hong Kong, Kazakhstan

這家鎢礦公司預計於2025年一季度,啓動哈薩克斯坦巴庫塔露天項目的商業運營

重點:

  • 佳鑫國際申請在香港和哈薩克斯坦兩地上市,並準備啓動位於哈薩克斯坦的巴庫塔鎢礦的商業運營
  • 公司看上去是公私合作的典範,合作中的一方是具有投資背景的企業家,另一方是國有礦業巨頭江西銅業 

 

陽歌

新年伊始,我們繼續在年末的IPO申請小高潮中為大家尋找潛力股。這些申請的目的地大多是香港,也有少部分是美國。其中,鎢礦公司佳鑫國際資源投資有限公司的香港上市申請與眾不同,這不僅是因為它的業務相對少見,還因為它計劃上市的地點。

中國證券監管機構上月在網上發布的公告顯示,除了面向香港投資者發行1.25億股普通股外,佳鑫國際還計劃在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的證券交易所發行130萬股股票。去年8月,佳鑫國際首次向香港交易所提交公開申請,而中國證監會的公告則意味著現在該計劃可以推進了。

佳鑫國際這個計劃的核心集中在一個項目上,即位於與中國接壤的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巴庫塔鎢礦。該公司看上去是公私合作的典範,合作中的一方是有投資背景的企業家劉力強,另一方是國企巨擘、中國最大的銅生產商江西銅業(0358.HK; 600362.SH)。擔任佳鑫董事長的劉力強和江西銅業共同主導著公司運營,各持有公司超過40%的股份。

佳鑫國際的多名高管同樣來自江西銅業,包括首席執行官汪中偉和首席財務官劉鵬。雖然該礦2024年底才開始小規模生產,但公私合作的性質應該會讓它有很大的成功可能性。

江西銅業可以提供豐富的資源,包括為佳鑫國際在擴大運營規模的同時繼續發展提供資金。由於該礦似被列為了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因此能夠輕鬆獲得各種資金,所以吸引所需要的新融資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劉力強的企業家背景,應有助於防止佳鑫國際變得過於官僚主義,這向來是大型國有企業的一個潛在弱點。而首席財務官劉鵬似也很擅長管理公司的債務,這可能源自於他在江西銅業的經驗與人脈。

這個項目最大的風險之一是它位於哈薩克斯坦,那裡在2022年1月爆發了嚴重的政治騷亂。我們稍後會詳細介紹,但可以說,這種動蕩在理論上隨時可能捲土重來。

此次上市由領先的中國投行中金公司獨家承銷,意味發行規模可能屬於中等,募資規模在5,000萬至1億美元之間。該礦將進一步鞏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鎢生產國的地位。鎢廣泛用於電極和加熱元件,並因其用於燈泡中的燈絲而為許多人所熟知。

與蘇聯的淵源

巴庫塔項目的歷史相當悠久,可以追溯到哈薩克斯坦還是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的時候。1941年首次探明這裡蘊藏著豐富的鎢礦,2014年,哈薩克斯坦的一家國有公司率先購得開採權。佳鑫國際的入局可以追溯到那個時候,該公司於2016年收購了該項目。

項目位置比較優越,距離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約180公里,距離中哈之間的霍爾果斯口岸160公里。此外,它距離連接阿拉木圖與霍爾果斯口岸的鐵路線僅20公里,意味相對而言無需新建太多基礎設施,就可將礦石運輸到中國或阿拉木圖進行加工。  

佳鑫國際還指出,項目水電供應充足,再次減少在這類配套基礎設施上的額外支出。

至於項目本身,佳鑫國際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鎢礦,也是全球第四大鎢礦。它擁有的可信鎢礦石儲量為7,080萬噸,平均品位相對較高,達到0.205%。佳鑫國際將自行加工大部分礦石,先是將其加工成鎢酸銨(APT),這是一種中間化合物,用於製造最終的鎢產品。

該礦於2024年四季度開始試生產,產量約為60萬噸鎢礦石。公司預計於2025年一季度開始商業生產,目標是年產330萬噸。到2027年,將逐漸增長到近500萬噸。

最新的鎢礦石價格約為每噸333美元,加上2025年330萬噸的年產目標,如果該公司只是出售這些礦石,那麼收入將達到約 10 億美元。但這個數字可能會與實際情況有一定出入,因為計劃總是不如變化快,而佳鑫國際也計劃自己加工大量礦石,這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設施,也會帶來更高的價格。

財務方面,公司的虧損一直在增長,去年上半年達到6,500萬港元(840萬美元)。即使其未償債務,從2022年底的5.57億港元躍升至去年的16億港元,但其資產負債率相對穩定,過去兩年在89%到94%之間。對於開發此類新項目的公司來說,這些數字似乎比較正常,也表明該公司的債務似得到控制。

最後,我們簡要回顧一下2022年哈薩克斯坦的動蕩,這似乎是因燃料價格上漲和不滿該國專制政府而引發。騷亂愈演愈烈,造成200多人死亡,但在俄羅斯的軍事援助到達後最終被平息。自那時以來,政府進行了一些改革,不過騷亂再次爆發的可能性始終存在。

歸根結底,這次IPO看起來比較有趣,既是因為它的公私合營所有權結構,也因為它計劃開發的礦山擁有巨大潛力。但大宗商品價格變幻無常是出了名的,對這類礦業公司來說永遠是一個風險。政治始終也是一個風險因素,不僅因為未來可能發生動蕩,還因為像哈薩克斯坦這樣的專制國家法律保護薄弱。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啟明醫療出售杭州項目 變現3.75億元

醫療器械生產商杭州啓明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500.HK)周二公布,已與杭州濱江城建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協議,以總代價約3.75億元(5,300萬美元)出售位於杭州的生命健康產業園在建項目,連同相關土地使用權,交易將待股東批准後生效。 公司表示,此次出售主要是為配合戰略調整,聚焦核心心臟瓣膜技術,減少對非核心及重資產項目的投入。出售所得款項淨額約3.44億元,其中約2.65億元將用於償還銀行貸款,餘額約7,860萬元補充日常營運資金。 公司預計此次交易將錄得約500萬元稅前虧損,惟可減輕未來約7億元的建設支出壓力,改善現金流與資產負債狀況。董事會認為,交易價格雖較估值折讓約12%,但屬合理水平,有助提升公司財務靈活度,集中資源於主營業務發展。 同時,集團宣布變更首次全球發售所得款項用途,將7,303萬元重新分配至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以更有效調配財務資源。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丘鈦上月產品銷售同比升兩成

手機鏡頭製造商丘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478.HK)周二公布十月銷售數據,上月攝像頭模組銷售數量4,741.6萬件,按年上升20.4%,較九月則微升1.6%。當中3,200萬像素以下攝像頭模組表現最理想,按年大升45.4%至2,593.4萬件。 指紋識別模組銷售數量1,841.3萬件,按年升19.2%,但按月則微跌3.3%。當中超聲波指紋識別模組升幅驚人,同比增長409.5%至493.7萬件。 集團表示,銷售量同比增長,主要是集團在手機攝像頭模組,以及指紋識別模組業務的市場份額上升。至於超聲波指紋識別模組銷售量較九月減少,主要是受客戶項目周期影響。 周三丘鈦科技開市跌1.3%至11.94港元,公司今年股價升逾八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esai news wrap

新聞概要:禾賽提前一季度達成2025年盈利目標

這家全球領先的激光雷達解決方案企業在第三季度實現創紀錄的2.6億元盈利,當期營收與出貨量均大幅增長    余特莉 禾賽科技(HSAI.US;2525.HK)周二公佈其第三季度盈利創歷史新高,並在業界領先的激光雷達技術支持下,提前一季度達成2025全年盈利目標。公司當季淨利潤達2.6億元(合3,600萬美元),令今年前九個月盈利總額攀升至2.8億元。 基於超預期的盈利表現,禾賽將全年淨利潤指引上調至3.5億至4.5億元區間。 禾賽表示,第三季度營收同比激增47%至8.0億元,主要受「出貨強勁及激光雷達在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與機器人領域滲透率提升」驅動,尤其是ADAS正快速成為眾多車型的標準配置。 據行業監測機構蓋世汽車統計,禾賽在遠距激光雷達領域已連續七個月保持領先,8月市場份額達46%,分別是第二、第三名廠商的1.5倍和2.4倍。 禾賽創始人及CEO李一帆博士透露,本季度禾賽獲得前兩大 ADAS 客戶 2026 年全系車型定點合作。「我們近期與全球頭部自動駕駛出租車及卡車企業達成合作,包括文遠知行、小馬智行、哈囉出行、京東物流、Motional等橫跨北美、亞洲和歐洲的合作夥伴。」李一帆補充道。 與此同時,在基本安全冗餘需求和新法規的驅動下,行業開始傾向於支持L3自動駕駛的多激光雷達配置,為相關製造商創造強勁的推動力。在第三季度,禾賽旗下擁有全球最長探測範圍的高端ETX激光雷達,與中國前三名新能源車製造商再次達成合作,並搭配多個FTX補盲激光雷達,量產計劃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開始。每輛L3車輛現在預計採用三至六個激光雷達(單車激光雷達價值量約為 500 至 1,000 美元),擴大了禾賽的潛在市場。 公司當季激光雷達總出貨量達441,398台,同比增長228.9%;其中ADAS 交付量為 380,759 台,增長至 3 倍;機器人領域交付量為 60,639 台,激增至 14 倍。 當季公司毛利率達42%,而運營開支同比下降23%。 禾賽是激光雷達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者,公司於2023年2月登陸納斯達克,今年9月通過港交所二次上市,綠鞋後融資總額達6.14億美元。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ediTrust Health

新聞概要:鎂信健康稱人工智能將賦能保險機構優化決策

該醫藥支付平台的創始人兼CEO表示,人工智能可助力保險公司提升效率,但實現持續精准決策仍是關鍵挑戰   陽歌 創新型醫藥支付平台上海鎂信健康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周在上海大型行業展會上推出商業健康險決策輔助大模型mind42.ins。公司創始人兼CEO張小棟在香港舉行的另一場活動中探討了保險領域人工智能機遇與挑戰。。 張小棟指出,AI發展歷程中長期存在兩種典型觀點:一方過度樂觀,認為AI足以取代人力並徹底顛覆行業;另一方則因對高精度場景中的風險顧慮而保留態度。他強調,推動保險公司從傳統IT系統轉向人工智能驅動的工作流程仍是普及人工智能的主要障礙;加之現有系統數據高度碎片化且缺乏標準化,更增加了轉型難度。 張小棟同時表示,為破解數據碎片化問題,鎂信健康正部署可充當「行業專家」的人工智能Agent(AI Agent),即使在非理想數據環境下也能強化專業決策流程。 「人工智能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將取決於其在‘效率提升-成本優化-生態共贏’價值鏈中的不可替代性,」他於上周三在2025香港金融科技周健康科技論壇上表示。同時強調該戰略是構建更優醫藥支付生態的核心,也是驅動鎂信健康為藥企與險企提供雙軌解決方案的基石。 張小棟此次赴港正值公司謀求港交所上市之際,其IPO聯席保薦人包括高盛、中金公司和匯豐銀行等知名機構。 公司投資者還涵蓋螞蟻集團、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及匯豐銀行等重量級機構。公司平台為制藥企業提供覆蓋藥品准入、患者管理與創新藥多元支付路徑優化的一體化服務;同時為健康保險行業企業提供涵蓋產品設計、精准定價、風險管理和理賠服務的閉環解決方案。 鎂信健康的mind42.ins由公司自研的「mind42.ai」智能中樞平台驅動,融合了公司創立八年來積累的近4億條真實保險與醫療理賠數據。 客戶可借助該平台優化產品設計、營銷推廣及理賠運營等環節的決策流程。依託於海量真實保險醫療理賠數據庫,該系統實現人工智能驅動的醫療理賠審核覆蓋超60%案件,將平均處理時間壓縮至10分鐘內。 平台名稱「mind42.ai」中的數字42源自經典科幻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書中將其設定為「生命、宇宙及萬物的終極答案」。鎂信健康表示,公司正在探索運用人工智能與數據力量,將複雜和碎片化的信息轉化為幫助保險公司發現商業健康保險的「終極答案」。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