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創辦人劉强東正式退居二綫,走上其他大型科網巨頭領袖淡出公司的舊路

重點:

  • 京東宣布,徐雷將接替劉强東出任首席執行官,負責日常營運管理,劉强東續任主席,今後專注長期戰略設計
  • 證券界認爲,科網平台業務主要受産業監管政策影響,其中來自美國監管壓力更大,人事變動反而屬次要

羅小芹

又一位中國科網强人宣布退下來了,但這真的重要嗎?

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JD.US; 9618.HK)上周四宣布,創辦人劉强東退任首席執行官,但續任董事會主席,今後將專注公司長期戰略設計與重大决策部署、培養年輕領軍人才和振興鄉村事業。

公告稱,履新首席執行官的徐雷,將以執行董事身份加入董事會,他接任前爲集團總裁,並歷任京東零售首席執行官、京東集團首席市場官及京東商城市場營銷部負責人等職務。近年零售部門貢獻京東總收入達九成以上,由掌管零售的徐雷接任,或有助管理平穩過渡。

外界預計,與其他科企創始人逐步淡出的情况一樣,不足50歲的劉强東稍後或會辭去主席職務,但對公司實際影響不大。消息公布後,京東股價在兩個交易日內下跌5.3%,上周五報222.4港元,處於過去52周區間的中間偏低水平。

過去兩年,中國政府不斷祭出政策組合拳,整肅電商、遊戲、外賣及網約車等市場的壟斷現象,多名具影響力的民間企業家,先後放棄公司管理權。其中,阿里巴巴(BABA.US,9988.HK)創始人馬雲早於2018年已宣布翌年9月卸任主席,隨後拼多多(PDD.US)創始人黃崢在2020年接連卸任首席執行官及董事長,字節跳動創辦人張一鳴2021年5月宣布卸任首席執行官,幾個月後又辭去主席一職。

科網企業曾經是中國增長最快的新興產業,能够帶領科企創出一片天,時勢與運氣雖不可或缺,但創始人的性格特質,也能够爲這些成功的商業案例添上色彩。劉强東以一介窮小子建立市值逾千億美元的電商王國,可說是典型的白手興家故事。

500元變一萬億

劉强東出生於江蘇,1992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取錄,他籌得500元旅費後、帶上在途中充饑的一窩鶏蛋,以及家人鄉里的期望,便踏上赴京征途。乘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他於2004年創立京東,期間享受著網上零售市場快速成長的紅利,帶動京東市值最巔峰時超過1,900億美元(1.2萬億元)。

京東以挑戰電商龍頭阿里巴巴爲目標,反映劉强東好强不言敗的性格,但强人也有困擾時。他於2018年9月涉及一宗美國明尼蘇達州性侵案,其後獲該州檢察官辦公室以證據不足爲由不予起訴,劉强東雖然只持有13.9%京東股份,但在“同股不同權”的制度下,讓他擁有76.9%的投票權,事件難以動搖他在京東的地位。不過,案件的民事索償仍未了結,而且自從這宗事故後,劉强東已逐步淡出日常業務,可能反映他有意爲京東邁向集體領導奠下基礎。

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表示,現代企業以團隊爲基礎,就算像劉强東這種靈魂人物,去留對公司影響有限。智易東方證券行政總裁藺常念說得更白,認爲劉强東是擔心“共同富裕”政策,與其他科網巨企創辦人淡出管理層如出一轍,但他也認爲此舉對公司營運沒有任何影響。

京東去年收入增長27.6%至人民幣9,516億元,其中來自零售分部的收入爲8,663億元,約佔整體收入91%,產生約266.12億元的經營利潤。然而,新業務經營虧損擴大,由2020年的47.2億激增至去年的106億元,物流業務更轉盈爲虧,錄得經營虧損18.3億元,拖累去年公司錄得35.6億元虧損,表現遠差於2020年的494億元純利。

政策影響更明顯

京東的新業務包括京東產發、專攻下沉市場的京喜、海外業務及技術創新等,這部分收入只佔整體營收2.7%,但卻造成頗大虧損,而且針對科網平台的監管政策未見放鬆,這些都遠較創始人劉强東的淡出,更令投資者憂慮公司未來前景。

藺常念認爲,自從螞蟻集團的上市計劃夭折後,國策便明顯不利中國科網平台,行業基本面至今沒有太大改善,認爲投資者應提防科網股;溫杰也認同科網平台受監管政策影響最大,而且不單是中國監管當局,而且也受制於來自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壓力,人事變動反而是次要。他認爲需要先觀察京東今年首季的業績表現,業界才能判斷第二季以至下半年的投資部署。

另一個市場擔心的因素,是中國新冠疫情反復,持續衝擊消費與物流業,三大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京東及拼多多近期營業收入增長乏力、淨利潤增速也有所下滑。京東去年雖然轉盈爲虧,但以非公認會計準則計算,公司錄得約172億元淨利潤,市盈率約37.3倍;以同樣準則評估,阿里巴巴的預測市盈率僅約11.8倍。

京東在面對管理層變動,以及與阿里巴巴同等的監管風險下,究竟是否值得擁有比對方高出兩倍以上的溢價,的確有商榷之處。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J&T is a delivery company

新聞概要:極兔速遞東南亞業務強勁增長 營收利潤雙升

這家物流公司上半年處理包裹約140億件,在東南亞及南美、非洲、中東等新興市場實現強勁增長   余特莉 全球物流服務商極兔速遞環球有限公司(1519.HK)上周五披露,得益於新市場拓展成效顯著,上半年經調整淨利潤同比增長147.1%,由去年同期的3,100萬美元躍升至1.56億美元。 近年來極兔全球佈局提速,業務版圖從最初的東南亞和中國,擴展至沙特、阿聯酋、墨西哥、巴西及埃及等新區域。 今年上半年,在東南亞、中國以及拉美、中東等新市場的包裹量大幅增長的推動下,公司總營收同比增長13.1%至55億美元,其中快遞業務收入佔比為97.1%。公司盈利能力顯著改善,主要受東南亞業務擴張驅動,經調整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同比上升24.2%至4.36億美元。 極兔速遞副總裁後軍儀表示:「我們在東南亞的領先地位更加穩固,中國市場競爭激烈但仍保持增長韌性,新興市場業務迎來盈利拐點。」 上半年公司處理包裹量達139.9億件,較去年同期110億件增長27%。優勢市場東南亞增速領跑,在電商業務日趨繁榮,以及依託價格優勢在非電商領域取得的拓展下,該區域包裹量增至32.3億件,同比增長57.9%。據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數據,該增長使極兔在東南亞的市佔率同比提升5.4個百分點至32.8%,連續六年鞏固行業龍頭地位。公司稱該區域單件成本同比下降16.7%,競爭力持續增強。 公司最大業務區域為中國市場,上半年包裹處理量達106億件,同比增長20%,市佔率11.1%。儘管價格戰激烈,通過運營提效,單件成本仍降低10.3%。 新興市場包裹量增至1.7億件,同比增長21.7%,南美表現尤佳。隨著拓展成效顯現,該區域收入貢獻增至3.6億美元,並首次實現經調整EBITDA盈利157萬美元,去年同期則為虧損784萬美元。 截至6月30日,公司擁有6,900家網絡合作夥伴,較2024年末減少100家;服務網點增加100個至19,200個;分揀中心數量維持239個。 極兔速遞在2015年創始於印度尼西亞,現已成為東南亞頭部快遞企業;2020年進軍中國市場後,業務已覆蓋13個國家,目前持續向拉丁美洲及中東拓展。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國富氫能折讓17%配股 集資9,099萬港元

氫能儲運設備製造商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2582.HK)周日公布,以每股配售價54港元,配售合共最多173萬股新H股,集資總額9,347萬元,所得淨額9,099萬元(1,167萬美元)。 配售股份佔經擴大之已發行H股總數及已發行股份總數約2.13%及1.62%。每股配售價較上周五收市價65.1元折讓約17%。 公司擬將配售所得款項用於為中國及海外氫能項目,包括但不限於製氫工廠、加氫站及氫氣液化工廠的投資與合作撥付資金。 國富氫能上半年錄得收入1.09億元,按年下降19.2%。虧損由上年同期1.12億元,收窄至8,925萬元。 公司股價週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64.4港元,跌1.0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ininglamp makes marketing software

投資者星光熠熠的明略 獲中證監放行擬集資1億美元

這家領先營銷軟件製造商的香港上市計劃,獲中國證監會備案通知書,此次上市可能籌集超過1億美元 重點: 明略科技赴港上市獲中國證監會放行,為公司籌集逾1億美元的上市計劃鋪平道路 投資者包括騰訊、WPP及淡馬鍚的明略,正積極削減成本,向實現盈利邁進   陽歌 明略科技上市申請最令人印象深刻之處在於頂級投資者陣容,幾乎同樣引人注目的是,公司財務狀況的穩步改善;上週五,公司的上市申請獲中國證監會備案通知書,意味香港上市的進程取得重大監管進展。 明略科技潛在的一個棘手問題是去年收入有所下滑,公司的服務旨在幫助企業通過更好地理解客戶,進而提升營銷能力。公司也在相當積極地削減成本,這體現出良好的內控紀律,但如果力度過大,可能導致未來的業內領導地位動搖。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工智能領域快速發展的潛力下,公司過去三年將其研發支出削減過半,在行業中這做法可能過於激進。 繼前一次申請過期後,明略科技今年6月再次提交香港上市申請。根據上周中國證監會網站發布的公告,明略科技的上市計劃已獲中國證監會備案通知書,新申請可繼續推進。公告還顯示,明略科技擬發行不超過830萬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在2024年1月一輪融資後,公司估值降至16.7億美元,較2020年11月融資後高峰期的30億美元估值大幅縮水。此次上市計劃由國內投行龍頭中金公司承銷。最新估值加上中金公司的行業地位,上市可能籌集相對可觀的1億美元或更多資金。 儘管如此,我們將深入剖析該公司的運作細節,其基本面雖存少量問題但仍較為樂觀。在多年跟蹤中國科技領域的經歷中,鮮有見到像明略科技這樣具備眾多明星投資者的公司。這一名單以互聯網巨頭騰訊為核心支柱,後者持有明略科技約30%的股份。 騰訊的投資背景可能是幫助明略科技吸引其他知名機構的關鍵因素,包括紅杉中國、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以及全球風投巨頭凱鵬華盈。其他投資者還涵蓋兩大媒體行業巨頭,英國的WPP和中國領先短視頻平台快手。這些投資者持股比例各異,從1.8%到紅杉中國的7.5%不等。 根據上市文件,公司核心產品「秒針系統」去年佔其總收入的90%,該系統「整合媒介預算優化、社交媒體管理及客戶增長軟件」。明略科技提供工具,幫助企業客戶,如消費品製造商、零售商和餐飲企業,更好地理解消費者行為,並優化主要通過在線媒體平台投放的營銷內容。 例如,上市文件指出,客戶可利用明略科技的分析服務發現,北方地區的產品消費者在冬季更喜歡觀看以雪景為背景的視頻,且喜愛視頻中的小提琴音樂。「可推斷廣告素材中文字、圖片與視頻之間的因果關係及其影響,協助企業識別出可能生成最佳營銷效果的廣告內容。」 收入下滑 接下來,我們將審視財務數據。公司收入去年短暫受阻,但盈利指標正穩步改善,儘管仍處於虧損狀態。 2023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長15%至14.6億元(約合2.05億美元),但去年下降5.5%至13.8億元。未提供今年的財務數據,但我們推測降幅在今年上半年可能延續。公司三大主營業務板塊中,運營智能和營銷智能去年雙雙下滑,兩者佔總收入九成以上;僅有行業解決方案板塊實現11.3%增長,但該板塊僅佔收入的9%。 相較而言,據上市文件中第三方數據,明略科技處於龍頭地位的中國數據智能應用軟件市場,預計2023至2028年的年均增長18.7%,到2028年銷售額可達713億元。因此,明略科技增長已滯後行業均值;去年收入收縮又顯著喪失市場份額,作為自居市場領軍者的公司而言,這不是好兆頭。 然而,下滑的主因看似合理,即公司正嘗試從低毛利的定制產品轉向更盈利的標準化產品。伴隨這一轉型,毛利率從2023年的50.1%改善至去年的51.6%,不過兩者均低於2022年53.2%的水平。 過去三年,明略科技也在大幅削減開支,進而顯著提升運營效率。如先前所述,研發支出從2022年的7.51億元降至去年的3.53億元,降幅逾半;同期行政開支下降38%,銷售及營銷支出減少55%。 所有這些開支削減,幫助公司去年實現首次調整後經營利潤58萬元,2023年同期則虧損1.18億元。公司調整後淨虧損,不包括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及股票薪酬,也從2023年的1.74億元大幅收窄至去年的4,500萬元。 現金流也穩步改善,明略科技預計今年這一趨勢將「顯著向好」。淨現金量增長的同時,負債比率從2023年末的47.9%銳降至去年的13.8%。 所有這些向好趨勢意味著,此次上市一旦落地,可能吸引相對較強的投資者關注。雄厚投資者陣容構成重大信心信號,成本自律及盈利指標的改善也是積極因素。這家公司很可能成為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重要受益者,但需謹慎維持下滑的研發支出,以免被更激進對手趕超。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大行科工招股集資近4億元

折疊自行車製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一公開招股,發售792萬股H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每股售價49.5港元,集資3.92億元,本月4日截止認購,8日正式掛牌。 公司的自行車銷量由2022年的148,956輛,上升至2024年的229,525輛,複合年增長率24.1%。今年首四個月,銷量93,398輛,同比上升46.5%。 公司的收入由2022年的2.54億元增至去年的4.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3%,期內盈利則由3,140萬元,增至5,230萬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9.1%。今年首四個月收入及盈利分別為1.85億元及2150萬元,同比上升46.8%及69.3%。 集資所得三成用於生產系統現代化及擴大運營規模、三成用於強化經銷網絡及策略性品牌發展、另外三成用於研發,餘下一成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