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 acknowledges receipt of first US IPO listing application

威美控股有限公司成為首家赴美上市候選企業,正在按照中國對所有尋求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要求的新申請流程推進

重點:

  • 中國證券監管機構表示,已收到威美控股赴美上市的申請
  • 這則通知表明,持續兩年的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暫停可能很快就要結束了,或釋放數十億美元的新IPO

 

陽歌

上海的威美控股有限公司名字聽上去相當普通。同樣毫無新奇之處的,是它的業務——為紡織企業提供供應鏈管理服務。

但上周出現在中國證監會網站上的一份公告裏後,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所承載的含義,可能遠非其名字和業務所能比擬。在週三的一則簡短通知中,中國證監會稱,它已於5月30日收到威美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提出的赴美上市申請。

這是自3月31日新規定生效以來,中國證監會首次發出此類涉及中國公司尋求赴美上市的通知。新規定要求所有希望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必須首先獲得國內證券監管機構的批准。觀察人士將此通知解讀為,恢復美國上市的申請已悄然開始進入了中國證監會的審批程序,首批公司可能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獲得批准。

這樣的發展最終可能會打破兩年多來的僵局——一度源源不斷的中國公司赴美上市近乎停止。此前三十年裏,這列橫跨太平洋的IPO列車曾幫助數以百計的中國企業在紐約上市,包括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BABA.US;9988.HK)和京東(JD.US),以及領先的搜索引擎百度(BIDU.US;9888.HK)和類似Twitter的微博(WB.US;9898.HK)等知名企業。

這裏面有一段相當長的歷史,我們稍後再來詳細介紹。但最重要的是,中國公司在紐約IPO的恢復或將釋放大量被壓抑的需求,可能會在不遠的將來引發數十億美元的新上市。

當然,自從美中雙方在2021年年中對中國公司在紐約新上市猛踩剎車以來,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今年全球IPO市場進入深度凍結狀態,因此我們很可能不會看到很多中國公司在紐約上市,即便它們依然可以這麼做。以前湧向紐約的中國民營企業現在有了許多其他同樣有吸引力且爭議較小的選擇,可以在離家更近的地方上市。

儘管如此,紐約對許多中國公司來說始終比兩個主要的替代選擇,即港交所和中國內地兩個納斯達克式的市場更有吸引力。特別是後面的兩個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之前湧向紐約的高增長初創企業的需要。

最值得注意的是,紐約提供的流動性遠高於其他替代選擇,包括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幾乎所有大中型機構投資者。它還有著相對簡單的註冊制上市體系,並提供中國境內通常更難實現的外幣。

持續兩年的僵局已呈現可能很快就會被打破的跡象,也許是上周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大幅上漲的一個因素,從中國ETF-iShares MSCI (MCHI.US)上漲 9%這一點中可見一斑。此輪上漲背後更大的不相關因素可能是,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最新會議發出的訊號,種種跡象表明,北京可能終於準備採取更積極的行動來扶持中國疲軟的經濟。

兩年的

在這一背景下,我們將在本文的後半部分回顧使我們走到這一步的歷史。我們還將仔細研究一下威美控股有限公司。

IPO暫停兩年是太平洋兩岸的力量共同所致。美國方面,美國證券監管機構對於在懷疑中國公司存在違規行為時,無法獲取其會計記錄從而進行調查感到失望。中國的擔憂則落腳於數據安全,因為它擔心擁有大量數據的中國大型企業在美國上市可能會導致美國政府獲取這些數據,從而危及國家安全。

大約一年前,美國和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簽署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信息共享協議,美國的擔憂得到了解決。在目前的試行階段,該協議得到了雙方的積極評價。中國通過設立申請程序解決了自己的擔憂,該程序於3月31日正式啓動,之後中國證監會就發佈了威美控股有限公司IPO申請備案的通知。

選擇威美控股有限公司作為首家可能恢復在紐約上市的公司似乎並非巧合。這是因為它非常普通,沒有爭議,從事的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不太可能構成任何國家安全風險。威美控股有限公司自己似乎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對自己非常有信心,它已於4月底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招股說明書,並於5月中旬進行了更新。

文件顯示,該公司規模相當小,尋求籌集約1,500萬美元(1.07億元),市值達到5,000萬美元左右。它的收入相當一般,增長速度也不是太快,去年增幅15%,約1.15 億元。

事實上,中國證監會迄今已發佈了10份中國企業尋求海外上市的通知。但威美控股有限公司是第一家明確尋求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其他幾家公司都瞄準了不那麼敏感的港交所。自新的申請程序啓動以來,已有近100家公司提交了海外上市申請,其中約四分之三的企業的目標是香港,其餘的則尋求赴美上市。

威美控股有限公司是第一家重新啓動中美IPO列車的公司,這似乎頗為合適,因為它既傳統,又帶點高科技成份——它的定位是紡織行業的供應鏈管理服務供應商。

在某種程度上說,該申請的批准幾乎是鐵板釘釘的事情,因為監管機構可能會認定,這樣的上市不會帶來任何國家安全風險。如果接下來有一家規模更大、更注重技術的公司走通這條新的IPO道路,那麼下一個重大步驟將會到來。這才是更為典型的情況,大型中國科技公司過去往往瞄準紐約上市,籌集的資金往往在1億美元或更多。

有超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中教控股預告本財年最高賺6億

教企中國教育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839.HK)周三公布,截至今年8月底止的財年,料會錄得淨利潤4.4億至6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同期淨利潤為5.02億元。 中教透露,淨利潤的預期,已反映商譽及無形資產確認減值之影響。集團表示,主要是預計位於海南省、廣東省及河南省的單位,因未來現金流量估算出現下調,要為商譽及無形資產將減值。 集團續稱,單位所處的地區,因市場供給增加及在當前宏觀經濟下,整體支付能力下降;初步估算,是次減值是非現金性質,約在16.2至17億元。 中教控股周四開市下跌4.5%報2.98港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27%。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Distinct Healthcare

專注私立高端醫療 卓正醫療三闖港交所

卓正醫療已構建起覆蓋中國經濟發達地區的醫療服務網絡,在中國一二線城市擁有並經營19家醫療服務機構 重點: 卓正醫療採用家庭醫療模式,將單次、低頻的醫療需求轉變為多人、更高頻的服務 2025年前8個月才首次實現經營利潤回正,同期錄得淨利潤8,321.1萬元    莫莉 在政策監管趨嚴、醫保支付改革等背景之下,中國不少民營醫院陷入經營困境,甚至出現破產倒閉潮。不過,定位中高端市場的私立醫療服務卻展現出較強的韌性,營收規模不斷擴大。11月5日,以中產家庭為目標客群的卓正醫療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書,這是其自2024年5月以來的第三次遞表,海通國際、浦銀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卓正醫療的業務始於2012年,現可提供兒科、齒科、眼科、皮膚科、耳鼻喉及外科、婦科及內科等一系列專科服務,目標客群是具有較強購買力、偏好更個性化醫療服務的大眾富裕人群。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以2024年的收入計,卓正醫療是中國第三大私立中高端綜合醫療服務機構,市場份額為2.0%。中國大眾富裕人群規模持續擴大,從2020年的1.04億人增至2024年的1.23億人。大眾富裕人群的增長推動中高端醫療服務需求快速上升,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3,223億元增至2024年的6,411億元,弗若斯特沙利預計到2029年,該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至11,659億元。 經過13年發展,卓正醫療已構建起覆蓋中國經濟發達地區的醫療服務網絡,在深圳、廣州、北京、成都、蘇州、長沙、上海、重慶、杭州及武漢擁有並經營19家醫療服務機構,包括17家診所和2家醫院。卓正醫療的業務亦拓展至海外,在新加坡經營四家全科診所,在馬來西亞經營一家全科診所,成為少數走出國門的中國私立醫療品牌之一。 與中國絕大多數醫療機構採用的個人醫療模式不同的是,卓正醫療採用的是家庭醫療模式,將單次、低頻的醫療需求轉變為多人、更高頻的服務。以兒科作為流量入口,帶動了整個家庭的醫療消費。2025年前8個月,卓正醫療兒科總就診人次達15.89萬,在整體就診人次54.1萬中佔比達三成。 為了吸引更多家庭成員就診,卓正醫療從2020年起推出了以年費為基礎的會員計劃,可以為一個賬戶中最多六名會員提供優先預約、部分醫療服務及產品的折扣價等優惠,大大提升患者的回頭率。截至2025年8月底,卓正醫療共有11.65萬個會員賬戶。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個月內,分別有73.34萬、90.58萬以及64.21萬人次的患者在卓正醫療服務機構及在線醫療服務平台付費就診。 盈利並不容易 儘管卓正醫療的業務快速增長,但財務表現卻並不盡如人意。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個月,卓正醫療的營收分別為6.9億元、9.58億元和6.96億元,但是其盈利之路卻並不容易,2022年和2023年,公司淨虧損分別為2.22億元和3.53億元。2024年,在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的支撐下,公司實現淨利潤8,022.7萬元,同期的經營利潤仍虧損4,687.7萬元。直到2025年前8個月才首次實現經營利潤回正,同期錄得淨利潤8,321.1萬元。 其中,巨大的僱員薪金及福利開支是是影響卓正醫療財務表現的主要原因之一。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個月,卓正的僱員薪金及福利開支總額分別為4.36億元、5.65億元以及3.77億元,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63.2%、58.9%及54.2%。 這部分支出難以大幅縮減,因為醫生團隊是卓正醫療的核心競爭力。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擁有387名全職醫生,平均執業經驗約15年,其中約79%的醫生曾在頂級三甲醫院執業。不過,隨著經營效率提高和就診人次增加帶來的規模經濟效益,卓正醫療的毛利率正在改善,整體毛利率從2022年的9.3%提升至2025年前8個月的24%。 卓正醫療的發展中一直備受投資機構青睞,自2014年以來,公司完成5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H Capital、天圖資本、經緯中國等知名機構,其中騰訊是卓正醫療的最大機構投資方,持有19.39%的股份。 在2021年完成的E輪融資中,卓正醫療的估值已升至約5.1億美元(約合36.3億元)。作為參照,目前已在港股上市、年營收超10億元的眼科專科機構希瑪醫療(3309.HK),其市值約為22.45億港元,仍顯著低於卓正醫療上一輪融資估值。這一反差也反映出港股市場對醫療服務企業的評判邏輯:投資者更為看重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和自我造血水平,而非僅憑業務規模或融資估值。因此,卓正醫療能否在上市後展現出穩健的盈利前景,將成為其獲得市場認可的關鍵。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啟明醫療出售杭州項目 變現3.75億元

醫療器械生產商杭州啓明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500.HK)周二公布,已與杭州濱江城建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協議,以總代價約3.75億元(5,300萬美元)出售位於杭州的生命健康產業園在建項目,連同相關土地使用權,交易將待股東批准後生效。 公司表示,此次出售主要是為配合戰略調整,聚焦核心心臟瓣膜技術,減少對非核心及重資產項目的投入。出售所得款項淨額約3.44億元,其中約2.65億元將用於償還銀行貸款,餘額約7,860萬元補充日常營運資金。 公司預計此次交易將錄得約500萬元稅前虧損,惟可減輕未來約7億元的建設支出壓力,改善現金流與資產負債狀況。董事會認為,交易價格雖較估值折讓約12%,但屬合理水平,有助提升公司財務靈活度,集中資源於主營業務發展。 同時,集團宣布變更首次全球發售所得款項用途,將7,303萬元重新分配至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以更有效調配財務資源。 公司股價周三高開,全日收報2.52港元,升2.4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丘鈦上月產品銷售同比升兩成

手機鏡頭製造商丘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478.HK)周二公布十月銷售數據,上月攝像頭模組銷售數量4,741.6萬件,按年上升20.4%,較九月則微升1.6%。當中3,200萬像素以下攝像頭模組表現最理想,按年大升45.4%至2,593.4萬件。 指紋識別模組銷售數量1,841.3萬件,按年升19.2%,但按月則微跌3.3%。當中超聲波指紋識別模組升幅驚人,同比增長409.5%至493.7萬件。 集團表示,銷售量同比增長,主要是集團在手機攝像頭模組,以及指紋識別模組業務的市場份額上升。至於超聲波指紋識別模組銷售量較九月減少,主要是受客戶項目周期影響。 周三丘鈦科技開市跌1.3%至11.94港元,公司今年股價升逾八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