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X.US

受監管新規和廣泛防疫措施的雙重打擊,這家領先的中國電子煙企業去年最後一個季度收入暴跌82%

重點:

  • 霧芯科技以第四季收入暴跌82%,結束了備受源源不斷新規和36%消費稅打擊的一年
  • 這家電子煙公司的股票比同行存在溢價,因為分析機構認為今年它的情況將趨穩,收入下滑將會放緩

 

陽歌

在去年很大一部分時間都備受打擊之後,中國的電子煙公司及其投資者期待,隨著這個年輕行業迎來一套明確的新監管制度,2023年的形勢會明朗起來。

這似乎是行業領導者霧芯科技有限公司(RLX.US)上週五發表最新財務報告的關鍵資訊。在該公司表示去年第四季收入暴跌82%後,投資者並沒有拋售其股票,實際上反而是在報告發佈後,將該股價格抬高了15%。

第四季收入的下跌,與霧芯科技自2021年1月IPO以來的股價跌幅大致相若,反映出了過去兩年在這個行業發生的各項變革背景下,該公司的股價下跌情況。該股去年底跌幅更大,但現在已從去年10月的歷史低位上漲了約170%。

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了很多事情,因此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去年底收入大幅下降背後的各種因素。

與其他很多國家一樣,中國也是突然決定開始監管電子煙,並於去年3月和4月宣佈了一系列新規定。按照要求,所有公司都必須取得生產和銷售包括可充電和一次性電子煙設備、電子煙彈藥筒和電子煙液體等產品的牌照。

它還引入了新的產品標準,這意味著企業必須放棄所有以前的產品,開發全新的產品線,以符合相關標準。這項因素體現在了霧芯科技的產品開發成本中,後者在第四季從上年同期的1,780萬元飆升了7倍多,達到1.3億元。

另一項重要的新規,是要求電子煙公司只能銷售煙草口味產品。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因為其他類型,如水果口味,以前佔據了大約90%的市場份額。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中國的煙草監管機構──恰好也跟具有壟斷地位的國有煙草公司有著密切聯繫,決定對所有電子煙產品銷售徵收36%的消費稅。

新規10月1日生效,一個月後的11月1日,消費稅開始徵收,在第四季掀起了新法規的「完美風暴」和成本的增加。然後是中國大範圍的疫情防控措施,導致10月和11月全國範圍內出現大面積的封鎖和店鋪關門。這對霧芯科技很關鍵,因為在中國2019年禁止網上銷售電子煙產品後,該公司的所有銷售額都來自實體店。

正如霧芯科技在其最新報告中所總結的,鑑於同時發生了這麼多變化,該季度收入下降82%似乎是可以理解的。

「2022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霧芯科技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汪瑩表示,「疫情反覆及行業新規實施,讓電子煙行業及公司運營面臨諸多變化。」

好日子在前面?

對於一份看起來非常糟糕的財報來說,股價的積極回饋似乎表明投資者看好該公司的未來。關注該公司的分析機構急劇減少,只有三家參加了投資者電話會議。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分析機構當中,有兩家認為霧芯科技今年的收入將較2022年的水平下降約25%,這將比去年37%的降幅有所改善。

投資者之所以給予霧芯科技的肯定高於其他電子煙股,可能是因為它是中國這個行業顯而易見的領導者,儘管該行業的規模有所下降,但隨著所有新法規的出台,該行業的未來將更加明朗。該股票的市盈率為19倍,而華寶國際(0336.HK)和思摩爾國際(6969.HK)的市盈率約為14倍,這兩家公司都向中國和非中國客戶生產和銷售電子煙設備。

中國煙草總公司的國際部門中煙香港(6055.HK)的市盈率為23倍,高於所有的電子煙股,這並沒有什麼奇怪的,以為它反映了與行業監管者的直接聯繫所帶來的溢價。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研究霧芯科技的最新財務數據,它們基本體現了我們之前提到的許多因素。其收入下降82%至3.4億元,由於去年前期下降幅度較小,所以全年降幅為37%。

該公司第四季的營運支出比上年同期的2.32億元增加了一倍多,達到6.2億元,其中包括研發支出的大幅增長。但增加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與股票相關的薪酬,剔除這個因素,該公司第四季的營運費用實際上按年下降了23%。

第四季的毛利率從上一年同期的40.2%提高至43.6%,儘管霧芯科技因11月1日施行新的消費稅而受到打擊,這似乎表明該公司轉型過程的經營效率相當不錯。第四季報告的虧損額為2.5億元,扭轉了上一年同期5.37億元的利潤。但扣除基於股票的薪酬,該公司第四季非公認會計準則利潤為2.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37億元下降了大約一半。

雖然影響其第四季銷售的疫情限制措施已經成為過去,但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儘管非煙草風味的產品在去年10月1日正式成為非法產品,但部分產品仍在市場上存在。霧芯科技表示,這些產品目前正在損害其銷售,但它補充說,預計中國將在未來一年逐步取締此類產品。

總而言之,第四季似乎是霧芯科技及其同行最困難的時期。由於監管氣氛終於明朗,疫情防控措施成為了歷史,該公司很可能在未來一年實現強勁反彈,雖然它要恢復到以前的規模,仍面臨漫長的道路。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萬科董事長辛傑因個人原因辭職

房地產開發商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202.HK; 000002.SZ)周一公告,董事長辛傑因個人原因提交辭職報告,董事會選舉深圳地鐵總經理黃力平為新任董事長。 據財新報道,辛傑辭職前已失聯多時,最後一次更新朋友圈為9月14日。9月下旬起即有消息指他被有關部門帶走協助調查。辛傑同時兼任深圳地鐵董事長與黨委書記,官方尚未公布是否同時卸任該職。 辛傑現年59歲,長期服務於深圳國資體系,2017年起接掌深圳地鐵。任內推動「軌道+物業」模式,並於2017年主導深圳地鐵以約664億元入股萬科,成為第一大股東。惟隨房地產市場低迷,深圳地鐵自2020年起業績轉弱,2024年更出現335億元巨額虧損。 2025年初,辛傑兼任萬科董事長,主導公司債務重整。過去八個月,深圳地鐵在深圳市政府主導下已十度出手注資萬科,累計提供近260億元股東借款,用於償還債務及維持流動性。 這是萬科九個月內第二次更換董事長。接近萬科人士表示,新任董事長黃力平熟悉公司運作,預料此番人事變動不會影響萬科改革與化險進程。 消息公布後,萬科港股周一下跌3.26%,收報5.04港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廣和通招股集資最高29億港元

無線通信模組製造商深圳市廣和通無線股份有限公司(0638.HK, 300638.SZ)周二在港公開招股,發售1.35億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招股價介乎19.88元至21.5元,一手200股,入場費4,343.37元,最高集資29億元。公司於本周五截止認購,10月22日掛牌。 2023年及2024年的持續經營業務產生的利潤,分別為3.77億元人民幣(下同)及4.2億元。今年截至4月底,持續經營業務產生的利潤1.6億元,按年增14.6%;公司表示,主要是模組產品及解決方案銷量增加。 集資所得約55.0%將作研發用途,包括與AI及機器人技術相關的產品開發,約15.0%將用於在中國深圳建設製造設施,約10%用於償還銀行借款,10%用於戰略投資,餘下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361度第三季主品牌零售額增長10%

運動服裝品牌361度國際有限公司(1361.HK)周一公布,第三季度主品牌線下零售額按年增長約10%,童裝品牌亦錄得約10%升幅,而電商平台整體銷售額則同比上升約20%。 公司稱,通過產品科技創新、專業賽事贊助及多元化合作活動,持續擴大品牌影響力及市場競爭力。公司戰略性攜手斯坦德機器人( 無錫)股份有限公司,為品牌注入智能基因。 渠道發展方面,361度與美團閃購及團購平台合作,構建「線上引流+線下核銷」閉環,平均配送時間可達30分鐘。品牌同時加速開設體驗型門店,包括女子運動概念店及芬蘭戶外品牌ONEWAY新店,截至9月底,公司已在全國設立「超品店」93家。 361度股周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5.76港元,跌2.54%。過去半年仍升約4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MTC prepares for IPO

完成股改為上市鋪路 長江存儲估值逾千六億

中國頭號存儲芯片製造商在近期股改後估值達230億美元,未來可能在上海或深圳上市 重點: 長江存儲已完成股改,預期上市前引入16家機構投資者 儘管美國制裁迫使其依賴國產設備,這家存儲芯片製造商全球市佔率仍實現翻倍增長,從4%升至8.3%   陳竹 過去十年,中國已向半導體產業注入巨資,力圖實現供應鏈本土化以抵御美國日趨嚴厲的技術封鎖。該戰略已培育出大批進入成熟期的企業,為股市投資者提供了豐富的半導體投資目標。 長江存儲科技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存儲)有望成為該陣營新成員。作為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核心部件的閃存領域,這家企業在全球激烈競爭中突圍,成為中國自主領軍企業。長江存儲成立於2016年,距美國打響遏制中國半導體發展持久戰僅兩年,並在此後逐步突破層層升級的封鎖。 創立近十年之際,公司正將戰略重心從技術市場轉向資本市場,向上市的重大里程碑推進。據國內財經媒體財新報道,長江存儲於上月末召開股份公司成立大會並選舉首屆董事會,完成股份制改革,距上市更近一步,但未透露具體時間表。 人工智能熱潮推升存儲需求,疊加中國對美光科技(MU.US)等外企實施反制,長江存儲對本土乃至海外市場銷路大可高枕無憂。只要其產品具備競爭力,訂單自會紛至沓來。 儘管如此,企業長遠發展仍取決於國內芯片產業,尤其是提供關鍵生產設備的裝備製造業的進階速度,這恰恰是美國力圖封鎖中國獲取尖端芯片核心技術的領域。 鑒於企業戰略地位,長存存儲極有可能選擇上海或深圳作為上市地。據國內媒體報道,公司曾考慮赴中國香港上市,該市場已匯聚中芯國際(0981.HK; 688981.SH)等頭部廠商,以及英諾賽科(2577.HK)、峰岹科技(1304.HK; 688279.SH)等新銳力量。 據媒體報道,長江存儲因應監管要求已調整策略,本土芯片巨頭需在內地上市,此舉便於政府掌控對戰略核心企業的投資准入。 引入16家投資機構 除董事會選舉外,近期完成的股改引入16家機構投資者,多為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頭部國有銀行旗下投資機構組成的國有實體。投資者認購新股使長江存儲註冊資本從1,050億元增至1,120億元(約合147.6億美元)。 一家投資機構以16億元獲持股平台0.99%股權,據此推算長江存儲估值已達1,616億元。 交易完成後,長江存儲總部所在地武漢市政府仍保持控股地位。湖北長晟發展、武漢芯飛科技,兩家湖北本土機構繼續位居前兩大股東,但持股比例分別稀釋至26.89%及25.69%。 長江存儲主營應用於智能手機、計算機及數據存儲設備的3D NAND閃存存儲器。據彭博去年報道,其重要客戶包括中國智能手機龍頭華為。 2022年10月,美國實施包括禁售可生產128層及以上NAND閃存芯片的美制設備等出口管制,長江存儲遭受重創。當年末,該公司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進一步限制其獲取美制芯片設備、材料及軟件的渠道。 去年9月,據彭博援引市場調研機構TechInsights研報稱,雖受制裁掣肘,該公司通過國產替代持續突破。當前合作的本土設備商包括中微半導體、北方華創,這些企業正是美方制裁後長江存儲才深化合作的夥伴。 長江存儲成功迭代存儲單元堆疊技術「Xtacking」,使NAND芯片性能比肩國際龍頭。但需注意,採用Xtacking 4.0技術的新品堆疊層數,較前代232層芯片減少70層,儘管公司宣稱其性能相當。 層數縮減折射出美國設備禁令導致的客觀制約,迫使長江存儲在國產設備局限範圍內實現性能優化。 交銀國際上個月的研報估算,長江存儲全球NAND市場份額近期顯著提升,從2024年第四季度的4%躍升至今年第一季度的8.3%,該行將市佔激增歸因於本土客戶需求擴張。 需要指出,全球NAND市場仍由美韓企業主導,三星(005930.KS)、SK海力士(000660.KS)與美光三大巨頭在今年第一季度合計佔據64%市場份額。 長江存儲未披露詳細經營數據,但據投資人早期公示文件,公司2023年實現淨利潤5.31億元,但2024年前三季度轉虧8,421萬元。 考慮企業需持續投入尚未實現高良率的國產設備,業績轉虧實屬意料之中。存儲芯片行業素有強周期性特徵,在歷經2022至2023年下行周期後,價格去年企穩回升。伴隨AI需求增長,此輪復蘇預計持續數年,或為臨近上市的長江存儲創造利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