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藥企接連公布三個壞消息:出售核心產品、淨虧損擴大逾七成,以及首席執行官辭任,拖累股價創上市新低

點:

  • 雲頂新耀中期虧損增加74.4%至6.68億元,兩日後宣佈首席執行官辭任
  • 該公司把一款核心產品的權益轉讓予另一家藥企,意味將失去它未來產生的潛在收益

陳嘉儀

創新藥企雲頂新耀有限公司(1952.HK)最近接連傳出壞消息,除了半年虧損擴大,令市場質疑在資金壓力下忍痛出售踏入收成期的產品外,公司更在未有繼任人選的情況下宣布首席執行官辭任,因此引起投資者揣測,連累股價頻創新低。

2020年10月於港股上市的雲頂新耀主要以「授權引進」模式經營,其引入的十多款藥物中,用於治療乳癌的戈沙妥珠單抗,是該公司唯一獲批在中國上市的產品。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該公司8月中突然宣布以總代價4.55億美元(31.9億元),包括預付款2.8億美元和未來潛在的里程碑付款1.75億美元,把產品在大中華區、韓國及部分東南亞國家的開發、註冊和商業化獨家權利轉讓予美國藥企吉利德(GILD.US)。消息一出,其股價單日大挫19%並連跌四日,合共蒸發逾14億港元(12.5億元)市值。

雲頂新耀於2017年由康橋資本創立,其產品覆蓋腫瘤、抗感染、免疫和心腎內科四個領域。戈沙妥珠單抗是公司於2019年從美國Immunomedics引進,今年6月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治療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成人患者。

售核心產品權益

好不容易等到該產品進入收成期,雲頂新耀卻於此時把商業化權利售回已被吉利德收購的Immunomedics,意味將失去它未來產生的潛在收益。資本市場對此有不同的理解,但從股價表現反映,估計投資者對該公司的決定感到不滿。

直至上周三,雲頂新耀上半年業績揭盅,截至今年6月底,其半年虧損按年大增74.4%至6.68億元,加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較去年同期大減一半至19.6億元,似乎說明了為何該公司要出售該項藥物權益。

此外,有業界人士認為,由於戈沙妥珠單抗已獲批在中國上市,一旦正式商業化,將進一步推高分銷及銷售成本,加上未來還要繳付最高7.1億美元的剩餘里程碑付款,現金壓力巨大。因此,選擇把該藥物售予吉利德,並取回2.8億美元的預付款,有利於釋放資金,佈局更具潛力的產品管線。

不過,回顧雲頂新耀上半年業績,該公司僅通過在新加坡銷售一款用於治療成人複雜性腹腔內感染的依拉環素產生100萬元收益。該產品已向中國台灣地區的藥監部門呈交上市許可申請,並獲對方受理。

雲頂新耀也有部署新冠疫苖這個市場熱門賽道。去年9月,公司引進新冠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與加拿大Providence Therapeutics協議,以5,000萬美元現金預付款、以及可在最終銷售中提取不超過1億美元的利潤,引進其PTX-COVID19-B新冠mRNA疫苗,在包括中國的亞洲國家製造及銷售,初步期限為15年。

根據雙方協定,Providencee Therapeutics將會把製造該疫苖的技術轉讓予雲頂新耀,另外可獲得高達3億美元雲頂新耀股份的里程碑付款。雲頂新耀將推進浙江嘉善生產基地的建設工作,預期該設施今年底前投產,每年可生產數億劑疫苗。

其後,雲頂新耀今年4月覓得華潤醫藥(3320.HK)合作,成立一家獨立營運的公司,接管開發mRNA疫苗的權利。雲頂新耀雖仍保留上述公司主要及控股股東身份,實際上是變相售股,借助華潤醫藥承擔部分開發成本。不過要注意的是,中國目前至少有四種潛在的mRNA新冠疫苗正在進行測試,但未有任何一款疫苗獲批准上市,恐怕公司短期內難以通過該產品獲得收入。

首席執行官辭任

另一方面,引領雲頂新耀在戈沙妥珠單抗申請上市一役中、協助產品迅速獲批的首席執行官薄科瑞(Kerry Levan Blanchard),在公司售出戈沙妥珠單抗權益及宣布中期業績後,突然於上周五宣布辭任

薄科瑞在美國及中國擁有30年開發創新藥物經驗,2020年2月接掌雲頂新耀首席執行官一職。雖然在薄科瑞辭任後,該公司表示正在確定新任首席執行官的委任,一旦落實會在適當時候另行公告。但畢竟未公布繼任人已事先張揚薄科瑞離職,難免會引起不必要的猜測。因此消息傳出後,該公司股價延續8月中展開的弱勢,本周一創下11.16港元的歷史低點,比兩年前的上市發行價55港元跳水近八成,其後三天在11到12港元水平反覆震盪。

據瑞信發表的研究報告,該公司加入出售戈沙妥珠單抗權益收取的2.8億美元預付款後,預測今年可錄得每股盈利3.56元,但預計2023年及2024年分別仍錄得每股虧損2.2元及1.12元。該行維持雲頂新耀「跑贏大市」評級,但目標價由42港元大削一半至21港元,但相對現股價水平仍有接近一倍升幅。

估值方面,雲頂新耀未具盈利能力,而且僅錄得微薄收入,較適合利用市帳率(P/B ratio)與其他以授權引進模式經營的藥企比較。該公司最新市帳率為0.52倍,僅為再鼎醫藥(ZLAB.US; 9688.HK)、信達生物(1801.HK)市帳率3.7倍及3.9倍的零頭,也許說明了投資者對該公司的前景也抱持較為觀望的態度。

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Precision Tsugami makes infrastructure

簡訊:津上精密預告年度利潤急升

機床製造商津上精密機床(中國)有限公司(1651.HK)周二公告稱,預計截至2025年3月的財年,將實現淨利潤7.82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上年同期的4.8億元增長約60%。 公司指業績增長因中國製造業信心恢復,帶動汽車、氣動液壓及一般機械加工領域支出增加。公告補充:「本集團推進全員參與的降本增效改善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作為日本津上精密專於中國的子公司,津上精密在周二午間業績發布後,股價應聲上漲9%。目前價格處於52周區間的中位水平。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復星醫藥增持復宏漢霖至63.43%

復星醫藥(2196.HK)周一公布,於4月11日至17日期間,控股子公司復星醫藥產業收購子公司復宏漢霖(2696.HK)合計2,103.43萬股非上市股份,每股收購價24.6港元,約佔股份總數3.87%,涉資共計5.17億港元。 復星醫藥表示,今次增持是基於對復宏漢霖發展的信心及價值的認可,並擬以自籌資金支付本次增持對價。今次增持完成後,集團持有復宏漢霖的股權比例將由59.56%增至63.43%。 去年6月,復星醫藥曾提出以每股24.6港元私有化復宏漢霖,但今年1月遭少數股東反對而失敗。過去六個月,復宏漢霖股價上升65.5%,來到36.5港元左右。 復宏漢霖股價周二早盤上漲,至中午收市報37.95港元,升11.7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Newtrend makes sweetners like syrup

貿易戰看不到盡頭 新琪安上市陰霾密布

公司超過三分之一的收入與美國密切相關,隨著關稅和產能過剩問題導致前景承壓,其港股上市計劃面臨不確定性 重點: 儘管國內外面臨雙重壓力,新琪安赴港上市申請已獲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批准 公司嚴重依賴美國市場,去年佔其收入的35.2%,隨著新關稅的影響顯現,可能擠壓其盈利能力    夏飛 中國人造甜味劑生產商正掀起一股甜蜜風暴,其中一員正密鑼緊鼓地準備在香港上市。但愈演愈烈的中美貿易戰,讓這個上市計劃增添了一絲苦澀。 新琪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甘氨酸和三氯蔗糖等甜味劑生產商之一。上周,公司在香港的上市計劃獲得了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備案,即將加入其他六家已公開上市的中國甜味劑生產商行列。 產能過剩是中國很多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同於許多中國同行,新琪安似乎受此影響不大。這是因為通過專注全球客戶,主要是美國和歐洲客戶,得以避免這個問題,通過在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工廠,為這些客戶提供服務。 去年,新琪安近80%的收入來自海外客戶,其中北美地區佔總收入的 41%。根據貿易數據庫沃爾扎(Volza)的數據,新琪安的主要客戶包括美國食品和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和卡夫亨氏等公司。 雖然到目前為止,海外戰略讓公司獲得良好的發展,但隨著中美陷入一場看不到盡頭的貿易戰,這一戰略可能很快就會成為一個拖累。這可能會引發人們對新琪安前景產生疑問,如果完成港股上市,其估值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美國夢漸遠? 儘管新琪安的總部位於內陸的江西井岡山(那裡是毛澤東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地方,如今也是備受愛國人士推崇的熱門旅遊景點),但該公司卻有著不同尋常的全球視野。 2003年成立的新琪安,抓住新一代消費群體對健康注重的商機,大力生產三氯蔗糖,這是一種第五代人造甜味劑。新琪安在2月份提交的上市文件中披露,預計未來五年內,三氯蔗糖將成為增長最快的一類甜味劑。 2023年,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多家全球機構宣布,1965年問世的第三代人造甜味劑、最受行業歡迎之一的阿斯巴甜可能致癌,這一消息給新琪安和其他三氯蔗糖生產商帶來了機遇。 與金禾實業(002597.SZ)以及其他一些競爭對手不同,新琪安是中國唯一一家將生產放在海外的人造甜味劑生產商,2019年它建立了首個海外工廠。這一舉措頗具前瞻性,旨在避免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第一屆任期內捲入中美貿易戰。 公司在上市文件中表示:「為分散美國加徵關稅帶來的風險,我們在印尼工廠生產食品級甘氨酸,並從印尼向美國客戶出口我們的食品級甘氨酸。」然而,從印度尼西亞出口的甘氨酸最終仍需繳納美國徵收的4.2%的反傾銷稅,而從中國運往美國的三氯蔗糖繳納的關稅稅率相近,為3.7%。 如今,中美貿易戰迅速升級,很可能會給把美國作為最重要海外市場的新琪安造成更大的打擊。 本月,特朗普政府將所有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提高到了145%,促使中國採取了報復性措施。但對新琪安來說更關鍵的是,特朗普還威脅要對印度尼西亞的進口商品徵收32%的關稅,對泰國的進口商品徵收36%的關稅。後來,特朗普對這些威脅要加徵的關稅暫停實施90 天,以此向這兩個國家施壓,迫使它們在此期間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 去年,新琪安向美國銷售三氯蔗糖和可食用甘氨酸的收入佔總收入的35.2%,較2022年的僅9%大幅上升。該公司披露,去年約41%的收入來自北美地區,2022年僅為9.3%,而同期來自歐洲的收入佔比從32.1%降至20.9%。 2022年,新琪安的收入達到7.62億元(約合1.043 億美元)。隨後,由於甘氨酸和三氯蔗糖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下跌,2023年的銷售額暴跌逾40%,降至4.47億元。去年,其收入有所回升,達到5.69億元,不過仍遠低於2022年的水平。 國內挑戰重重 目前尚不清楚新琪安的美國客戶是否會承擔部分或全部新增關稅,新增關稅可能會使產品價格翻倍還不止。如果客戶不承擔,海外市場利潤率更高的新琪安,可能會被迫承擔部分新增成本,並且還得更加依賴國內需求。但國內市場也絕非一片坦途,由於產能過剩,國內市場價格戰激烈。 這意味著,向國內市場的轉移可能是一場硬仗,導致該公司的盈利能力進一步承壓。卜市文件顯示,隨著國內三氯蔗糖價格從2022年的每噸386,261元降至去年的每噸148,904元,新琪安的毛利率已從2022年的25.6%跌至2023年和2024年的17.9%。 隨著盈利空間受到擠壓,公司利潤從2022年的1.22億元降至2023年的4,500萬元,去年進一步降至4,300萬元。 在謀求港股上市前,新琪安早前曾試圖在上海和深圳的國內A股市場上市,但未獲成功。去年8月,由於頻繁的股權變更,以及對計劃項目可能不符合環保標準的擔憂,公司在面臨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審查後放棄了這一計劃。 新琪安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也值得關注,不過這對中國的家族企業來說並不罕見。67歲的創始人王小強與妻子丁丹通過多家實體共持有公司54.8%的股份。兩人34歲的兒子王皓畢業於康奈爾大學,擔任執行董事並領導銷售團隊。 自2022年以來,行業老牌領軍企業安徽金禾實業的股價已經下跌了近一半,而同樣生產甜味劑的金禾實業萊茵生物(002166.SZ)的股價,也從2022年的高點下跌了44%。 儘管如此,目前這兩家公司的市盈率分別在25倍和34倍左右,遠高於1976年發明三氯蔗糖的英國泰萊集團(TATE.L)的8.6倍。如果新琪安的市盈率處於同行的中間水平,那麼它的估值將在13億元左右。但投資者有理由擔心,由於中美貿易戰帶來的所有不確定性,該公司上市後可能出現的任何“甜蜜”上漲行情都有可能是短暫的。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從玉智農發盈警料去年盈轉虧

從事農業種植及銷售的從玉智農集團有限公司(0875.HK)周一發盈警,截至去年底止料由淨利潤轉為淨虧損,預計蝕1.3億元人民幣(下同),而2023年則有盈利5,140萬元。 公司表示,期內子公司所獲得的收益減少,同時又確認貿易應收款減值損失,相反2023年則有貿易應收款減值損失的回撥。 從玉智農周二開市沒起跌,報0.58港元,公司股價在過去一年從高位下跌超過7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