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外語培訓機構的股價週三在紐約上市首日翻了兩番,並在第二天繼續攀升

重點:

  • 金太陽教育在紐約上市後的頭兩個交易日股價大漲,反映投資者對中概股的信心或正在恢復
  • 去年中國嚴厲整頓民辦教育之後,該公司賣掉了幾所學校,目前專注於外語輔導服務

陽歌

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路上,又充滿陽光了?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至少從新上市公司金太陽教育集團(GSUN.US)上市首日的驚豔表現來看是這樣。這家公司週三上市首日便大幅上漲,股價從4美元的IPO價格翻了兩番,達到16.3美元。似乎是為了避免懷疑者認為第一天的表現是僥倖,該股第二天繼續攀升,收盤價再漲26%,至20.5美元。

在兩日的上漲過程中,金太陽的市值從最初的7,200萬美元(4.83億元),增長到目前的逾3億美元。

考慮到金太陽是提供教育服務,即去年遭到中國監管機構打壓的眾多領域之一,這樣的漲幅就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實際上,本周上市的這家公司已經是金太陽2.0版了。

最初的金太陽1.0於2021年5月首次公開申請在紐約上市,當時它擁有並營運著幾所學校。該公司後來放棄了這些學校,因為去年秋天生效的新規禁止營利性機構辦學。此舉旨在減輕K-12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家長的經濟負擔。

這次最新的上市看起來相當令人鼓舞,因為這是在一系列信號表明中國可能放鬆去年的監管行動之後的第一宗此類交易。除了教育行業,遭到打壓的領域還包括遊戲行業、醫美,以及在各自領域擁有近乎壟斷實力的大型科技公司,比如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和騰訊(0700.HK)。

最新的放寬監管的信號出現在本月早些時候,有外國媒體報道稱,中國的互聯網監管機構即將結束對三家公司持續一年的資料安全審查,它們是類似於優步的滴滴(DIDIY.US)、招聘服務公司BOSS直聘(BZ.US)和貨運應用程式營運商滿幫(YMM.US)。

這三家公司在審查期間都被禁止註冊新用戶,這嚴重影響了它們的業務。此外,審查還包含一個重大風險:如果中國監管機構認定其繼續在美國上市可能構成國家安全威脅,這些公司可能會被要求從紐約退市。

由於中美兩國證券監管機構的擔憂,所有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還面臨著若干其他監管風險。因為在資訊披露方面與中國存在分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曾威脅讓所有在美中概股退市。據說雙方目前正接近解決這個僵局。許多投資者還擔心,中國可能會宣佈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非法,不過中國證監會在今年4月已經重申,將允許中國公司繼續赴美上市。

監管障礙

綜上所述,金太陽教育在5月31日提交的最新IPO招股說明書與一年前提交的最早版本的招股說明書有很大不同。它包含了中國整治教培行業的詳細討論,以及該公司為遵守新的監管制度所採取的所有步驟。正如我們之前指出的,這些措施中最大的步驟是出售幾所私立學校,它們無法再由民營營利性公司所擁有。

在整改過程中,金太陽公司的收入從初始招股書中截止2020年9月的財政年度約1,400萬美元,下降到最新文件中修訂的770萬美元,意味損失了近一半的業務。該公司在最初的招股書中稱,當年實現了5.5萬美元的利潤,但在更新後的招股書中,由於持續經營,這個數字變成了小幅淨虧損。

之前的招股說明書沒有包括截至去年9月最新財年的資料。但最新的招股說明書中則加上了這些資料,它們要令人鼓舞得多,反映出現在是該公司核心業務的教育服務利潤率更高。經過改革,金太陽教育現在主要提供外語培訓,尤其是西班牙語培訓。這類教學活動不在打擊範圍之內,它禁止的是民營公司為K-12學生提供核心課程的輔導服務。

在截至2021年9月的財年中,金太陽教育的營收為1,500萬美元,大致回到了整改前的2020年水平。該公司去年盈利200萬美元,其中130萬美元來自持續運營。這表明,該公司現在似乎更專注於外語輔導服務,而不是利潤較低的學校運營。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上市時,投資者如此看好它的原因。

事實上,金太陽只是最新一家取得一些成功的中國上市教育公司,它正試圖在新的監管格局中找到前進的道路。上周,規模大得多的新東方(EDU.US;9901.HK)及其子公司新東方在綫(1797.HK)成為頭條新聞,據報道,這兩家公司讓他們的老師擔任直播電商主持人,結果大獲成功。另一家原名瑞思教育的公司也放棄了其核心教育業務,本月早些時候將其在紐約上市的殼作為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公司能鏈智電(NAAS.US)的借殼上市工具。

總而言之,對那些在教育打擊行動中倖存下來的公司來說,最新的跡象肯定是積極的,而更廣泛地說,對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來說也是如此。也許這就是投資者給予金太陽教育大約180倍的高市盈率的原因。我們將拭目以待,看看其他一些倖存的教育機構是否會在重新站穩腳跟後擁有同樣高的比率。至少,金太陽教育上市首日的強勁表現似乎表明,投資者的信心可能終於開始回歸到陷入困境的中概股身上。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啟明醫療出售杭州項目 變現3.75億元

醫療器械生產商杭州啓明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500.HK)周二公布,已與杭州濱江城建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協議,以總代價約3.75億元(5,300萬美元)出售位於杭州的生命健康產業園在建項目,連同相關土地使用權,交易將待股東批准後生效。 公司表示,此次出售主要是為配合戰略調整,聚焦核心心臟瓣膜技術,減少對非核心及重資產項目的投入。出售所得款項淨額約3.44億元,其中約2.65億元將用於償還銀行貸款,餘額約7,860萬元補充日常營運資金。 公司預計此次交易將錄得約500萬元稅前虧損,惟可減輕未來約7億元的建設支出壓力,改善現金流與資產負債狀況。董事會認為,交易價格雖較估值折讓約12%,但屬合理水平,有助提升公司財務靈活度,集中資源於主營業務發展。 同時,集團宣布變更首次全球發售所得款項用途,將7,303萬元重新分配至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以更有效調配財務資源。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丘鈦上月產品銷售同比升兩成

手機鏡頭製造商丘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478.HK)周二公布十月銷售數據,上月攝像頭模組銷售數量4,741.6萬件,按年上升20.4%,較九月則微升1.6%。當中3,200萬像素以下攝像頭模組表現最理想,按年大升45.4%至2,593.4萬件。 指紋識別模組銷售數量1,841.3萬件,按年升19.2%,但按月則微跌3.3%。當中超聲波指紋識別模組升幅驚人,同比增長409.5%至493.7萬件。 集團表示,銷售量同比增長,主要是集團在手機攝像頭模組,以及指紋識別模組業務的市場份額上升。至於超聲波指紋識別模組銷售量較九月減少,主要是受客戶項目周期影響。 周三丘鈦科技開市跌1.3%至11.94港元,公司今年股價升逾八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Guoxia Tech banks on AI for energy storage boost

高增長低利潤 果下科技的儲能困局

果下科技希望憑藉AI能源管理平台在行業內建立差異化,但應收帳暴增與毛利率下滑,讓公司深陷增收不增利困境 重點: 公司收入從2022年的1.42億元增至 2024年的10.26億元 貿易應收帳款由2022年的4,159萬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9.52億元   李世達 將電池艙裝上大腦,能否改變一家公司的命運?果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試圖找到答案。公司主打「AI驅動儲能整合系統」,近日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希望把握中國電網與工商業儲能領域的上升行情。 過去五年,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焦點,從光伏發電逐漸轉向儲能。隨著太陽能與風能滲透率提升,電網波動、供需錯配問題日益突出,推動「光伏+儲能」成為新一代能源解決方案。根據灼識諮詢數據,2024年中國新增儲能裝機容量達 31 GWh,預計到 2030年將增至424 GWh,年均增長率高達54.6%。 面對這波浪潮,許多原本以光伏或逆變器為主的企業開始轉型:陽光電源(300274.SZ)、固德威(688390.SH)等推出自家儲能系統,派能科技(4380.HK; 688063.SH)則主攻電芯與模組,而新興公司如果下科技,則試圖以「AI平台」切入市場。 成立於2019年的果下科技,定位介於設備商與能源服務商之間。它提供大型儲能系統、工商業儲能與戶用儲能等電池模組,核心則是自研的兩套能源管理平台——Safe ESS(Safe Energy Storage System)與Hanchu iESS(Hanchu Intelligent Energy Storage System)。 兩個平台就像是電池的「雲端大腦」,雲端負責運算與決策,邊緣設備負責即時反應,終端電池則負責執行。當電網負荷變化或電價波動時,系統能自動調整充放電策略,成為大型電站的「雲端指揮中心」,或是家庭能源的「智能管家」。 錢難賺 這種「軟硬結合」的策略,似乎很對市場的胃口。申請文件顯示,果下科技的收入在三年間快速躍升,從2022年的1.42億元增至 2024年的10.26億元(1.44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168.91%。至2025年上半年已達6.91億元。 同期淨利潤分別為2,428萬元、2,813.30萬元、4,911.90萬元,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上半年果下科技實現淨利潤557.5萬元,而去年同期則虧損了2,559萬元,雖成功扭虧,但淨利率僅0.8%。毛利率則在持續下跌,由2022年的25.1%腰斬至2025年上半年的12.5%。 毛利率下滑主要來自行業周期與產品結構調整,以及鋰電池原材料與電芯價格下跌,令公司盈利能力惡化。 同時,公司現金流近三年波動顯著,2022及2023年經營現金流分別淨流出3,032.1萬及7,290.8萬元;2024年短暫轉正為373萬元,2025年上半年再轉為淨流出2.05億元。期末現金僅4,668.7萬元,短期借款3.31億元,現金短債比0.14倍,償債壓力大。 應收賬風險高 更糟的是,公司的應收賬款風險正在快速增加,由2022年的4,159萬元,暴增至今年上半年的9.52億元,佔收入比重從29.32%飆升到137.8%,表明大量的收入只是紙面富貴。周轉天數也從2022年的56.7天,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198天,經營壓力相當沈重。…
Hesai news wrap

新聞概要:禾賽提前一季度達成2025年盈利目標

這家全球領先的激光雷達解決方案企業在第三季度實現創紀錄的2.6億元盈利,當期營收與出貨量均大幅增長    余特莉 禾賽科技(HSAI.US;2525.HK)周二公佈其第三季度盈利創歷史新高,並在業界領先的激光雷達技術支持下,提前一季度達成2025全年盈利目標。公司當季淨利潤達2.6億元(合3,600萬美元),令今年前九個月盈利總額攀升至2.8億元。 基於超預期的盈利表現,禾賽將全年淨利潤指引上調至3.5億至4.5億元區間。 禾賽表示,第三季度營收同比激增47%至8.0億元,主要受「出貨強勁及激光雷達在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與機器人領域滲透率提升」驅動,尤其是ADAS正快速成為眾多車型的標準配置。 據行業監測機構蓋世汽車統計,禾賽在遠距激光雷達領域已連續七個月保持領先,8月市場份額達46%,分別是第二、第三名廠商的1.5倍和2.4倍。 禾賽創始人及CEO李一帆博士透露,本季度禾賽獲得前兩大 ADAS 客戶 2026 年全系車型定點合作。「我們近期與全球頭部自動駕駛出租車及卡車企業達成合作,包括文遠知行、小馬智行、哈囉出行、京東物流、Motional等橫跨北美、亞洲和歐洲的合作夥伴。」李一帆補充道。 與此同時,在基本安全冗餘需求和新法規的驅動下,行業開始傾向於支持L3自動駕駛的多激光雷達配置,為相關製造商創造強勁的推動力。在第三季度,禾賽旗下擁有全球最長探測範圍的高端ETX激光雷達,與中國前三名新能源車製造商再次達成合作,並搭配多個FTX補盲激光雷達,量產計劃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開始。每輛L3車輛現在預計採用三至六個激光雷達(單車激光雷達價值量約為 500 至 1,000 美元),擴大了禾賽的潛在市場。 公司當季激光雷達總出貨量達441,398台,同比增長228.9%;其中ADAS 交付量為 380,759 台,增長至 3 倍;機器人領域交付量為 60,639 台,激增至 14 倍。 當季公司毛利率達42%,而運營開支同比下降23%。 禾賽是激光雷達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者,公司於2023年2月登陸納斯達克,今年9月通過港交所二次上市,綠鞋後融資總額達6.14億美元。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