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HK
Domino's is operated by DPC Dash in China

達美樂比薩在中國的獨家特許經營商達勢股份披露去年營收增長41%,並宣布將加速2025年新店拓展計劃

重點:

  • 達勢股份2024年實現首度全年盈利,營收增長41%,並突破千家門店大關
  • 公司計劃今年新開300家門店,重點佈局京滬以外的「新興增長市場」

 

陽歌

對於達勢股份有限公司(1405.HK),2024年是里程碑之年,公司不僅實現了首度全年盈利,更包攬了全球門店首月業績排名的前30強,成為達美樂(DMZ.US)全球市場當之無愧的領軍企業。

公司還是中國餐飲行業中,極少數實現全年同店銷售額正增長的企業。更具象徵意義的是,第1,000家門店的開業,使其躋身中國三家千店規模的比薩連鎖品牌之列。

儘管成績斐然,達美樂中國仍然會受到宏觀經濟放緩的影響。在消費者日趨審慎的當下,這種需求疲軟正衝擊多個行業的市場。

中國政府正通過多項刺激措施力圖扭轉局面,其中提振消費的舉措持續加碼。上月早些時候召開的全國兩會傳遞積極信號,維持2025年GDP增長目標在5%左右,與去年持平,為經濟企穩注入信心。

達美樂中國的戰略佈局與政策導向不謀而合,去年業績顯示,公司計劃今年加速開店步伐,重點拓展眾多尚未深度開發的低線城市。繼去年新增240家門店、以1,008家的總數突破千店裡程碑後,公司表示2025年力爭再開300家新店。

公司為這項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安排了5.7億元人民幣(約合7,860萬美元)的資本開支預算。這一相對克制的投入,得益於其門店驚人的投資回報速度。異域風情餐飲品牌引爆消費熱潮,新城市的消費者慕名打卡門店。2023年聖誕節至2024年底期間,達美樂中國在18個新城市開設的80家門店,平均投資回收期在12個月以內,遠低於全球平均3年以上的週期。

公司在2024年度業績公告中表示:「我們繼續深耕現有市場、並審慎開拓新市場的門店戰略,持續擴大全國布局,提升達美樂比薩品牌影響力。」

達勢股份與達美樂的合作始於2010年,2017年成為達美樂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的獨家特許經營商。去年十月,雙方關係迎來重要轉折,美國達美樂將其在合資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從約12%削減至6.2%,這既彰顯了達勢股份日益增強的獨立運營能力,也反映出其對外部投資者的吸引力。

自2023年3月赴港上市集資逾6億港元(約合7,700萬美元)以來,投資者對達勢的股票熱情高漲。該股累計漲幅已超一倍,其中今年迄今上漲約30%。以當前股價計,預期市盈率達42倍,不僅是對手品牌必勝客中國運營商百勝中國(YUMC.US;9987.HK)20倍市的一倍有餘,更遠超本土火鍋龍頭海底撈(6862.HK)的16倍。

突破一線城市邊界

達美樂中國最初聚焦北京、上海這兩大消費力強勁且更接受異國風味的一線城市。但近年來,公司在二三線市場發現新藍海,並以此為據點開啓快速擴張。這些城市的新店外常常大排長龍,迫使公司不得不採取非常規措施——有時會暫停其標誌性的外送服務,直至業務回歸正常水平。

公司此前曾包攬達美樂全球體系新店首月業績前30強中的28席,近期更是橫掃前40強。其中最新上榜的是東北城市瀋陽的一家新店,開業首月即實現1,110萬元(約合153萬美元)銷售額。

2024年,達美樂中國新進入10個城市,截至年底已覆蓋全國39個城市。被公司稱為「新興增長市場」的京滬以外區域,正貢獻日益增長的業績份額,去年佔營收比重達62%。2025年開年以來,公司繼續保持擴張勢頭,進入了6個新城市。

受益於新店開業和同店銷售增長,公司去年營收同比攀升41.4%至43.1億元。其中新興增長市場貢獻增速高達77%,主要得益於去年新店的佈局,240家店中,約90%位於京滬以外的二三線城市。

儘管消費需求走弱,達勢股份仍實現全年同店銷售額2.5%的正增長。不過較前一年有所收窄,因為彼時的數據包含首年銷售額較高、但18個月後通常會下滑的新店。這一表現已優於幾乎所有競爭對手,因大多數的同業會出現負增長,其中必勝客去年同店銷售額下降5%。

公司通過培養忠實會員,促進他們的重復消費來鞏固市場地位。其會員規模從去年初的1,460萬,強勁增長至年底的2,450萬。隨著會員基數擴大,會員消費貢獻率從2023年的59.2%提升至去年的64.5%。

值得關注的還有門店經營利潤率的提升勢頭。受益於規模效應,該指標從2023年的13.8%升至2024年的14.5%。這助推公司在2024年實現5,520萬元的年度淨利潤,成功扭轉2023年2,660萬元的虧損局面。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聞

簡訊:思考樂教育折讓13%配股籌2.4億港元

課後教育服務提供商思考樂教育集團(1769.HK)周三公布,向超過六名獨立第三方發行合共1.1億股新股,相當於擴大後股本16.3%;每股作價2.2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折讓13.04%,認購總額2.42億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將用於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體驗,包括課程開發與教學設施升級,並用於與主要業務相關的人工智能項目,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思考樂教育是中國華南地區的民辦教育提供商,主要提供美術、體育、繪畫、表演等通識教育課程及課後托管服務。今年上半年,思考樂錄得收入約4.39億元,按年上升10.1%;淨利潤6,293.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約10個百分點。 公司股價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3.01港元,升18.97%。近半年累跌約4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接特斯拉訂單股價爆升 三花智控直斥傳言不實

製冷元件製造商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002050.SZ)周四發公告,澄清市場傳聞公司獲得機器人大額訂單的消息。公司直指傳言不屬實,也未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於今年10月15日亦沒有接受任何媒體採訪。 本周三市場有網絡消息傳出,特斯拉研發中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計劃,向三花智控訂購線性執行器,總值達6.85億美元。消息傳出後,三花智控在香港的股價大升13%,成交量較周二倍翻,A股更急升10%而漲停板。 三花智控今年7月才在港上市,股價在短短三個月內一度急升逾倍,至近日股價略回軟,但仍較上市價22.53港元高出66%。 周四公司開市跌5%報37.54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nnoCare licensing deal

宣布20億美元對外授權合作 諾誠健華股價為何大跌?

交易對手Zenas是一家成立於2019年11月的臨床階段的全球生物制藥公司,市場擔憂Zenas能否兌現奧布替尼的海外研發承諾並承擔後續巨額付款 重點: 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場擔憂的首要因素,3500萬美元的現金首付款在整體交易規模中僅佔1.75% 這並非是奧布替尼首次對外授權,曾在2023年被跨國藥企渤健「退貨」    莫莉 醫藥行業的BD交易歷來被資本市場視為重大利好,因其不僅能帶來即時現金收入,還能為後續研發管線注入支持。然而,近年來市場對這類交易的評估日趨理性。2025年10月8日,創新藥企業諾誠健華醫藥有限公司(9969.HK,688428.SH)在A股長假結束前宣佈了一項對外授權協議,潛在總交易金額超過20億美元,然而市場反應出人意料:公告後兩個交易日內,諾誠健華港股股價累計重挫約21.8%。 根據諾誠健華以及交易對手美國Zenas BioPharma Inc.(ZBIO.US)的公告,諾誠健華向Zenas轉讓BTK抑制劑奧布替尼的多發性硬化全球獨家權益,以及該藥物在非腫瘤適應症的大中華區和東南亞以外的商業化權益,除此之外,以及兩項臨床前管線的權益。作為回報,諾誠健華有望獲得的首付款以及開發、監管和商業里程碑付款潛在總價值超過20億美元。這一數字看似可觀,但細究條款實則另有玄機。 根據協議,Zenas將向諾誠健華支付的首付款,真正在交易達成時支付的首付款現金僅有3,500萬美元,另外的6,500萬美元為近期里程碑付款,再加上Zenas的700萬普通股股票,以10月7日收盤價20.85美元計算,這部分股票價值約為1.46億美元。剩餘的超過17億美元則全部依賴於未來的研發、註冊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這些款項能否到手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資本市場對這筆交易的反應異常冷淡,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場擔憂的首要因素,3,500萬美元的現金首付款在整體交易規模中僅佔1.75%,遠遠低於中國創新藥出海交易的平均水平。交易對手的實力則是市場的另一重擔憂,Zenas成立於2019年11月,是一家臨床階段的全球生物制藥公司,2024年9月才登陸納斯達克,2025年上半年,Zenas營收僅為1,000萬美元,淨虧損8,579.60萬元,Zenas能否兌現奧布替尼的海外研發承諾並承擔後續巨額付款存在一定風險。 奧布替尼曾遭「退貨」 這次BD交易中的核心奧布替尼,是諾誠健華的支柱產品。奧布替尼作為國內首個且唯一獲批針對復發或難治性邊緣區淋巴瘤適應症的BTK抑制劑,獨家產品優勢明顯。在血液腫瘤領域,奧布替尼共獲批三項適應症,且均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2025年上半年,諾誠健華收入同比增長74.3%,達到7.3億元,主要歸功於核心產品奧布替尼的持續放量,其銷售額達到6.37億元,同比增長52.84%。 這並非是諾誠健華首次就奧布替尼進行對外授權。2021年,諾誠健華曾將奧布替尼的多發性硬化等適應症授權給跨國藥企渤健(BIIB.US),獲得後者一次性支付的不可退還和不予抵扣的首付款1.25億美元。相比之下,此次從Zenas獲得的現金首付款金額明顯較少。 然而,2023年2月15日,渤健決定為便利而終止(Terminate for Convenience)雙方達成的上述合作和許可協議。渤健與諾誠健華均未披露終止合作的具體原因,但諾誠健華表示,會繼續「加速推進奧布替尼作為潛在同類最佳BTK抑制劑在多發性硬化症(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全球臨床開發。」 目前,諾誠健華已於2025年第三季度啓動針對原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PPMS)的III期臨床試驗,並預計於2026年第一季度啓動繼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SPMS)的III期臨床試驗。 諾誠健華管理層在10月9日的業務交流會上曾強調,公司將繼續積極推進更多產品通過多種形式走向國際化,並表示「BD是公司未來三年的重中之重」。此次與Zenas的合作,已經是諾誠健華在2025年內的第二次出海BD。今年1月,諾誠健華與康諾亞(02162.HK)將共同開發的CD20×CD3雙特異性抗體(ICP-B02)在部分領域的權益授權給美國Prolium公司,將獲得最高5.2億美元的總付款以及Prolium的少數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諾誠健華在BD交易中選擇了「保留核心權益,出讓非核心權益」的策略,保留了奧布替尼在腫瘤領域的全球獨家權利,以及在大中華地區和東南亞地區非腫瘤領域的權利。目前,諾誠健華的市銷率約為16倍,另一間因BD而股價震蕩的創新藥企業榮昌生物(688331.SH;9995.HK)的市銷率約為21倍。這筆交易可以成為諾誠健華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還是又一次曲折之旅,唯有時間能夠給出答案。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小米SU7再傳碰撞燃燒致死意外 累股價挫逾5%

小米汽車再度捲入安全風波。周一凌晨,四川成都一輛小米SU7行駛中發生碰撞後起火燃燒,導致駕駛人死亡。成都警方下午通報,死者31歲的鄧姓男子涉嫌酒後駕駛,事故仍在調查中。 小米集團(01810.HK)股價周一盤中一度重挫逾8%,最終收報49.08港元,跌幅達5.71%,單日市值蒸發近770億港元。消息引發市場關注,自九月下旬以來,小米股價累計下跌逾13%。 據財新報道,這已是今年第三起小米汽車碰撞後起火事故。3月安徽銅陵一輛SU7在高速公路激烈碰撞隔離帶後起火,造成3人死亡;4月廣東徐聞亦發生SU7與電動二輪車相撞釀兩死事故。小米當時表示,火勢為對方電動車電池爆燃所致。 SU7自去年3月上市以來累計銷售近34萬輛,小米汽車業務在今年第二季毛利率升至26.4%,顯示業務仍維持高速增長。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