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輝健康(6606.HK)宣佈,旗下針對幽門螺桿菌的消費者自測產品“幽幽管”,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註冊

重點︰

  • “幽幽管”能讓使用者利用糞便樣本自行檢測幽門螺桿菌,是第一個獲藥監局批准用於消費者自測的相關產品
  • 諾輝健康估值比同業高,甚至有一點泡沫狀態,但隨著新產品落地,有機會回落到相對健康水準

葉天娜

大家還記得去年2月,一家打著結直腸癌症早期篩選旗號的生物科技公司,成為香港去年的新股神話嗎?這家沒有盈利的公司,認購人數超過100萬,超額申購4,132倍,每手500股中簽機率只有2%;這檔股票首天掛牌不負眾望,比定價26.66港元(21.2元)狂飆2.15倍,小股民每手帳面獲利2.8萬港元,震撼港股市場。

這裡說的就是諾輝健康(6606.HK)。雖然這只股份曾經攀登到90港元附近,但最近已經跌到22港元水準,甚至比招股價還低。但是,它總算是迎來了重大利好消息。1月6日晚上,公司公佈旗下篩查自測產品 “幽幽管” 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註冊,該產品是一款基於糞便樣本,檢測幽門螺桿菌的胃癌篩查 “消費者自測” 儀器,是第一個獲藥監局批准用於消費者自測的相關產品。

無獨有偶,去年12月底,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公佈了第15份致癌物報告,其中幽門螺桿菌慢性感染被列為明確致癌物,相關話題更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多隻概念股爆發漲停潮,例如均瑤健康(605388.SH)、科拓生物(300858.SH)和亞太藥業(002370.SZ)等。

諾輝健康的幽幽管此時獲批,股價也自然反彈,上週五開盤已大漲46%,但不少投資者在高位沽出獲利,最終升幅收窄到只有10%,以21.2港元報收,並在隨後兩天小幅震盪。

中國第一證

幽門螺桿菌一下成為國民熱烈討論的話題,不少公司也來“蹭熱度”,連牙膏公司都說旗下的牙膏可對抗幽門螺桿菌,亂象引起藥監局高度關注,並展開打假行動。市場可能對幽幽管認識不深,擔心諾輝健康也是蹭熱一員,所以股價高開低走。

然而事實完全相反,以往幽門螺桿菌測試的產品要由專業醫護在醫療單位進行,但幽幽管是第一個讓市民自行檢測的產品,取樣和檢測就如“驗孕棒”般操作簡單,檢測前無需空腹、無特殊要求,採樣後將樣棒放回試劑管,手搖10秒,10分鐘後就知道結果。

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罪魁禍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的資料,中國新發胃癌病例和死亡病例占全球43.9%和48.6%,當中接近90%的患者都曾被幽門螺桿菌感染。由此可見,消費者自測的幽幽管雖不能直接測出癌症,但可以緩解用者對患癌的焦慮,商業空間巨大,而且暫時是獨市生意。

此外,幽門螺桿菌復發率高,因此有重複購買潛力,如果成功在前端市場佈局,有助累積客戶信任度,成為諾輝健康未來增長動力。

2015年成立的諾輝健康,一直在癌症篩查細分賽道打拼,兩個已經商業化的產品“常衛清”和“噗噗管”針對中國結直腸癌症患者,變現能力相當不俗,去年上半年常衛清收入同比升1.5倍到1,418萬元(223萬美元);噗噗管半年收入2,957萬元,同比大增6.2倍。

生物科技公司的研發能力最重要,去年上半年諾輝健康的研發開支翻倍到2,123萬元,主要是擴充研發團隊和增加研發投資,由於去年以高估值上市籌得接近19億港元,研發費用暫時不用擔心,更開始佈局宮頸癌、肝癌和鼻咽癌等其他篩查領域。

擴展多賽道

根據公司半年財報,旗下非侵入性家用型尿液宮頸癌篩查測試產品,估計今年將進入臨床測試;去年9月,自主研發的另一種肝癌早期篩查產品已申請專利;去年底,諾輝健康公佈將與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合作發展針對鼻咽癌的篩查產品,反映公司正實行多賽道策略。

公司距離賺錢仍遠,畢竟去年上半年錄得29億元巨虧,雖然大部分是因為優先股公允價值虧損,但扣除這部分也虧本1.3億元,但其收入同比翻三倍到4,393萬元,假設下半年維持,全年收入約8,786萬元,以上週五收盤價計算,市銷率高達85倍。對比其他同業股,海利生物(603718.SH)和萬泰生物(603392.SH)市銷率只有29倍和28倍,較高的華大基因(300676.SZ)也只有47倍,可見諾輝健康估值頗高。

雖然如此,如果新產品陸續獲得官方批准,公司收入將會快速增長,畢竟工信部等部委在去年底發佈的《 “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中,已把即時即地檢驗產品列入重點發展規劃,正好符合諾輝健康的業務,當新產品投入銷售,將成為估值修復的重要催化劑。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Nicefilm eyes Hong Kong listing

影視娛樂轉活 耐看娛樂第四度闖關

耐看娛樂先後三次向港交所遞交申請均以失敗告終,近期內地影視業務表現理想,公司乘勢再申上市,冀望能第四度闖關成功 重點: 公司2022年利潤大升2.5倍,主要是年內出售許可IP獲7,500萬元 由於業務性質取決於製作最終是否受歡迎,過去幾年公司盈利較為波動      陳嘉儀 中國網劇及網絡電影製片商耐看娛樂控股有限公司兩年內第四度闖關港股,繼去年1月、7月和今年3月後,於9月再向港交所提交申請。從最新遞交的初步招股文件所見,之前一直被詬病業績太波動,未見有太大改善。 耐看娛樂原稱耐飛科技,於2016年成立,主要經營網劇、網絡電影、許可IP以及院線電影四大業務,其中網劇及網絡電影佔據絕對的比重。歷年生產及製作的作品中,29部網劇及61部網絡電影已首播並產生收入,主要在中國五大網絡視頻平台——優酷、愛奇藝(IQ.US)、騰訊視頻、芒果TV及嗶哩嗶哩(9626.HK)發行。 根據初步招股文件,該公司2020年至2023上半年的收益和淨利潤,繼續如過山車般上落。 收益方面,由2020年的2.59億元,大升33%至2021年的3.46億元後;翌年回落逾40%至2.06億元;今年上半再同比反彈1.18倍至1.62億元。股東應佔溢利方面,過去三年半分別為3100萬元、1805萬元、4,755萬元及1,097萬元。期內,網劇及網絡電影分別佔總收益的76.8%、93.2%、62.3%及91.4%。同時值得留意的是2022年淨利潤大升1.68倍,主要是年內出售許可IP獲益7,500萬元,毛利高達5,079萬元所致;而今年上半年同比大升2.4倍,主要是去年同期只賺303萬元的低基數效應。 成功需靠爆款 收益和淨利潤大上大落,一個重要原因是其收益往往取決於單項目的表現。初步招股文件披露,耐看娛樂單一網劇產生的收益介乎10萬元至7,410萬元,單一網絡電影產生的收益介乎5,000元至3,940萬元,範圍差異甚大導致經營的不確定性。這也意味著在每年上架的作品中,如果有一部或多部網劇及網絡電影“爆款”、“爆雷”或成本嚴重超支都足以反轉全局。 內地網劇主要分為分賬劇、定制劇、版權劇三個類型。分賬劇是指視頻平台以收益分成的方式,向製作公司支付許可費,具體費用由收益分成機制決定;定製劇是由視頻平台主導產品內容,製作公司只承擔製作的職能;版權劇則是由視頻平台以固定費用方式支付許可費。每部網劇及網絡電影的毛利範圍高低,取決於網劇類型、投資規模、投資比例、採用的收入確認模式以及網劇及網絡電影播出時的行業整體環境。 一般而言,分賬劇及版權劇的毛利率較高;近年比較多平台採購的定製劇,毛利率通常是最低的。以耐看娛樂為例,分賬劇過去三年半毛利率介乎35.8%至53.7%,版權劇介乎42.3%至83.3%,定製劇只介乎5.6%至19.9%。耐看娛樂早期以製作版權劇為主,自2018年以來由於市場低迷,各大視頻平台為了“降本增效”均傾向製作質量及成本效率較高的自製劇,如愛奇藝的「迷霧劇場」及騰訊視頻的自製劇均取得不俗口碑,導致版權劇採購量大幅下降,定製劇則持續上升。 耐看娛樂前五大客戶都是知名視頻平台,在大勢所趨下,版權劇由2020年貢獻總營收45.2%,斷崖式下降至2021年的5.5%,2022年至今更是清零;定製劇營收佔比則由2020年的15.2%,反覆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47.3%。受到新冠疫情打擊,叠加低毛利率影響,去年網劇業務營收同比大挫近七成,至7,913萬元,要靠出售許可IP來撐起業績。如視頻平台繼續加大自製劇的投入,定必進一步壓縮其發展空間。 創優酷分賬劇紀錄 雖然今年情況略有改善,上半年網劇營收達1.2億元,6月中旬播映的的分賬劇《當我飛奔向你》,票房收入超過6,080萬元,在2023年優酷播出的分賬劇中創下最高票房收入;較高的分賬劇貢獻營收佔比,也由2020年僅4.4%,上升至26.6%;惟網劇業務毛利率由去年全年39.9%降至20.2%,拖累整體毛利率由44.7%降至25.5%。再加上短視頻平台入局,衍生出微短劇等網劇影視作品,也對其網劇和網絡電影製作業務構成競爭,如何才能突圍而出是未來的最大考驗。 同類可比的影視公司中,已經上市的稻草熊娛樂(2125.HK)去年全年及今年上半年營收分別為9.8億元及4.62億元;檸萌影業(9857.HK)分別為9.51億元及4.22億元。然而資本市場對兩者均投下不信任票,去年8月上市的檸萌影視,在今年春節電影票房報捷後,曾乘勢衝上34.15港元,惟近日已回至9港元水平;而2021年1月上市的稻草熊娛樂,同年4月高見15.3港元後,股價也步入長期下降軌,剛於9月21日做出0.55港元歷史低位,追蹤市盈率跌至4.35倍,市值僅3.92億港元。 觀乎兩者表現可以預期耐看娛樂即使有阿里系背景,由阿里影業(1060.HK)間接持有10.35%,恐怕也難爭取到高估值。耐看娛樂最終是否耐看,我們拭目以待。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洪恩以靜制動 應對經濟不確定性

這家兒童教育產品和服務供應商,第二季度營收僅增長4.5%,但得益於研發支出削減,利潤近乎翻倍 重點: 洪恩二季度營收增長4.5%,表現平平,但受益於成本控制,力保利潤率,實現利潤的強勁增長 在去年底達到峰值後,該教育公司的遞延收入連續第二個季度下降      陽歌 中國兩年前對教育行業的嚴厲整頓摧毀了整個行業,包括數十億美元計的市值,因為這個行業的很大一部分在短短幾個月里就被抹去。但現在塵埃落定,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剩下的幸存者,是否有可能真的再次得以蓬勃發展? 在這一點上,洪恩教育(IH.US)的最新財報看上去不太令人鼓舞。季報顯示,該公司的業務實際上處於暫停狀態,勉強實現了個位數的收入增長,這對於雜貨店等增長緩慢的行業來說可能還不錯,但從增長的角度來看,實難令人興奮。 洪恩本季度利潤幾乎翻了一番,乍看令人印象深刻。但細看就不難發現,其利潤增長和前幾個季度的三位數增長相比,其實有所放緩。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增長都來自該公司削減研發支出而節省的成本。 這種削減現在可能對利潤有利,但同樣,它們並不是一家渴望增長的公司該有的標誌。 洪恩在兩年前的整頓行動中幸存了下來,至少這一點應該受到稱贊。那次整頓行動主要針對的是K12學科類課後輔導服務提供商。由於產品和服務更多聚焦於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學習技巧,而不是特定的學校科目,洪恩得以幸免。 但在經歷了這次打擊之後,該公司始終未能用2020年IPO前後取得的那種兩位數,甚至三位數的高收入增長來激起投資者的興趣。因此,其股價較IPO價格下跌了約四分之三。這可能比很多破產的教育機構要好,但如此疲軟的增長很難吸引新投資者購買它的股票。 洪恩較為正面的一個特點就是它的盈利能力,因為它的大多數同行還在虧錢。相比之下,該公司去年扭虧為盈,並在最新報告期內連續第六個季度實現盈利。但其市盈率目前僅為7倍。 其市銷率略好一些,為1.2倍,因為投資者認可該公司至少實現了盈利這一點。相比之下,還處於虧損的網易有道(DAO.US)市盈率僅為0.63倍,不過瞄准成人教育的粉筆(2469.HK)在今年首次實現盈利後,市銷率漲到了3.3倍。 洪恩的股價在上週四公佈業績後的兩個交易日內上漲了5.5%。 但後來又在週一回吐了所有漲幅,這很好地總結了投資者對這家公司,可能也是對當今中國教育行業缺乏興趣這一現實。 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做出改變,因為目前中國經濟的不確定性導致消費者控制支出。儘管中國家長以捨得在教育上投資而聞名,但在經濟不確定時期,這類支出也是相對容易最先被砍掉的支出之一。 謹慎行事 近來,洪恩似乎也變得更為謹慎,在當前的經濟氣候下,這或許是一個值得稱贊的品質。該公司在二季度將總體運營成本實際削減了7.6%,至1.3億元,其中研發支出削減19%。 與此同時,銷售和營銷支出增長21%,表明該公司仍在為現有產品爭取新客戶。因此,洪恩在二季度的平均月活躍用戶數(MAU)同比增長11.7%,達到 2,030萬,這是其主要業績指標中為數不多的兩位數增長之一。 另一個積極的趨勢來自遞延收入和預付款,在去年底達到峰值後,過去兩個季度一直在降。這一數字在2021年底為3.03億元,但在去年底急劇上升至3.79億元,因為在中國採取嚴格的疫情限制措施期間,消費者難以支付賬單。 但這一數字今年開始下降,到6月底回落至3.26億元。雖然中國取消「清零」政策可能是這種改善背後的主要推動力,但洪恩在當前經濟放緩的環境下變得謹慎起來,也應該是原因之一。 然而,在經濟不確定時期,謹慎是值得稱贊的事情,但它很難讓人感到興奮。洪恩二季度的營收僅增長4.5%,從上年同期的2.31億元增至2.41億元。這一小幅增長,加上對成本的控制,幫助該公司將毛利率維持在相對強勁的70.9%,與上年同期的70.8%大致持平。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該公司的利潤增長了93%,達到4,210萬。 洪恩的財報中另一個略顯積極的因素是現金持有情況,這個數字從去年底的10.5億元小幅升至6月底的11億元。雖然這看起來可能並不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數字,但在目前的環境下,任何增長都表明該公司不會很快面臨現金短缺的問題。 最後,我們還是要回到開頭提出的問題,也就是:洪恩和其他民辦教育公司還能恢復它們之前的高速增長嗎?實話說,中國人一直非常重視教育,幾千年來的傳統現在也很難改變。 這意味著該市場在未來仍有很大的潛力。但首先,中國必須克服當前的經濟放緩,恢復更穩定的增長。而且,未來的打擊行動總是有可能發生的,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仍會是一個主要的風險因素。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H.HK
Lithium miner Ganfeng Lithium announced Monday that it will acquire 33.33% of Chongqing Ruichi Automobile for 1 billion yuan.

快訊:贛鋒鋰業購電動車企33.3%股權

最新:鋰化合物生産商江西贛鋒鋰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772.HK;002460.SZ)周一公布,計劃以10億元現金認購瑞馳電動新增註冊資本,增資完成後,將持有該公司33.33%股權。 利好:瑞馳電動聚焦於電動商用車業務,是一家具盈利能力的公司,今年首7個月的淨利潤為2,493萬元,贛鋒鋰業收購其股權,將有助擴大新能源產業鏈的下游業務。 值得關注:截至今年6月底,贛鋒鋰業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01億元,這宗交易將耗用其約10%的現金,但公司預計對財務狀況不構成重大影響。 深度:贛鋒鋰業是一家布局全球、處於產業鏈上游的大型鋰產品生產商,主要開發阿根廷、澳洲及中國境內的鋰礦。受惠於下游客戶對碳酸鋰產品的需求強勁增長,相關產品銷售價格按年大漲,加上動力電池及儲能產業市場持續膨脹,該公司的鋰電池板塊銷量明顯增加,引領去年收入及淨利潤分別大漲275%與292%。但踏入2023年,全球鋰礦行業開局不順,鋰價跌勢未止,其上半年收入雖上升26.5%至181億元,但淨利潤卻減少19.4%至58.7億元。 市場反應:贛鋒鋰業周二股價下挫,其港股中午收市跌2.7%至32.05港元,創52周新低。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1772.HK 002460.SHE
Weilong is opening up a third front

冀突破銷售瓶頸 衛龍闢第三戰線 

內地辣條一哥衛龍,8月份通過零食專賣店管道的銷售量按月大增38.1%,這個新銷售模式能否幫助公司業務更上一層樓? 重點: 衛龍在8月份通過零食量販渠道共銷售37.18萬箱產品,較7月份增長38.1%。 以往公司近九成銷售來自線下經銷商進行,一成來自線上渠道,未來零售專賣店渠道將是第三個增長點。       羅小芹 衛龍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09985.HK)上半年業績得以轉虧為盈,有賴期內淘汰低價或無利可圖的產品類別,但調整產品架構只能改善毛利率,要提升銷售收入,有需要在線下及線上渠道以外開闢第三條戰線。 根據衛龍公告,最近幾個月以來,公司與數十家零食量販系統達成了合作,零食專賣店管道的銷售持續上升,增長迅速,通過差異化的產品及定價策略,進一步拓展年輕消費客群,發展線下銷售網絡。公告正好反映新策略初步取得成果。 衛龍表示,8月份通過零食量販渠道共銷售37.18萬箱產品,較7月份增長38.1%。公司並指,面對中國休閒食品行業管道的多元化變化,及部分線下銷售渠道的消費流量下降,公司積極擁抱新興零食專賣店管道帶來的增長機遇,持續加強全管道運營及擴張策略。 衛龍是內地領先的辣味休閒食品企業,按2021年銷售額計,衛龍於所有辣味休閒食品企業中排名第一,但因為辣味食品市場高度分散,競爭非常激烈,衛龍的市佔率也只有6.2%,而且近年業務高增長不再,有進入瓶頸之勢。 去年12月衛龍登陸港股,招股價為10.56港元,經歷過上市初期的短暫蜜月期後,股價便拾級而下,至今年8月22日一度探底至6.31港元,幾乎較52周高位12.14港元腰斬近半,讓公司更有迫切性改善業務利潤率。 新模式試水温 對於零食量販的新商業模式,衛龍於上月公布的中期財報早已披露端倪,今次公告亦顯示新商業模式率先在7月試水温。 衛龍今年上半年收入23.27億元,收入實現3%小幅增長,淨利潤4.47億元,去年同期則虧損2.61億元,期內毛利率由上年度同期的38.1%增加9.4個百分點至47.5%。 若比較其他以辣味食品見長的上市公司,普遍收入都快速增長。例如:鹽津鋪子(002847.CN)收入同比增速高達56.64%;周黑鴨(1458.HK)、絕味食品(603517.CN)及勁仔食品(003000.CN)的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19.8%、10.91%及49.07%。 雖然收入小幅增長,但衛龍優化產品結構,變相提高產品的均價,從而改善毛利率,更造到扭虧為盈,主要原因是衛龍上半年對主要產品進行結構調整,變相提高平均售價,加上原材料價格下降,而通過持續優化生產工藝流程,亦優化了成本管理。 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23.3億元中,近九成是來自線下經銷商,是公司主要銷售渠道,銷售額約為20.65億元,其餘一成來自線上經銷商,例如衛龍食品通過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及快手等線上平台進行直銷。 即使衛龍整合了線下傳統及線上渠道,但公司仍面對客流量下滑的負面影響,意味公司高增長年代已不復再,就算上半年扭虧為盈,也未能泛起太多漣漪,近期股價只徘徊7.5港元水平。 拓零售專賣店渠道 零食專賣店渠道的利潤率與線下渠道應該相差不大,但預計會高於線上渠道,因為參與線上經銷的都是強勢大平台,衛龍通常都會向這些平台更多讓利,以取得廣告宣傳效果。 今年上半年衛龍的經銷及銷售費用為3.67億元,同比增加36.3%,佔期內總收入的15.8%,而去年同期經銷銷售費用佔比為11.9%。經銷及銷售費用增加進一步印證線上渠道實際促銷作用有限,主要用於宣傳。 正如公司所言,經銷及銷售費用的增加主要兩方面,一是推廣及廣告費用同比大增1.46倍至8,980萬元,公司在電商平台以及其他線上媒體平台開展的線上廣告活動(例如直播)和達人推廣活動以及戶外媒體上組合投放活動增加;二是因銷售團隊不斷擴大,期內僱員福利費用增至1.65億元所致。 究竟衛龍現價昂貴嗎?公司的延伸市盈率(Trailing PE)19.4倍,低於競爭對手周黑鴨、絕味食品及勁仔食品的64.36倍、59.12倍及29.84倍,這反映出衛龍因業務增長停滯不前而出現股價折讓,若衛龍能成功開闢新戰線,將有助重估公司價值。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9985.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