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minent US targeting casts shadow over future of WuXi AppTec

美國針對一觸即發 藥明系前景蒙塵

美議員推《生物安全法》擬禁止聯邦機構或接受聯邦資助的機構,購買中國生物技術公司的設備與服務,藥明康德等CXO企業遭點名 重點: 藥明康德去年上半年收入超過65%來自美國 藥明康德澄清從未贊助涉軍項目,亦沒有直接收受相關投資      李世達 中美競爭正從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轉向「醫藥戰」。1月26日,一則報道令中國多家CXO(醫藥代工)企業股價應聲下跌,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跨黨派提案,擬禁止美國聯邦機構購買特定生物技術公司的設備及服務。對於營收主要來自美國的中國CXO企業來說,這條法案可說攸關生死存亡。 消息公布後,遭點名的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股價在A股及港股兩市應聲急跌,其關聯公司藥明生物(2269.HK)、藥明合聯(2268.HK)無一倖免。藥明康德從25日收盤價76.2港元,三個交易日下跌26%至56.3港元;A股跌幅亦達22%;藥明生物股價則跌去31%。 對於上個月才剛剛宣布大手筆回購股份的藥明系來說,無疑是沈重的打擊。 這項新法案被稱為《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由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等多位議員提出。法案中提到,中國尋求主導生物技術作為未來產業,且該國的生物技術公司「多次與解放軍實體合作」,當局有權迫使他們交出數據。 在參議院提出類似提案的參議員羅姆尼(Mitt Romney)表示,當前中國生技公司正透過醫療檢測,收集全球數百萬人的基因數據,許多被抽血的美國公民,並不知道誰有權查看其DNA與敏感數據。隨著生技領域發展,中國能夠大幅收集這些數據,在未來中美科技戰中佔據上風。 法案直接點名藥明康德,指其曾贊助「軍民融合活動」,接受「軍民融合基金」的投資,並指其同系的藥明生物CEO陳智勝曾是解放軍醫藥科技的教授之一。 對於這些指控,藥明康德發布自願性公告,指法案有關藥明的內容「不恰當也不準確」,重申公司發展不會對任何國家的安全構成風險,澄清公司從未贊助過涉軍項目、沒有直接收受相關基金投資。 是否「極小概率事件」? 藥明生物則發出澄清公告,指法案提及陳智勝有關解放軍醫藥科技學術頭銜,是2013年在唯一一次受邀講座後,作為一種禮遇而授予,這是中國高等院校慣例。強調陳智勝沒有為軍事醫學科學院或任何具有軍事背景的機構工作過,也沒有從具有軍事背景的機構中獲得過任何報酬。 「生物安全法只是一個反華議員的提案,到成為法律是極小概率事件,而且需要幾年的時間」陳智勝說。 陳智勝口中的「極小概率」事件,幾乎推翻了公司為了挽救股價所做的努力。在公司澄清後,藥明系股價仍持續下跌。 藥明康德營收超過八成來自境外。根據2023年中期業績,藥明康德境外業務佔總體營收的82%,美國佔比超過65%,來自中國境內的收入僅佔17%。藥明生物也是如此,去年上半年營收有54%來自北美。 藥企眼中的「富士康」 藥明系對於歐美藥企來說,重要性就像富士康之於蘋果。歐美藥企負責新藥研發、品牌及銷售,而像藥明系這類的CXO企業,則負責技術相對沒那麼尖端的研發、驗證與生產,提供外判代工服務。頂尖藥企集中在歐美,意味著中國CXO企業收入仰賴海外,很難改變。 儘管不少中國分析師認為,有關法案成功立法的可能性不高,然而隨著美國總統大選臨近,與中國的戰略競爭將會在更多層面被檢視。像藥明系這樣與美國企業廣泛合作並掌握敏感數據的企業,勢必會被推到風口浪尖。 事實上,在生物科技領域禁止中國企業的呼聲,早在去年11月就已出現,當時有16個保守團體致信國會參眾兩院,呼籲在國防授權法案(NDAA)修正案中修法禁止與「敵對生物技術公司」,特別是中國的華大基因(300676.SH)簽訂合約。 總統拜登最終簽署的2024年國防授權法中,與中國相關的技術合作、技術轉移等受到重點關注,尤其是在新能源、生物技術、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因此無論法案最終是否成為法律,美國政府逐漸收緊與中國生物技術領域的合作,已經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慎防政治風險 然而,有投資銀行認為市場目前的反應過於激烈,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指出,即使該法案成為法律,亦只是限制接受聯邦資金的項目外判給海外公司。藥明康德作為一家高性價比的服務提供商,可於生物製藥行業發展中得益。大和則稱,藥明生物曾於美國商務部的未經核實名單中排除,或可作為類似事件的參考,將藥明生物評級由「持有」上調至「買入」。 醫藥研發仍是增長快速的領域,目前藥明康德市盈率跌至15倍,低於藥明生物的21倍,仍高於同業凱萊英(6821.HK;…

檢測公司蜂擁上市 艾迪康爭疫後商機

中國其中一間最大的獨立醫學檢驗實驗室服務商,希望在收入下挫前趕上上市列車 重點: 受惠疫情,艾迪康的新冠病毒檢測服務在過去三年貢獻44.4億元營收,隨著檢測需求斷崖式下降,未來收入及盈利將下滑 該公司申請上市前曾連續兩年派息,去年5月更動用全部留存收益,向股東分紅8.65億元   陳嘉儀 又一家坐上新冠「疫情火箭」的檢測商,計劃到港交所上市。 歷史可追溯至2004年的艾迪康控股有限公司,是全國連鎖經營的獨立醫學檢驗實驗室(ICL),曾於2021年6月及去年3月兩度遞表港交所,但都無功而回。作為新冠疫情受益者,該公司於中國疫情退卻後,選擇於3月初再度遞交主板上市申請。但除了新冠檢測業務外,它還有甚麼賣點吸引投資者? 根據初步招股文件引述調查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0至2022年總收益計,該公司為中國三大獨立醫學檢驗實驗室服務商之一,目前在全國設立了32家醫學實驗室,主要為醫院、體檢中心及製藥公司等提供檢測服務,可提供4,000多種醫療診斷檢測,其中包括1,700多種普檢項目及2,300多種特檢項目。 艾迪康早於2004年1月由創辦人林繼迅和林鋒兄弟在杭州設立首個獨立醫學實驗室,並於2010年成為中國首個獲得ISO 15189醫務化驗室品質管理標準認可的同類機構。 該公司早年發展平穩,並把業務拓展至醫療產品銷售及與受託研究機構(CRO)合作。直至2017年,其高層人事動盪並陷入虧損,決定於2018年9月進行A輪融資,投資者包括凱雷集團(CG.US)旗下基金,以2.14億美元(14.9億元)從林氏兄弟手中收購了近49%股份,成為單一最大股東,兩人自此退出管理或行政職位。 預告收益大降 股權易手一年多後,中國於2020年初爆發新冠疫情,為獨立醫學實驗室帶來巨大商機。艾迪康把握機會,同年2月開始提供新冠病毒檢測,帶動業務高速增長,總收益由2020年的27.4億元,大增至2022年的48.6億元,同期淨利潤更由2.89億元增至6.85億元。 單計新冠病毒檢測服務的收入,在過去三年已佔集團總收益33.7%至47%,累計高達44.4億元。不過,隨著中國政府去年底取消強制核酸檢測要求,艾迪康已預告相關收益將會大幅下降。 多家曾享受「疫情紅利」的A股上市核酸檢測公司,已開始對旗下核酸檢測固定資產和存貨計提了大量減值準備。深圳上市的華大基因(300676.SZ)預告去年計提約4億元減值準備;迪安診斷(300244.SZ)也預告會對1.5億元至2億元的新冠檢測固定資產及存貨進行報廢處理。反觀艾迪康未有在去年業績中作出相關計提,因此相關財務衝擊可能會反映在2023年財報上。 事實上,就連內地交易所也對這類企業未來盈利能力存疑。上交所和深交所去年11月曾稱,將會從嚴審核涉及核酸檢測企業的上市申請,重點關注其科創屬性、核酸檢測相關業務與主營業務的關聯性,以及相關收入的可持續性等。而在港交所,單計過去一個月,已分別有至少三家從事新冠檢測業務的公司遞表申請上市,除了本文提及的艾迪康外,還有臻和科技及優迅醫學。 參考艾迪康的財務報表,反映新冠檢測的臨床分子生物學檢測業務去年錄得27.08億元營收,佔整體收入達55.7%。隨着強制新冠檢測取消,未來收入將受負面影響,恐怕難獲上交所和深交所「開綠燈」,難怪該公司捨近圖遠,第三度向港交所爭取上市。 股東盡情收割 社會逐步復常,獨立醫學檢驗實驗室也將回到常規業務,目前其市場主要分為普檢及特檢。常規普檢包括血液化驗、尿液分析和過敏試驗等,以測量各種重要的健康指標,但業務經過多年發展,市場已趨於成熟,利潤空間較小;特檢則包括分子檢測、基因檢測等,具有數量少、成本高、技術要求高的特點,其市場競爭較低,利潤也相對較高。 除了行業龍頭金域醫學(603882.SH)和迪安診斷正發展特檢業務,艾迪康也相當積極,其特檢目錄僅於去年就增加了850多個新項目,主要集中於遺傳病、實體瘤及血液病等,並組建了一支由200多人組成的特殊銷售團隊,試圖開拓業務增長點。 不過更惹人關注的,是艾迪康兩次在申請入表上市前大手分紅。繼2021年6月分紅6,990萬元,公司再於去年5月宣派8.65億元股息,相當於截至同年3月底留存收益的100%。其招股文件更預告,公司在可預見的將來都不會派付任何現金股息,反映大股東已在上市前盡情收割。 經歷2020年12月的B輪融資後,凱雷的持股量已減少至39.87%,但仍為艾迪康的控股股東,連同仍然持股24.9%的林氏兄弟,已合共獲派逾6億元股息。 按照B輪融資作價,艾迪康估值約73.7億元,較A輪融資時的30.4億元大漲133%。然而,B輪融資是於新冠疫情帶動業績上揚時進行,由於市場已急速轉變,參考主要競爭對手迪安診斷的追蹤市盈率6.98倍,按艾迪康去年淨利潤6.85億元計算,其最新估值已降到47.8億元;考慮到艾迪康今年的業績或「變臉」,實際估值可能會更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諾輝新產品助估值去泡沬化

諾輝健康(6606.HK)宣佈,旗下針對幽門螺桿菌的消費者自測產品“幽幽管”,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註冊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