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wei’s chip breakthrough forces US to scramble for counter-measures

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橫空出世,為中國突破美國高科技圍堵帶來一絲曙光,但可能因此惹來美方更嚴厲的制裁手段。

重點:

  • 外媒引述美國官員指,最快10月初更新對中國出口人工智慧(AI)晶片和半導體生產設施的限制
  • 華為使用了自主研發的7納米通訊芯片麒麟9000s,作為搭載手機的引擎,性能直迫4納米工藝的高通驍龍888

     

羅小芹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旗艦手機Mate 60 Pro,最大亮點是搭載了由同系芯片設計公司海思開發的7納米通訊芯片麒麟9000s,性能直迫4納米工藝的高通驍龍888。在美國對華半導體產業強烈打壓下,為何內地企業仍有能力製造7納米工藝的芯片?這正是業界最感興趣的地方。

2019年5月美國以「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為由,將華為及70家關聯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切斷華為使用歐美高科技的渠道。

華為顯然是美方重點打擊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頭號對象,業界估計中國半導體產業落後美方約8至10年,但在Mate 60 Pro的處理器平台麒麟9000s橫空出世前,這個代差被縮窄至4年,美方擔心圍堵中國高科技已經出現很大缺口。

包括TechInsights在內的知名半導體市調機構所發佈的拆機報告,雖然Mate 60 Pro採用了中芯國際(0981.HK,688981.SH)代工的14納米工藝,但添加了由台積電(TSM.US)於開發的N+1或N+2技術,使芯片性能接近7納米級別,甚至部分技術指標迫近5納米。

麒麟9000s是芯片組(Chipset),擁有CPU、多個GPU繪圖處理器、神經網絡處理器及5G調解器,通過一些特殊工藝將14納米提升至7納米,性能上與高通4納米的驍龍888芯片已可一拼。要留意的是,麒麟9000s是上代DUV光刻機製造的產品,驍龍888則使用更先進的EUV光刻機製造, DUV要製造7納米芯片會面對巨大挑戰,所以很難在量產上保持高良率。

早於EUV光刻機面世前,台積電於2017年通過N+1模式開始量產7納米晶片,至2020年公司已量產10億片,以DUV製造7納米芯片,成本要較EUV高三成,所以台積電自2020年起放棄DUV,轉移專注EUV生產,2017年底台積電前資深工程師梁孟松加入中芯後,由於中芯受美國制裁,中芯與其他內地科企向荷蘭ASML(ASML.US)下單的5部EUV光刻機,全部都未能付運,於是梁孟松倡議的N+1模式重新受中芯重視。

不過,中芯希望借DUV突破美國圍堵再受刁難,近月美國拜登政府對華制裁不斷升級,早前宣佈禁止美籍公民、綠卡持有者及美國企業都要被禁止向在華的DUV光刻機提供維修服務。

今年8月底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四天,華為趁她訪華期間宣佈推出Mate 60 Pro,一方面是中方突破美國高科技制裁的宣示,另方面也想搶佔蘋果公司(AAPL.US)於9月12日推出iPhone 15 Pro的先機,甚至有網民二次創作將雷蒙多扮成華為機的代言人,雷蒙多其後接受訪問時稱,美國政府雖然未有證據顯示華為有量產高端晶片的能力,但她重申美方仍有很多制裁手段。

美將實施新限制

近日路透社引述美國官員的獨家報道,拜登政府已知會北京,最快10月初更新對中國出口人工智慧(AI)晶片和半導體生產設施的限制。該名官員稱,提前示警是試圖穩定這兩大經濟體緊張關係的一種政策決定。

自去年9月底該部門對中俄(包括香港)實施高端AI晶片(主要供應商為Nvidia及AMD)的禁售令,該禁令目的是避免此類晶片被用作軍事用途。另外,美方亦聯同荷蘭及日本實施對華半導體生產設施的限制。如今實施限制已過一週年,是時候進行限制更新,一般相信美國商務部會推出更辣的版本。

華為雖然受到制裁,但它卻是高通最大客戶之一。據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指出,去年華為向高通採購2,300至2,500萬片芯片,今年採購量提升至4,000至4,200萬片。高通先前獲得美國特別許可證,可向華為出售芯片,不過僅適用於一些不太先進的 4G 電信芯片。

他表示,若中芯能夠以略高於EUV的成本量產麒麟9000S,從明年起華為便有機會減少從高通購入高端芯片,由於驍龍888售價較麒麟9000S高,這會使華為省卻一大筆費用,而高通的收入現金流將受到影響,假設高通明年出貨量減少6,000萬片,每個驍龍888芯片組成本為180美元,高通一年將損失108億美元收入。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納入港股通 正力新能升勢曇花一現

鋰離子電池製造商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3677.HK)周一宣布被納入港股通,內地投資者將能買賣其股票。 公司表示,通過連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的交易機制,已於周一正式啓動。 公司表示:「董事會認為,公司被納入港股通名單,將有助加快擴大股東基礎及提高股份流通性,並進一步提高在資本市場上的聲譽及品牌知名度。」 獲納入港股通的首個交易日,正力新能股價周一上漲6.4%;但次日回吐多數漲幅,周二收市下跌3.6%,報10.83港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超額7,557倍破港紀錄 大行科工首掛午收升21%

折疊自行車製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二首日在香港掛牌,開市即升36%報67.5港元,之後股價略回軟,中午收市報60港元,升21%。 公司發售792萬股H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每股售價49.5港元,錄得超額認購7,557.4倍,打破香港新股認購紀錄,國際配售超額20.65倍,集資淨額3.42億元。 集資所得三成用於生產系統現代化及擴大運營規模、三成用於強化經銷網絡及策略性品牌發展、另外三成用於研發,餘下一成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花旗銀行申請終止銀聯成員資格

中國銀聯近日公告,已終止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的成員資格。銀聯方面證實,此舉為花旗中國主動申請,與其近年全面退出個人銀行業務相關。 據財新周五報道,花旗中國回應指出,隨著零售財富管理和信用卡業務的出售與關閉,銀聯成員資格已無必要,但對公業務的境內外支付和收款不受影響。該行強調,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專注企業與機構客戶的跨境銀行需求。 自2021年花期集團(C.US)宣布退出包括中國在內14個市場的零售銀行業務以來,花旗中國已將36億美元的財富管理資產出售予滙豐,並於2024年完成零售及信用卡業務剝離。與此同時,花旗集團今年6月宣布精簡其位於上海和大連的全球技術中心,裁減約3,500名員工。 花旗中國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總資產1,761.42億元(246.9億美元),同比下降1.4%,但營收按年增長20.5%至57.96億元,淨利潤亦大增53.9%至17.55億元。 花旗退出後,至此在華持有銀聯成員資格的外資銀行僅剩八家,包括滙豐、渣打、東亞、星展、瑞穗、德意志、三菱日聯及恒生。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對衝中美關係風險 傳奇生物擬第二上市

彭博社周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抗癌療法研發企業傳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LEGN.US)正考慮通過二次上市,潛在地點包括香港、新加坡及倫敦。 傳奇生物將成為赴港二次上市中概股的最新成員,多數企業選擇香港上市,以對沖中美關係風險。傳奇生物由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創建,後者至今仍持有其48%股權,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業務遍及中國。 傳奇生物認為二次上市或可提升估值,尤其在香港市場,恒生生物科技指數年內累計上漲逾一倍。該公司美國上市股票周五收漲3.1%至36.08美元,年內累計漲幅約1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