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6.HK
Henlius Bio

復宏漢霖私有化失敗的阻力主要來自H股股東,私有化要約的價格相比IPO招股價幾乎腰斬

重點:

  • 復星醫藥對此表示遺憾但尊重股東的決定,並承諾將繼續支持復宏漢霖的長期發展
  • 復宏漢霖業績表現亮眼,是港股18A板塊中首家依靠產品銷售實現盈利的創新藥企

  

莫莉

近年來,港股市場長期低迷,生物醫藥行業股價表現平平,恆生醫療保健指數連續四年下跌,不少創新藥企業在港股市場的估值處於相對低位。在此背景下,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2696.HK)的私有化計劃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然而,港股18A公司的私有化第一槍,卻在H股中小股東的強烈反對下沒有打響。

1月22日晚間,復宏漢霖及其控股公司復星醫藥(600196.SH)發布公告,宣布關於吸收合併及私有化復宏漢霖的特別決議案未獲通過。這意味著,籌劃了半年的復宏漢霖私有化計劃宣告失敗,公司將繼續保留其H股上市地位。事實上,此次私有化的失敗已有先兆,復宏漢霖股價在揭曉結果前的8個交易日連續下跌,累計跌幅高達27.5%,意味著希望借私有化拉高股價的投資者已經提前「出逃」。

具體來看,復宏漢霖私有化失敗的阻力主要來自H股股東。根據香港證監會《收購守則》的規定,私有化議案不僅需要獲得股東大會的批准,還需要獲得至少75%的H股股東同意,且反對票不得超過10%。截至2024年6月,復宏漢霖的股份總數為5.43億股,其中1.63億股為H股,3.80億股為非上市股份。雖然三分之二以上的復宏漢霖股東已經批准私有化計劃,但在H股股東大會上,19.25%的H股股東投下反對票,因此私有化計劃流產。

復星醫藥在公告中稱對此表示遺憾但尊重股東的決定,並承諾將繼續支持復宏漢霖的長期發展。復星醫藥仍持有復宏漢霖59.56%的股權,控股地位不受影響。

根據2024年6月的私有化計劃,復星醫藥以24.60港元/股、總交易對價合計不超過54.07億港元吸收合併子公司復宏漢霖,與停牌前的不受干擾交易日前30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16.18港元/股相比,這份私有化的要約溢價約52.04%。不過,這一私有化價格對於許多H股股東來說並不算高,復宏漢霖在2019年港股IPO時的發行價為49.60港元,而私有化要約的價格幾乎腰斬,對於H股早期投資者來說,這一價格顯然難以接受。

此外,復宏漢霖近年來業績表現亮眼,是港股18A板塊中首家依靠產品銷售實現盈利的創新藥企。但是,復宏漢霖在上市時並未將其內資股轉換為H股,因此港股流通股並不多,影響了交易活躍度和市場流動性,股價無法充分反映公司的實際價值。

私有化失敗的消息公佈次日,復宏漢霖的股價開盤一度下跌超過11%,當日收跌7.95%,報15.74港元,比半年前的私有化要約價格低36.2%。不過,在隨後的兩個交易日,股價小幅上揚,反映資本市場對私有化失敗態度複雜。一方面,復宏漢霖保持獨立發展,或許會影響復星醫藥對其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在私有化失敗後,復星醫藥有更大動力採用資本運作方式提升復宏漢霖的市值。

業務穩健發展

憑借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商業化布局,復宏漢霖如今實現了持續盈利和穩健增長,有曲妥珠單抗、斯魯利單抗、利妥昔單抗等6款產品在中國上市,覆蓋腫瘤、自身免疫疾病等多個領域。2023年,公司實現營收53.95億元,同比增長67.89%,首次扭虧為盈。

2024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同比增長9.8%至27.46億元,淨利潤3.83億元,同比增長61%。期內,曲妥珠單抗在國內市場份額不斷攀升,實現銷售額14.06億元,同比增長約13.5%;在海外市場也高歌猛進,實現海外銷售收入約0.682億元,同比增長79.1%。2024年4月曲妥珠單抗在美國獲批上市,成為中美歐三地獲批的國產單抗生物類似藥,同年6月成功發貨沙特,有望成為首個登陸中東市場的國產單抗生物藥。另一款核心產品斯魯利單抗實現銷售收入約6.778億元,同比增長21.8%。作為全球首個獲批一線治療小細胞肺癌的抗PD-1單抗,斯魯利單抗已在中國、印尼、柬埔寨、泰國等地獲批上市。

憑借海外市場的銷售貢獻,復宏漢霖的業務還將繼續穩定盈利,而維持H股的上市地位不僅能擴大國際知名度,也能優化資本結構,拓展融資渠道。當前復宏漢霖的靜態市盈率約為15倍,另一家曾依靠產品實現年度盈利的18A企業康方生物(9926.HK)的靜態市盈率為24倍,顯示復宏漢霖的市值仍有較大成長空間。未來,復宏漢霖能否在復星醫藥的支持下實現更大的突破,值得市場持續關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優必選折讓11.4%配股籌31.1億港元

機器人製造商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二公布,配售3,146.8萬股新H股,相當於經擴大已發行股本的6.3%,配售價為每股98.8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折讓約11.4%,籌資總額31.1億港元(4億美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75%將用於投資或收購集團業務價值鏈中具潛力的上游或下游目標企業,或與相關行業整合或成立合營實體,15%用於業務運營及發展,10%用於償還貸款。 2023年上市的優必選,今次已是第六次配股集資,前五次共集資43億港元。今年7月,公司完成第五次配股集資,所得淨額為24.1億港元,截至11月24日,未動用餘額為15.12億港元。 優必選股價周二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12.1港元,轉升0.54%。該股今年至今累升約10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國泰十月客貨運量齊升

國泰航空有限公司(0293.HK)周一公布十月份運營數據,國泰航空及香港快運於上月共接載逾320萬人次旅客,按月增21%;貨運量則超過15萬噸,按月增長12%。 國泰顧客及商務總裁劉凱詩表示,受惠於國慶黃金周及中秋節等多個假期,十月初由內地前往香港及全球各地的休閒出行需求顯著增長。加上香港舉行多個大型展覽,吸引來自多個長途市場的入境旅客。公司在十月的載客率高86%﹐創近年同月新高。 國泰航空於本月開通每日往返長沙的直航服務,以及每周三班往返澳洲阿德萊德的季節航班;而香港快運將於本月下旬,開通每日往返沙巴的航班。 周二國泰開市升0.8%報11.69港元,過去一年股價由低位升4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五個八十後的夢想 卡諾普藉焊接機器人闖港交所

乘著資本市場對機器人青睞有加之際,相關公司蜂湧到港上市,主打工業機器人的卡諾普,成為最新一家搶上港交所的機器人公司 重點: 公司去年在製造焊接機器人的收入位列全國第一 盈利仍不穩定,去年虧損1,294萬元   劉智恒 內地紅得發紫的機器人企業宇樹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興興近日表示,如果說過去十年是機器人的「萌芽與探索」期,那下一個十年將是「生長與綻放」,機械人將從「能運動」走向「能做事」,從「行業工具」升級至「生活夥伴」。 機器人仿彿已成為未來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資本市場上,相關企業炙手可熱,一家接一家搶著到香港上市,令機器人逐漸成為港股一個重要板塊。眼見機不可失,成都卡諾普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也不甘後人,近日已遞交上市申請。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5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6%,更賺844萬元。相比眾多香港上市的機器人公司,表現可算不俗;畢竟在港上市的同類公司,能有盈利的簡直屈指可數。 卡諾普的業務主要有三大類,分別是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及具身智能機器人。當中又以工業類的焊接機器人為主,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以2024年的收入計,在焊接機器人上排名第一,另外在金屬及機械加工行業機器人應用方面,在中國亦屬領先企業。 夢想成真 卡諾普的成立,是五個八十後年輕人夢想成真的故事。2012年,當時工業機器人主要靠海外入口,鄧世海與四名朋友深信,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本土製作的機器人將成未來主流,於是拼湊起50萬元資本,頭也不回就向夢想直奔。 由於資金緊絀,他們選擇在成都龍潭大學生創業園的一個小間開展起業務,並以零部件為起步點,專注於業機器人控制器。經多次嘗試、失敗、摸索,卡諾普的控制器漸漸得到市場認可。但長久做零部件始終不是辦法,要突破,就要轉型做整機(即製作整台機器人)。 當時幾位創始人也曾為此爭論不休,畢竟要轉型,除了放棄現時的舒適區外,更要斥重資冒險,一旦失敗,似乎就無路可退。可幸這一役押對了注,公司在焊接機器人方面做出成果,亦先後獲四輪融資,讓卡諾普茁壯成長。 業績起伏不定 卡諾普在一眾規模龐大的對手中取得盈利,在資本市場亦屬一賣點。然而,細心分析,其業績極為波動。2022年取得盈利2,826.5萬元,但2023年就跌到168.8萬元,去年更加錄得虧損1,294.4萬元,今年上半年則能扭虧為盈。可見公司在業務上仍未能企穩陣腳,能否持續穩定有盈利,尚屬言之過早。 至於公司的現金流,表現亦不穩定。2022年經營活動所得的現金流達2,670萬元,但2023年及2024年分別流出3,088萬元及1,775.6萬元。直至今年上半年,才有現金流入888萬元。 另外,佔公司超過五成收入來源的焊接機器人業務,市場增長並不十分吸引。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中國焊接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70億元擴大至2024年的8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只為4.4%。預計市場從2025年的93億元,增長到2029年的15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亦只為13.4%,別忘記這個還屬估計數字。 未具絕對優勢 事實上,卡諾普即使位列全國焊接機器人製造商第一位,但其營業額亦只是1.37億元,緊隨其的第二及第三名,分別收入1.28億元及1.2億元,與卡諾普的差距十分接近。因此卡諾普在行業中,並非佔據一個絕對優勢,隨時可被對手超越。 相反,卡諾普另一強項的金屬及機械加工工業機器人,雖然在中國市場位列第三,但第一位及第二位的對手,收入分別是9.39億元及7.33億元,業務規模遠遠拋離卡諾普,相信要趕上首兩大競爭者並不容易。 香港上市的純機器人公司中,規模較大的優必選(9880.HK),去年收入13.05億元,市銷率達44倍;極智嘉(2590.HK)去年收入24億元,市銷率12.3倍。與兩家公司比較,卡諾普的收入相對少得多,即使因目前熾熱市況而給予其25倍市銷率,市值亦不到50億港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uangxin does resources like aluminum

簡訊:創新實業首掛收升32%

電解鋁生產商創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2788.HK)周一在香港首日掛牌,股價大幅上漲。公司以每股10.99元發行5億股,位於發行價區間上限,共集資53.1億元。 該股開盤報15.2元,較發行價上漲38%。在周一午盤交易時段,股價雖有回落,但收市仍升32%報14.59元,漲幅達32%。本次公開發售,香港本地投資者認購部分超額逾400倍,國際配售超額認購約為18倍。 創新實業披露,今年前五個月,實現營收72.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2.6%。但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盈利同比下降14.4%至8.56億元。公司計劃將約半數集資用於擴大海外產能,包括建設鋁電解槽熔煉設施;另有40%資金將用於建造綠色能源發電站及採購相關設備。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