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計劃來港上市的生物製藥公司,旗下第二款新產品剛於11月獲國家藥監局上市,收入增長多了一個火車頭

重點:

  • 博安生物的產品商業化帶來可觀收入,但行政及營銷開支同時大增,令公司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
  • 該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餘3.1億元,有需要上市融資應付沉重開支

陳嘉儀

港股氣氛回暖,大量企業啟動融資計劃,港交所網頁的上市申請名單再度變得冗長,當中不乏招股書失效後立即捲土重來的公司。

綠葉製藥(2186.HK)分拆的山東博安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隨着5月呈交的第一份招股申請失效,博安生物隨即於11月30日再次向港交所遞表,更新了今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後,終於獲批上市。隨着收入大幅上升,加上最近有新藥物獲批銷售,為其上市大計增添「底氣」。

博安生物是一家成立於2013年的綜合性生物製藥公司,從事創新藥及生物類似藥的研發及生產,於2020年獲綠葉製藥斥資14.84億元全資收購。該公司目前已有兩款生物類似藥在中國獲批上市,分別是去年5月開始銷售的博優諾貝伐珠單抗注射液,以及剛於11月獲批的博優倍地舒單抗注射液。該公司另外擁有12種在研藥物,主要涵蓋腫瘤、代謝、自身免疫及眼科等常見治療領域。

博優諾是博安生物首個商業化產品,獲批用於治療晚期、轉移性或復發性非小細胞肺癌和轉移性結直腸癌,同時為國內第三款上市的安維汀生物類似藥,其後陸續獲批可用於治療其他六種癌症。據初步招股文件顯示,博優諾於去年4月獲批上市,5月正式商業化,為集團收入實現「零的突破」;到今年上半年,該產品為公司帶來2.21億元收入,按年大漲逾17倍,但仍無法扭轉連年虧損局面。

回顧去年,博優諾在推出的8個月內,為集團貢獻1.59億元收入,但公司去年淨虧損僅溫和收窄6.6%至2.25億元,到今年上半年再錄得1.53億元虧損,主因是該產品上市後,相關行政開支以及銷售開支大增。以去年為例,這兩項支出便高達9,620萬元,佔同期收入逾六成,加上研發費用高達2.3億元,令集團入不敷支。

爲了快速開拓銷售網絡,博安生物倚賴經銷商及第三方推廣商促銷,令銷售及經銷開支高企。目前博優諾最大的第三方推廣商是阿斯利康(AZN.LN)中國分部,該公司於2021年5月向對方授予為期5年、在中國12個省市及自治區縣域的獨家推廣權。此外,截至6月30日,該公司擁有由160名經銷商組成的經銷網絡,直接向博安生物購買產品,向1,247家中國目標醫院及機構交付。

銷售模式有待優化

參考博優諾的上市經驗,博安生物正面對產品銷售愈多、銷售及經銷開支便愈高的困局。隨着另一核心產品博優倍即將商業化,如果未能優化銷售模式,恐怕還是難逃「增收不增利」的惡夢。

隨著多個管線產品進入臨床試驗期,過去一直是虧損元凶的巨額研發開支在過去兩年大致持平,分別為2.36億元及2.32億元。值得留意的是,其核心產品在過去兩年半的研發成本分別為9,730萬元、5,080萬元及2,130萬元,整體呈下跌趨勢,但實際是由於公司玩了一點小財技,在研發到一定階段後,把符合條件的核心產品研發開支資本化,讓相關數字變為反映在無形資產結餘上,藉此減少研發開支對盈虧的影響,同時為融資提供有利條件。

雖然博安生物的營收呈上升態勢,但有兩項風險不得不提。目前生物類似藥還未被納入國家集中帶量採購名單,但由於去年底的第六批國家集選擇了生物藥胰島素,有分析認為,此舉意味著生物類似藥可能快將納入集採。旗下產品獲納入集採,雖然有助提升藥企收入,但同時意味需要大幅度降價,這可能會大幅壓縮盈利空間,令長期虧損的藥企更難轉虧為盈。

另一方面,隨著近年國際生物類似藥市場競爭加劇,而且專利訴訟糾紛增加,它漸漸被視為一項投入成本高、利潤有限的生意,一些跨國大藥廠已逐漸放棄此類業務。博安生物也在招股文件中表明,生物類似藥的准入壁壘較低,主要由於生物類似藥並無授予市場排他性的專利保護,但當生物類似藥獲准商業化時,參考藥物的專利將隨之失效,該公司恐面臨更激烈競爭。

隨著進一步開展臨床前研究、繼續對候選產品進行臨床開發與尋求監管部門批准,以及於中國及海外擴展已批准產品的商業化,博安生物預計在短期內產生更多營運開支,今年的虧損或會錄得顯著增長。參考該公司截至6月底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3.1億元,比去年同期的6.1億元大減近半,甚至比上半年的營運成本還低,可見其上市融資的需要。

博安生物去年9月曾進行B輪融資,令估值升至72億元,以公司上半年收入引伸到全年,再引用主要競爭對手恒瑞醫藥(600276.SH)、百奧泰(688177.SH)和貝達藥業(300558.SZ)的平均市銷率約10.9倍計算,估計其市值為48.2億元,比去年減少33%,可說是今年生物製藥企業遭遇「資本寒冬」的寫照。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收入大幅增長 賽目科技中期扭虧為盈

智能網聯車仿真測試及研發企業北京賽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1.HK; 300466.SZ)周一公布,預計6月止六個月淨利潤介乎20萬至80萬元,較去年同期虧損460萬元,實現扭虧。 公司稱,盈轉虧主要由於研發及銷售效率提高推動ICV仿真測試軟件及平台的收入大幅增長。上半年收入介乎8,800萬元至9,200萬元,按年增長約58.4%至65.6%。 賽目科技於2014年在北京成立,主要為智能網聯汽車(ICV)提供仿真測試場景、驗證及評價解決方案。公司於今年1月上市,至今累跌約3.83%。 賽目科技周二低開,至中午收市報12.78港元,跌0.0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期業績轉盈為虧 飛天雲動料最多蝕1.3億

擴增實境及虛擬實境服務提供商飛天雲動科技有限公司(6610.HK)周一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料將虧損1億至1.3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同期則錄得盈利6,350萬元。 公司解釋虧損原因,主要是增強現實及虛擬現實的營銷服務收入下降,較去年中期減少1.08億元。另外,經內部評估後的可回收貿易應收款,料會出現減值虧損較去年同期增加9,000萬元。同時,期內因加大力度推廣集團業務及平台,銷售及分銷開支增加約5,920萬元。 飛天雲動周二開市跌9%報0.25港元,過去一年公司股價由高位下跌逾六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fire makes hydrogen fuel cells

商業之路仍漫長 重塑能源業績暫難突破

這家氫燃料電池系統製造商報告稱,今年上半年收入持續萎縮,但降幅小於去年 重點: 重塑能源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約10%,較去年28%的跌幅有所收窄 公司財務審慎,資產負債率僅為0.52,現金儲備達10億元   陽歌 若政策紅利能確保成功,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570.HK)或將成為中國較成功的企業之一。 上周五發布的財報最大亮點是冗長的政策清單,羅列了中國政府扶持氫能的最新舉措。作為直接受益方,重塑能源上半年獲得政府補助2,700萬元(約376萬美元),較去年同期1,450萬元增長近一倍。 然而,投資者正對重塑能源及其同行失去耐心,這些企業當前幾乎僅依賴中國對氫能的宏大願景維繫經營。 重塑能源去年12月登陸港交所後備受追捧,其股價曾於今年3月飆升至283港元,較147港元發行價近乎翻倍。此後,股價大跌,但仍高於發行價約10%。氫能裝備商國富氫能(2582.HK)同樣經歷大起大落,去年11月上市後股價暴漲逾倍,隨後價值回歸,現略高於發行價。 投資者對重塑能源的最新財報及其中詳盡的氫能扶持政策,幾乎無動於衷,周一僅推高股價1.2%,這折射出市場對該企業及同業的信任危機加劇。投資者渴望更具實質性的業績回報,期待強勁營收增長及未來盈利曙光。 重塑能源最新財報未見上述積極信號,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約10%,從去年同期的1.19億元降至1.07億元。收縮態勢與行業高速發展預期雖背道而馳,但需指出,營收較2024全年28%的降幅已顯改善。 分業務看,核心氫燃料電池系統銷售額同比增長逾倍,從去年同期的3,180萬元增至7,680萬元,佔總營收72%。但需重申,增長基於2024年該品類銷售額近腰斬的基礎實現,反映諸多產品尚處實驗階段,導致市場劇烈波動。 公司當前主攻氫能重卡領域,此舉頗具前瞻性,因為氫能乘用車量產仍需數年。近期公司聯合製造商及旅遊企業,完成氫能旅遊巴士測試,並宣布兩台內地至香港跨境往返運輸巴士,已獲香港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的原則性審批。 這意味著若推進順利(不確定性很高),未來一兩年或開展更大規模試運行。不過,距離商業運營仍有數年之遙,這解釋了為何投資者對這項存在數十年的技術正快速失去耐心。 客戶結構多元化 業務規模不足的現狀,導致重塑能源上半年銷售成本達1.2億元,形成成本倒掛。儘管前述政府補助可緩衝部分壓力,但一家企業終難永續依賴政策「輸血」。 略呈積極信號的是,重塑能源營收佔比超10%的核心客戶數量,從去年同期的1家增至4家。反映公司正拓展大客戶渠道,未來或將增強收入穩定性。 成本管控方面,重塑能源展現高度財務審慎性,0.52的超低資產負債率即是明證。截至今年6月底,現金儲備約10億元,較年初增加約20%。上半年行政支出同比腰斬,研發費用因股權激勵減少亦下降50%,令虧損從去年同期的4.66億元收窄至3.53億元。 公司未提及短期增長前景,預示未來一兩年難有大幅突破。即便恢復增長也非重大利好,因為目前營收規模仍然有限。 財報用大量篇幅贅述上半年國家政策動向,包括國家能源局《2025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強調「推動各地建立完善氫能管理機制。」 重塑能源還提及國家燃料電池示範城市群新增6個城市,並披露國家層面設立瞄准氫儲能等前沿科技的創投基金,以及能源局宣佈將遴選部分項目和區域,開展氫能試點工作的計劃。 公司在財報中稱:「隨著中國持續推動氫能產業政策接續發力,積極落實氫能納入能源管理相關工作,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制儲運用」全產業鏈將進入進一步快速發展的階段。」 儘管許多投資者對此類表述已感倦怠,但市場對重塑能源及同行仍持觀望態度。公司市銷率達18.6倍,相對較高(部分原因是營收基數小),高於國富氫能15.9倍,但二者均低於借助SPAC在美上市的氫能卡車企業司凱奇(SCAG.US)的27.9倍。 未來,上述公司的股價走向,或取決於商業化進程而非新政發布。若未來數季度無法實現兩位數實質增長,可能顯著減弱投資者熱情,進一步影響重塑能源股價表現。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開支激增拖累 傳奇生物二季度虧損擴大

制藥企業傳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EGN.US)周一公布今年第二季度業績,核心抗癌藥物拓展勢頭良好,推動營收強勁增長。但受開支激增影響,公司淨虧損亦大幅擴大。 期內公司營收同比攀升36%至2.55億美元,當中藥企合作收入2.19億美元,同比增長逾倍,佔總營收86%,亦抵消授權協議收入同比下降61%至3,530萬美元的影響。不過,淨虧損仍由去年同期的1,820萬美元擴大至1.25億美元。 公司核心產品卡衛荻(Carvykti),是一款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財報公佈後,公司股價周一收跌2.1%,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約11%。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