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獲藥明康德成爲第三大股東的私營眼科醫療機構,正在港股市場招股

重點:

  • 清晰醫療計劃籌資最多4.1億港元,準備在上市後擴展中國內地市場,但發展步伐明顯比同業慢
  • 公司專注提供屈光手術治療服務,但收入太過依賴個別醫生,是業務的主要風險之一

莫莉

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6億,是世界第一近視大國,由於市場龐大,孕育出了市值數百億的“屈光治療”(利用角膜屈光治療器改變角膜弧度,矯正近視、散光和遠視)市場。2021年以來,不少中國民營眼科醫療機構紛紛申請上市,專注於提供屈光治療服務的清晰醫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1406.HK),就是其中一員。

清晰醫療的基地在中國香港,成立於2005年,是一家眼科專科私營醫療機構。按2020年所得收入計算,清晰醫療在當地私營眼科醫療機構的市場份額爲5%,排名第四。公司主要爲患者提供全面的眼科服務,包括屈光治療、白內障手術、基礎檢查服務、銷售處方藥物等。

在2019年至2021年分別三度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之後,清晰醫療終於在1月31日進入招股階段,公司計劃發行1.36億股,籌資最多4.1億港元(3.3億元),並在2月10日截止認購,預計在2月18日上市。

清晰醫療上市後,未來的發展策略是進軍中國內地市場。據招股書引述的市場報告指出,預測2020年至2024年中國屈光治療服務的市場規模,將以14.4%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在2024年達到647億元,爲集團帶來龐大機遇。

發展步伐比同業慢

清晰醫療的控股股東是擁有豐富醫療行業投資經驗的私募基金3W Partners,IPO前持股44.21%,而第三大股東是全球領先的醫藥研發外包(CRO)龍頭公司藥明康德(2359.HK),IPO前的持股比例爲20.83%,上述兩個單位的豐富醫療市場經驗,可以爲清晰醫療在中國內地拓展提供幫助。清晰醫療行政總裁黃棣彰也在招股記者會表示,一直在與藥明康德探討合作機會,只是受新冠疫情影響,進展减慢,當公司進軍內地市場時,會尋求其支持。

根據招股書,清晰醫療打算通過收購中國內地的眼科診所,來擴大自家品牌業務,而這次IPO所籌集的資金中,約35%將用於收購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一到兩家眼科診所,14.7%的資金將用於與合作夥伴在內地設立眼科診所。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市場已有多家眼科連鎖醫療機構,競爭非常劇烈,例如市值1,745億元的愛爾眼科(300015.SZ),在全國經營超過600家眼科醫院;清晰醫療在香港的競爭對手之一的希瑪眼科(3309.HK)也早已走出香港,在中國內地擁有12家眼科醫療機構。事實上,早在2019年清晰醫療首次申請上市時,就曾經提及布局內地市場的計劃,但三年過去,公司仍然未公布任何實際行動。

從業務範圍來看,清晰醫療屬於“小而精”的公司,專注提供屈光手術治療服務,也就是對近視、遠視、散光等眼部問題進行矯正手術。由於青少年經常對著手機、電腦和電視,近視問題恐怕會越來越嚴重,屈光治療業務前景廣闊。

在清晰醫療的營收中,屈光治療業務貢獻的收入超過七成,其中尤以SMILE手術爲主,它是目前矯正近視及散光的最先進方式,較上一代的LASIK手術具有切口更小、乾眼症較少等優勢。截至2021年3月31日,清晰醫療在該年度的收入爲2.2億港元,其中SMILE手術貢獻了1億港元,佔比爲45%。

清晰醫療是香港地區首批引入儀器進行SMILE手術的私營機構之一,雙眼進行SMILE手術的定價高達2.8萬港元,而每隻眼的醫療授權成本僅爲2,000到2,500港元。按2020年的SMILE手術收益計,清晰醫療在香港私營眼科服務機構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高達38%,希瑪眼科和香港激光矯視中心位列第二和第三名,各佔18.4%和13%。根據清晰醫療引述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分析,隨著病人的教育及意識提高,香港的SMILE手術市場規模,將從2020年的2.6億港元增長至2025年的9.9億港元。

業績依賴個別醫生

但是,清晰醫療收入高度依賴於個別醫生。以2021財年爲例,該公司收入約2.22億港元,比之前一年增加2%;其中1.6億港元、即62.6%的收入來自三名執業醫生,當中兩人爲清晰醫療的股東,而貢獻收入高達38.4%的醫生,是根據顧問協議受聘於該公司,而且沒有任何條件阻止他與競爭對手合作。此外,這名醫生的新病人數量以每年約20%的速度增長,如果該醫生離職,或將對公司業績産生重大影響。

清晰醫療截至去年3月底止的盈利爲3,577萬港元,同比上升36%。這次招股的發行價區間爲每股1.6至3港元,以中位數2.3港元計算,預測市盈率(P/E ratio)約32倍。參考港股市場的同類型眼科醫療機構,以希瑪眼科去年上半年的盈利估計,預測市盈率高達246倍,屬明顯較高水平;但與朝聚眼科(2219.HK)及愛爾眼科的預測市盈率17.2倍和79.9倍比較,清晰醫療估值屬中間水平。

希瑪眼科和朝聚眼科上市前的基石投資者,均提前鎖定約四成的發售股份,而清晰醫療這次招股並無基石投資者支持,令吸引力减低。市場消息顯示,該股公開招股反應冷淡,截至2月3日,由券商“借錢打新”的部分僅錄得1,900萬港元,僅及46%公開籌資部分金額,顯示投資者對這家公司持謹慎態度。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快訊:達勢股份上市日窄幅波動

最新:達美樂薄餅(Domino's Pizza)的中國營運商達勢股份有限公司(1405.HK)周二首日上市,開市報46港元,與其IPO定價持平。 利好:該公司發行的約1,280萬股股份中,佔90%的國際配售部分反應理想,錄得90%的超額認購。 值得關注:零售投資者對該公司的香港公開發售反應冷淡,該部分僅接獲57.55萬股或45%認購申請,因此餘下的70.45萬股已重新分配至國際配售部分,並以招股價下限46港元上市。 深度:達勢股份是全球最大薄餅連鎖達美樂薄餅的中國加盟商,目前在中國17個城市經營604家門店。該公司去年3月向港交所申請上市,並在10月遞交更新版招股書,最終成功掛牌。雖然去年中國反覆爆發新冠疫情,但該公司由於專注於外賣服務,過去四年外賣訂單佔其收入都超過70%,因此受到疫情的衝擊相對堂食較小,其收入仍按年上升25%至20.2億元。不過,由於積極開店,令開支持續增加,它去年錄得2.2億元淨虧損,並預計將會繼續虧損。 市場反應:達勢股份周五早市窄幅波動,中午收市報46港元,無升跌。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網龍盼從教育牟利 但投資者漸失耐性

去年,該公司的教育部門雖然錄得虧損,但營收依然超過了資歷更老的遊戲部門 重點: 網龍去年下半年營收下滑1.5%,扭轉了上半年增長26%的局面 該公司正在奠定基礎,希望利用旗下普羅米休斯品牌的課堂交互顯示面板,轉型為高利潤率的教育服務供應商   陽歌 教育賺錢,但遊戲更賺錢。 網龍網路控股有限公司(0777.HK)正是在週二香港開市時候學到了這一課,因為投資者在其發佈的年度業績報告,發現其2022年下半年營收縮水、利潤大幅下滑,因此對其股票進行了懲罰。網龍的收入來源包括遊戲和教育服務,該公司是中國成立時間最早的遊戲公司之一。 總括而言,網龍在長達20年的歷程裏,憑藉強大海外市場保持遊戲業務持續盈利的能力,相對令人讚嘆。除了行業龍頭騰訊控股(0700.HK)和網易(NTES.US;9999.HK)外,鮮有中型遊戲公司能夠做到這樣。 與此同時,該公司正在打造一項看上去頗為明智的教育戰略,包括將旗下互動式面板作為重要的教學助手,引入中國和世界各地的課堂。雖然這項業務的利潤率非常低,但網龍正在為推出用於這些面板的教學軟件打基礎,後者是一項利潤率要高得多、並能帶來經常性收入的業務,也就是軟件即服務(SaaS)。 該公司尚未從利潤率更高的教育SaaS業務中獲得回報。但它在去年中達成了一項戰略合作,並在去年稍後時間進行了一項重要的收購,都是在朝著這個方向邁進。它能否成功是另一回事,因為其以普羅米休斯品牌銷售的教育互動面板去年的總銷量僅為 25.3萬塊。雖然比2021年增長了37.5%,但這個數字仍然相對較小。 投資者對教育部門的潛力不以為然,關注的反而是該公司去年下半年收入下滑和利潤暴跌。報告發佈後的第二天,該股開市下跌15%,全日跌幅為14.5%。 該公司在中國風險最大的兩個行業開展業務,事實上,它在成立20多年後仍能保持盈利,似乎還是比較令人驚歎。 中國觀察人士都知道,它核心的遊戲業務經常受到中國監管機構打擊,因官方試圖控制該行業,以減少對中國年輕人的影響。民辦教育服務也是一個敏感的領域,是兩年前的一場大規模整頓行動的對象。一些公司通過將重心從K-12教育轉移到不那麼敏感的大學生和成年人而倖存了下來,不過多數尚未恢復盈利。 根據我們用該公司最新財報中的數據進行計算,網龍去年保持盈利沒有任何問題,儘管其下半年的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7%至2.69億元,這標誌著上半年利潤下降21%的情況有所加速,因為該公司深處中國嚴格的防疫措施造成的動盪之中,加上最近對遊戲和教育打擊行動的影響,仍然揮之不去。 網龍總結稱,2022年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一年」,這與很多中國企業的看法一致。 遊戲行業的「老司機」 雖然網龍不大為人所知,但它是中國最早的一批遊戲公司之一,歷史可以追溯到2001年。多年來,它合作的都是迪士尼(DIS.US)和藝電(EA.US)這樣的大公司,2014年它還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佈局教育服務。 遊戲和教育對公司業務的貢獻各不相同,但至少在過去五六年裡,兩者大致為五五開。去年,教育收入超過遊戲,後者的收入在下半年下降7.8%,前者則增長5.6%。這導致該公司下半年的整體收入下降1.5%至36億元,扭轉了上半年26%的收入增幅。 從更廣泛的角度看,網龍多元化的收入流,從總體上來看還是表現不錯。最大的問題在於,這兩項業務在盈利能力上的巨大差距。遊戲行業利潤豐厚,去年毛利率高達95.6%。教育大不如前者,至少在這方面,它的毛利率只有23.2%,較上一年的30.8%大幅下降。 該公司正在努力提高教育業務的盈利能力,為推出利潤率更高的服務奠定基礎,也就是將硬件產品互動面板銷往海內外的教室。為此,它在12月收購了一家名為Explain Everything的數字白板平台營運商,並表示將利用該公司創建課程、活動和互動式演示,通過旗下的普羅米休斯面板來提供。 去年6月,網龍還與一家名為Merlin Mind的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後者專注於人工智能技術,網龍希望將其構建到未來基於SaaS模式的教育產品和服務中。 該公司還繼續投資於遊戲業務,去年研發團隊增加了300名成員,為2023年預期的市場復甦機會做準備。該公司也繼續在全球範圍內拓展該業務,以便實現市場的多元化——中國市場雖然利潤豐厚,但易受打擊,去年海外市場佔其遊戲收入的16%。 週二的股價大跌,標誌著投資者對網龍股價的持續低估。該股目前的市盈率僅有7倍,遠低於網易的21倍,以及職業培訓服務提供者中國東方教育(0667.HK)的33倍。 這種懷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不無道理,因為它的教育業務目前仍在虧損,該公司需要證明這項業務能在未來一兩年實現盈利。它的盈利戰略顯然是有效的,目前正朝著這個方向採取正確的行動。在如此多變的環境下,該公司能夠長期保持經營似乎也表明,該公司的教育業務還是有一定成功的機會。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0777.HK

業務表現迥然不同 知乎為盈利找答案

這個網上問答社區各項業務表現差距顯著,去年虧損更再度擴大,連續12個季度未能獲利 重點: 由於廣告營收大幅下滑,知乎收入增速明顯放緩,但付費用戶訂閱業務正後來居上 新業務「職業培訓」被寄予厚望,或將分拆獨立發展,但職業教育領域競爭激烈,前景成疑   莫莉 知乎(ZH.US; 2390.HK)是中國互聯網社區的知名問答網站,這個「中國版Quora」平台的品牌口號是「有問題,就會有答案」。但是,對於知乎何時可以盈利,管理層可能並沒有答案。在過去的12個財務季度裏,知乎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累計淨虧損額已經接近34億元。 在去年12月的三季度財務報告電話會議上,知乎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周源曾充滿信心地表示,要爭取短期盈利。三個月後,周源卻不再強調盈利,他在展望2023年發展時僅表示:「將繼續優化整個社區的用戶體驗,強化多重增長引擎。」在上週三晚公佈財報後,知乎在美股當日上漲4.2%,其港股翌日也上升4.73%,但周五回吐近3%漲幅,反映投資者對其前景看法不一。 財報顯示,在2022財年,知乎總營收36.05億元,按年增長21.8%,回顧上一個財年,知乎收入按年增長高達119%,可見增速已明顯放緩。另外,該公司去年淨虧損為15.78億元,比上年的12.99億元擴大21.47%,可見其盈利情況並沒有改善。 作為一個問答社區,知乎較少利用圖片和視頻來吸引用戶眼球,因此其估值也比較低,市銷率只有不足1.4倍,落後於專業視頻網站嗶哩嗶哩(BILI.US; 9626.HK)和快手(1024.HK)的2.9倍和2.3倍。 如果單看第四季業績,知乎其實正通過努力降低成本來縮減虧損。期內營收11.14億元,按年增長9.3%,淨虧損則收窄53.2%至1.8億元。雖然這是知乎全年營收增速最低的一個季度,但虧損規模按年、按季均有所收窄,毛利率也同上年同期增加了9.3個百分點至56.4%。其中,一般及行政開支按年減少30.4%至1.23億元,主要由於股權激勵費用減少。 付費會員收入大增 廣告收入曾經是知乎的主要收入來源,但受到新冠疫情以及中國宏觀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去年知乎的廣告營收僅9.26億元,按年下滑20%,在各業務的收入佔比中,從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 後來居上的是付費用戶訂閱業務,知乎去年第四季的平均月訂閱會員達1,300萬人,較2021年同期增長112.5%。由於訂閱會員持續增長,2022年付費會員收入達12.3億元,按年大增84.1%,貢獻整體營收約34%,成為新的增長引擎。知乎的訂閱會員可以免費閱讀付費專欄,其中絕大多數付費內容為網路小說及虛擬故事。 近日,知乎上線了一款名為「鹽言故事」的應用程式,專門承載知乎的「鹽選故事」,這款新App與知乎帳號互通,用戶可以通過原有的知乎帳號授權登錄,並維持知乎付費會員全部權益。周源在業績記者會上表示,公司在過去積累了「鹽選」內容創作者和消費者、技術和資料,而目前精品閱讀成為付費閱讀市場主要的消費趨勢,新產品會在這個前提下擴大已積累的優勢。 除了廣告與付費會員業務之外,知乎還有其他主要收入板塊。去年,其內容商業化解決方案營收約10.3億元,按年增長5.8%;職業培訓營收2.48億元,較上年飆升442%,原因是受惠於推出多元化線上課程,以及近期收購的業務提供收入貢獻。 最近有科技公司在招股文件首次提到人工智能機器人ChatGPT,並計劃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科技來創作文學作品,對於知乎在AIGC領域的佈局,首席技術官李大海表示:「最近已全面評估自研AIGC技術和尋求外部合作,來為產品和創作者賦能。」 他稱,知乎社區的數據優勢,以及垂直專業內容的積累,會在AIGC技術革命中有獨特的定位,而公司目前在模型層和應用層都有自己的嘗試,希望在問答和內容消費上帶來新體驗。 職業培訓成新亮點 相對於傳統的廣告變現和付費變現來說,知乎的新板塊「職業培訓」更加引人注目,它除了是去年收入增幅最快的分部外,收入佔比也從去年的2%大增至7%。 知乎管理層也對職業培訓寄予厚望。周源表示,公司的戰略重心將分為以社區為核心的第一曲線,以及以職業培訓為核心的第二曲線。他在去年11月發表的公開信曾強調,知乎從 2019 年底開始摸索職業教育,用三年時間做了各種嘗試,「已經通過聯運、自營和收購,進行了職業教育的初步佈局。」最近更有報道稱,該部分業務可能會分拆獨立發展,以凸顯其重要性。 最初,知乎是作為平台,提供課程的網上銷售轉化,教學服務來自第三方教育機構。2021年8月,該公司投資財經會計網上培訓公司品職教育,同年10月入股網上留學考試培訓機構趴趴英語,再於去年10月收購主攻教師資格考試的職業教育公司掌上園丁。兩個月後,知乎的職業教育業務上線了首個獨立品牌「知學堂」,今年2月還推出了「一起公考AI課」App,繼續加碼職業教育業務。 但是,在2021年「雙減」政策發佈後,眾多K-12教育培訓機構已紛紛轉型職業教育賽道,加上佈局已久的網易(NTES.US; 9999.HK)、嗶哩嗶哩等互聯網企業,職業教育領域的競爭已相當激烈。職業培訓能否成為幫助知乎實現盈利的捷徑,相信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2390.HK ZH.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