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8.HK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issued a consultation paper in June 2024 on improving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Code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ightening independence requirements for independent non-executive directors (INED) of listed companies in Hong Kong.

首席獨董負責帶領和聯繫其他獨董,共同監督董事會的表現,確保董事會符合公司的長期目標及股東期望

 

賴錦權

為提升上市公司董事會企業管治表現,港交所(0388.HK)在2024年6月就優化《企業管治守則》發表諮詢文件,加強對於香港上市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的獨立性要求。諮詢文件建議,如果董事會主席並非獨立人士,則需要指定一名「首席獨立董事」、限制獨立董事不得同時出任多於6間上市公司的董事,與及在任超過9年的獨董,將不再被視為獨立人士。

該諮詢文件提議多設三年過渡期,2028年1月1日起才生效。如果這些改革建議獲得採納,以往一名「獨董王」同時擔任數十間公司獨董,以及「長年獨董」等引起投資者關注的問題將有望解決,並更加符合國際標準。


建議中的首席獨董,將作為至少三名獨董的領袖,負責帶領和聯繫其他獨董,共同監督董事會的表現,確保董事會符合公司的長期目標及股東期望,他們通常充當公司與股東之間的橋樑,促進雙方溝通,增強股東對公司的信任。

基於首席獨董的獨立性,在風險評估和管理方面提供專業意見,能協助董事會制定更合理的風險管理策略,在收購合併、重大投資決策等重要事項上,首席獨董的意見往往是不可或缺,除了能夠提供專業的建議和見解,亦有助減少公司違反上市披露準則的情況。此外,首席獨董更可以加強三位獨董的分工職責,避免職責重複及監管不到位,出現違反上市規則的情況。

首席獨董角色關鍵

雖然首席獨董的角色非常重要,但首席獨董對個別上市公司的職效可能會不同,例如需要考慮董事會人數,如果獨董在董事會佔有過半席位,設立首席獨董可能會有助於獨立股東,但若執董的人數多於獨董,設立首席獨董對於提升整體董事會效能影響不大。

另外一點非常重要的,是首席獨董一般由控股股東或公司主席委任,變相有機會令首席獨董較為關注大股東,而忽略了小股東的利益,例如大股東擁有超過50%股權,即使在董事會議決時有首席獨董參與,也未必有助考慮小股東的利益。因此,筆者建議如果需要加強董事會的獨立性,應該考慮執董與獨董的人數比例,與及制定機制(例如由獨立股東選出,控股股東及其他董事必須棄權)委任首席獨董以符合公司及整體股東的利益。

此外,擔任首席獨董較一般獨董的要求更高,包括非常熟悉上市規則及了解公司營運,並需投放一定時間於企業管治中,因此建議可以考慮由提名委員會作出委任及遴選,嚴格審核首席獨董的履歷背景及過去的董事會表現,作為獨董的領導。

對於諮詢文件中有關首席獨董的評論,暫時着墨至此,下一篇文章,筆者會與大家分享這項改革建議的更多看法。

賴錦權先生於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擔任公司秘書,並為香港多間專上學院兼任講師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咏竹坊立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陸金所任命新聯席CEO及首席營銷官

互聯網金融機構陸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6623.HK)周五宣布任命兩位新高管,公司正致力於恢復港交所股票交易,此前因審計機構與公司存在分歧而辭任。 由保險巨頭平安集團作為大股東的企業宣布,吉翔先生獲任聯席CEO,吳濤獲任首席營銷官。吉翔此前在麥肯錫咨詢公司任職十年,吳濤則曾擔任汽車交易服務龍頭平台汽車之家的CEO。一周前,陸金所才剛任命新的首席風險官。 因與審計機構產生糾紛,陸金所於2025年1月在港停牌,公司7月表示已新聘審計機構安永,此是恢復提交新財務報告前的必要步驟。 在美上市的陸金所仍持續交易,新任命公告後,周五股價上漲11.4%,股價年內累計漲幅達3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明略科技港股掛牌 半日升逾倍

營銷軟件製造商明略科技(2718.HK)周一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首日高開98%,其後維持升勢,至中午休市報286港元,較發行價升102.84%。 公司公布,是次全球發售721.9萬股A類股份,香港公開發售獲4,451.86倍超購,國際發售錄得12.93倍超購,發行價141港元,集資淨額9.02億港元。 公司計劃將所得款項淨額用於提升技術研發能力、豐富產品組合的產品開發、營銷、品牌推廣及銷售團隊擴充及營運資金。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約6.44億元,同比增長13.9%,經調整營運利潤約為2,688萬元,扭虧為盈。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eway makes seasonings

天味食品為香港火熱新股市場再添一味

菜譜式調料及火鍋調料製造商天味食品已申請赴港上市,致力成為中國龐大調味品市場的整合者 重點: 主打年輕消費者預拌調味料的四川天味食品,近日申請在港上市, 公司2022年至2024年收入年均增長約15%,但今年上半年出現收縮,公司歸因於農曆新年假期提前的影響   陽歌 在多數消費股缺乏亮點、估值平淡之際,調味品及香料製造商反而成為少數的例外。這些企業在經濟放緩時往往受惠,因為越來越多消費者減少外食、改為在家烹飪。生產菜譜式調料與火鍋調料的企業尤其佔優,迎合了重視便利、傾向簡化烹飪流程的年輕一代需求。 在這樣的市場氛圍下,四川天味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3317.SH)於上周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期望憑藉其即煮菜譜調料與火鍋調料業務吸引投資者青睞,補充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現有上市地位。此舉將使天味食品成為中國第二家同時在上海與香港兩地上市的主要調味品公司,僅次於今年6月於香港掛牌的海天味業(3288.HK;603288.SH)。 稍顯不利的是,海天味業的香港股票自上市至上周五,累計下跌約13%,與同期恒生指數上升約8%的走勢相反。然而,即使股價回落,海天味業的市盈率仍達24倍,而其上海A股的市盈率更高,約達32倍。相比之下,許多零售、餐飲與消費品製造商的市盈率,如今僅勉強維持在雙位數水平。 這樣的高估值近來已成為調味品類股票的共同特徵,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消費者日益謹慎,這些公司反而因具備逆周期特性而受惠。天味食品在上海上市的股票目前市盈率約為24倍;另一家調味品企業千禾味業(603027.SH)則約為28倍;而提供居家火鍋食材的鍋圈(2517.HK),市盈率更高達30倍,顯示投資者對該板塊仍維持強烈信心。 這一類公司普遍以中國內需市場為核心,天味食品便是一個典型例子。公司表示,目前超過99%的收入來自中國境內。因此,天味選擇赴港申請第二上市的舉動顯得有些特別;畢竟多數已在滬深兩地上市,再赴港發行H股的企業,通常是為了提升國際知名度,並籌集資金以推進海外擴張。 天味食品在申請文件中提到海外擴張的潛力,並指公司產品目前已銷往中國以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然而,多數中國調味品企業面臨的共同挑戰在於,其產品風味高度本土化、針對中國消費者口味而設計,因此通常只能在華人族群的市場銷售表現良好,在其他地區的滲透率仍然有限。 儘管如此,天味食品在國內市場仍具龐大增長空間。新一代消費者偏好正在轉變,他們傾向放棄傳統繁瑣的烹飪方式,轉而選擇可快速烹調的預拌調料包。此外,中國人對火鍋的熱愛依然強勁,不僅是外出就餐的主流選擇,家庭火鍋場景的普及也日益擴大。 天味食品的兩大核心產品為火鍋調料及菜譜式調料,後者涵蓋小龍蝦、魚類、香腸與臘肉等烹飪場景。申請文件引用的第三方資料指,中國火鍋調料市場規模於去年達269億元(約38億美元),預計未來五年年均增長率為9.1%;而菜譜式調料市場去年規模約216億元,未來五年預期年均增速將達12.5%,成長潛力強勁。 市場滲透率有限 推動此類產品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是中國預拌調料市場滲透率仍相對較低。在中國,許多50歲以上的消費者仍偏好以傳統方式烹飪,使用如醬油、辣椒碎等基礎調味品自行調配。然而,年輕一代的消費者更重視便利性,逐漸成為中國調味品市場的主導購買力量,帶動預拌調料的普及與需求上升。 公司稱,複合調味料在美國、日本等成熟市場的滲透率,約為整體調味品市場的 54%,是中國25.4% 滲透率的一倍以上。因此,隨著中國市場逐步追趕這些成熟經濟體,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天味食品成立於2007年,2013年正式進入食品業務領域,並先後於2015年及2017年推出菜譜式調料產品及火鍋調料產品。近年公司積極透過併購擴張業務版圖,其中包括在2023年以9.19億元收購四川食萃食品有限公司55%股權,該公司主要服務餐飲業客戶;以及於去年以1.54億元收購杭州加點滋味科技有限公司64%股權,後者在線上銷售渠道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這些舉措顯示,天味食品作為中國第四大複合調味料生產商,具備在高度分散的行業中成為整合者的潛力。 公司確實具備成為行業整合者的條件,畢竟其發源地四川以麻辣鮮香的「川菜」聞名,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菜系之一。 在經營層面上,公司的業務仍屬傳統產業類型。2022年至2024年間維持年均約15%的低雙位數增長,收入在2024年達34.5億元。不過,今年上半年收入按年下降6.2%,由上年同期的14.6億元降至13.7億元。公司將此歸因於農曆新年假期時間提前(2025年春節落在1月),而2024年則在2月。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業同樣受到假期時點影響,今年上半年仍錄得7.6%的收入增長。 天味食品的主要盈利來源為菜譜式調料業務,約佔公司總收入的三分之二;火鍋調料產品則構成其餘主要部分。公司的毛利率持續提升,從2022年的33.9% 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8%,與海天味業及千禾味業的水平大致相當。公司的盈利表現仍然穩健,但在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按年下降25%至1.85億元,主要因為銷售與毛利率同時承壓所致。 總的來看,天味食品在當前經濟環境下仍屬相對穩健的投資目標,憑藉其聚焦家庭烹飪市場與預拌調味料這一高速成長類別,具備抗周期特性與長期成長潛力。若公司能持續推進策略性併購,進一步整合產業鏈,未來或有機會成長為類似美國味可美(MKC.US)與日本味之素(2802.T)般的全球調味品領導企業。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比亞迪上月銷售按年下跌12%

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 002594.SZ)周日公布銷售數據,十月份售出441,706輛新能源車,按年下跌12%,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只有214,297輛,按年大跌45%。 今年首十個月,公司累計售出3,701,852輛新能源車,按年上升13.88%,當中純電動車銷售理想,累計售出1,828,462輛,按年上升34.5%,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則下跌2.7%至1,827,256輛。 另外,商用車上月的銷售按年大升128%至4,850輛,今年首十個月累售46,134輛,同比大增2.4倍。 周一比亞迪平開報100.6港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36%。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