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I.US
Hollysys caught up in bidding war

兩家投資公司牽頭的財團,上周上調了這家自動化系統製造商的收購要約報價,欲與另外兩方展開爭奪

重點:

  • 由兩家投資公司牽頭的財團,提高對和利時私有化的要約報價,和利時的中小股東呼籲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出售事宜
  • 該報價高於兩天前一家私募股權公司的報價,以及和利時自家的管理團隊提出的報價

     

梁武仁

圍繞和利時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HOLI.US)的競購戰正在升溫,但對於該公司的小股東來說,現在完全不是高興的時候。

上週三,由新加坡的投資公司Recco Control Technology和大正集團(香港)牽頭的財團,表示已發出要約,擬以每股26.5美元收購和利時的全部股權,即其估值為16.4億美元(118.9億元)。該出價高於兩天前,私募股權公司上達資本給出的每股26美元報價,上達已持有和利時約14%的股份。而最早在8月時,Recco Control牽頭的財團,就提出了每股25美元的報價。

上個月,情況變得更微妙了,因為由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昌利領導的管理團隊也加入了爭逐,並出價與Recco牽頭的財團8月給出的報價一致。據路透社9月報道,創始人一方,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支持。

這種競購戰相對罕見,但自從在美上市的中國股票價格大幅下挫後,私募股權投資者正從中尋找低價股,相類的競購戰變得越來越普遍。數據中心運營商世紀互聯(VNET.US)和秦淮數據(CD.US),以及營銷服務提供商愛點擊(ICLK.US)等公司也引發了競購戰。但私募基金往往面臨挑戰,因為大多數公司由一個大股東(通常是創始人)控制,他們大多會對收購作出對抗。

專門投資自動化行業的Recco領頭的財團給出的最新報價,較11月3日,也就是上達資本收提出收購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高出約29%。Recco財團8月第一次給出的報價,已經比競購開始前和利時的股價高出逾三分之一。

投資者似乎對交易達成的前景不無質疑。上週三和利時的股價漲幅僅略高於1%,收於每股22美元,遠低於Recco財團26.50美元的最新報價,和其他任何一方的報價。此後,該公司股價進一步攀升,但成交價格仍遠低於最新收購報價,這表明市場對交易真正達成並不樂觀。

個中原因不難理解,因為關於和利時出售的傳聞已經流傳了一段時間。去年,有傳聞稱,首席執行官王昌利和他的左右手計劃將公司私有化,但直到Recco財團邁出第一步,他們才行動起來。

在Recco牽頭的財團首次發出要約後,和利時過了一個多月才做出回應。這讓該公司的部分小股東感到失望。對衝基金Oasis Management在內的一批小股東,要求董事會召開股東特別大會。按照和利時的註冊地英屬維爾京群島的法律,登記的股東有權提出此類要求。但相關會議並未舉行。

召開會議呼聲越來越大

最初要求召開會議的股東,合共持有和利時32%的股權。Recco牽頭的財團在週一的一份聲明中表示,自那時以來,該批股東規模不斷擴大,現在累計持有該公司約46%股份的股東,希望召開一次這樣的會議,並敦促和利時「進行透明、真實的出售」。上達資本還要求和利時在12月1日前召開會議,而Recco牽頭的財團則要求成立一個由股東選舉產生的獨立董事會。

「開會是股東絕對權利,是無條件、不受約束的,」Recco牽頭的財團在最新聲明中說。「董事應立即召開特別會議,履行受託責任。」

和利時於10月30日發表聲明稱,將在Ace Lead Profits Ltd.的所有權和控制權糾紛得到解決後,再決定是否召開會議,相關糾紛將於11月21日在香港舉行庭審。

希望和利時從納斯達克退市是可以理解的。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的估值,總的來說一直在下跌,很大程度上是由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所致。北京方面對處理大量數據的科技公司在美上市越來越謹慎,擔心這些敏感數據落到外國政府手裡,將會構成國家安全風險。

對和利時來說,這樣的風險可能很高,因為它銷售的產品,用於鐵路等基礎設施和核電站一類的敏感設施。該公司2005年在紐約上市,是中國最早在美上市的公司之一。與許多在紐約上市的中國企業不同,該公司的股價多年來表現相對較好,當前股價接近歷史高位。

因為專注於基礎設施的緣故,和利時處於有利位置,因為中國經常將基礎設施建設,用作為一種刺激經濟手段。該公司擁有2萬多家客戶,其中包括國有機構。在過去的三個財政年度里,公司的總收入增長了50%以上,淨利潤也有所增長。儘管其股價相對強勁,但與同行相比,估值看起來並不高。該股目前的市盈率為13倍,還不到在上海上市的中控技術(688777.SS) 32倍市盈率的一半。

總而言之,和利時的私有化是有意義的,這樣它的新主人就可以繼續發展業務,而不必擔心作為一家在美上市公司涉及的複雜。新擁有人可能會在以後嘗試讓公司,在離本土更近的地方上市,比如在香港或內地以更高的估值上市,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利。正在進行的競購戰,也為公司的小股東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有機以股票多年來未曾達到的價格獲利。

但在這種樂觀的局面出前,該公司需要先解決當前的混亂局面。小股東對現時的管理團隊,是否能最大程度滿足他們的利益,似乎並不樂觀。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HKEx has big IPO year

中企棄紐約轉香江 上半年港新股市場熱爆

今年上半年,累計有44家企業在港交所上市,期內集資136億美元,佔全球上市集資總額的四分一 重點: 按上半年全球新股市場集資額統計,香港以136億美元領跑,同期中國企業紐約上市集資總額僅為8.41億美元 中美貿易摩擦放棄赴美上市、疊加A股上市遇阻之際,港交所出台政策吸引中資企業 陽歌 經歷過去三年的沈寂後,渴求資金的中資企業爭相赴港上市,助力香港今年上半年成為全球領跑的新股市場,獨佔全球新股集資總額四分一。A股上市公司赴港雙重上市(A+H)成為香港新股市場熱爆的主要推手,這些公司在尋求資金的同時,寄望提升國際影響力。 與此同時,隨著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很多原可能選擇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今年基本打消念頭。上半年,僅奶茶連鎖品牌霸王茶姬(CHA.US)4月登陸美股,集資逾4億美元。然而,其「戰果」被電動車製造商極氪(ZK.US)的私有化抵消。僅一年前,極氪在紐交所上市時集資額達4.41億美元。 若上述趨勢延續,今年確有可能成為2021年以來,香港新股上市最繁榮的一年,且創下近十年新股集資規模次高紀錄。 普華永道本周發布的報告顯示,上半年港交所共有44宗成功上市個案,合計集資1,071億港元(136億美元),同比大增7倍。安永6月發布的類似報告指出,上半年香港新股上市集資額佔全球新股募資總額的24%。 兩份報告均認為,香港市場增長勢頭有望延續至下半年。普華永道預測,今年全年,港交所新股集資總額將突破2,000億港元。 安永發現,儘管赴美上市的新股數量增加44%至36宗,集資額卻大跌62%至8.41億美元。可見集資額達1億美元或以上的中資大型上市個案,在美漸稀缺,當前赴美上市多為集資額2,000萬美元或以下的小項目。 赴港上市趨勢日益增強,今年上半年,中國證監會批准30家中企赴港上市,數量較批准納斯達克上市的12家企業高出逾倍。所有此類境外上市,均需在中國證監會備案。 中國證監會受理的境外上市備案申請呈現類似傾向,目前中證監受理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申請達183宗,其中126家企業赴港上市,僅42家瞄准納斯達克,後者均未聘請頂尖投行,表明其中絕大多數或全部,集資額或不超過2,000萬美元。 多重政策因素 多重政策因素驅動香港新股市場的盛景,首先是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使中企放棄選擇美國上市,部分美國政客甚至主張,把在美上市的中資企業悉數摘牌。 另一方面,中國的顧慮在於若企業赴美上市,中企持有的大量個人及客戶數據恐被美國政府獲取,上述憂慮引發網約車龍頭滴滴出行2021年被強制從紐交所退市。 類似顧慮亦影響快時尚巨頭Shein的上市前景,公司原計劃登陸紐約,因遭美國政府政治阻撓而放棄,後轉向倫敦市場。然而,上月再度擱置計劃,報道稱因中國證監會傾向該公司赴港上市。 此外,中國為提振A股市場,限制滬深新股發行數量,客觀上加劇企業赴港上市潮。內地投資者情緒低迷可見一斑,上證綜合指數年內僅上漲6%,大幅落後恒生指數的23%漲幅。 中美政治摩擦、中方對數據的安全顧慮,以及對A股上市數量存在限制,港交所多措並舉增強市場吸引力。今年5月,推出特專科技企業上市通道,降低早期專業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門檻;去年10月頒布新規,便利滬深A股上市企業赴港雙重上市,香港市場對國際投資者更為開放。 今年上半年,最大規模的新股上市潮正源於此類雙重上市。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3750.HK;300750.SZ)通過在港上市集資約46億美元,與其A股上市地位形成互補。 霸王茶姬雖因赴美上市在同行中脫穎而出,但今年上半年其數個主要競爭對手赴港上市亦引人矚目,茶飲連鎖龍頭蜜雪冰城(2097.HK)集資4.4億美元。 今年上半年,隨著金價飆升至歷史高位,黃金概念股的上市同樣受到追捧。2月,赤峰黃金(6693.HK)在港股上市集資4.19億美元。此輪黃金熱潮或將引爆下半年又一大型上市項目,紫金礦業(2899.HK)本周已提交初步申請文件,擬分拆旗下紫金黃金國際獨立上市。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簡訊:多點數智準備申請穩定幣牌照

零售軟件服務提供商多點數智有限公司(2586.HK)周四公告,公司正在籌備申請香港穩定幣牌照,並已通過公開市場HashKey Exchange購買比特幣,其資金來源爲本公司現有的現金儲備。 公司稱,已於今年2月與HashKey Group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公司將在HashKey Exchange開設交易帳戶,雙方將圍繞數字資產交易、Web3技術開發與應用、以及區塊鏈生態建設等重點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探索推出包括穩定幣支付在內的技術服務,並推動穩定幣在零售支付場景中的廣泛應用。 消息公布後,周四多點數智股價一度升近九成,收市報11.14港元,漲23%,成交額達18億港元(2.3億美元)。公司去年底以每股30.21港元上市,首日掛牌暴跌54%至13.8港元,之後股價持續下滑,最低見4.78港元,目前股價雖有回升,仍較上市價下跌63%,市值由上市首日最高的270億港元,跌至目前約100億港元。 多點數智主要為零售行業提供雲基礎數字零售SaaS平台服務,惟其客戶高度集中,近九成業務來自大股東張文中的物美集團系內公司。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Qiyunshan makes jujube oil

齊雲山食品衝刺港股 能否挑動投資者的「味蕾」?

總部位於江西的齊雲山食品,在南酸棗市場的份額達32%,是最新一家申請在香港上市的中國零食製造商 重點: 齊雲山食品成為過去三個月內第二家申請港股上市的果類零食製造商 營收增長37%、利潤同比翻倍之際,公司稱現有產能已達上限,計劃將上市募集資金用於業務擴張 譚英 果類零食在中國市場佔據重要地位,數量不多但持續增加的製造商,期待自家的股票也能贏得投資者青睞。 繼溜溜果園今年4月一馬當先後,江西齊雲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周也向港交所交上市申請。齊雲山食品營收規模僅為溜溜果園的三分之一,其上市的募資額可能相對保守,但亮眼的業績增長仍對投資者具備吸引力。 兩家企業皆有意效仿衛龍美味(9985.HK)的成功路徑,這家以辣條聞名的零食生產商,自2022年上市後股價表現亮麗,迄今累計上漲35%,當前市盈率為29倍,市值高達350億港元(約合45億美元)。參照衛龍的估值水平,齊雲山食品的估值約為15.4億元。 儘管規模較小且深耕酸棗這一細分零食領域,但在中國消費者日益追求健康零食替代品的趨勢下,齊雲山食品的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申請文件顯示,齊雲山食品去年營收同比躍升37%至3.39億元(約4,730萬美元),淨利潤5,310萬元,較2023年的2,370萬元翻倍有餘。去年毛利率達48.4%,亦表現亮麗。公司將業績強勁增長歸因於新增重要客戶,以及線下經銷商從2023年的162家增至去年的199家。 銷售網絡雖主要覆蓋華東及華南地區,齊雲山食品佔據中國南酸棗零食市場32.4%的份額,該細分領域去年規模為18.8億元。申請文件援引第三方數據顯示,這家公司以0.6%的市佔率,位列中國果類零食製造商第九位,該領域去年總產值達995億元。 2019年至2024年,中國棗類零食板塊年均增速達13.7%,遠超果類零食整體市場8.5%的年均增速。去年中國零食行業規模達1.34萬億元,兩者均顯著高於整體行業的4.4%年均增長率,凸顯健康消費理念下,果類零食日益受到追捧。 當然,國外也有多種棗類,但將其作為果類零食用的習慣頗具中國特色。齊雲山食品聚焦的崇義南酸棗,其鮮果口感酸甜,尺寸近似小李子。 海外研究機構如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將棗類譽為「超級食物」,原因是其富含抗氧化劑和維生素C。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棗類藥材常用於治療焦慮及失眠。 集資擴產能 齊雲山食品從個體農戶採購原料,而非自建果園。近三年,當地農戶平均收購價穩定在每公斤約4元水平。公司的銷售渠道仍以線下為主,但在天貓、京東、抖音等電商平台設有旗艦店。 公司擬將部分上市募資用於搭建電商及線上推廣,同時擴大產能,以滿足國內市場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去年11至12月,齊雲山食品位於江西崇義的唯一生產基地已滿負荷。為應對需求增長,公司計劃將年產能提升45.5%至16,000噸(約為去年8,348噸產量的一倍)。鑒於棗類的採收期集中在8至12月,且原料需預存後加工,配套冷庫擴容也在規劃中。 在申請文件中,齊雲山食品表示:「若產品需求持續攀升,現有產能將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制約公司發展潛力」。 這家企業的歷史久遠,1979年前身工廠成立,1990年獲批使用當地名山「齊雲山」註冊商標。實際控制人為劉志高、劉繼延兄弟兩人,以及朱方永。 公司改制前為集體所有制企業,1990年代末,由51名職工購得資產,與一家香港公司組建合資公司。2022年,香港公司將股權轉讓給由11名自然人(含6名核心管理層股東)持有的有限合伙企業。為籌備上市,齊雲山今年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結束數年低迷,香港新股市場重拾活力,齊雲山食品與溜溜果園加入赴港上市企業行列。今年上半年,港股新股上市募資額達135億美元,同比激增7倍,使香港成為同期全球規模最大IPO市場。 這一趨勢既源於中企因地緣政治因素放棄紐約,轉道香港上市,也因中國證監會調控滬深A股上市步伐,重點優先支持新能源、半導體等戰略新興產業。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淘寶啟動500億元補貼計劃

電商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即時零售平台「淘寶閃購」周三宣布,啟動總額達500億元(69.76億美元)的補貼計劃,為期12個月,將直接補貼消費者與商家,藉此加速推動大消費平台建設與服務升級。 在商家端,淘寶閃購推出店舖補貼、商品補貼、配送補貼與免佣減佣等措施,保障利潤空間、促進訂單成長;在消費者端,則透過大額紅包、免單卡與官方補貼一口價商品等方式,強化購物吸引力。 淘寶閃購自5月上線以來成長迅速,官方指出目前日訂單已突破6,000萬單,並帶動全國店家訂單量月增逾100%。部分地區餐飲商家營業額較前一季翻倍成長,零售與花類商家亦明顯受惠,吸引大量新客。另外,數據顯示,中國整體即時零售市場日訂單亦從1億單成長至1.6億單,顯示競爭正持續升溫。 阿里巴巴港股周三逆市跌0.4%,報109.4元,美股則跌2.86%,報110.71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