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保險公司提供在綫營銷等服務的有家保險擬在納斯達克上市,融資最多3,300萬美元

重點:

  • 在綫保險營銷機構有家保險在納斯達克遞交IPO申請,擬融資至多2.1億元
  • 該公司毛利率微乎其微,最近一個財年收入僅錄得小幅增長,或許對投資者吸引力有限

梁武仁

無論從哪方面考慮,一家利潤微薄且增長緩慢的小公司,都很難讓投資者提起興趣。有家保險(UBXG.US)可能很快就會面臨這一現實,因爲它剛剛加入一些中國小企業的行列,尋求重啓赴美上市融資的通道。

上月底在農曆新年前夕提交的一份初步招股說明書顯示,這家總部設在北京、爲保險公司提供在綫營銷等服務的公司,正打算在納斯達克上市,以4.5美元到5.5美元的價格出售600萬股新股,籌集最多3,300萬美元(2.1億元)。該公司表示,計劃將這些錢用於研發、廣告和營銷,以及一般營運資金。

這宗規模不大的IPO消息公布之際,智能停車系統運營商優創易泊在上周也遞交了小規模的上市申請。這兩份申請都表明,在中美兩國監管機構的擔憂導致長達半年的中斷之後,中國公司又重新踏上赴美上市之路,雙方擔憂的問題也正在得到解决。

有家保險此次發行的股票相當於其當前流通股規模的27%。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健曾在去哪兒網、汽車之家等互聯網企業工作,他目前直接或通過一個英屬維爾京群島實體持有80%以上股權,IPO之後將稀釋到65%左右。

有家保險自稱是“領先的保險技術服務提供商”,看上去屬於當今十分熱門的“保險科技”公司範疇。但這似乎有點誤導性。該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於引導消費者點擊保險公司在社交媒體平上的廣告。

在截至去年6月的上一財年,此類收入佔其總收入的一半以上,不過令人擔憂的是,該數字較上年下降了10%。這種“數字推廣服務”可能需要的更多是社交媒體營銷的專業知識,而不是對保險業務的深入了解。

有家保險的確提供一種更類似於互聯網保險服務的東西:根據一種叫做“魔鏡”的專利算法,爲保險公司計算賠付風險。但該服務是公司三大收入來源中最小的一個,上一財年同比增長了11%之後,對總收入的貢獻率也不到20%。

有家保險的第三項業務幾乎不需要保險知識甚至技術。該收入來源來自於保險公司在促銷活動中可以提供的非保險産品和服務的銷售,比如洗車或汽車保養計劃。這部分收入上一財年在三大業務板塊中增長速度最快,增長了一倍以上。

上一財年,有家保險的總收入較此前12個月增長了18%,至7,240萬美元左右。對於一家規模仍然很小、必須憑藉增長潜力打動投資者的公司而言,這實在不值一提。

此外,高成本正在嚴重影響其盈利能力。上一財年,包括雲服務費用在內的成本相當於總銷售額的98%以上,毛利率僅爲1.4%。有家保險總體規模偏小,只有三十多名員工,因此不會産生很多運營費用。即使如此,由於毛利率過低,公司自2018年成立以來,每年都因爲淨運營現金流爲負而虧損。該公司稱這種情况可能會長期存在。

有家保險的一個有利因素在於中國龐大的保險市場。該市場的規模目前僅次於美國,預計在未來10年成爲全球最大的保險市場。特別是隨著國民家庭收入的上升,汽車保有量的增加意味著汽車保險公司的銷售也會隨之升高。車險公司是有家保險的主要客戶群體。

競爭風險

有家保險最大的風險之一是,保險公司可能會開發自己的在綫營銷能力,而不再需要它來提供此類服務。在招股說明書中,該公司還提醒說,自己已經面臨來自南燕保險、小馬雲保、博派通達等對手的激烈競爭,這些企業目前都未上市。而且,去年來自數字推廣服務的收入下降,對於該公司的前景來說,不是一個好兆頭。

這些優勢,再加上一支能夠製作高質量保險內容的編輯團隊,顯得蒼白無力,因為IPO營銷材料中,使勁地自吹自擂是更為常見的做法。

但撇開措辭不談,該公司將需要開發更多的創新産品,從而帶來可觀的收入,以保持在競爭中的領先地位。或許它可以通過IPO獲得的新資金來擴充團隊和其他資源做到這一點,從而减少社交媒體營銷服務收入的下降帶來的擔憂。

但財力更雄厚的大型保險公司也在大舉投資新技術,比如用於承保和風險管理的人工智能。純數字保險平台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像是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旗下螞蟻集團騰訊(0700.HK)和平安保險(2318.HK; 601318.SS)合資的衆安保險(6060.HK),均在該領域表現尤其突出。在這種背景下,目前還不清楚有家保險的保險技術服務能有多大的競爭力。 

除了這些劣勢,由於去年下半年監管部門對多個行業進行了嚴厲打擊,眼下,中國股票在總體上對投資者而言並非最具吸引力的投資項目,尤其是科技股,也就是有家保險所屬的類別。

如果有家保險將IPO發行價定在每股5美元,即目標區間的中位數,那麽它的市值將達到1.43億美元,根據上一財年的年收入計算,市銷率(P/S)約爲2倍。這實際上略高於純保險科技股衆安的1.9倍,衆安的增長速度要快得多,基數也要高得多。這一相對較高的比率可能反映出,由於其作爲金融行業的服務提供商的角色,而不是像衆安那樣提供受到更嚴格監管的實際金融服務,有家保險面臨的風險較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周杰倫進駐抖音 巨星傳奇股價暴漲

短影音平台抖音周三宣布,華語流行音樂天王周杰倫正式開設名為「周同學」的官方帳號,引爆市場話題。由其親屬控股、在中國大陸經營周杰倫IP的香港上市公司巨星傳奇集團有限公司(6683.HK),周三股價暴漲94.37%,收報12.44港元,公司市值突破100億港元(12.74億美元)。 據財新報道,周杰倫帳號在未發布任何影片下,短短10分鐘粉絲即從16萬激增至45萬,半小時內突破百萬,至周四已突破千萬。市場傳言,周杰倫簽約費高達九位數人民幣,抖音官方則予以否認,稱為謠言。 巨星傳奇成立於2017年。由周杰倫母親葉惠美及經紀人等親友創立,總部位於江蘇省崑山市,於2023年在香港上市。公司主要業務為新零售與IP運營。2024年,公司總收入5.84億元(8,100萬美元),同比增長35.8%,淨利潤5.024萬元,同比增長21%。總收入中,來自以「魔酮咖啡」為主的零售消費品收入約佔45%,與IP、內容授權有關的收入約佔53.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龍光21筆境內債重組獲通過

房地產開發商龍光集團有限公司(3380.HK)周三公布,21筆境內公司債券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ABS)的重組方案,已全部獲相關債券持有人通過,並提供包括全額轉換特定資產、資產抵債、現金回購、股票等重組方案選項。 龍光下一步將根據債券持有人會議的相關約定,就債券持有人選擇的重組方案進行安排。 根據公司2024年業績,集團的總負債為1877.8億元,總資產為2125.9億元,持有的現金為86.5億元。 周四開市龍光股價升4.4%報0.95港元,過去一年股價已從高位下調46%。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meGen’s $4.2 billion licensing deal falls flat with investors

榮昌生物公布42億美元BD合作 為何市場不買單?

以交易總價值衡量,榮昌生物此次BD在2025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藥企業BD交易總額中可躋身前五,但是與其他行業頭部交易的含金量存在本質差異 重點: 榮昌的首付款僅有4500萬美元現金,在交易總額中僅僅佔1% 榮昌生物短期償債壓力巨大,這筆低現金回報的交易或難以解決公司的資金鍊壓力    莫莉 對於中國創新藥企業來說,核心管線完成對外授權(BD)實現「出海」往往是重大利好消息,因為為授權交易不僅能為企業帶來一筆可觀的現金收入,也能為管線在海外的研發推進提供有力支持。然而,6月26日,市場期待已久的榮昌生物製藥(煙台)股份有限公司(688331.SH;9995.HK)已獲批產品泰它西普的授權交易終於靴子落地時,卻引發資本市場劇烈震蕩,A股和H股在消息公佈當天分別重挫18.36%和11.71%,這背後究竟有何爭議? 根據公告披露,榮昌生物將核心產品泰它西普在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範圍內開發和商業化的獨家權利授予美國生物醫藥公司Vor Bio(VOR.US),從這筆交易中,榮昌生物獲得4,500萬美元的首付款,以及價值8,000萬美元、可認購Vor Bio普通股的認股權證,約佔Vor Bio總發行股本23%,再加上最高可達41.05億美元的臨床註冊及商業化里程碑付款,以及高個位數至雙位數的淨銷售提成。 以42.3億美元的交易總價值衡量,榮昌生物與Vor Bio的這項合作在2025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藥企業BD交易總額中可躋身前五。但是,無論從現實獲益還是交易對手行業地位來看,這筆交易與其他行業頭部交易的含金量存在本質差異,這或許為市場的悲觀情緒提供瞭解釋。 從首付款比例來看,榮昌僅拿到4,500萬美元現金,在交易總額中僅僅佔1%,相比之下,三生制藥與跨國藥企巨頭輝瑞的合作中,三生獲得了12.5億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達60.5億美元的交易總額,首付款佔比為20.6%。雖然榮昌以價值8,000萬美元認股權證替代傳統首付,但是這是「以產品換股權」的高風險策略。 其次,此番股價大跌也是回吐了被提前兌現的漲幅。在交易公佈兩周前,榮昌生物曾在公眾號上高調宣稱,多位跨國醫藥公司的商務拓展經理主動與公司交流泰它西普國際合作、技術授權等,暗示泰它西普有望與醫藥巨頭聯手,刺激港股股價單日暴漲20%。 然而,最終公布的合作方Vor Bio卻只是一家「殼公司」,合作方的資質與市場預期有著巨大落差。據Vor Bio5月初披露,公司終止了所有臨床項目且裁員95%至僅剩8名員工,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其現金儲備僅有5,004.7萬美元,因股價長期低於1美元面臨納斯達克退市警告。儘管與榮昌合作的同一天,Vor Bio也宣佈完成私募股權融資(「PIPE」)達成證券購買協議,預計在扣除費用之前總融資收益約為1.75億美元,但是以Vor Bio當前的資金實力,為泰它西普推進海外研發恐怕仍然需要更多資金支持。 後期管線出海不易? 與三生制藥等管線處於早期階段的高價BD交易不同,榮昌生物此次「出海」的泰它西普是一款已於2021年獲批上市的成熟藥物。在中國市場,泰它西普已獲批用於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以及重症肌無力,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的重磅產品。2024年,泰它西普的銷售額高達9.7億元,同比增加88%,為榮昌生物貢獻56.3%的營收。 作為一款具有研發確定性的產品,泰它西普若採用傳統的License-out模式,恐怕要價頗高。此外,榮昌生物已積極推進泰它西普的海外臨床研究,針對系統性紅斑狼瘡、IgA腎病和重症肌無力三大方向的全球Ⅲ期臨床試驗均已獲FDA批准並開始受試者入組,這意味著,如果榮昌生物將海外權益全數轉讓,將會期望更高的回報,而大型跨國藥企往往權衡商業化投入與預期收益,雙方交易可能在估值上僵持。 因此,榮昌生物選擇以低現金模式與Vor Bio合作,通過換取後者23%股權深度介入泰它西普海外研發,同時依託Vor Bio引入的私募資本共擔風險。若藥物成功出海,股權價值將帶動榮昌實現雙向受益,但同時也將需承擔Vor Bio的生存風險。 榮昌生物的股價在交易公布後曾連續3日下跌,但隨後3日不斷反彈,截至7月4日股價已經回到大跌前的高位67.8港元。當前榮昌生物的市銷率約為20倍,遠高於三生制藥的市銷率6倍,這意味著市場已經給榮昌生物較高的溢價。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榮昌生物賬面現金僅7億元,短期償債壓力巨大,這筆低現金回報的交易或難以解決公司的資金鍊壓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峰岹科技上市首日大漲

晶片製造商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1304.HK; 688279.SH)股票周三正式掛牌,首日大漲16%,收市報139.8港元。峰岹科技通過上市集資22.6億港元,首個交易日收盤市值達152億港元。 香港的公開發售獲得137倍超額認購,國際發售超額認購逾7倍。每股發行價120.5港元,共發行1,870萬股股票。此次港股上市與其科創板現有上市地位形成互補。 公司專注於無刷直流(BLDC)電機控制及驅動晶片領域,此類晶片通過電磁力驅動,與傳統電機存在技術差異。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增長46%至6億元(折合8,400萬美元),利潤增長27%至2.22億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