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2.HK
The Chinese restaurant sector is continuing a run of upbeat results and earnings forecasts, with hotpot giant Haidilao saying its profits surged last year.

多家中國內地餐飲企業公佈了不錯的業績或發出盈利預喜,包括這家火鍋連鎖集團「一哥」

重點︰

  • 海底撈發盈喜,預計去年淨利潤按年增長不少於1.7倍,最少有44億元
  • 在「消費降級」的大前提下,海底撈也部署推出廉價品牌及產品

 

歐美美

經過兩年多新冠疫情,內地餐飲業去年終於等到春天,紛紛公佈理想的業績表現。

其中,在中國經營必勝客及KFC的百勝中國(YUM.US; 9987.HK)去年盈利大升87%至8.27億美元新高、主打酸菜魚的九毛九(9922.HK)也預期盈利增長不低於813%,深圳上市的全聚德(002186.SZ)也預期由2022年虧損2.78億元,至2023年轉賺5,600至6,600萬元。最近,到了火鍋一哥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6862.HK)發出盈利預喜,預計去年盈利按年大升不低於168%至最少44億元。

餐飲界巨頭業績改善,無疑是因為去年初中國官方全面撤銷「清零政策」,餓了近兩年的消費者們終於可以放心外出用膳,令一眾餐廳的客流量大幅回升。海底撈在盈喜報告中提到,去年收入預計按年增長不低於33.3%,達414億元,而盈利增加主要是因為翻枱率提升與營運效率改善。

值得留意的是,海底撈無論是收入或盈利,都已超越疫情前的2019年,分別比當年增長不低於65.9%及71.8%,主要因為管理層的積極擴張策略。

說起海底撈的擴張,創始人兼董事長張勇曾經歷最痛苦的黑暗時刻,幸好他決定壯士斷臂,今天才能走出陰霾。

2020年正值新冠疫情,由於張勇當時認為疫情很快過去,所以趁機快速開店,一年間新增門店多達544家,全球門店一舉增至1,298家;到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繼續擴充,半年就開了近300家新店,但疫情揮之不去,導致公司財政急速惡化。

直到2021年6月,張勇承認誤判形勢,直言2020年的擴店計畫是「盲目自信」,並於年底啟動大規模關店的「啄木鳥計畫」,單在2021年年底便關閉260家餐廳,展開裁員行動,以提升營運效率。

到2022年下半年,張勇眼見疫情開始緩和,緊接起動「硬骨頭計畫」,重開之前關閉的門店,雖然全年只新增24家海底撈餐廳,另有48家恢復營業,但最終成功從2021年的虧損41.6億元,到2022年扭虧為盈賺13.7億元。

張勇並沒有急於在疫情後擴充,截至去年6月底,中國門店總數為1,382家,比2022年底只增加了11家;他選擇專注於加速內部改革,包括下放產品上下架的權力,再將海底撈門店按地區劃分,由19名「區域教練」分管,而店長也可以根據當地語系化需求調整產品和服務。

去年,海底撈推出了各式各樣的花式服務吸客,例如部份海底撈分店自發提供了「散場巴士」接送觀眾:而不少分店則自創多種獨特菜式,例如北京、東北區域的「酸菜白肉鍋底」,河南的「胡辣湯底」,蘇州的「小龍蝦炒飯」等,希望以獨特化口味留住客人。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去年全國餐飲收入約5.3萬億元,按年上升20.4%,創歷史新高,但餐飲同時是「內卷」最嚴重的行業,海底撈靠修甲、擦鞋、服務員舉燈牌為客人唱生日歌等服務殺出一條血路,而去年員工大跳火爆抖音的「科目三」舞蹈,更成為網路熱話。

轉攻廉價市場

不過,即使扭盡六壬增加客源,也要面對經濟增長放緩的挑戰。由於內地居民消費力下降,近年出現了「消費降級」的現象,而各大餐飲品牌也打響了消費降級戰。例如海底撈推出去服務化的平價品牌「嗨撈」應戰,人均消費僅79元,比海底撈便宜逾20%,除了無人唱歌跳舞外,鍋底也只有售價19.8元的清油麻辣鴛鴦鍋,以及29.8元的川味麻辣鴛鴦鍋,而每碟牛肉也只是28元至49元不等,比海底撈便宜超過一半。

經過一連串改革,海底撈去年多個假期的客流均大幅增長,截至去年6月底,其翻枱率按年上升0.4次,至每天3.3次,雖重回3次以上水平,但對比最輝煌時的每天5.2次,仍有一段距離;至於平均單價也有所下降,去年上半年整體單價只有102.9元,比2022年同期的105元減少約2%,市場預計,由於公司去年下半年持續提供折扣優惠,以及推出更多促銷活動,預計單價會持續下跌。

海底撈的盈喜公佈後,其股價在三個交易日內上漲約4%,預測市盈率16.7倍,稍高於九毛九的15.7倍,但比另一火鍋連鎖品牌呷哺呷哺(0520.HK)的17.8倍略低。

投資銀行及券商大致看好海底撈持續復甦,建銀國際表示,其分店在新春假期銷售穩定,顧客人數按年大增35%,相信有利因素今年可望持續,認為海底撈股價可以「跑贏大市」,目標價19.7港元。中信證券則稱,海底撈今年以來的同店增長領先行業,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19港元。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

聯繫我們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小牛電動次季銷量按年增長36.6%

電動兩輪車品牌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NIU.US)上周五公布,第二季共銷售電動出行產品350,090台,較去年同期的25.62萬台增長36.6%。 其中中國市場銷售318,719台,佔總量約91%,較去年同期207,552台增長53%;國際市場方面,小牛電動第二季銷售31,371台,較去年同期下降約35%。銷售數據涵蓋電動摩托車、電動輕便摩托車、電動自行車、滑板車和電動自行車。 公司表示,於「618年中購物節」期間,小牛多款高端車型在天貓、京東與抖音平台均登上銷售排行榜,有效鞏固其於中國高端智能兩輪市場的領導地位。 小牛電動股價周一一度升逾5%,收市報3.42美元,升1.7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

簡訊:綠城半年銷售跌11% 前董事長港機場被帶走

內房開發商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3900.HK)周一公布上半度銷售數據,今年首六個月,集團合同銷售金額803億元人民幣(下同),涉及的面積為229萬平方米,歸屬於綠城的權益金額為53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08億元下跌11.3%。 6月份綠城自投項目的銷售金額為142億元,同比下跌18.4%,但每平方米均價則上升6.8%至34,746元。 另外,多家內地媒體早前報道,綠城中國前執行董士及董事長張亞東,5月底時在香港機場準備飛往加拿大時,於登機口被帶走,但具體因何事則未有披露。張亞東曾任大連副市長,2016年調往央企中交集團,至2018年被派往報掌綠城。至今年三月,綠城突公佈張亞東呈辭。 綠城周二平開市報9.77港元,公司在過去一年的高位下跌27%。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泰國對中國遊客吸引力下降

財新報道,據航班管家的數據估計,今年七八月旅遊旺季,中國航司計劃執行中泰航線班次達12,800架,同比下跌22.6%,更較疫情前水平低40%。今年前五個月,中國赴泰旅遊人次降至195萬,同比減少33%。 財新指出,多重因素令中國遊客望而卻步,包括演員王星赴泰時被綁往緬甸詐騙園區。其他擔憂還包括地震,以及泰銖對人民幣升值,導致赴泰旅遊成本上漲。 當中國遊客對泰國興趣減退之際,他們正湧向日韓等亞洲地區。中國航司計劃,於七八月執行中日航線的航班達25,300架次,同比增長35.3%;中韓航線計劃執行20,500架次,同比增長13.4%。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富衛首掛午收僅升1%

保險公司富衛集團有限公司(1828.HK)周一在港首日掛牌平開報38港元,之後股價窄幅上落,中午收市報38.4港元,升1%。 公司發售9,134.2萬股,每股售價38元,錄得超額認購36倍,國際配售超額1.3倍,集資淨額29.53億港元。 富衛業績表現並不理想,2022年至2023年,保險收入分別為24.08億美元、27.56億美元,虧損3.2億美元及7.33億美元。去年收入微跌1.2%至27.24億美元,但扭虧為盈賺2,400萬美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