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H.US FANH.US

這兩家保險經紀公司的業務在第四季出現了改善的跡象,水滴加速推出多款新產品,泛華則於上月進行了一筆新收購

重點:

  • 受惠於成本降低,水滴去年第四季恢復盈利,泛華儘管收入下降,但營業利潤增加
  • 雖然中國政府結束「清零」政策,讓保險公司的前景變得明朗,但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為經濟依然脆弱

  

梁武仁

去年大部分時候籠罩在水滴科技集團有限公司(WDH.US)和泛華控股集團(FANH.US)等中國保險經紀公司頭上的烏雲終於散去,不過這場風暴肯定還沒有結束,因為中國經濟仍處在不斷變化之中。這意味著控制成本的能力將是這兩家公司在短期內保持盈利的關鍵。隨著高速增長的時代成為過去,這成了如今中國企業的共同主題。

與此同時,作為中國最大上市保險經紀公司中的兩家,它們各自都正在為2023年恢復增長奠定基礎,水滴是打造新的創新服務,泛華則將目光投向了收購。

根據水滴上週五發佈的最新業績,這家網上保險經紀公司在去年第四季扭虧為盈,實現淨利潤1.2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120萬元虧損大幅改善。考慮到該公司的收入按年增長僅12.5%至7.72億元,這麼大的波動並不尋常。

水滴將復甦歸功於成本的降低。雖然該公司的營業成本增長速度快過收入增長,但它設法將銷售和行銷費用削減了43%,也將一般行政支出削減了20%,同時其研發成本下降了21%,幫助其整體經營成本和費用減少約11%。這可能看起來不多,但對於這類營業利潤率低的公司來說,這種幅度的削減可不是小事。

根據本月較早前發佈的業績,泛華的營收更加不穩定,在10月至12月期間按年下滑4.4%至7.67億元。但它削減開支的幅度甚至超過了水滴,促使其營業收入增長3%。該公司的淨利潤飆升了六倍多,這主要是由於上年同期的一筆一次性減值費用。

兩份業績都表明,在中國實行疫情「清零」政策的最後三個月裏,雖因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頻繁遭遇不可預測的業務中斷,但在作出調整適應了因為消費者開支減少導致的銷售增長放緩後,這兩家公司相對較好地度過了這個時期。

水滴第四季的收入增長比前三個月有所加快,而泛華的下降速度也有所放緩。即使如此,前者去年全年的收入較2021年下降約13%,而後者則下降了15%,可見這一年對這兩家公司來說有多麼艱難。

經歷新冠風暴的,不止這兩家僅分銷第三方產品的經紀公司,開發和銷售自有保單的傳統保險公司,也受到了這場風暴的打擊。在這種時候,傳統保險公司的日子甚至可能更加艱難,因為它們必須成功應對動盪的市場行情,才能通過用收取的保費進行投資來賺取回報。相比之下,水滴和泛華等公司的大部分收入來自更簡單的服務費。

中國人壽(2628.HK)等行業龍頭也未能倖免,而眾安在綫(6060.HK)等經驗不足的公司受到的打擊更大。後者是數字保險的先驅,上個月警告稱,由於股票和債券投資價值下降,其投資收益縮水,因此去年出現淨虧損。

削減成本

隨著營收增長的難度加大,水滴在2021年底開始大力削減成本,在當年的第四季進行了裁員,並減少使用第三方渠道來吸引流量。

此外,它還轉向其他業務,其中一項服務是通過它的平台,為有大額醫療費用的患者提供眾籌服務,將他們與愛心人士聯繫起來。這項業務在第四季產生了4,100萬元的服務費用,而這是上年同期所沒有的。

還有一項新服務是為適合臨床試驗的病人和藥企鋪橋搭路。這項業務的服務費也是一大新的增長點,從前一年第四季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60萬元,躍升至2,300萬元。

這些數字看起來可能不大,但加在一起,就相當於該公司第四季總收入的8%以上,而且可能還會繼續強勁增長。水滴向與公司主營業務相關的此類輔助服務擴展,使其收入來源多樣化,為不可避免的行業低迷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護,這看起來相當明智。

泛華成立於1998年,是中國首家上市的保險經紀公司,在戰略上,它並沒有將重點放在降低成本上面。事實上,該公司計畫增加支出,以增強數碼化,並加快收購速度。如果能有效實現,將有助於促進增長。泛華認為自己可以做到,今年的目標是將壽險銷售額、首年保費和營業收入都至少提高50%。

在去年底放棄大部分防疫措施後,中國經濟肯定會出現反彈。但泛華的目標聽起來相當雄心勃勃——鑑於中國經濟的脆弱,實現該目標的難度頗大。當然,除非該公司計畫通過收購來達成目標。

就在上個月,該公司宣佈了一筆收購,收購吉林中吉世安保險代理有限公司51%的股份,交易條款未披露。中吉保險是吉林省最大的保險公司,2022年總保費規模超過1億元。

水滴的股價在財報公佈後下跌,而泛華則幾乎沒有變化,這表明投資者對兩家公司的業績都沒有表現出興趣。水滴的市盈率超過12倍,泛華則超過70倍。但如此高的市盈率——尤其是泛華,很可能是利潤基數低的結果,而不是因為投資者對於公司未來的樂觀情緒。相對於營收的話,它們的估值看起來則合理得多,水滴的市銷率為2.9倍,泛華約為1倍。

就目前來說,兩家公司在市銷率上的差異,可能反映了水滴通過降低成本來支撐盈利的強大能力。投資者感到滿意的,可能還有它通過相關產品的創新,實現收入基礎多元化的能力。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This biotech company, which focuses on the R&D of stem cell drugs, has filed for listing on the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hoping to get a slice from the hot stock market.

欠收入虧損擴 澤輝生物求上市注資

這家主要專注於幹細胞藥物研發與生產的生物科技企業,趁港股轉旺申請在港交所上市 重點︰ 澤輝生物今年上半年虧損按年增加逾兩倍,達2.37億元 公司暫時只有四款產品,當中僅一款處於臨床研究第二期,距離商業化尚有一段距離   裴梓龍 中港股市在官方「組合拳」救市下,表現再度活躍起來,踏入第四季,越來越多企業希望趁旺勢到港交所上市集資,希望能乘上這股市狂潮,獲取更高估值。 成立於2017年、主要專注於幹細胞藥物研發與生產的生物科技企業澤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9月最後一天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由中金公司作為獨家保薦人。 與大部分早期生物科技公司一樣,公司目前暫沒有商業化產品,意味公司未有營收。據招股文件顯示,公司在2022年錄得約1.73億元虧損,翌年擴大至1.96億元,今年上半年的虧損更高達2.37億元,比去年同期激增210%。 虧損大幅上升,主要因為今年上半年行政開支由去年的1,837.4萬元,大幅增加至1.43億元,當中包括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達1.14億元,而過去兩年並沒有該支出;其次,澤輝最主要負擔是研發開支,2022年花了6,631.1萬元,去年增至1.03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已高達5,851.5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1.4%。 澤輝主要業務是開發治療多種疾病的多能幹細胞(PSC)來源的創新細胞治療產品,屬於中國以及全球最早批開展PSC來源細胞治療產品研發的公司之一。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公司是中國首批獲得PSC來源細胞療法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批准的公司,以及中國唯一一家目前有多項PSC來源細胞治療資產處於II期臨床試驗的公司。 招股文件顯示,澤輝目前的產品組合包括核心產品ZH901以及主要產品ZH903、ZH902及ZH906。ZH901屬一種M細胞治療產品,正在研究用於治療損傷及炎症以及退行性疾病,它在中國針對各種適應症的臨床開發已進入第二期,已有約100名患者在多項臨床試驗中通過靜脈輸注或膝關節腔內給藥,接受了ZH901治療,而所有患者均未出現ZH901導致的嚴重不良事件。 至於ZH903、ZH902及ZH906都處於早期臨床階段。ZH903是治療帕金森病的開發中的mDAP細胞治療產品;ZH902是治療幹性AMD的開發中的RPE細胞治療產品,能改善患者視力問題;ZH906是治療角膜內皮失代償的開發中的CEnC治療產品。 另一方面,澤輝還開發了一個多能幹細胞來源的細胞治療產品研發平台(PROF),由多能幹細胞種子細胞平台(PROF-seed)、關鍵功能細胞篩選研發平台(PROF-function)及處方優化平台(PROF-formulator)組成,屬公司獨有的技術平台,有助公司更有效研發產品。 為支持未來商業化,公司已在北京設立總建築面積約2,380平方米的工廠,可以年產約3.5萬支細胞療法產品注射液,支持公司進行的臨床開發及早期商業化;同時,公司也在計劃在廣東省中山市建立製造工廠,總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預計年產能約50萬支細胞療法產品注射液,以支持商業化生產,將於2030年正式投入生產。 而澤輝這次上市集資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建設中山工場,另外還有用於產品研發及臨床實研等。 現金只餘7,800萬 澤輝急於上市,最主要是資金已難以支持研發支出,截至今年6月底,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剩下7,826萬元,比去年底大幅減少53%,然而去年全年的研發開支已達到1.03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已花了5,852萬元做研發。由於仍未有商業化產品,同時今年上半年也沒有政府補貼,要維持研發,就只能靠上市在市場獲取資金。 此外,前期投資者也需要平台套現。據招股文件顯示,公司於2019年展開天使輪融資,投資者包括中科創星、西安眾合、西安贏實及山東顥楊,每股成本3.87元,獲取1.5億元資金;一年後再進行A輪融資,每股成本增至8.3元,再獲得約1.6億元,投資者包括國科鼎智、元清本草、北京贏實等。 而由2022年至今年,公司再進行B輪、B+輪及B++輪融資,每股9.38元,投資者包括北京贏晟、嘉興宸玥和北京攜泰等,三輪融資獲得6.56億元資金,所有前期投資者都有180天禁售期。 以北京攜泰在B++輪投入約2,000萬元,持股為0.89%計算,該公司估值約為22.5億元,約24.9億港元。不過,目前在港股上市的生物科技股份眾多,投資生物科技企業,就是在賭公司的產品最終能否通過臨床實驗,並成功商業化。 目前港股氣氛熾熱,新股市場也活躍起來,加上8月上市的生物科技股同源康醫藥(2410.HK)至今已累漲約150%,如果澤輝能通過上市聆訊,說不定可以吸引追逐短期盈利的投資者認購。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證監批閃回科技申港上市

中國證監會 (CSRC) 周二在其網站發布了閃回科技有限公司的香港上市申請,批准其上市計劃。據中國證監會網站公告,閃回科技在香港首次公開募股 (IPO)發行最多6,770萬股。 據去年推出的新監管框架,所有準備在境外上市的中國公司,都必須向中國證監會正式註冊其 IPO計劃。 閃回科技上個月提交香港IPO申請,但尚未透露計劃籌資金額。公司成立於2016年,其閃回收平台促進二手智能手機和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的交易。公司報告稱,今年上半年虧損 4,010萬元,營收為5.77億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SPC develops, produces and sells its own innovative drugs. Its growth has been sluggish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due to a slowdown for its finished drug business.

快訊:石藥蕁麻疹藥物獲批商業化

最新:石藥集團有限公司(1093.HK)周二公布,旗下慢性自發性蕁麻疹藥物注射用奧馬珠單抗,已獲得國家藥監局上市許可批准。 利好:該公司指出,該產品的獲批將進一步豐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的產品線,而其他適應症的上市工作亦在積極推進中。 值得關注:隨着該款新產品獲批上市,日後與銷售相關的商務團隊人員薪酬及宣傳推廣開支,或會導致該公司的成本增加。 深度:石藥是一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創新驅動型制藥企業,過去三年,由於成藥業務板塊增速放緩,以致整體業務增長乏力。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162.8億元,僅按年增長 1.3%,淨利潤則微升2%至32億元。上月,該公司聘任在創新藥商業化領域擁有資深經驗、以及具跨國藥企的人脈關係的劉勇軍為執行總裁及全球研發總裁,有分析認為,此舉將有助加快石藥的產品商業化進程。 市場反應:石藥周三股價下跌,中午收市軟6.1%至6.61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ynagistics nears completion of HK SPAC listing

Synagistics若成功合併 能否振興香港SPAC市場?

這家由阿里巴巴支持的東南亞電子商務公司,正透過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完成借殼上市 重點: 由香港金管局前高管支持的一家SPAC的股東,與新加坡電商公司Synagistics的合併將於10月25日進行投票 此筆交易將標誌著香港剛起步的SPAC市場完成首宗借殼上市。自2022年初推出該機制以來,市場一直沒有進展 梁武仁 香港推出近三年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機制,可能出現首宗成功合併個案;但諷刺的是,利用這個SPAC機制上市的公司來自新加坡,而不是中國,後者是港交所新股發行的主要企業的來源地。 香港匯德收購公司(7841.HK)是一家總部設在香港的SPAC,它獲得了香港香港金融管理局一位前高管的支持,該公司上周四宣布將於10月25日召開特別股東大會,與主要面向東南亞的新加坡電商公司Synagistics Pte. Ltd.合併的計劃進行投票表決。 與傳統的IPO相比,該交易讓Synagistics能夠更快地登陸香港交易所,在與香港匯德收購簽署合併協議三個多月後,它正朝著終點線前進。根據香港交易所的一份文件,Synagistics的估值為35億港元,作為該方案的一部分,雙方還從10個投資方那裡獲得了5.51億港元的承諾。 自2022年初推出以來,香港SPAC市場一直難以發展,因此港交所迫切期待更多類似的交易。SPAC是沒有實際業務的上市空殼實體,主要作為實體公司通過反向兼並上市的工具。簡而言之,SPAC交易允許私有公司通過借殼的方式實現公開上市。 近年來,通過SPAC上市在美國變得非常流行,特別是在資金匱乏的科技初創公司當中,因為可以繞過漫長繁瑣的傳統IPO過程。香港和它長期的區域競爭對手新加坡都尋求加入這一行列,各自均在差不多的時間推出自己的SPAC框架。 然而,兩個城市都未能取得美國那樣的成功。在進入SPAC遊戲的三年里,香港和新加坡的證交所都只有了了數筆SPAC上市交易。更糟的是,香港尚未成功完成一宗SPAC並購,即所謂的de-SPAC交易,而新加坡僅完成了一筆。 許多因素可能是導致香港和新加坡SPAC市場不景氣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可能是亞洲投資者普遍保守。押注尋求通過SPAC交易上市的公司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情,因此類上市可以逃避傳統IPO所需的嚴格審查。 17Live Group Ltd.是唯一一家通過SPAC合併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其股價跌幅超過70%,這也導致無法說服投資者冒險選擇這種類型的股票。過去兩年,在美國通過SPAC上市的中國公司也表現不佳,包括奢侈品製造商復朗集團(LANV.US)和餐廳運營商Tims天好中國(THCH.US)。 更糟的是,在中國經濟放緩的背景下,自香港推出該機制以來,香港市場的整體投資情緒一直低迷。這種疲軟也抑制了傳統的IPO市場,使得SPAC上市變得更加困難。 背靠阿里 鑒於其背景,Synagistics選擇香港而不是老家新加坡作為上市地點是件有意思的事情。但當你意識到它背後是一家非常熟悉香港的強大公司時,這個決定就變得合情合理。這家公司就是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該公司目前通過一家新加坡子公司持有Synagistics約47%的股份,合併後將保留控股權,不過股權會被稀釋。 鑒於這家中國公司在電子商務方面的專長,Synagistics與阿里的關係不僅僅體現在財務上。除了在中國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外,阿里還運營著多家全球電子商務網站,其中包括廣受歡迎的全球速賣通,這是一個向外國買家提供中國商品的平台。阿里還擁有Lazada,和Synagistics一樣,它同樣專注於競爭激烈的東南亞市場,該市場的其他主要參與者包括Shopee(SE.US)和Tokopedia。 與Lazada和Shopee相比,Synagistics更為專業化,它運營的電商平台專注於美容、身體護理和嬰幼兒產品,通過與網絡營銷公司和社交媒體網站合作,直接向消費者銷售。 阿里巴巴可能尤其有動機支持Synagistics,幫助它分散對中國本土市場的嚴重依賴。Synagistics的核心東南亞市場正在蓬勃發展,其有利條件包括經濟快速增長、年輕人口眾多、富裕人群日益增多,以及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加速普及,這讓該公司看起來前途無量。 儘管如此,Synagistics已經經營了10年,收入基礎仍然相對較小,且增長速度也不盡如人意。它去年的總收入約為1.27億新元(9,700萬美元),較2022年增速一般,只有12%。 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不會讓投資者感到驚艷,儘管隨著公司的成長和規模經濟的實現,這種情況可能會改善。去年,其毛利率下降約2個百分點至25%,這對一家科技公司來說並不算優秀。相比下,阿里的毛利率超過35%。Synagistics的運營支出也抹去了它所有的毛利,因此與盈利仍有距離。更糟糕的是,去年的淨虧損大幅擴大。 儘管Synagistics有著良好的增長前景,但它能否釋放潛力,實現盈利還有待觀察。這可能是香港匯德收購的股東,在本月晚些時候召開會議時要考慮的一個關鍵因素,儘管此類合併交易一旦簽署就很少被股東否決。如果獲得批准,將標誌著香港SPAC市場取得重大突破。除香港匯德收購外,只有另外兩家香港SPAC找到了並購目標,但這兩家SPAC都尚未完成交易。 總而言之,Synagistics的命運將取決於它能否在潛力巨大但競爭激烈的東南亞,開闢一個賺錢的市場。但至少,如果成為首家通過與SPAC合併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它將留名歷史。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