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七天長假的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達到9.43億美元,較去年下降21%,但高於2019年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重點:

  • 雖然近期國內有疫情發生,但中國春節檔電影票房仍高達60億元,略高於疫情前的水平
  • 最新數據顯示,影院運營商IMAX China的利潤在2021年下半年翻了一番,但公司尚未對去年12月和今年1月與新冠奧密克戎毒株有關的干擾情况發表評論

陽歌

中國的消費行業近來總是傳遞出喜憂參半的訊息,業績才好了沒幾個月,就因爲一波新的疫情戛然而止。

電影行業是最容易受此影響的行業之一,因爲電影院運營商在被迫關門時根本沒有替代業務,而餐廳和商鋪却可以通過在綫和外帶渠道維持一定的銷售。儘管如此,春節長假期間,來自影院運營商IMAX China Holding, Inc.(1970.HK)的最新信號和更廣泛的行業數據,看起來相對樂觀。

在中國運營759家影院的IMAX本周一宣布,該公司去年恢復盈利,預計2021年將錄得3,750萬到3,900萬美元利潤,相比之下,2020年虧損2,700萬美元。扣除公司此前公布的上半年業績之後,下半年利潤應爲1,900萬美元左右,比上年同期820萬美元的利潤增長了一倍多。

IMAX China去年盈利這一事實,本身可能就是一項重大成就,因爲中國和全世界的多數影院運營商目前都在虧損。投資者似乎仍然心存疑慮,在最初的公告發布後,周一IMAX China股價下跌2.2%,周二早些時候獲得了相似幅度的反彈。

周二投資者情緒出現改善,可能一定程度上是因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31日至2月6日的春節長假期間,中國電影票房表現相對出色。七天票房銷售總計60億元人民幣(9.34億美元)。這個數字實際上較一年前强勁的78億元下降了21%。2021年春節,中國觀衆在疫情第一年的艱辛告一段落之後,紛紛回歸影院觀影。

現實情况是,今年的春節檔票房本來可能因爲反復出現的疫情限制措施而更加糟糕。去年12月,隨著奧密克戎毒株病例在世界各地激增,導致中國多地出現疫情,防疫限制措施開始强化,整個西安市在12月都處於封鎖狀態。

由於疫情的出現,1月份,天津和鄭州等其他主要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也實施了封鎖。這種封鎖發生時,影院大多被迫關閉,收入驟然中斷。受影響地區的酒店也是主要受害者,中國領先的酒店運營商之一華住集團(HTHT.US; 1179.HK)1月末發布的四季度初步業績報告就證明了這一點。

接下來的形勢怎樣?

如果說去年12月和今年1月是影院運營商和其他主要面向消費者的行業遭遇的新低點,那麽許多人現在問的一個大問題是:接下來會怎麽樣?雖然現在還言之過早,但最新的票房數據似乎表明,情况應該會從本月開始改善,隨著今年感冒和流感季節的結束,新冠疫情逐漸消退,這一趨勢有可能持續到春季。 

另一個主要因素是,北京目前正在舉辦的冬奧會。中國在該體育賽事舉行之前非常謹慎,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發生這麽多大規模封鎖的原因所在。隨著冬奧會在2月20日結束,中國可能會稍微放鬆防疫措施,只有在出現確診病例時,才對非常有限的社區進行封鎖,這對企業的干擾會小得多。

中國的第四季度財報季還要過一兩周才開始,所以還沒有企業談及目前的情况。快餐巨頭麥當勞(MCD.US)在中國有約4,000家門店,該公司在1月底表示,第四季度在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額下降,但沒有對1月份的情况發表評論。星巴克(SBUX.US)也是如此,稱其在中國的5,000多家門店的同店銷售額在去年最後三個月下降了14%。

從IMAX China的股票表現可以看到,許多投資者認爲形勢不明朗。自去年8月觸及約10港元的52周低位以來,該股一直在10到13港元的區間內保持相對穩定,樂觀時漲一漲,遇挫時就跌一跌。

與其他的影院運營商相比,該股的估值相對較高,可能因爲在當前環境下,它是同類公司中爲數不多的盈利者之一。根據最新的盈利預測,它的市盈率(P/E)看起來相對穩定,爲13倍。該公司的市淨率(P/B)爲2倍,低於其母公司Imax Corp.(IMAX.US)的3倍,但遠高於美國主要影院運營商之一AMC娛樂(AMC.US),後者的這個數字只有區區 0.18倍。

與中國的電影製作公司相比,IMAX China的表現相對較弱,這反映出前者越來越多的收入來自網絡電影和電視劇,而這些內容受到疫情的影響相對較小。阿里巴巴影業(1060.HK)和光綫傳媒(300251.SZ)的市銷率(P/S)分別爲5.8和17倍,均高於IMAX China的5倍。

總而言之,相對强勁的農曆新年票房,再加上北京冬奧會以及感冒、流感季節的結束,對IMAX China以及其他影院運營商和零售商來說,似乎都是好兆頭。如果中國能連續幾個月不出現任何新的業務重大中斷,就可能爲該行業帶來一定的上行空間。根據最新趨勢,這似乎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J&T is a delivery company

新聞概要:極兔速遞東南亞業務強勁增長 營收利潤雙升

這家物流公司上半年處理包裹約140億件,在東南亞及南美、非洲、中東等新興市場實現強勁增長   余特莉 全球物流服務商極兔速遞環球有限公司(1519.HK)上周五披露,得益於新市場拓展成效顯著,上半年經調整淨利潤同比增長147.1%,由去年同期的3,100萬美元躍升至1.56億美元。 近年來極兔全球佈局提速,業務版圖從最初的東南亞和中國,擴展至沙特、阿聯酋、墨西哥、巴西及埃及等新區域。 今年上半年,在東南亞、中國以及拉美、中東等新市場的包裹量大幅增長的推動下,公司總營收同比增長13.1%至55億美元,其中快遞業務收入佔比為97.1%。公司盈利能力顯著改善,主要受東南亞業務擴張驅動,經調整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同比上升24.2%至4.36億美元。 極兔速遞副總裁後軍儀表示:「我們在東南亞的領先地位更加穩固,中國市場競爭激烈但仍保持增長韌性,新興市場業務迎來盈利拐點。」 上半年公司處理包裹量達139.9億件,較去年同期110億件增長27%。優勢市場東南亞增速領跑,在電商業務日趨繁榮,以及依託價格優勢在非電商領域取得的拓展下,該區域包裹量增至32.3億件,同比增長57.9%。據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數據,該增長使極兔在東南亞的市佔率同比提升5.4個百分點至32.8%,連續六年鞏固行業龍頭地位。公司稱該區域單件成本同比下降16.7%,競爭力持續增強。 公司最大業務區域為中國市場,上半年包裹處理量達106億件,同比增長20%,市佔率11.1%。儘管價格戰激烈,通過運營提效,單件成本仍降低10.3%。 新興市場包裹量增至1.7億件,同比增長21.7%,南美表現尤佳。隨著拓展成效顯現,該區域收入貢獻增至3.6億美元,並首次實現經調整EBITDA盈利157萬美元,去年同期則為虧損784萬美元。 截至6月30日,公司擁有6,900家網絡合作夥伴,較2024年末減少100家;服務網點增加100個至19,200個;分揀中心數量維持239個。 極兔速遞在2015年創始於印度尼西亞,現已成為東南亞頭部快遞企業;2020年進軍中國市場後,業務已覆蓋13個國家,目前持續向拉丁美洲及中東拓展。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國富氫能折讓17%配股 集資9,099萬港元

氫能儲運設備製造商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2582.HK)周日公布,以每股配售價54港元,配售合共最多173萬股新H股,集資總額9,347萬元,所得淨額9,099萬元(1,167萬美元)。 配售股份佔經擴大之已發行H股總數及已發行股份總數約2.13%及1.62%。每股配售價較上周五收市價65.1元折讓約17%。 公司擬將配售所得款項用於為中國及海外氫能項目,包括但不限於製氫工廠、加氫站及氫氣液化工廠的投資與合作撥付資金。 國富氫能上半年錄得收入1.09億元,按年下降19.2%。虧損由上年同期1.12億元,收窄至8,925萬元。 公司股價週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64.4港元,跌1.0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ininglamp makes marketing software

投資者星光熠熠的明略 獲中證監放行擬集資1億美元

這家領先營銷軟件製造商的香港上市計劃,獲中國證監會備案通知書,此次上市可能籌集超過1億美元 重點: 明略科技赴港上市獲中國證監會放行,為公司籌集逾1億美元的上市計劃鋪平道路 投資者包括騰訊、WPP及淡馬鍚的明略,正積極削減成本,向實現盈利邁進   陽歌 明略科技上市申請最令人印象深刻之處在於頂級投資者陣容,幾乎同樣引人注目的是,公司財務狀況的穩步改善;上週五,公司的上市申請獲中國證監會備案通知書,意味香港上市的進程取得重大監管進展。 明略科技潛在的一個棘手問題是去年收入有所下滑,公司的服務旨在幫助企業通過更好地理解客戶,進而提升營銷能力。公司也在相當積極地削減成本,這體現出良好的內控紀律,但如果力度過大,可能導致未來的業內領導地位動搖。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工智能領域快速發展的潛力下,公司過去三年將其研發支出削減過半,在行業中這做法可能過於激進。 繼前一次申請過期後,明略科技今年6月再次提交香港上市申請。根據上周中國證監會網站發布的公告,明略科技的上市計劃已獲中國證監會備案通知書,新申請可繼續推進。公告還顯示,明略科技擬發行不超過830萬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在2024年1月一輪融資後,公司估值降至16.7億美元,較2020年11月融資後高峰期的30億美元估值大幅縮水。此次上市計劃由國內投行龍頭中金公司承銷。最新估值加上中金公司的行業地位,上市可能籌集相對可觀的1億美元或更多資金。 儘管如此,我們將深入剖析該公司的運作細節,其基本面雖存少量問題但仍較為樂觀。在多年跟蹤中國科技領域的經歷中,鮮有見到像明略科技這樣具備眾多明星投資者的公司。這一名單以互聯網巨頭騰訊為核心支柱,後者持有明略科技約30%的股份。 騰訊的投資背景可能是幫助明略科技吸引其他知名機構的關鍵因素,包括紅杉中國、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以及全球風投巨頭凱鵬華盈。其他投資者還涵蓋兩大媒體行業巨頭,英國的WPP和中國領先短視頻平台快手。這些投資者持股比例各異,從1.8%到紅杉中國的7.5%不等。 根據上市文件,公司核心產品「秒針系統」去年佔其總收入的90%,該系統「整合媒介預算優化、社交媒體管理及客戶增長軟件」。明略科技提供工具,幫助企業客戶,如消費品製造商、零售商和餐飲企業,更好地理解消費者行為,並優化主要通過在線媒體平台投放的營銷內容。 例如,上市文件指出,客戶可利用明略科技的分析服務發現,北方地區的產品消費者在冬季更喜歡觀看以雪景為背景的視頻,且喜愛視頻中的小提琴音樂。「可推斷廣告素材中文字、圖片與視頻之間的因果關係及其影響,協助企業識別出可能生成最佳營銷效果的廣告內容。」 收入下滑 接下來,我們將審視財務數據。公司收入去年短暫受阻,但盈利指標正穩步改善,儘管仍處於虧損狀態。 2023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長15%至14.6億元(約合2.05億美元),但去年下降5.5%至13.8億元。未提供今年的財務數據,但我們推測降幅在今年上半年可能延續。公司三大主營業務板塊中,運營智能和營銷智能去年雙雙下滑,兩者佔總收入九成以上;僅有行業解決方案板塊實現11.3%增長,但該板塊僅佔收入的9%。 相較而言,據上市文件中第三方數據,明略科技處於龍頭地位的中國數據智能應用軟件市場,預計2023至2028年的年均增長18.7%,到2028年銷售額可達713億元。因此,明略科技增長已滯後行業均值;去年收入收縮又顯著喪失市場份額,作為自居市場領軍者的公司而言,這不是好兆頭。 然而,下滑的主因看似合理,即公司正嘗試從低毛利的定制產品轉向更盈利的標準化產品。伴隨這一轉型,毛利率從2023年的50.1%改善至去年的51.6%,不過兩者均低於2022年53.2%的水平。 過去三年,明略科技也在大幅削減開支,進而顯著提升運營效率。如先前所述,研發支出從2022年的7.51億元降至去年的3.53億元,降幅逾半;同期行政開支下降38%,銷售及營銷支出減少55%。 所有這些開支削減,幫助公司去年實現首次調整後經營利潤58萬元,2023年同期則虧損1.18億元。公司調整後淨虧損,不包括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及股票薪酬,也從2023年的1.74億元大幅收窄至去年的4,500萬元。 現金流也穩步改善,明略科技預計今年這一趨勢將「顯著向好」。淨現金量增長的同時,負債比率從2023年末的47.9%銳降至去年的13.8%。 所有這些向好趨勢意味著,此次上市一旦落地,可能吸引相對較強的投資者關注。雄厚投資者陣容構成重大信心信號,成本自律及盈利指標的改善也是積極因素。這家公司很可能成為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重要受益者,但需謹慎維持下滑的研發支出,以免被更激進對手趕超。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大行科工招股集資近4億元

折疊自行車製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一公開招股,發售792萬股H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每股售價49.5港元,集資3.92億元,本月4日截止認購,8日正式掛牌。 公司的自行車銷量由2022年的148,956輛,上升至2024年的229,525輛,複合年增長率24.1%。今年首四個月,銷量93,398輛,同比上升46.5%。 公司的收入由2022年的2.54億元增至去年的4.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3%,期內盈利則由3,140萬元,增至5,230萬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9.1%。今年首四個月收入及盈利分別為1.85億元及2150萬元,同比上升46.8%及69.3%。 集資所得三成用於生產系統現代化及擴大運營規模、三成用於強化經銷網絡及策略性品牌發展、另外三成用於研發,餘下一成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