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被稱為中國「美容界愛馬仕」的醫美集團,今年上半年盈利表現慘受疫情波及

重點:

  • 由於新冠疫情反覆,美麗田園於多個中國大城市的直營店需暫時閉店,導致上半年浄利潤暴跌近八成
  • 該公司估值不高,恐怕難以達到集資3億美元上市的目標

陳嘉儀

隨着「顏值經濟學」冒起,加上國民收入上升,近年中國醫美行業正努力追趕韓國,成就了不少市值數百億元的巨企。

有「美容界愛馬仕」之稱的中國一站式美容與健康管理集團美麗田園醫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也希望趕上這波熱潮,計劃在港股集最多3億美元(21.5億元)。該公司最近更新港交所上市申請,補充了今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揭露其業務表現深受新冠變異病毒株疫情影響。

成立於1993年的美麗田園集團,是中國傳統美容服務中,歷史最悠久的國產連鎖品牌之一,早年只提供傳統美容服務,近年擴展至醫療美容服務,以至亞健康評價及干預服務,旗下美麗田園、貝黎詩、秀可兒與研源四個品牌各有不同定位。旗艦品牌美麗田園與去年全面收歸旗下的貝黎詩通過直營店和加盟店形式,提供面部護膚及身體護理等傳統美容服務,一直是集團主要收入來源,於2019年至2022上半年期間,每年貢獻總收入50%以上。

於2011年創立的秀可兒,主要提供非外科手術類輕醫美服務,如能量儀器服務及注射肉毒桿菌素、透明質酸等,門店在有限情況下亦提供割雙眼皮、脂肪填充及抽脂手術等低風險外科手術類醫療美容服務,近年佔集團收入約三至四成。至於在2018年創立的研源則開拓亞健康評估及干預服務,為健康及亞健康人士提供一站式體檢、諮詢及干預服務,近年收入佔比約3%至6%。

根據更新後的初步招股文件,截至最後可行日期,四大品牌合共經營189家直營店及177家加盟店,大部分位一線城市及新一線城市,其中僅18間為秀可兒和5間為研源直營店,其餘都是美麗田園和貝黎詩;其一站式服務的運作模式是通過傳統美容服務初步贏得客戶信任,繼而延伸至醫療美容服務以及亞健康評估及干預服務等更複雜的服務。

據招股書引述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整體美容與健康管理服務市場規模,去年高達12,365億元。按2021年收益計,美麗田園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美容服務商,以及第四大的非外科手術類醫療美容服務商。

疫情打擊業務

於往績記錄期間,該公司收入由2019年的14.08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5.03億元及2021年的17.81億元,升幅分別為7%及18.5%;淨利潤也從2019年的1.47億元,逐年遞升至1.52億元和2.08億元,分別增加3.2%及36.7%。

回顧該公司收入與盈利在2020年的低增長率,反映新冠疫情最初限制了其增長趨勢,但踏入2021年,其業務出現強力反彈,可惜只維持了短短一年,便隨著今年上半年疫情再度肆虐而打回原形。

自今年3月起,由於新冠變異病毒株疫情在國內多個城市復發,上海等主要城市曾推出封城與居家令等措施,希望阻止病毒擴散。因此,美麗田園位於18個城市的142家直營店,也曾經在不同時期需要暫時閉店,另有93家美麗田園及貝黎詩加盟店遭波及,連累上半年收入下跌12.3%至7.34億元,但研發與行政開支不減反增,以致淨利潤暴跌78%至2,296萬元。

另外,在過去三年半期間,該公司的整體毛利率從50.4%持續降至42.8%,主要原因除了是傳統美容服務受疫情打撃外,也不能忽視其員工成本、租金開支及其他營運相關開支持續高企。其中員工成本總額佔同期總收入比率從38.7%升至45.3%,連累傳統美容服務毛利率由2019年的43.1%,銳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1.2%。

預告開支大增

另外,一向比較有利可圖的醫療美容服務,毛利率也從61.2%下降至56%,主要是集團提供優惠注射服務,令新客戶試用的數量增加,加上利潤率較低的透明質酸注射使用量上升,進一步拉低了毛利率。

雖然更新後的初步招股文件顯示,該集團7月及8月經營收入已回升16%,但由於新冠疫情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加上籌備上市將涉及重組及其他特別開支。因此,管理層已預告今年的經營開支將大幅增加,導致全年淨利潤減少。

醫美服務具有一定風險,該公司因此曾面對客戶訴訟,總結過去三年半,因為醫療事故及糾紛等原因,向客戶作出的退款及賠償總額約5,950萬元。不過該公司強調,直至今年6月底,大部分訴訟已經解決或由原告撤回,對整體營運的影響並不重大。

事實上,受疫情反覆影響,醫療美容行業普遍受創,不少公司近年錄得虧損,要計算美麗田園的上市估值,可比較同業的市銷率,以瑞麗醫美(2135.HK)、完美醫療(1830.HK)及朗姿股份(002612.SZ)的平均市銷率約2.35倍、再把美麗田園上半年收入引伸到全年計算,其市值僅約37.6億港元(34.6億元),恐怕難以達到今年較早前傳出計劃集資3億美元的要求。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新聞概要:任命CEO兼派特別息 鬥魚息誘投資者

這家直播遊戲平台在其首席執行官被捕一年多後公佈新領導層,目的希望克服多方面的挑戰 余特莉 在線直播遊戲平台鬥魚控股有限公司(DOYU.US)週四任命一位新的聯席首席執行官,填補長時間的領導真空。同時,公司宣佈巨額特別現金分紅,希望引投資者購買其股票。 公司表示,任思敏將擔任聯席首席執行官,即時生效,填補自2023年11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少傑被捕後的管理層空缺。當時,陳因涉嫌經營賭博和允許鬥魚平台發佈色情、低俗及其他敏感內容而被拘留。 此後,一個臨時委員會負責公司運營。在收入收縮的情況下,缺乏強有力的領導對鬥魚的股價造成影響,公司的市值從2019年上市時的37億美元暴跌至約2.85億美元。 任思敏表示:“鑒於我們目前的現金狀況和戰略商業計劃,我們將繼續專注提高運營效率,努力克服宏觀經濟和運營環境中的挑戰,以支持公司的長期發展。” 任於2021年6月加入鬥魚,曾擔任副總裁,負責項目管理和合規。 任思敏被任命的同一天,鬥魚還宣佈派發每股9.94美元的特別現金分紅,等於公司週三收盤價的80%。在這兩項公告發佈後,鬥魚的股票在週四交易中飆升27.7%,達到15.69美元。過去12個月,其股價幾乎翻倍。 這並不是鬥魚第一次分發特別股息。去年7月,公司宣佈類似規模的每股9.76美元的特別現金分紅,幾乎相當於當時約18美元股價的一半。 騰訊支持的鬥魚由陳少傑於2014年創立,在2019年美國IPO時因直播遊戲的強大人氣而蓬勃發展。然而,公司面臨來自虎牙(HUYA.US)、快手(1024.HK)和嗶哩嗶哩(BILI.US; 9626.HK)等對手的激烈競爭,政府對未成年人遊戲的限制也對其業務造成了打擊。最近,經濟放緩也導致直播粉絲減少開支。 所有這些因素對鬥魚造成了影響,過去三年其業績屢次未能讓投資者滿意。去年的第三季度,公司報告收入同比下降21%,降至10.6億元(約合1.515億美元)。其核心直播收入同比暴跌34.7%,降至7.52億元,主要由於總付費用戶和每用戶平均收入的下降。其季度調整後淨虧損為3,980萬元,而一年前的調整後利潤為7,190萬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淋巴瘤藥物銷售強勁 諾誠建華收入增長37%

諾誠健華醫藥有限公司(9969.HK; 688428.SH)周四公布,去年公司收入增長37%至10.1億元,主要受惠專治淋巴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藥物奧布替尼(Orelabrutinib)的強勁增長。公司表示,去年約10億元的收入來自奧布替尼,該藥品銷售額同比增長49%。 諾誠健華繼續虧損,去年蝕4.43億元。但比2023年的6.44億元虧損減少約30%。公司表示,虧損收窄既得益於奧布替尼的銷售額增加,也得益於業務規模擴大下,運營效率提高。 周五上午,諾誠健華在港的中午收市上漲4%,報5.46港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魚油加工商高龍海洋港股IPO獲獲備案

魚油加工商高龍海洋集團有限公司(Coland Ocean Group Ltd.)周四獲證監會頒發境外上市備案通知書,這是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的必要程序。高龍海洋擬發行不超過1.15億股,在港交所上市。 成立於2008年的高龍海洋是一家飼料級及食品級魚油精煉及濃縮企業,主要生產基地在福建省。根據灼識咨詢報告,截至2023年底,按銷售收入計,公司於中國飼料級魚油精煉及濃縮市場中的市場份額為24.8%,排名第一;食品級魚油市場則排第八。 2024年上半年,高龍海洋的收入為2.45億港元,同比續增14.8%,錄得淨利潤版1,035.2萬港元,同比大降65.2%。毛利率由2022年的24.3%下滑至2024年上半年的7.4%。公司表示,產品售價的下降以及原材料成本的居高不下是主要原因。作為公司產品的重要原料,秘魯毛魚油離岸價格自2022年起暴漲,主因是秘魯政府實施捕撈配額措施。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私有化提價低 利福中國開市急挫15%

經營百貨及零售的利福中國集團有限公司(2136)周四公布,主席兼大股東劉鑾鴻修訂私有化作價,由每股收購價0.913港元,上調7.3%至0.98港元,並強調不會再上調價格。 劉鑾鴻去年12月提出私有化利福中國,當時出價每股0.913港元,較股份停牌前的0.75港元溢價約21.7%。他與一致行動人士共持有近75%股份,向小股東的收購價只需近3.4億港元。 截至去年6月底止,利福中國的每股資產淨值為6.981港元,是次即使提價,也較資產淨值折讓86%。 市場早已預計劉鑾鴻會提價,因此近期股一直高於私有化出價,但最終公布的價格,調升後只與周四收市價相若,市場大為失望。利福中國今天開市急跌15.3%,報0.83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