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5.HK
Chicmax profit triples

用最新數據計算後發現,公司去年下半年營收增長77%,利潤增長三倍

重點:

  • 上美股份表示,受益於旗下韓束系列抗衰老護膚品銷售強勁,預計去年營收增長約53%,利潤增長兩倍
  • 公司越來越像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去年上半年線上銷售額佔總收入的比例,從上年同期的74%上升至81%

     

陽歌

即便是在困難時期,保持外表年輕也很重要。相反,在這種經濟不穩定時期,生孩子似乎不那麼重要。

這是護膚品廠家上海上美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2145.HK)最新盈利預告中的兩個關鍵信息。該公司上週五披露,受益於核心產品——韓束系列抗衰老護膚品銷售業績蒸蒸日上,公司去年下半年收入和利潤雙雙飆升。

公司沒有對另一個主要產品線、以母嬰為目標用戶的紅色小象發表評論。但它去年的中期報告顯示,隨著中國生育率不斷下降以及競爭的加劇,去年上半年業務銷售暴跌。

對上美股份來說,慶幸的是韓束佔據了公司銷售的最大份額,並且這個數字還在增長。

上美股份預計去年的收入在40億至42億元間,取中間值計算,較2022年的26.8億元增長約53%。用上半年的數據進行簡單計算後發現,公司的收入增長從上半年的26%加速至下半年的77%。

利潤的增長趨勢更為強勁,預計2023年全年利潤在4.2億元至4.6億元間,大約是2022年1.47億元利潤的兩倍。與收入增長趨勢類似,該公司的利潤增長也從上半年的61%加速至下半年的300%左右,即增長四倍。

在這裡,我們需要指出的是,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下半年有著天壤之別,因為前者是中國最暗淡的時期之一,國家為控制疫情而最後一搏並最終放棄。相比之下,2023年下半年基本一切正常,雖然消費者在年初的一波熱情後變得謹慎。

解讀消費行為向來是一門微妙的藝術,但投資者的態度則更直接一些,至少在對上美股份最新報告的反應是這樣。 週一,也就是公告發佈後的首個交易日,該股飆升15.3%,收於46.85港元的歷史最高點。該股目前較2022年12月IPO時25.20港元的發行價高出約80%,自三個月前觸及IPO後的最低點以來已上漲一倍多。

經歷了這一輪飆升後,上美股份當前的市盈率(P/E)為34倍,這看上去更像是一家科技公司的表現。但說實話,該公司越來越像一家電子商務公司,而非傳統零售商,去年上半年線上銷售額在總收入中的佔比,從2022年同期的74%上升至81%。

經濟衰退的證據?

上美股份的市盈率可能看起來很高,事實上,它遠遠領先於逸仙電商(YSG.US)9倍的預期市盈率,這是一家更為傳統的實體化妝品連鎖店,預計2023年錄得虧損。但上美股份落後於珀萊雅(603605.SH)目前47倍的市盈率,更不及丸美股份 (603983.SH),後者的市盈率高達56倍。

那麼,為什麼投資者對這些看起來相對普通的零售公司如此興奮呢?答案似乎在於它們與電商結合,以及相對抗衰退的特性。不然,你要如何解釋在消費者減少在智能手機和汽車等非必需大件商品的支出之際,上美股份的核心品牌韓束銷售額仍在飆升?

2003年推出的韓束是上美股份旗下歷史最悠久的品牌,那時公司剛成立一年,它也是上美股份旗下三大品牌中唯一在去年上半年實現收入增長的品牌。不過,韓束的增長相當可觀,這個抗衰老護膚品牌上半年銷售額增長70%,達到約10億元。公司將增長歸功於抖音上的新銷售渠道,這進一步凸顯了公司越來越像一家電子商務公司,而不是傳統零售商。這一巨大增長,鞏固了韓束作為上美股份頭牌的地位,總收入佔比從一年前的48%升至65%。

相比之下,面向18至35歲女性、產品使用天然原料的旗下品牌一葉子,去年上半年銷售額下降了23%,在總收入中的佔比,從上年的21%下降到了約13%。紅色小象的銷售額下降最嚴重,去年上半年下降38%,在總銷售額中的佔比從上年的24%下降到了12%。公司將這種下降歸咎於「激烈的競爭」,不過中國不斷下降的出生率肯定也是原因之一。

加大對在線業務的重視,加上成本控制,上美股份去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從2022年同期的64.9%提高到了69.0%。在當前形勢下,公司在使用現金減少債務方面看起來也相當謹慎,更不是追求激進的擴張。與此同時,其現金持有量從2022年底的11.5億元,大幅下降至去年6月的5.81億元。但其資產負債率也從2022年的61.6%,大幅降至去年6月的38.4%。

總而言之,上美股份去年的收入和利潤大幅增長,尤其是在下半年,至少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疫情後的反彈。但其抗衰老護膚系列韓束的強勁增長,似乎也反映了這類產品,即使面對日益謹慎的消費者,依舊具有一定的彈性,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投資者突然開始追捧該公司的股票。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Yunji made an IPO in Hong Kong

雲跡科技香港IPO為投資者鋪就紅毯

這家酒店機器人智能體製造商的IPO籌集約7,600萬美元,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機器人智能體製造商 重點: 雲跡科技的香港IPO募資約7,600萬美元,大部分資金將投入研發,以拓展其AI機器人與智能體的產品矩陣 公司已獲得阿里巴巴集團、聯想集團、騰訊和方源資本等多元化知名機構投資者的支持   陽歌 有沒有想過在酒店幫你辦理入住或送餐到客房的機器人到底是哪家的產品?答案很可能是北京雲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70.HK)。這家公司已悄然成為中國酒店機器人領域的領先供應商,覆蓋客房服務、按需配送、賓客協助及運維響應等越來越多的場景。 本週四,公司通過香港上市來迎接投資者「入住」,首先踏上紅毯的是耀眼的資本陣容——阿里巴巴集團、聯想集團、騰訊、啓明創投、攜程旅行網、方源資本等頂尖機構皆位列股東名冊。 此次IPO使雲跡科技成為新一代服務機器人供應商中赴港上市的首家企業,其產品覆蓋酒店、商業樓宇、醫療機構及工廠等場景。儘管與很多友商一樣處於虧損狀態,公司仍成功依據港交所兩年前推出的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登陸資本市場——該機制允許未達常規盈利要求的技術企業進行IPO。值得注意的是,雲跡科技成為2025年依據港交所上市規則18C章條款上市的首家企業。 有別於靈活性有限且多在生產線上執行固定任務的傳統工業機器人,雲跡科技的硬件設備與智能終端可感知外部信息,經數據整合後在複雜環境中自主決策。公司將其機器人定位為智能體的「肢體」,而AI系統則承擔「大腦」核心職能。 據雲跡科技披露,截至去年末其產品已進駐逾34,000家酒店及150家醫院;2024年機器人累計完成超5億次服務操作,其中僅在2024年12月便執行逾186億次指令。 根據IPO最終條款公告,公司於10月16日正式啓動發行,以每股96.50港元售出690萬股,募得淨額約5.90億港元(約合7,600萬美元)。股票於周四在港交所首秀,掛牌首日高開49%,報142.8港元。 約60%的募集資金將投入研發,雲跡科技正佈局多維度業務增長方向。重中之重是深化其主力創收領域——中國酒店機器人市場的滲透。目前,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酒店市場之一,其機器人滲透率仍處低位。 公司亦計劃拓展寫字樓、醫療機構等其他場景的業務,並探索與餐飲配送企業的潛在合作。最後同樣關鍵的是全球化佈局——當前國內市場貢獻了雲跡科技99%以上的營收,開拓海外市場勢在必行。 上述任一或全部方向的突破,都將為已保持雙位數高速增長的雲跡科技注入新動能。尤為關鍵的是,儘管仍處虧損,其虧損幅度持續收窄;伴隨規模效應顯現,公司在經調整基礎上實現扭虧為盈已近在咫尺。 2014年成立的雲跡科技是AI機器人領域的先行者之一。這類機器人可執行高強度、相對流程化或具危險性的複雜場景任務。根據其最新上市文件引述的第三方資料,公司系全球首批實現服務終端全自動閉環學習系統的企業之一,涵蓋感知、認知、決策、行動與反饋全流程。 廣闊的藍海市場 中國酒店業智能化市場蘊藏雲跡科技最大的機遇,因為大多數酒店都還沒有將機器人納入日常運營。根據上市文件引用的第三方分析,去年中國酒店業機器人智能終端的潛在市場規模達4,200億元(約合590億美元),而實際銷售額僅37億元,強烈的反差也揭示了巨大的增長空間。 招股書顯示,雲跡科技當前以約6.3%市佔率位居行業領先地位。2022至2024年,年均營收增長23%,2025年前五個月營收達8,83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7,430萬元增長19%。公司約四分之三營收來自機器人及功能套件,其餘來自AI數字化系統——該項業務佔比從2022年的16.4%,穩步提升至今年前五個月的25.6%。 儘管直銷仍為雲跡科技主要銷售模式,但為觸達下沉市場,公司正加大對三、四線城市酒店經銷渠道的佈局力度。 儘管渠道分銷通常因中間環節侵蝕毛利率,但雲跡科技憑借規模效應與運營積累,整體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其毛利率從2022年的24.3%穩步增長至2024年的43.5%,不過今年前五個月微降至39.5%。隨規模擴大,研發費用佔比顯著優化,從2022年的42%降至2024年的23.4%。 雲跡科技海外銷售佔比尚不足1%,但其產品已覆蓋中國以外逾20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正謀劃重點開拓東南亞及日本市場:後者因人口加速老齡化導致用工荒,酒店等物業經營者對機器人需求激增,蘊藏巨大潛力。 過去三年雲跡科技淨虧損持續收窄,從2022年的3.65億元降至2024年的1.85億元。剔除員工股票薪酬及金融工具價值變動的經調整虧損,同期也從2.34億元大幅縮減至2,760萬元,今年前五個月該指標為2,680萬元。這些數字顯示,伴隨IPO徵程收官,公司至少在經調整層面已逼近盈利拐點。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華為第三季度痛失中國智能手機王座

國際數據公司(IDC)周三發布數據顯示,第三季度陷入頹勢的華為在中國市場痛失桂冠,而東山再起的蘋果(AAPL.US)公司憑借iPhone 17的熱銷實現排名躍升。IDC數據顯示,在截至9月的三個月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市場的整體出貨量同比下降0.6%至6,840萬台。 華為市場份額從第二季度的18.1%跌至第三季度的15.2%,排名從榜首滑落至第三。競爭對手vivo以17.3%的市佔率佔據首位,其第二、三季度市場份額持平。蘋果是期內少數實現份額增長的企業,最新季度市佔率提升1.9個百分點至15.8%,使其從上一季度的第五位躍居本季度中國第二大智能手機品牌。 躋身前六的還有市佔率10%的小米(1810.HK)、9.9%的OPPO及9.8%的榮耀。六大頭部品牌中,僅蘋果與OPPO在最新季度實現同比銷售增長。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思考樂教育折讓13%配股籌2.4億港元

課後教育服務提供商思考樂教育集團(1769.HK)周三公布,向超過六名獨立第三方發行合共1.1億股新股,相當於擴大後股本16.3%;每股作價2.2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折讓13.04%,認購總額2.42億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將用於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體驗,包括課程開發與教學設施升級,並用於與主要業務相關的人工智能項目,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思考樂教育是中國華南地區的民辦教育提供商,主要提供美術、體育、繪畫、表演等通識教育課程及課後托管服務。今年上半年,思考樂錄得收入約4.39億元,按年上升10.1%;淨利潤6,293.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約10個百分點。 公司股價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3.01港元,升18.97%。近半年累跌約4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接特斯拉訂單股價爆升 三花智控直斥傳言不實

製冷元件製造商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002050.SZ)周四發公告,澄清市場傳聞公司獲得機器人大額訂單的消息。公司直指傳言不屬實,也未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於今年10月15日亦沒有接受任何媒體採訪。 本周三市場有網絡消息傳出,特斯拉研發中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計劃,向三花智控訂購線性執行器,總值達6.85億美元。消息傳出後,三花智控在香港的股價大升13%,成交量較周二倍翻,A股更急升10%而漲停板。 三花智控今年7月才在港上市,股價在短短三個月內一度急升逾倍,至近日股價略回軟,但仍較上市價22.53港元高出66%。 周四公司開市跌5%報37.54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