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3.HK
Unusually for a newly listed biotech, the company has already launched a commercial product – a flagship oncology drug that was developed using synthetic biotechnology.

作為唯一通過合成生物學技術開發並獲批上市的化療藥物,優替德隆注射液具有血液毒性低、對多藥耐藥性腫瘤有療效等多重優勢

重點:

  • 在後續的19個在研管線中,有16個基於優替德隆這個活性藥物成分
  • 該公司在港交所招股,錄得逾20倍超額認購,周四上市日股價曾大漲超過六成

 

莫莉

在2022年衝擊科創板無果、向港交所二次遞表後,主攻合成生物技術平台的創新藥企業北京華昊中天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2563.HK),週四終於成功登陸港交所。相比其他零收入的18A生物醫藥企業,擁有一款商業化產品的華昊中天已經具有優勢,但是從管線進展來看,短期內似乎仍然難以扭虧為盈。

華昊中天此次香港上市合共發售約1,459萬股,招股定價為16港元,集資約2.33億港元。隨著香港新股市場的回暖,華昊中天獲得20.45倍超額認購。上市首日,其股價曾觸及25.95港元,比定價16港元大漲62%。

華昊中天的股價表現,或許也與其較大比例的新股由基礎投資者認購有關。該公司引入了四名基礎投資者,其中中源協和董事長龔虹嘉旗下的富策控股,認購1,000萬美元股份,投資基金潤淼資產管理、百洋醫藥以及TPG旗下Novotech SG合計認購了1,300萬美元的股份。

華昊中天成立於2002年,由美籍華人唐莉和邱榮國夫婦創立,致力於開發腫瘤創新藥。公司建立了基於合成生物學技術的三個關鍵平台:用於定向改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組合生物合成技術平台、能實現產品工業化生產的微生物發酵生產技術平台,以及開發注射液、口服製劑等不同劑型的微生物藥物製劑開發平台。

在突破了合成生物技術產業化的樽頸後,華昊中天開發出了優替德隆注射液,這款產品於2021年獲批用於聯合其他藥物治療復發或轉移性乳腺癌。招股書稱,作為唯一通過合成生物學技術開發並獲批上市的化療藥物,優替德隆注射液具有血液毒性低、對多藥耐藥性腫瘤有療效、降低耐藥性產生的可能性及可穿透血腦屏障等多重優勢。

不過,這款藥物的商業化進展,似乎並不能與招股書所說的優異性能相匹配,在2023年正式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後,截至今年5月底,優替德隆僅僅獲得509間醫院的准入資格,2023年銷量約為9萬瓶。根據《CSCO乳腺癌治療指南》,優替德隆注射液聯合用藥方案用於一線治療、以及其他十二種治療方案失敗的三陰性乳癌患者,這意味著其市場規模仍然有限。在過去兩年內,優替德隆注射液也未能獲批新的適應症。

目前,華昊中天在成都高新區建立了優替德隆注射液的產業化生產中心,年產能50萬瓶,同時正在擴建一期生產設施,以建立一條由自有資金支持的優替德隆膠囊生產線,預期該生產線將於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並投入運營。

研發開支高企

華昊中天正在不斷開發優替德隆的商業化潛力,在19個在研的項目管線中,有16個基於優替德隆這個活性藥物成分,除了小細胞肺癌、肺癌腦轉移等新的適應症的開發外,公司還在開發優替德隆的口服劑型、納米注射液以及抗體偶聯劑型。招股書稱,如果口服膠囊倘能獲批上市,將標誌著癌症化療方式的顯著進步,並提升市場份額。

在優替德隆注射液的銷售帶動下,2022 年 、2023年以及截至2024年5月31日止5個月,公司分別實現銷售收入3,282萬元、6,664萬元及2,856萬元。不過,其現有收入無法覆蓋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同期的研發開支分別為8,273.9萬元、1.26億元及4,383萬元。雖然進入醫保藥品目錄,提升了優替德隆注射液的銷量,但產品降價超過60%,變相削減了利潤。2022 年 、2023年以及2024年前5個月,公司分別虧損1.6億元、1.9億元和5,745萬元。

從2013年至2020年,華昊中天累計進行了5輪融資,最後一輪融資於2020年完成,當時募資7億元,投後估值為45億元。華昊中天的投資方包括不少頗有聲望的投資機構,例如:經緯創投、倚鋒資本、中金國投創業、建銀國際等。以招股定價計算,當前華昊中天的市銷率約為74倍,同樣商業化產品較少的榮昌生物(9995.HK; 688331.SH)的市銷率僅5倍,顯示投資者或看好其表現,願意給予其較高估值。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老鋪黃金折讓4.5%配股籌27億港元 用於增加黃金儲備

珠寶零售商老鋪黃金股份有限公司(6181.HK)周三公布,以每股732.49港元配售約371.18萬股新H股,較前一日收市價767港元折讓約4.5%,預期淨籌27.07億港元。此次配股佔擴大後H股及已發行股份總數的約2.59%及約2.1%。 公司表示,籌資所得七成將用於增加黃金存貨儲備,以應對聖誕、元旦及春節等銷售旺季;一成用於門店拓展及現有門店優化與擴建;餘下兩成則用作補充流動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包括人才引進與營運支出。 老鋪黃金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增251%至123.5億元,期內利潤同比增285.8%至22.67億元。公司曾於5月配股籌資約26.98億港元,截至9月底結餘約1,000萬港元。 公司股價周三低開,至中午休市報707.50港元,跌7.7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六福第二季度銷售表現理想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公布2026財年第二季度銷售表現,截至9月底止,與首季度比較,整體零售值環比升18%、零售收入升15%,同店銷售升10%。 六福於香港、澳門及海外市場的零售值及零售收入均按年均升13%;內地市場第二季零售值按年升 20%。另外,香港同店銷售較首季上升10%,澳門上升15%,海外市場上升13%。 公司在香港市場的黃金產品第二季度平均售價,由去年同期的12,600 港元升 27%至16,000 港元,而定價首飾產品則由4,800 港元升 27%至 6,100 港元 周三六福開市跌0.6%報25港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從低位上升逾9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On-site slaughter of live fish for sauerkraut fish: Is this Jiumaojiu's salvation or a pitfall?

酸菜魚活魚現殺 是九毛九的救贖或陷阱?

曾經的酸菜魚王者,如今正用「活魚現殺」賭一次重生,九毛九第三季數據顯示,情況正在好轉 重點: 第三季度數據顯示,太二酸菜魚同店日均銷售同比降幅收窄至9.3%,已連續三季改善 截至9月底,已有106家太二門店完成升級改造,公司計劃於年底前突破 200家    李世達 回望2020年在港交所敲鐘的那一天,九毛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9922.HK)股價一路上攻,首日收漲近56%,當時許多人相信,這家以酸菜魚料理風靡全國的餐飲企業,將成為新的巨頭。 但五年後的畫風卻不是這樣,九毛九最新市值僅剩約29億港元,較巔峰近550億港元蒸發九成以上;股價從最高38.4港元跌至2港元上下,跌幅高達95%,被投資人戲稱「真的只值九毛九」。 轉折出現在2024年,收入雖增長1.47%至60.74億元,但淨利潤暴跌87%至5,580萬元,店鋪層面經營利潤7.48億元,同比下降超30%。 九毛九的高光與失速,其實都來自同一套邏輯。2015年公司將資源由西北菜轉向太二酸菜魚,以「單品極致+標準化複製」策略高歌猛進,靠效率與翻枱率打下全國市場。 這套打法在商場紅利時期確實奏效,小店型、低人力、高出餐,太二成了年輕人社交的代名詞。然而當酸菜魚賽道全面擴張、消費分級與品類分流並行,單一爆品反而成為風險。 高價預製菜 特別是近年來的預製菜爭議,讓太二陷入信任危機,社交平台上「七分鐘上菜」的影片一度發酵,加上公司推出預製酸菜魚包,更放大了「工業化」的形象反差,尤其酸菜魚是預製菜的一大品類,盒馬工坊430g賣11.8元,山姆會員店1.5kg賣59.8元,而七分鐘上菜的太二,最便宜一份也要約70元,被消費者歸類到「高價預製菜」的不利位置。 對此,九毛九選擇採取「鮮活」策略。今年3月起,公司推出「太二5.0鮮活模式」,強調「活魚、鮮雞、鮮牛」三鮮供應鏈,現殺現炒,並開放後廚,讓顧客可視化整個過程。餐廳設計全面改造,菜單加入熱炒與新品,滿足多人用餐場景;品牌調性也從「規矩文化」轉為「真心服務」,希望用體驗重建信任。 不過,業績難以立刻止跌回升。從數據看,2025年上半年九毛九錄得收入27.53億元,同比下降10.1%;淨利潤為6,069.1萬元,同比下降16%。門店總數由771家降至729家,到第三季度末進一步縮減到686家。 太二仍為主要收入來源,上半年貢獻19.5億元,同比減少13.3%,翻枱率同比從3.8次降至3.1次。人均消費則從71元上升至73元。同店銷售額則按年跌19%至15.4億元。 到了第三季度,調整趨勢開始顯現。截至9月底,太二同店日均銷售額同比降幅收窄至9.3%,已連續三季收窄;翻枱率回升至3.3次;人均消費74元亦較上半年的73元有所增加。 「鮮活」之道 管理層指出,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門店實現同比正增長,顯示「太二5.0鮮活模式」逐步發揮效用。截至9月底,已有106家門店完成升級,年底目標超200家,兩年內覆蓋全部餐廳。 強調「鮮活」意味著增加成本。公司曾透露,活魚損耗、冷鏈配送與新增人員使單店毛利率下降約1至2個百分點,但隨著集中採購與規模效益顯現,管理層預期中期毛利率有望回升。 餐飲市場快速變化,但不少餐飲品牌在上半年仍實現了逆勢增長。如小菜園(0999.HK)和綠茶集團(6831.HK),均實現收入和營利的雙雙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綠茶以中央廚房模式運營,去年也被爆出其「佛跳牆」使用預製菜,因而撤下「本店無預製菜,現點現做」的招牌。然而其出品融合多種菜系,經常推陳出新,加上採取小店模式深耕下沉市場,今年上半年收入錄得同比23.1%的增長,經調整淨利潤達2.51億元,增幅高達40.4%。顯示同一套標準不能應用在所有個案上。 目前九毛九市盈率約69倍,遠高於小菜園的17.9 倍與綠茶的11.9 倍。這一差距主要反映出九毛九盈利基數過低,股價大幅下滑的同時盈利也在快速萎縮,投資吸引力仍有限。 餐飲的本質是好吃、實惠、放心,能否把這三件事重新做到極致,決定未來的成長,使用「預製菜」與否其實並非成敗關鍵。講究「鮮活」而放棄效率,是讓九毛九重回增長曲線,還是陷入另一個增長陷阱,值得後續觀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樂舒適獲中證監批香港上市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已正式為樂舒適有限公司的香港上市計劃備案,標誌這家在非洲售賣紙尿褲及衛生巾的銷售商,跨過了IPO的一大門檻。據上周五于证监会官网发布的文件,公司计划在本次上市发售1.48亿股。 樂舒適於今年1月向香港交易所遞交了初步上市文件,並於8月作出更新。 文件顯示,公司今年前四個月實現營收1.6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4億元增長15.5%。當期嬰兒紙尿褲貢獻71.8%銷售額,衛生巾佔比達18.5%。期內的利潤同比攀升12.3%,由去年同期的2,770萬元增至3,110萬元。 根據初步申請文件援引的第三方市場數據,按營收計,樂舒適佔非洲嬰兒紙尿褲市場17.2%份額,穩居市場第二大。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