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國領先的投資管理公司華興資本控股有限公司(1911.HK)周二發表盈利警告,預計上半年轉盈為虧,淨虧損額為1.54億元,表現遠遜去年同期錄得的12.28億元淨利潤。

利好:雖然今年下半年市場環境依然嚴峻,但該公司將持續發展資產管理業務以增加管理費規模,並進一步向科技、新能源及先進製造等新增長領域轉型。

值得關注:美股及港股市場於上半年的IPO發行規模大幅降低,拖累承銷收入下降,加上旗下華興證券上半年錄得淨虧損,以及投資收益因二級市場劇烈震盪而轉差,是該公司轉盈為虧的主因。

深度:華興資本  於2005年成立,於十數年間發展成中國領先、專門服務新經濟行業的金融機構  ,提供私募融資及股權投資、證券承銷及發行、資產管理及券商等服務,並於2018年在港股上市。由於太平洋兩岸對於美國上市中概股的打壓,中國企業赴美IPO的個案銳減,加上投資收益因股市波動而減少,華興資本去年下半年收入放緩,雖然仍錄得3.96億元淨利潤,但比上半年的12.28億元大減67.7%,其經營環境更於今年上半年進一步惡化。

市場反應:華興資本周三股價下挫,中午收盤跌幅收窄至0.8%,收報8.81港元,貼近過去52周的低位。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Starting from Sept. 23, the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will allow the trading of stocks and derivatives during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s.

港股打風停市成絕響 證券界稱難助成交額

本月初超強颱風「摩羯」侵襲華南沿岸,港交所再次因天文台掛上8號風球而停市一天,導致當天收市後的恒生指數調整要順延一個交易日 重點︰ 港股「打風不停市」鐵定下週一(9月23日)正式實施 證券業認為措施對提升港股交易額作用不大,當務之急是應取消以「每手」為單位,改為每股買入股票,同時降低稅項吸引投資者   裴梓龍 9月5日晚,超強颱風「摩羯」來襲,香港天文台掛上今年首個8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翌日「摩羯」持續影響香港,8號風球持續到中午12時40分,才改為3號風球。以港交所(0388.HK)的規定,港股市場需要全日停市,而當天正值恒生指數季度調整,最後要延期到下一個交易日收市後才進行。 「摩羯」是今年首個導致港股全日停市的颱風,也會是最後一個,因為在9月23日、即下週一開始,香港將正式實施「打風不停市」,看齊國際市場。 港交所是目前全球唯一會因為惡劣天氣而停市的主要交易所,中國滬深兩市、美國紐約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德國法蘭克福、日本東京及印度新德里等地的交易所,都能在自然災害等不可預見的事件發生時持續交易,所以港交所常被投資者詬病,並揶揄港股「是在露天交易」。 今年6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正式宣佈,9月23日起,港股在惡劣天氣下不會停市,他在記者會上稱︰「環球主要股票市場包括深圳和上海,在惡劣天氣下仍會維持交易,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無理由不看齊,加上現時絕大部分交易已電子化,當其他市場在惡劣天氣下可以不停市,香港沒理由做不到。」他認為,新安排可鞏固港交所的競爭力,增強香港作為國際和內地市場雙向門戶的角色。 自2018年起,本港股市合共有12日因惡劣天氣而需要停市,去年共有四日,當中三日要全日停市。根據港交所去年的業績報告顯示,股本證券產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932億港元,以此計算,去年三日全日停市,共損失2,796億港元成交額。 對於「打風不停市」,本港主要券商已作好準備,耀才證券(1428.HK)行政總裁許繹彬在今年股東大會後的記者會中表示,在疫情期間,公司已做好員工在家工作的基礎建設,加上一直有提供環球期貨服務,即使打風時,員工也可以照常工作。 市場準備就緒 據港交所上周公佈,在完成在惡劣天氣維持交易的測試及市場演習後,佔港股市場份額超過99.9%的參與者已準備就緒,截至9月10日,只有四間中小型市場參與者仍未全面準備。 「在惡劣天氣下維持交易,對提升港股全年成交會有幫助,但效果不顯著。過去7年只有12次停市,平均每年不到兩天,而其實當天做不到的交易,是會順延到第二天。最重要的是完善整個機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世界不同地區的投資者,就像較早前日本及亞太區股市爆發小股災,如果港股當天因打風要停市,投資者便不能利用港股市場作對沖交易。」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楊韻銳說。 凱基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也同意,「打風不停市」對整體成交額的幫助不大:「今天買不了,可以明天再買。投資者看的是價值,目前港股成交持續低迷,主要是疫情過後,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大型科技股在監管過後股價大跌,投資者失去信心。」他又認為,近年市場熱炒人工智能概念,但港股市場欠缺相關行業的股票,導致投資者轉投美國及台灣市場。 去年8月,香港特區政府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提出了12項改善市場競爭力的短期措施,證監會與港交所也正按照該小組建議的中長期方向研究進一步措施,包括完善上市機制、優化交易機制、提升市場訊息及加強市場推廣,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會否取消以「每手」為買入單位,減低散戶的入市成本。 溫傑認為,取消以「每手」為單位,能直接吸引投資者:「好像比亞迪(1211.HK),每手就要10幾萬港元,一般小投資者能買多少?」楊韻銳也獻計,建議降低交易成本:「例如印花稅及港股通股息稅,我與不少內地投資者談過,為什麼AH股有差價也寧願買A股?尤其是近年受捧的高息股,就是因為港股有股息稅,估計減免後,可以吸引北水來港購買港股。」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極兔「雙9」快遞量升逾兩成

物流運營商極兔速遞環球有限公司(1519.HK)公布,在東南亞的「雙9大促」活動期間(9月9日至11日),公司在當地的快遞包裹量,較8月提升逾20%。 極兔表示,持續在東南亞加大投資,今年8月底於菲律賓轉運中心進行升級,新增9個集散點。另外,在越南新增400輛幹線車,位於北部最大的分揀中心亦將投入營運。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ingEx files for Nasdaq listing

外包模式湊效 閃送申美上市

這家同城快遞公司擬募資1億美元,可能是自極氪5月上市以來,中國公司在紐約規模最大的上市 重點: 閃送計劃在納斯達克上市,集資1億美元 這家同城快遞公司通過外包的形式,雇用騎手和部份客服人員,以壓低成本 譚英 今年,中國IPO並沒有真正重返華爾街,雖然三年前開始的監管障礙大部份已清除﹐但因中美緊張局勢和投資者信心疲軟,完全抵消了監管放鬆的利好消息。 但一些值得注意的大型上市正在慢慢進入紐約,其中包括閃送有限公司,該公司於上周提交最新申請,擬募集資金1億美元。這將使其成為自5月份電動汽車製造商極氪(ZK.US)融資4.41億美元以來,華爾街最大的中國IPO。雖然提供同城配送服務的閃送的集資規模遠遠比不上極氪,但與今年上市的大部分中國公司相比,是次的集資金額還是很大。 根據Dealogic的數據,截至8月中旬,今年只有13家中國公司在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融資6.42億美元。閃送的IPO規模,以及早前極氪的IPO規模表明,形勢可能正在好轉。 但這肯定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我們應該注意到,上個月自動駕駛公司文遠知行的大型IPO,因市場信心疲軟而在最後一刻被叫停。在線教育公司雲學堂(YXT.US)上個月成功完成納斯達克上市,但只籌集到2,500萬美元,而它起初的目標是3,300 萬美元。 閃送在IPO招股說明書中,未提供有關融資金額的信息。但媒體報道稱,該公司的目標是1億美元,估值71億元,將比2021年少30%。在申請IPO之前,閃送通過七輪融資籌集到高達3.88億美元的資金,其中最後一輪1.25億美元的融資發生在2021年3月,由順為資本、SIG海納亞洲和五嶽資本領投。 與很多處於早期階段的中國IPO候選公司不同,閃送其實處於盈利狀態。這對該公司來說應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因美國投資者已厭倦了支持擁有大量客戶但虧損巨大的中國公司。該公司聘請了相對知名的投資銀行中金公司、里昂證券、德意志銀行和瑞銀來承銷此次IPO,證明其上市潛力相對較大。 閃送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在2022年3月至2024年6月的10個季度中,該公司有7個季度實現了盈利。這些利潤也伴隨著一些警示,我們稍後再來討論。但能夠盈利就相當不錯。 招股說明書顯示,閃送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2.8億元,利潤1.24億元。這比競爭對手達達(DADA.US)的表現要好,達達今年上半年淨營收48億元,虧損6.14億元。而且與達達第二季度營收同比下降6.5%不同,閃送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7.5%。 中國最大的同城快遞公司順豐同城(9699.HK)報告今年上半年營收68.8億元,盈利6,220萬元。但這次小幅盈利,以及2023年全年的小幅盈利,都是在連續多年虧損之後取得的。 勞動力成本高昂 同城配送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勞動力成本。閃送表示,它通過眾包騎手來解決這個問題,騎手通過應用程序來獲得工作,並被相對較高的費用所吸引。它也願意雇用幾乎任何人,包括一個名叫「Raz」的外國人,他在YouTube上記錄了自己的經歷。 騎手的薪酬及獎勵是公司的最大成本,佔2024年上半年收入的85.4%。公司也盡可能地將其他勞動力外包,包括203名客服中的61%。 該公司表示,它還通過收取比競爭對手更高的價格來實現利潤,相信消費者會認可其更高水平的服務,並願意支付溢價。 閃送沒有採用其他大多數電商物流服務商所採用的聚合模式,即為單個騎手分配多個任務,它稱這種做法會增加成本,並導致損失。相反,它採取的是一對一的服務模式——企業客戶可能更願意為此支付溢價。事實上,有消息稱,企業客戶佔到該公司訂單的20%至30%。 閃送創始人、董事會主席薛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像順豐速運和其他主要的快遞公司都試圖通過降低成本來控制風險。」他續稱:「我們完全採取了另一條路線,從服務開始,經過精心設計,使其達到消費級,滿足用戶的速度和安全需求。」 閃送的招股書將以下兩種服務區分開來:一種是「專屬」的按需配送服務,比如達達集團,其大部分業務來自大股東京東;另外就是像它這樣的獨立快遞公司。它聲稱,獨立快遞公司的增長速度快於整個行業,2023年至2028年期間每年增長27.8%,而整個按需配送市場每年增長19.1%。 閃送表示,它是「獨立」類別下的最大企業,佔據了33%的市場份額,截至6月,已在中國295個城市開展配送服務,註冊騎手達270萬。該公司表示,其獨立地位使其能夠將客戶放在第一位,而像達達這樣的公司,必須優先考慮相關利益方的配送。 但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閃送的利潤帶有星號。該公司去年的淨收入為1.1億元,而2022年則有虧損1.8億元。該公司扭虧為盈的部分原因是政府撥款,從2022年的920萬元增加到2023年的7,430萬元。在招股說明書中,公司指出,這一增長是其今年實現盈利能力的關鍵因素,並指出此類撥款“由相關政府部門酌情決定”。 由於收入結構複雜,中國的外賣行業既受到監管部門的騎手勞動權益審查,也偶爾出現會計醜聞。今年早些時候,達達承認虛報了約5億元的收入,導致股價大跌。許多中國公司都存在類似違規行為的風險,但隨著外部審計師變得更加嚴格,情況應該會有所改善。 與此同時,關注中概股的人士將密切留意閃送,看看它是否能夠完成首次公開募股,並實現1億美元的融資目標。它的盈利能力和不斷增長的收入可能有助於吸引投資者,儘管對中概股持續的負面情緒仍將是一個主要障礙。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iu Yongjun’s experience in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innovative drugs and his connections with multi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CSPC Pharmaceutical’s ongoing transformation.

石藥研發新帥上任 勢提振創新藥發展?

劉勇軍在創新藥商業化領域的資深經驗、以及跨國藥企的人脈關係,都是轉型中的石藥集團所迫切需要的 重點: 劉勇軍在信達生物任職期間,促成了與賽諾菲的深度合作,公司獲批上市產品從兩款大增至10款 石藥集團上半年營收僅按年增長 1.3%,支柱產品面臨集購採購影響,尋找下一個重磅藥物迫在眉睫   莫莉 最近,又有一位自身的醫藥界高管,從創新藥企業流向本土老牌藥企。上週一,中國醫藥行業龍頭企業石藥集團有限公司(1093.HK)宣佈,聘任劉勇軍為執行總裁、全球研發總裁,這距離劉勇軍正式離開創新藥企信達生物(1801.HK)剛剛過去不到20天。 劉勇軍是醫藥界知名人物,兼具學術和工業領域的經驗,曾經是華人科學家在跨國大藥企研發部門任職的天花板。他在生物醫藥行業深耕超過30年,是免疫學、腫瘤學以及轉化醫學領域科學家,曾擔任過信達生物、賽諾菲和阿斯利康等多家公司的研發負責人。 過去四年,劉勇軍在信達生物負責全球研發、管線戰略、商務合作等工作。其間,信達生物獲批上市的產品從兩款大增至10款,核心產品信迪利單抗新獲批了6項新適應症,在中國競爭激烈的PD-1市場中,成為唯一五大高發癌種一線治療,均全部獲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的 PD-1 抑制劑。劉勇軍還促成了信達生物與賽諾菲的深度合作,信達生物引進了賽諾菲開發的兩款處於臨床期間的藥物,賽諾菲還對信達生物進行3億歐元(20.7億元)的初次戰略股權投資。 劉勇軍在創新藥商業化領域的資深經驗、與跨國藥企的人脈關係,都是轉型中的石藥所迫切需要的。自從石藥2018年開始重金投向新藥研發,在心腦血管、代謝類疾病、抗腫瘤、精神神經和抗感染等五大新藥領域佈局超過300個在研項目以來,至今只新增了三款創新藥獲批上市,大多數項目的進展仍然緩慢。 劉勇軍並非首個從創新藥企走向國內老牌本土藥企的高管,2023年1月,前任基石藥業(2616.HK)總裁江寧軍加入恒瑞醫藥(600276.SH),主要負責臨床研究和商務拓展工作。 不過,研發新帥的上任,也未能挽救石藥步步下滑的股價。自從8月21日發佈中期財報以來,石藥的股價已經累計下跌逾兩成,在公佈劉勇軍任職消息的三個交易日內,其股價仍然下挫約4.6%。 營收增速緩慢 2024上半年,石藥營業收入162.8億元,僅按年增長 1.3%,淨利潤則微升2%至32億元。其中,成藥業務營收上升5%至135.5億元,主要聚焦神經系統、抗腫瘤、抗感染、心血管等重點治療領域。神經系統業務貢獻營收52.4億元,增長15%,在總營收中佔比32%。 腦卒中治療藥物恩必普,是石藥神經系統業務的核心產品,公開資料顯示,其2022年銷售額逾66億元。上半年財報稱,恩必普兩劑型用藥時長增加,與非處方藥及零售管道持續拓展,是該板塊增長的主要動力。但是,恩必普及其製備工藝於2023年底到期,現在已有仿製藥在申請上市階段,市場擔憂當仿製藥獲批後,石藥的收入和利潤都將受到重挫。 在腫瘤藥物領域,與其他創新藥企業主攻生物靶向藥不同的是,石藥旗下產品多為化療藥物,如長效白細胞增強藥津優力和注射用紫杉醇克艾力,這些產品均已納入中國官方集體採購。上半年,石藥抗腫瘤業務營收下滑10.2%至26.83億元。財報顯示,受到區域聯盟藥品集中採購的影響,腫瘤領域50億大單品多美素的銷售額也已下滑。 對石藥而言,尋找恩必普、多美素之後的下一個重磅藥物,迫在眉睫。為此,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今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達到25.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3%。目前,該公司有約 60 個重點在研藥物進入臨床或申報階段,其中 7 個已遞交上市申請,19 個處於註冊臨床階段。石藥還大手筆引進創新藥管線,2021年8月以10億引進康寧傑瑞(9966.HK)的HER2靶向雙抗KN026,2022年10月與和鉑醫藥(2124.HK)達成超10億元合作,共同開發巴托利單抗。 國內轉型創新藥的老牌大藥企中,常常與石藥集團做對比的是恒瑞醫藥。雖然上半年恒瑞醫藥的總營收136億元不及石藥集團,但是營收增速高達22%,創新藥貢獻了營收的半壁江山,市盈率達到53倍,而石藥集團的市盈率僅有8倍,可謂遠遠落後。 或許,在本就信心不足的醫藥市場中,石藥集團轉型不順的財報讓投資者倍感失望,且看新帥上任後能否帶來研發新氣象,以挽救股價頹勢。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