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營業務面臨挑戰之際,這家直播平台營運商正在大舉投資元宇宙和非同質化代幣相關產品

重點:

  • 思享無限報告首季度收入增長27%,但由於行業競爭激烈,付費用戶和主播數量下滑
  • 公司在元宇宙和非同質化代幣相關新業務上的巨額支出,令期內營運費用大幅增長

梁武仁

直播平台營運商思享無限控股有限公司(SJ.US)在各種虛擬事物中看到了未來,雖然投資者似乎並不認同這個願景,這就是它當下面臨的處境。像許多公司一樣,思享無限正試圖開發與元宇宙和非同質化代幣(NFT)等新興概念有關的產品,這些概念在科技領域炙手可熱,但仍處於起步階段。

思享無限上週四公佈的最新業績顯示,首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7%至4.63億元。這樣的增速可能看起來還不錯,但有一個明顯的危險信號:公司的付費用戶和活躍主播數量均出現下滑,因此收入增速低於去年全年的逾36%。

思享無限營運的移動應用程式面向職業主播,他們提供娛樂內容,並與線上觀眾即時互動。公司通過讓用戶為他們喜愛的主播購買虛擬禮物獲得收入,主播則可以獲得分成。

思享無限在使用者數量下降的情況下仍能錄得收入增長,意味著用戶的平均支出正在提高,這是一個較為積極的信號,說明該公司能夠從現有用戶身上賺到更多錢。該公司的付費用戶平均收入同比增長了46%,令人印象深刻,這要歸功於其平台上高品質直播內容的增加,包括其去年12月收購的紅人直播平台。

儘管如此,在競爭激烈的中國直播市場,用戶基數縮水可能令人擔憂。中國的直播行業近年來呈爆炸式增長。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的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3月,中國直播用戶數量較2018年底增長了兩倍,達到5.6億。這幾乎是整個美國人口的兩倍,而且很可能還在增長,因為數百萬中國人都渴望在網上關注他們最喜歡主播的一舉一動。

這個行業有超過100家公司,儘管由於建立和營運此類業務所需的成本,導致該行業的進入門檻很高。然而,佔據主導地位的公司屈指可數,包括領先的TikTok和抖音的擁有者字節跳動,以及排名第二的快手(1024.HK)。

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之下,無法留住觀眾可能是個問題。歸根結底,思享無限從現有用戶中獲得的利潤是有限的,只能彌補部分流失的收入。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觀眾數量減少可能導致虛擬禮物銷售下降,造成主播流失,而這又會削弱平台對觀眾的吸引力。

雪上加霜的是,最受歡迎的主播通常與大公司營運的知名平台簽訂了合同,留給思享無限這種小公司的只有二線主播。

進軍元宇宙

這些挑戰正推動思享無限將目光投向其現有業務以外的領域,包括元宇宙。去年,Facebook因為相信這個概念的巨大潛力,將公司更名為Meta(FB.US),使得元宇宙進入了公眾視野。思享無限正在斥巨資開發能夠在此類虛擬世界中實現流媒體的產品,這導致其首季度的營運費用同比增長了82%。

思享無限還在關注非同質化代幣,這是比特幣的熱門表親,是另一種數碼資產。該公司最近有一系列動作來加強這項新業務。它在今年年初收購了一家NFT公司。今年5月,它與加密貨幣交易所營運商MetaU結成戰略聯盟,後者將幫助思享無限為藝術家提供資金,將他們的作品轉換成NFT。上個月,該公司甚至在紐約舉辦了一場NFT藝術展。

元宇宙的概念現在非常流行,所以對思享無限來說,在過熱的直播領域之外尋求未來的增長空間是有意義的做法。元宇宙直播應用程式的可能性,包括NFT相關應用程式,似乎是無限的。比如,虛擬角色與粉絲的互動,以及在奇妙的虛擬環境下銷售NFT作品,將是非常酷的事情。

“我們對NFT平台、流媒體元宇宙和人工智能主播感到非常興奮,它們在未來將為用戶帶來極大的娛樂性,儘管它們已經以某種形式存在於數碼世界中,”思享無限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何曉武去年11月接受鳳凰衛視採訪時說。“遊戲和娛樂世界中的 NFT 藝術和元宇宙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引人注目,對用戶更具吸引力。”

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個概念太過抽象。許多普通投資者可能很難理解思享無限的潛在新產品可能是什麼樣子。此外,它們可能更關心公司目前的盈利狀況,因為它在元宇宙和 NFT項目上的巨額投資,令公司的財務狀況大受影響。該公司今年首季度實現淨利潤8,320萬元,但這個數字僅按年增長17.3%,遠低於該公司同期27%的收入增幅。

因此,在公佈首季度財報的當天,公司股價下跌超過2%也就不足為奇了,不過我們應該注意到,前一天該公司股價上漲18%,可能是由最新舉措的傳言引發的。

思享無限增長迅速,但股價只餘下2019年SPAC上市時的三分之一。該公司目前的市盈率很低,不到4倍,而基於2021年收入計算,市銷率甚至不到0.5倍。相比之下,目前處於虧損狀態的快手市銷率都要高出不少,但也算不上驚人,約為4倍。

如此低的估值表明,儘管流媒體公司的服務非常受歡迎,但投資者總體上對流媒體公司的熱情有限。很明顯,思享無限押注元宇宙和NFT,並沒有改變投資者對該公司的看法,至少目前還沒有。它可能需要拿出新產品,同時證明消費者會為它們埋單,從而讓投資者對它的元宇宙和NFT項目的潛力產生信心。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簡訊:軒竹生物招股 集資約7.8億元

四環醫藥(0460.HK)分拆的軒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5.HK),於本周一公開招股,共發售6,733.4萬股H股,每股發售價11.6元,一成作公開發售,每手入場費5,858.5元,集資總額達7.8億元,本月10日截止認購,15日開始在港掛牌。 公司有超過十種藥物資產在積極開發中,涵蓋消化系統疾病、腫瘤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當中包括三項NDA批准資產,一項個藥物項目處於NDA註冊階段,以及一項目處於III期臨床試驗階段等。 軒竹生物仍處於虧損階段,2023年的淨虧損達3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更高達5.56億元,主要因行政開支大幅增加,以及支付去年上市申請開支。今年上半年的虧損為1.11億元,跟去年同期相若。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ery zooms out of the IPO gate. Now, it needs to show investors its longer-term value

奇瑞衝出IPO起跑線 極需展現長期價值

這家中國領先的汽車出口品牌於9月25日掛牌上市,融資逾10億美元,其股價在前三個交易日內累計上漲4% 重點: 奇瑞股票自上周IPO以來取得穩健開局。與其國內最大競爭對手相比,市盈率仍有上升空間。 維持高增速將成為這家車企的首要挑戰——正是這種增長態勢使其躍居中國汽車出口榜首,並成為今年國內第六大新能源車銷售商   陽歌 奇瑞汽車(9973.HK)以發行價區間上限定價成功募資逾10億美元,成為今年全球最大車企IPO,市場為之振奮。而現在考驗真正來臨:作為中國本土汽車出口領頭羊,奇瑞必須持續向長線投資者證明,為何其仍是在國際巨頭與本土勁敵混戰的全球汽車紅海中的優質標的。 估值維度顯示,投資者已給予公司較強信心。但著眼長遠,奇瑞須維持令人艷羨的增長動能——近期的出口規模對增長貢獻很大。在中國市場飽受產能過剩與激烈競爭困擾的態勢下,隨著利潤率承壓,公司還需證明能實現長期盈利。 年內出口量突破關鍵臨界值——佔比超總銷量一半——已成為奇瑞持續實現強勁雙位數增長與盈利的重要支撐。作為中國最早出海的車企之一,公司自2003年起穩居汽車出口榜首。但本土競爭對手亦在全力拓展海外市場,意味著中國車企的海外角逐將日趨白熱化。 奇瑞股票上周四登陸港交所首日收漲3.8%。此次上市共募資91.5億港元(11.8億美元),獲得本地與國際投資者踴躍超額認購。 上市三天後,該股收報32.02港元,較30.75港元發行價上漲4.1%,對應市值約240億美元。參照來看:國內龍頭車企上汽集團(600104.SH)與奇瑞體量相當,市值約1,940億元人民幣(270億美元);美國巨頭通用汽車(GM.US)580億美元的市值則超出奇瑞兩倍有餘。 但按市盈率衡量,基於2024年利潤的約12倍估值而言,奇瑞仍有上升空間——因為國內另兩家頭部民營汽車產商的市盈率,比亞迪(1211.HK; 002594.SZ)港股為22倍、吉利汽車(0175.HK)為20倍。 這樣的對比顯示了奇瑞向同行更高估值水平靠攏的向上空間,但這仍意味著奇瑞需保持基本面穩健以證明其長期潛力。隨著奇瑞開啓上市公司新徵程,任何失誤都可能對該潛力構成壓力。 出口勁旅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八個月奇瑞位居中國汽車銷量第五。其同期銷量同比勁增22%至860,126輛——在前十廠商中增速位列第二(多數廠商增速不足12%)。 據其微信公眾號月度銷量快報:8月奇瑞汽車銷售的242,736輛汽車中,主品牌奇瑞佔比約三分之二,另一主力品牌捷途(Jetour)貢獻約22%。總部位於安徽的奇瑞汽車貢獻了其母公司奇瑞集團約95%的銷量,旗下還擁有星途(Exeed)、iCar、智界(Luxeed)等品牌。 出口與新能源車的雙重優勢構成奇瑞最核心的競爭壁壘——這也正是中國車企增長最迅猛的兩大領域,也是對投資者最大的吸引力所在。 8月奇瑞集團出口量同比增長32.3%至129,472輛創單月新高,海外銷量首次超越國內,佔當月總銷量242,736輛的過半份額。為推進出海戰略並抵御未來貿易風險,公司已在馬來西亞建立海外生產基地,並於越南和泰國新建合資工廠。 新能源車板塊增速更為可觀:奇瑞集團8月新能源車銷量同比飆升53.1%至71,218輛,佔當月總銷量30%。國內市場上,據乘聯會統計,公司新能源車銷量年內前八個月同比激增64%至309,025輛,攀升至全國第六。 相較而言:同期新能源龍頭比亞迪國內銷量僅增5.5%,特斯拉銷量則實際下滑6.9%。 這些業績表現如何體現在核心財務指標上?2025年一季度奇瑞總營收同比增長24%至682億元人民幣,增速雖強勁但較2024年有所放緩。增速放緩部分是因為席捲中國車市逾年的價格戰拖累全行業價格下行。在此背景下,奇瑞汽車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4.9%降至12.4%。 通過成本管控,特別是行政管理支出驟降40%,公司充分對衝毛利率下滑影響,研發支出則基本持平。最終奇瑞當季盈利達47.3億元(去年同期24.8億元)幾近翻番,較2024全年37%的利潤增速顯著提升。 但成本管控終非長久之計,對研發等需持續投入方能保持領先的領域尤甚。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價格戰令所有競爭對手同樣面臨利潤下滑。2025年有關部門對緩解汽車等領域價格戰採取更積極的舉措。若政策見效,則將惠及整個汽車行業。而奇瑞的核心優勢仍在於其出口實力,以及國內外新能源車業務的快速增長。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錶品牌西普尼首掛 半日大升248%

中國金錶品牌西普尼(2583.HK)周二在香港首日掛牌,開市即升183.7%報84港元,之後股價續向上升,中午收市報103.1元,升248.31%。 公司發售1,060萬股,每股29.6港元,為上限定價,本地發售錄得2,504.9倍超額認購,國際發售獲得2.9倍超額認購,集資淨額2.68億港元(3,400萬美元)。 西普尼主要銷售自主品牌「HIPINE」黃金錶殼及錶圈手錶,並為國內知名珠寶品牌提供ODM及加工服務。2024財年收入4.6億元,按年升2.5%,期內溢利4934.8萬元,跌5.3%。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主要用於進一步提升產能及擴大及優化銷售網絡、加強品牌建設,以及建立莆田研發中心加強研發能力。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博泰車聯首掛午收升4成

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博泰車聯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889.HK)周二首日掛牌,開市即升32%報135港元,之後股價續向上,中午收報142.8港元,升40%。 公司發售1,043.69萬股H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售價102.23港元,公開發售錄得超額認購近529倍,國際配售超額2.7倍,集資淨額9.19億港元。 集資所得的30%用於擴大產品組合和解決方案,進一步加強軟件、硬件和雲端車聯網的全方位自主能力;另外30%用於提高生產、測試及驗證能力;約20%用於擴大銷售和服務網絡,10%用於整合行業資源的戰略性收購,餘下10%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