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迪智駕

來自湖南的希迪智駕,是中國最大自動駕駛採礦卡車企業,並在自駕商用車領域排名第二

重點: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6億元,同比大增472%
  • 自動駕駛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增7.8倍

  

李世達

近年自駕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不少自駕技術相關的企業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但這些公司多瞄準乘用車賽道,專注商用車自駕業務的公司並不多見。

來自湖南長沙的希迪智駕(湖南)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受關注的公司之一,他們主營自動駕駛卡車業務,尤其是礦場卡車。獨特的技術路線讓他們吸引了眾多目光,如今正式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上市,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及中國平安資本(香港)為聯席保薦人。

「大疆教父」創立

希迪智駕成立於2017年,創始人之一是有「大疆教父」之稱的李澤湘。上世紀90年代,李澤湘在香港科技大學任教,其中一位學生,便是後來的無人機品牌大疆的創始人汪濤。大疆成立初期,李澤湘在人力、財力上提供支持,並一度擔任大疆董事長。其後李澤湘開始新的創業,便是希迪智駕。

希迪智駕的前身是長沙智能駕駛研究院,作爲中國領先的商用車自動駕駛技術供應商,公司專注於自動駕駛礦卡及物流車、V2X(車聯網)技術及高性能感知解決方案的研發。

根據申請文件,希迪智駕是中國第二大自動駕駛商用車技術公司,也是中國最大的自動駕駛挖礦公司,公司在自動駕駛商用車領域和自動駕駛礦卡場景的市佔率分別為8.2%和36.5%。

公司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分為兩部分。首先是自動駕駛礦卡解決方案——「元礦山」,主要是在鑽孔、爆破、挖掘以及運輸等採礦流程中,實現無人駕駛和智能化操作,能夠實現遠程調度車輛,監管採礦作業,也可以實現遠程操作挖機等操作。

灼識咨詢數據指出,希迪自駕礦卡已把採礦效率提升到人工駕駛礦卡作業效率的104%。

截至今年9月30日,自2022年量產以來,希迪在河南、江蘇、湖南等多地採石場及煤礦場,已交付123輛自動駕駛礦卡,並且已經收到320輛自動駕駛礦卡,以及206套獨立自動駕駛卡車系統的訂單。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另一大業務是物流車,主要供給工業及物流園區等,在封閉及半封閉環境中,可實現從一個裝載點到另一個裝載點的「端到端」自動駕駛。

合計物流車與自駕礦卡的自動駕駛業務,佔公司今年上半年總體收入達六成。

公司的業務在今年迎來大幅增長。申請文件顯示,公司2021年至2023年總收入為7,739萬元、3,106萬元、1.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30.9%。至2024年上半年,收入大增至2.6億元,同比增長472%。

收入大漲主要受益於自動駕駛業務的增長。今年上半年,自動駕駛業務的營收達1.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753萬元爆增超7.8倍,佔總營收比重上升至60.4%。

不過,公司仍處於虧損中,總體呈收窄趨勢。2021年至2023年,非通用會計準則下經調整後淨虧損分別為1.1億元、1.6億元、1.4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為5,944萬元,較去年同期的6,543萬元收窄9.2%。

明星資本看好

希迪智駕成立以來獲得過8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百度風投、聯想控股、長沙國資委旗下湘江國有投資等。今年2月,希迪智駕完成C+輪融資2,400萬元,融後估值超過90億元。IPO前,李澤湘控制43.63%股權。

作為一家自駕技術公司,特別是主打自駕礦卡的公司,希迪智駕也存在客戶集中、毛利率偏低的問題。

2021年到2023年,公司自動駕駛的收入從680.3萬元增長到7,441.8萬元,但毛利率卻從22.5%下降到19.5%。今年上半年,自動駕駛業務毛利率僅從去年同期的15.6%提升到16.1%。

公司收入增長更多依賴於單個客戶價值提升。過去三年,公司自動駕駛的客戶數量分別為14個、8個及12個,平均客戶價值分別為48.6萬元、350萬元和620萬元。到2024年上半年,這一數字增長到3,901萬元。

過去三年,公司來自最大客戶的收入佔比,分別為82.9%、78.4%、31.2%。今年上半年又回升至58.9%。

值得一提的是,希迪智駕是第四家以18C規則申請在港上市的公司,也是今年9月18C章節調整後首家遞表的公司。此前三家分別是晶泰科技(2228.HK)和黑芝麻智能(2533.HK)及越疆機器人。

自動駕駛目前仍是一個新興行業,希迪智駕似乎已有了好的開始,關鍵或許在於後續業務規模能否持續增長,進而推動盈利能力成長。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寶尊電商第三季度同比續虧損

電商軟件提供商寶尊電商有限公司(BZUN.US; 9991.HK)周二公布,隨著核心電商服務重返盈利軌道,新興品牌管理業務虧損又收窄,第三季度營收實現增長。 公司表示,截至9月的三個月內,營收同比增長4.8%至21.6億元,經營虧損則從去年同期的1.15億元收窄至2,560萬元,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淨虧損,亦從去年同期的6,680萬元收窄至4,020萬元。 寶尊電商業務本季度實現經調整經營利潤2,810萬元,較去年同期2,980萬元的虧損成功轉盈。品牌管理業務(含在華運營Gap服裝門店)的經調整經營虧損,從去年同期的5,530萬元收窄至3,870萬元。 財報發布後,寶尊紐約上市股票周二下跌5.8%,香港上市股票周三下跌4.9%。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諾亞控股上季純利大增62.6%

財富管理公司諾亞控股私人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周二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6.329億元(約8,890萬美元),按年下跌7.4%,淨利潤達2.18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2.6%,經營利潤1.719億元,則較去年同期下滑28.6%。 截至9月30日,Noah註冊客戶數為466 ,153人,同比增長1.3%;活躍交易客戶數為10 ,650人,同比大增35.5%。本季產品分銷規模達170億元,年增19.1%,其中海外產品分銷86億元,增11.2%。資產管理規模維持穩定,截至9月30 日合約管理資產為1,435億元。關聯公司投資權益變動的公允價值增加,則帶動公司淨利潤增長。 公司指出,收入下滑主要受到一次性佣金減少、保險產品分銷疲弱所致。本季度,公司取得了美國經紀交易商牌照,亦開始在各業務流程整合人工智能技術,以改善獲客能力、提高效率,進一步強化全球布局與科技能力。公司表示,其強健的資產負債表為未來投資提供堅實基礎。 諾亞控股港股周三早盤無漲跌,至中午休市報17.99港元,該股過去6個月累升約1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Qfin is a lender

新措施收緊規管 奇富業績難復舊觀

網貸服務商奇富科技公布疲弱的第三季業績,並對全年展望轉趨悲觀,與2024 年強勁收官形成鮮明對比 重點: 公司第三季收入微跌0.2%,淨利潤下降17%,反映公司在疲弱的宏觀環境下面臨的挑戰 公司對全年發出悲觀指引,主因是新監管措施將壓縮其在網貸服務業務的盈利空間   梁武仁 過去一年裡,網貸服務平台奇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QFIN.US; 3660.HK)經歷了不少變化。首先,公司更改了名稱,但更關鍵的是,在監管環境收緊及中國經濟持續低迷之下,原本在逆風中表現頗具韌性的奇富科技,業績開始受到明顯衝擊。 根據奇富科技上周公布的最新季報,公司第三季收入按年微跌0.2%至52億元(7.31億美元),為兩年多來首次錄得收入下滑;淨利潤則按年下跌17%至14億元。更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對餘下年度給出悲觀指引,預計第四季淨利潤最多將下滑49%,即便在最佳情況下,2025年全年淨利潤也僅能錄得約1%的增長。 這份展望與奇富科技年初時的樂觀情緒形成鮮明對比,當時公司公布2024 年利潤大幅增長,並預期2025年將有強勁開局。其後,公司由「啟富」更名為「奇富科技」,或意在透過加入「fin」凸顯其金融科技機構的定位。奇富科技原名「360金融」,2018年在紐約上市時,名稱是為了反映其與網安軟件公司奇虎360 的淵源。 比名稱變動更具影響的,是中國自10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全新金融業監管規則。新規的核心之一是大幅強化風險管理,意味奇富科技必須提高借款人門檻標準,從而犧牲部分放款增速,同時也需提高對潛在違約的撥備。這些要求均可能進一步壓制公司的盈利增長。 奇富科技CEO吳海生在第三季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作為行業領先者,我們一向以最高的合規標準要求自己,這次也不例外。儘管相關措施可能在短期內影響放款規模與盈利能力,但我們相信,把使用者價值放在首位,最終將會增強他們對公司的信任,並支持我們實現更具韌性且可持續的長期增長。」 這次的新規只是中國民營金融業監管連串調整的最新一波,自疫情前幾年起,相關行業便不斷面臨持續的監管變動。這也凸顯了奇富科技及其同行所面對的現實──中國整體金融業的監管框架正快速演進,而監管層此舉旨在防範市場過度放貸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此外,中國經濟當前的疲弱狀態,也讓民營與國有放貸機構均面臨壓力。隨著企業與消費者收緊支出與借貸,貸方要擴展業務變得愈發困難。即便北京推出對部分消費相關行業提供利息補貼的振興措施,全國銀行貸款餘額在10月仍較前一個月大幅收縮。 借款人的財務狀況轉弱,也推升了違約風險,使得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無論監管是否加碼都一樣。 奇富科技第三季的表現清楚反映了這些壓力,其信貸撮合與放款總額在第三季度按年僅增1%,按季更下滑1.4%。同時,逾期90天以上貸款比例自第二季的1.97%微升至9月底的2.09%。 撥備激增 隨著經營環境惡化,奇富科技的壞帳準備金大幅飆升。理論上,作為連接借款人與銀行的撮合方,公司並不需直接承擔貸款違約風險,但現實並非如此。若奇富撮合的「重資本」貸款發生違約,公司需向原始放款方全額償付所有未付本息。此外,奇富亦透過信託與子公司自有資金出借部分貸款,該部分信用風險由公司自行承擔。上述兩類貸款規模的同步上升,也讓奇富不得不大幅增加撥備。 在電話會議中,奇富管理層表示,公司會根據宏觀經濟狀況調整「重資本」貸款與無全額代償義務貸款的比例。管理層並稱,第四季度將提高後者(即無需提供全額代償保證的貸款)佔比,以降低公司的整體信用風險敞口。 當然,面臨這些逆風的並非只有奇富科技。其競爭對手信也科技(FINV.US)上周同樣公布第三季度交易額按年下滑,同時準備金亦增加。但與奇富不同的是,信也科技仍成功錄得收入與淨利增長,主要受益於其積極拓展海外業務,而這正是奇富尚未涉足的領域。 奇富科技依然是一家高盈利、擁有良好利潤率的公司。其採用的先進技術有效降低營運成本,而依託人工智能與數據分析的服務能力,尤其能借助與奇虎360之間的技術連結,對銀行機構相當具吸引力,使公司在與金融機構洽談定價時具有一定議價能力。 例如,奇富正將一款AI信用審批代理整合進其Focus Pro平台。這項技術可利用大量數據與大語言模型能力,在數秒內完成借款人風險評估,大幅簡化繁瑣的貸款審批流程。吳海生表示,相關功能的試運行已獲得客戶「非常正面」的回饋。 儘管如此,市場對公司最新業績的反應並不理想,奇富科技港股在四個交易日內大跌約18%。今年以來,該股已累跌逾50%,遠遠落後於恒生指數約32%的漲幅。目前公司市盈率僅2.7倍,甚至低於同樣低迷的信也科技的3.3倍,顯示投資者對這一整個板塊的信心仍相當疲弱,儘管多數公司在艱難環境下仍能保持盈利。 奇富科技具備不少優勢,但其高度暴露於監管與宏觀經濟變動的風險,顯然讓投資者卻步,而這種局面短期內恐怕難以改變。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佑駕創新配股 折讓一成集資2億元

智能駕駛及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深圳佑駕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周三公布,將配售約1,401萬股新H股,每股配售價14.88元,較周二收市價16.53元折讓10%,亦較過去五個交易日平均收市價17.3元折讓14%,配售股份佔擴大後發行股份約3.33%。 是次集資淨額最多2.04億元,約70%用於發展L4無人物流車,包括研發新一代產品、升級運營平台及拓展銷售網絡;約30%用於升級基礎研發平台,包括提升數據閉環體系的效率,高效賦能前裝,以及發展L4無人車多產品線。 佑駕創新周三開市跌2%至16.2元,股份由過去一年高位下跌近6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