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US 688303.SHG
Daqo's revenue slides 50% on falling polysilicon prices

這家太陽能電池板生產的關鍵原料製造商報告第二季度收入下降50%,並宣佈兩名高管離職

重點:

  • 由於產量增加不足以抵消多晶硅價格下跌近三分之二,大全新能源第二季度收入下降一半
  • 該公司宣佈兩名高管離職,暗示可能即將發生重大變化,包括私有化

 

陽歌

山芋燙手?

這是多晶硅製造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DQ.US;688303.SS)宣佈兩名高管離職的一個可能的解釋。而就在這之前的半個小時,該公司公佈最新業績,顯示其所處的這個起伏不定的行業嚴重過熱。高層的重大變動可能預示著該公司未來將發生更多變化,包括它在紐約上市的潛在私有化。

你永遠猜不到這樣的私有化可能正在進行中,至少從週四公佈第二季度業績後大全的股價來看是這樣。 該股當日跌幅高達7.4%,最終收跌4.7%。該公司在紐約上市的股票過去 52 周內損失了大約一半的價值,使得大全的往績市盈率僅為1.8倍。

這種慘淡的景象與一年前形成鮮明對比。當時,由於多晶硅需求旺盛,大全及其同行紛紛報告收入和利潤創歷史新高。多晶硅是製造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原料,後者正迅速成為主要電力來源。去年,旺盛的需求推動多晶硅價格創下歷史新高,這看起來像是一個建立在可再生能源炒作基礎上的典型泡沫。

這個泡沫在第二季度徹底破裂。最能說明這一點的數據是大全的多晶硅平均售價,從去年同期的每公斤33.08美元(237元)下跌近三分之二至每公斤12.33美元。哎呦。

去年,隨著多晶硅價格飆升,大全及其同行(大部分位於中國)開始大舉增加產能,這是這種熱門行業的典型做法。大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計劃在內蒙古地區建立一個新的大型生產中心,到2022年底將年產能從大約10萬噸增加兩倍以上,達到30萬噸。

 「第二季度,多晶硅行業面臨的挑戰增多,價格波動幅度大,」大全首席執行官張龍根在離任告別講話中說道,聽起來像是對今年以來的輕描淡寫。「隨著多個多晶硅新項目和新進入者最終投產,其中一些項目在今年上半年達到滿產,過去兩年的多晶硅短缺局面結束了。」

這是張龍根擔任首席執行官五年來的最後一次講話,公司宣佈他因「個人原因」辭職。與此同時,該公司稱創始人徐廣福也將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但仍將留在大全董事會。該公司任命徐廣福的兒子徐翔為公司新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這意味著徐廣福很可能會繼續在大全發揮作用。徐翔之前任大全的副董事長,並在公司擔任過多個職務。

庫存出清

多晶硅價格暴跌很好地概括了大全在第二季度所感受到的痛苦。但為了想要瞭解更多信息的讀者,我們來快速回顧一些其他數據,看看情況到底多糟糕。大全第二季度營收較去年同期的12.4億美元下降約一半,至6.367億美元,因為價格大幅下跌完全抵消了新產能投產後多晶硅銷量37%的增長。

大全的生產成本也下降了約 5%,但這仍然不足以抵消收入的暴跌。因此,該公司的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76.1%下降至40.7%。

該公司詳細介紹了第二季度多晶硅的價格走勢,指出多晶硅價格在6月下半月觸底,到7月中旬又從低點反彈了 15% 至 20%。 隨著價格暴跌,大全稱它開始收到「客戶激進的定價要求」,導致買家在價格開始反彈前瘋狂搶購多晶硅。

結果,大全成功出清了幾乎所有庫存,這些庫存是在上個季度積累起來的,因為買家(主要是太陽能電池製造商)等著泡沫破裂,並最終如願。「由於客戶訂單和需求旺盛,我們進一步將多晶硅庫存減少到非常健康的水平,大約相當於兩家工廠一周的產量,」 張龍根稱。

有人可能會說,這種放血是必要的,雖然很痛苦,而且大全及其同行在今年剩餘時間里情況應該會開始好轉。反映了這一點的是,大全年產19.3萬噸至19.8萬噸多晶硅的目標保持不變,這表明它對今年余下時間價格的上漲充滿信心。

話雖如此,我們最後還是要回到之前的預測,即大全的最新變動可能預示著未來將發生更多重大變化,包括可能從紐約退市。大全是2010年左右在紐約上市的那批中國太陽能公司中,最後仍留在華爾街的幾家公司之一。在歷經了美國投資者多年興趣低迷後,那些公司中大多數後來進行了私有化,並在中國重新上市。

這種缺乏興趣的情況只會持續下去,因為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鼓勵更多在中國之外的地方製造太陽能電池板及其零部件,以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大全已經有另一個上市部門了,即它兩年前拆分並單獨進行IPO的主要運營部門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就股價而言,該部門的表現優於在紐約上市的公司。更重要的是,新疆大全現在的往績市盈率為4.8倍,幾乎是美國上市的大全1.8倍的三倍。

將紐約上市公司私有化將切斷大全獲取外匯的重要渠道。但如果在中國出售同一家公司的股票就能獲得更多資金,維持在美國上市確實沒有意義。這正是我們預測大全可能很快會跟隨很多中國太陽能同行的腳步,告別紐約的依據。

有超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九毛九旗下太二日均銷售按年跌24.6%

內地連鎖餐飲集團九毛九(9922.HK)上周五公布,2024年第四季度,旗下主要品牌太二(自營店)、慫火鍋及九毛九(自營店)同店日均銷售額分別按年跌24.6%、26.9%及18.5%。 翻檯率方面,太二第四季度為3.0,較上季的3.6下滑0.6,2023年全年則有4.1;慫火鍋亦從3.0下降至2.7;九毛九由上季的2.8降至2.4。人均消費方面則有微幅成長,太二由上季的69元升至72元,慫火鍋由97元升至99元,九毛九則維持54元。 按品牌劃分,截至2024年12月底,共有太二634間,較9月底減少20間,慫火鍋增加1間至80間,九毛九則減少1間至71間。包含其他品牌總餐廳數量為807間,較上季減少17間。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inkoSolar profit plunges

新聞概要:晶科能源上海上市子公司利潤暴跌

這家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表示,由於價格暴跌,其持股58.6%的上海上市子公司的利潤在2024年下降了近99% 陽歌 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晶科能源(JKS.US)周五表示,其主要運營的上海上市子公司晶科能源(688223.SH),去年利潤暴跌逾98%,原因是供應過剩,迫使公司及其同行大幅削減價格。 晶科能源表示,其上海上市子公司預計去年盈利8,000萬元至1.2億元,較上年下降近99%。除去一次性損益,這家上海上市子公司全年虧損7.5億元至10.5億元,處於虧損狀態。 晶科能源持有這家上海上市公司約58.6%的股份,該公司並未提供其去年業績的初步數據。此前美國上市的晶科能源報告稱,2024年前三個季度,收入較去年同期的858億元下降 16.6%至716億元。該公司前九個月的利潤暴跌86%至8.47億元。 消息公布後,晶科能源股價周五在紐約下跌10%。過去52周,該股下跌了23%,預期市盈率僅為5。 去年,全行業產能大幅增加,導致太陽能電池板價格暴跌,公司及其同行受到重創,導致供應嚴重過剩。晶科能源去年10月表示,考慮到產能大幅增加,預計到2024年底,其太陽能晶圓、電池和模塊的年總產能將達到345 GW,是三年前101.5 GW產能的兩倍多。 美國上市的晶科能源報告稱,受價格下跌影響,去年第三季度其營收同比下降23%至245億元,儘管該公司當季太陽能電池組件出貨量增長14.7%。隨著價格下跌,公司當季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19.3%下滑至15.7%。 中國已經生產全球絕大多數太陽能電池板,政府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大力鼓勵該行業的發展。由於許多公司的利潤蒸發,一些公司陷入虧損,中央政府已介入,試圖通過鼓勵公司閒置部分產能來支撐價格。 政府的干預措施最近有助於穩定價格。分析師預計,晶科能源將報告其2024年全年收入下降約20%。但他們預計該公司今年的收入將恢復增長,雅虎財經調查的六位分析師預測平均增長 8.8%。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和譽發盈喜 預告去年扭虧為盈

生物制藥企業和譽開曼有限責任公司(2256.HK)周一發盈喜,預告截至去年底止收入將大幅增長,由2023年的1,900萬元人民幣(下同)收入大增至4.85億元。期內扭虧為盈賺1,000萬元,而對上一年虧損4.32億元。 公司表示,收入增長及錄得盈利,主要因為抗抑劑pimicotinib(ABSK021)的對外許可協議,以及獲取默克公司(MKKGY.US)的首付款項7,000萬美元,對去年的收入提供重大貢獻。 盈喜消息公布後,和譽周一開市即升近1%至4.55港元。過去一年,公司股價升幅逾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hengye completes IPO, but more likely to come

尋找新的增長故事 正業生物或需二次集資

這家獸醫疫苗生產商正在進入家養寵物市場以實現多元化,其在紐約上市時僅出售了3%的股份,籌集資金690萬美元 重點: 正業生物在紐約上市所籌集的690萬美元,計劃用於研發和擴大生產能力,助其向寵物疫苗領域擴張 中國最近一輪非洲豬瘟消退後,豬肉價格暴跌,衝擊這家動物疫苗生產商的營收和利潤,此事突顯了多元化的必要性 譚英 本月初,正業生物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YBT.US)以每股4美元的價格出售150萬股,完成規模略有擴大的納斯達克IPO,發行規模略高於去年6月原計劃的125萬股。是次以每股4美元的定價,處於之前公布的價格區間底部,當時所見,市場需求並不殷切,這似是其上市故事的結束。 但在1月7日上市一周後,投資者似很喜歡這家公司,股價在一周後較IPO價格上漲了8.5%。正業生物宣佈其承銷商已完全行使購買額外22.5萬股的權利,使發行總收益增加90萬美元,表明需求可能略強於預期。 不過,對於一家市值高於2億美元的公司來說,這個總收益看上去相當少,或許可能很快會進行二次股票發行。 正業生物在中國本土市場的運營實體叫吉林正業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按營收計算,是中國第十大獸醫疫苗生產商,不過其招股說明書中的獨立研究顯示,公司僅以0.3%的市場份額就獲得了這一名次。 但它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最好的,是首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動物保健公司。在2022年,是11家中國疫苗公司中增長最快的,收入增長21.4%。 成立於1970年、前身是農業部哈爾濱獸醫生物藥品廠的正業生物,在當地也算是風雲企業。據媒體報道,它是吉林省首家在美國上市的企業。 正業生物及其同行正追逐一個規模其實並不大,但也有足夠的收入可供分配的獸醫疫苗市場。招股說明書顯示,受牲畜和家禽飼養企業需求不斷增長的推動,這個市場的規模,從2018年的19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25億美元,預計2026年將達到32億美元。由於擔心疾病從動物傳染給人,中國對畜牧業的監管也嚴格得多,這進一步刺激了需求。 正業生物現有的疫苗系列包括44款產品,其中43款在國內銷售。公司還向國際市場銷售七款家禽疫苗,主要銷往巴基斯坦、埃及和越南等發展中國家。 儘管整體市場在增長,但近兩年來,正業生物卻朝著相反方向發展。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下降近20%至9,490萬元(1,300萬美元),而2023年同期為1.17億元。在此期間,淨利潤下降一半以上,從2,400萬元降至1,070萬元。 業績下滑實際始於2023年,當時公司的淨收入也是從上年的2.6億元下降了20%至2.12億元。期內淨利潤更是從4,670萬元下跌至3,140萬元,降幅達33%。 非洲豬瘟的影響 公司的業績下滑源於2018年至2021年間,中國爆發的非洲豬瘟疫情,當時大量生豬被撲殺,估計損失達2,790萬噸豬肉。由於供應短缺,豬肉價格翻倍,在2022年第三季度達到峰值,後隨著疫情的緩解迅速下跌。   隨著豬肉價格暴跌,正業生物最大的客戶、全球第二大養豬企業牧原股份(002714.SZ)的收入也在2023年下降了11.2%,至1,110億元,公司虧損41.7億元。在牧原股份遭受重創之際,正業生物開始採取措施,擺脫對這個最大客戶的依賴。 2022年,牧源股份佔正業生物總收入的74.5%。該公司一直在努力降低這種依賴,到2023年,這一比例降至52.1%,2024年前六個月降至43.2%。但斷絕關係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豬用疫苗是正業生物最大的業務部門,2023年佔收入的89%。因此,儘管中國已經擺脫了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但該公司擺脫對牧原股份的依賴,是去年營收持續下滑的一個主要因素。 正業生物試圖實現業務多元化的一種方式,是進入家養寵物疫苗市場。公司表示,它已完成了兩種貓用疫苗和一種犬用疫苗的臨床試驗,另一種犬用疫苗正在研發中。它的首款犬用產品——狂犬病疫苗已在中國獲准商用,原定於去年底上市。 公司表示計劃投資1.52億元建設新廠,生產犬用和豬用狂犬病疫苗以及貓用疫苗。它還將投入1,310萬元研發新的貓用疫苗和一種人5型腺病毒疫苗,該疫苗可誘導狗和其他動物產生狂犬病免疫。它還在研究利用尖端mRNA技術,為貓和豬提供保護的新一代疫苗。   這些努力都需要大規模的新投資,所以我們在此前猜測,即該公司在IPO獲得690萬美元後,融資活動可能還不會結束。   雖然寵物疫苗市場看起來是一個明智的多元化舉措,但它比商業畜牧業市場要小得多。2022年,寵物疫苗市場的規模只有5,000萬美元,但預計到2026 年將翻一番,達到1億美元。正業生物表示,它是僅有的兩家滿足這一市場需求的生產商之一,另一家是生物股份(600201.SH)。兩家公司目前可商用的產品都只有一種,但還有更多產品正在進行臨床試驗。 根據去年的預估利潤,正業生物的市盈率(P/E)為72.5倍,不過,如果多元化努力取得成功,並恢復利潤增長,這個數字可能會降至更現實的水平。相比下,生物股份的市盈率為44倍,而全球同行Zoetis(ZTS.US)為31倍。在正業生物尋求在中國龐大的動物疫苗市場重新點燃增長之際,二次發行肯定會有助於該公司籌資,為多元化行動提供資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