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藥業在“商業化元年”虧損擴大,涉及違規投資的主席江寧軍更宣佈下台

重點:

  • 基石藥業去年共有四種產品商業化,但由於研發及銷售開支龐大,期內虧損仍擴大近六成
  • 這次換帥顯示公司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博弈,新任董事長履歷與藥明康德密切相關

莫莉

過去一年,創新藥企的日子並不好過,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創新藥投融資遇冷,醫藥板塊在二級市場也持續回落。此外,隨著多輪國家醫保談判開展,創新藥產品的利潤正在被壓縮,不少創新藥企儘管不斷有新藥獲批,但近期交出的財報卻顯示盈利水準未有改善,即使連背靠研發、生產銷售合同組織(CXO)行業龍頭藥明康德(2359.HK)的基石藥業(2616.HK)也不例外。

在停牌兩個月之後,基石藥業2021年財報終於在上週二晚間姍姍來遲。公司年度營收為2.44億元,當中包括8個月內的商業化產品銷售收入1.63億元,但授權費收入比2020年10.39 億元銳減92%至8,090萬元。基石藥業不止未扭虧,期內虧損更進一步擴大57.3%至19.2億元,情況令人擔憂。

然而,該公司上週三復牌的表現卻出現反高潮,雖然其股價開盤大跌14.3%,但當日尾盤獲大量資金關注,最終收升6%;次日股價則回跌4.5%,報5.1港元,貼近過去52周的低位,顯示投資者對基石藥業的信心仍然有限。

2021年是基石藥業的商業化元年,共有四款創新藥產品獲批,包括三款同類首創的精準治療藥物普拉替尼、阿伐替尼和艾伏尼布,以及一款潛在同類最優的腫瘤免疫治療藥物舒格利單抗。其中阿伐替尼和普拉替尼分別在2021年5月及6月期間上市銷售,為公司貢獻了1.63億元收入。

在產品快速推進上市的背後,是研發投入及銷售費用的大幅增長。基石藥業2021年的研發開支為13億元,是藥物銷售收入的7倍;銷售費用也水漲船高,2021年開支為3.64億元,同比大增156%。

主席涉違規投資

基石藥業此前未能如期公佈業績的原因,是在年報審計過程中被發現一筆約2.28億港元(1.89億元)的不合規投資。公司上週三也公佈了該投資的調查結果,2021年6月,時任基石藥業財務副總裁的翁曉路向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江寧軍建議,使用公司的閒置資金投資招銀國際及招銀國際金融的銀行集團,隨後根據江寧軍的口頭批准,在7月斥資2.28億港元投資了招銀國際金融發行的基金掛釣票據(FLN),到期日為2021年12月30日。同年11月,翁曉路提前向招銀國際證券要求該投資延期至2022年10月31日,其後翁曉路於12月從基石藥業離職。

調查報告稱,翁曉路在建議投資時,向江寧軍表示該專案能產生低風險的良好回報,可是截至今年3月31日,該項目錄得29%的未變現虧損。換言之,基石藥業在這項投資上的虧損或許不低於6,612萬港元。

雖然上述投資金額低於當時的外部支付簽名授權門檻5,000萬美元(3.33億元),並不存在違反付款授權的問題。然而,基石藥業投資政策僅批准特定投資工具,該基金所持投資不在獲批工具名單,而且公司的投資政策明確禁止投資於衍生證券。

為此,基石藥業董事會決定換帥,江寧軍讓出主席之位,由非執行董事李偉接任。同時,將外部支付的簽名授權門檻從5,000萬美元降至300萬美元;公司也成立了投資委員會,協助董事會批准投資決策及檢討投資表現等。

基石藥業這次換帥,也顯示公司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博弈。現年61歲的江寧軍是基石藥業的創始人之一,從2016年7月起便擔任首席執行官、2018年8月出任董事長,他曾在國際醫藥巨頭賽諾菲(SNY.US)擔任全球副總裁兼亞太研發部主管。至於接任的李偉從2015年底基石藥業成立時已擔任公司董事,並於2018年調任非執行董事,但一直未曾介入基石藥業的管理團隊。

短期或無藥可上

李偉的身後站著基石藥業的第一大股東毓承資本(WuXi Healthcare Ventures),他擁有豐富投資經驗,從2015年開始擔任毓承資本的創始合夥人及管理合夥人,2017年出任通和毓承(6 Dimensions Capital)的執行合夥人。上述機構都與CXO龍頭藥明康德密切相關,其中前者由原藥明康德風險投資部門於2015年獨立而來,後者由通和資本和毓承資本聯合成立,藥明康德創始人兼董事長李革,是通和毓承的董事長兼創始合夥人。

從基石藥業現有的15條產品管線來看,僅有已上市的四款產品可能會再獲批用於新適應症,其他自研管線大多處在臨床前階段和一期臨床階段,因此公司未來兩年可能出現無藥可上的“空窗期”。因此,如果想繼續保持新藥上市節奏,基石藥業需要繼續引入新的管線,但手頭已不如往年寬裕,2021年底的現金僅有7.4億元,不復2020年底手持30億現金時的闊綽。

不過,在藥明康德背景的大股東加持下,資本市場對基石藥業的前景並不悲觀,當前市銷率約為21倍,略低於同樣以授權引進為主的創新藥企再鼎醫藥(ZLAB.US; 9688.HK)的23倍,但遠高於自主研發能力更強、市銷率只有7倍的信達生物(1801.HK)。基石藥業未來能否在擁有豐富醫藥投資經驗的新董事長帶領下改善業績,只能靠時間證明。

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簡訊:中偉新材低位定價 首掛午收仍挫5%

新能源材料生產商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579.HK)周一在香港掛牌平開報34元,股價之後回軟,中午收市報32.3元,跌5%。 公司發售1.04億股,每股售價34至37.8元,最終以低位定價。公開發售錄得超額26.9倍,國際配售則錄得超額3.08倍,集資淨額34.3億元。 去年公司收入增長17.4%至402億元人民幣(下同),但盈利不升反跌,按年下挫24.7%至14.67億元。今年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收入同比升6.1%至213.2億元,但盈利則下跌14.8%至7.53億元。 集資所得的50%,將用作擴大生產及供應鏈能力,約40%用於新能源電池材料的研發及推進數字化,餘下10%作為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eeking a profile boost, Boxihe pivots to Hong Kong IPO

騰訊及啟明創投撐腰 伯希和轉攻港股上市

戶外服品牌伯希和正申請在港上市,由於中國內地性能戶外服飾人均支出仍遠較美日低,伯希和所處的市場仍有一定提升空間 重點: 獲騰訊及啟明創投入股 廣告開支佔比高,拖低2025上半年純利增長   白芯蕊 中國零售業有回暖跡象,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升3%,好過市場預期,加上港股氣氛仍熾熱,除科技股尋求在香港上市外,高性能戶外服飾及裝備品牌商伯希和戶外運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也在港遞交上市申請文件。 集團前身為險峰服裝,由公司主席劉振2006年成立,最初只是經營海外品牌服裝出口貿易,2012年推出旗艦品牌伯希和,隨著品牌迅速獲得認可,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按2024年零售額計算,伯希和躋身中國內地三大本土高性能戶外服飾品牌,市場份額達5.2%。 騰訊持股逾一成 伯希和原先計劃在內地深圳交易所上市,但集團稱由於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市場,能提供進入國際資本市場渠道,增強融資能力及股東基礎,因此轉到香港尋求上市。 上市前,集團股東陣容強大,當中包括騰訊(0700.HK)及内地知名風險投資機構啟明創投,分別持有10.7%和5.4%股權,至於大股東為劉振及其配偶花敬玲,合共持有63.2%股權。 雖然2019年全球爆發新冠疫情,但無阻戶外服飾行業增長,單是中國市場規模從2019年1.7萬億元,增長至2024年2.03萬億元,複合增長達3.1%,當中伯希和主攻的功能性服飾的市場增長更快,同期複合增長達10.3%,佔2024年中國戶外服飾行業規模的23.9%,達4,843億元。 隨著戶外活動越來越受歡迎,消費者越發重視服飾的技術特性、耐用性及功能性,市場估計到2029年市場規模達8,231億元,相當於2025年至2029年複合增長加快至10.9%。 尤其是中國高性能戶外服飾人均支出仍低,參照2024年數據,人均支出僅73元,對比美國及日本,其人均支出分別達440元及170元,明顯落後一大截,意味中國高性能戶外服飾未飽和,伯希和作為龍頭之一,未來仍有增長空間。 第二大衝鋒衣褲 特別是伯希和在衝鋒衣褲行業表現突出,更是中國第二大衝鋒衣褲品牌,衝鋒衣褲為高性能戶外服飾重要類別,為在戶外活動中抵禦極端天氣而設計的高性能外套,公司在2024年市場份額6.6%,平均售價為400至1,000元,該業務在2024年及2025上半年毛利達5.81億元和2.3億元,佔集團總毛利的55%和40%。 在銷售上,內地線上零售生態發達,伯希和以網上直接面向消費者(DTC)模式和電子商務平台為主,例如天貓、抖音及京東,當中線上門店數量由2022年的37家,增至2025上半年的62家,至於透過旗艦店及向電商平台銷售所產生的收入,便分別佔集團總收入76.5%和70.7%。 除線上佈局外,伯希和為增加與消費者互動及黏性,正擴大線下銷售渠道,截至2025年6月底,集團擁有163家線下零售店,主要位於內地一線及二線城市未來亦計劃穩步實體零售店網絡,重點關注經濟實力強勁兼戶外消費潛力高的城市。 廣告佔比逾四成 儘管集團積極佈局線上與線下業務,帶動2024及2025上半年銷售收入增長94%和62.3%,但純利增長卻明顯放慢,由2024年按年升86.3%,大幅放慢至2025上半年的3.7%增幅;其中集團銷售及分銷開支佔比大幅攀升,分別由2023年和2024年的30.5%和33.2%,急增至2025上半年的41.5%,最終拉低伯希和純利增長。 環顧香港上市的內地體育用品股中,包括安踏體育(2020.HK)、李寧(2331.HK)及特步國際(1368.HK),目前的預期市盈率為15.7倍、16倍及9.8倍,但市值差異大,當中安踏市值已超過2,200億港元,李寧則不足500億港元,特步市值更細,目前約150億港元左右。 整體來講,伯希和作為中國第二大衝鋒衣褲品牌,若以15倍預期市盈率上市,其估值實屬合理,一旦低於10倍,估值更吸引,但集團最大問題是銷售及分銷開支佔比大幅攀升,一旦佔比由升轉跌,將有助盈利重拾增長,甚至有能力挑戰安踏及李寧地位。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廣告收入急增 B站第三季扭虧

影音平台嗶哩嗶哩股份有限公司(9626.HK; BILI.US)周四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錄得淨利潤4.69億元(6,590萬美元),去年同期為虧損7,980萬元, 成功扭虧為盈。經調整淨利潤達7.86億元,按年大增233%,盈利能力顯著改善。 公司期內收入按年增長5%至76.9億元,其中廣告營業額按年急增23%至25.7億元;增值服務收入達30.2億元,增長7%。移動遊戲收入則因去年同期基數較高而下跌17%至15.1億元。毛利率提升至36.7%,已連續13個季度按季改善。 用戶數據方面,日活用戶增長9%至1.17億,月活用戶增長8%至3.76億;月付費用戶增加17%至3,500萬,日均使用時長達同比增加6分鐘至112分鐘,再創歷史新高。公司表示,未來將持續提升廣告效益與內容生態,並在技術革新浪潮下保持投資節奏,以鞏固長期增長基礎。 嗶哩嗶哩美股周四高開低走,收市報25.89美元,跌4.7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

簡訊:毛利率急跌的創新實業 招股集資55億元

電解鋁和氧化鋁生產商創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2788.HK)周五公開招股,發售5億股份,當中一成作公開發售,每股售價介乎10.18至10.99港元,一手500股,入場費5,550.42港元,11月19日截止,11月24日開始掛牌交易。 公司今年首五個月的收入達72.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上升22.6%;但盈利卻不升反跌14.4%至8.56億元,公司解釋是有若干主要原材料的市價上升,導致毛利下跌所致。 據招股書資料,公司去年的毛利率高達28.2%,但今年首五個月已急跌至19.9%,即大幅下跌了8.3個百分點。 是次集資金額約55億港元,扣除開支使費後,約50%用於拓展海外產能,包括建設一家電解鋁冶煉廠,另外40%將用於建設綠色能源發電站及購買設備,餘下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