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藥業在“商業化元年”虧損擴大,涉及違規投資的主席江寧軍更宣佈下台

重點:

  • 基石藥業去年共有四種產品商業化,但由於研發及銷售開支龐大,期內虧損仍擴大近六成
  • 這次換帥顯示公司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博弈,新任董事長履歷與藥明康德密切相關

莫莉

過去一年,創新藥企的日子並不好過,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創新藥投融資遇冷,醫藥板塊在二級市場也持續回落。此外,隨著多輪國家醫保談判開展,創新藥產品的利潤正在被壓縮,不少創新藥企儘管不斷有新藥獲批,但近期交出的財報卻顯示盈利水準未有改善,即使連背靠研發、生產銷售合同組織(CXO)行業龍頭藥明康德(2359.HK)的基石藥業(2616.HK)也不例外。

在停牌兩個月之後,基石藥業2021年財報終於在上週二晚間姍姍來遲。公司年度營收為2.44億元,當中包括8個月內的商業化產品銷售收入1.63億元,但授權費收入比2020年10.39 億元銳減92%至8,090萬元。基石藥業不止未扭虧,期內虧損更進一步擴大57.3%至19.2億元,情況令人擔憂。

然而,該公司上週三復牌的表現卻出現反高潮,雖然其股價開盤大跌14.3%,但當日尾盤獲大量資金關注,最終收升6%;次日股價則回跌4.5%,報5.1港元,貼近過去52周的低位,顯示投資者對基石藥業的信心仍然有限。

2021年是基石藥業的商業化元年,共有四款創新藥產品獲批,包括三款同類首創的精準治療藥物普拉替尼、阿伐替尼和艾伏尼布,以及一款潛在同類最優的腫瘤免疫治療藥物舒格利單抗。其中阿伐替尼和普拉替尼分別在2021年5月及6月期間上市銷售,為公司貢獻了1.63億元收入。

在產品快速推進上市的背後,是研發投入及銷售費用的大幅增長。基石藥業2021年的研發開支為13億元,是藥物銷售收入的7倍;銷售費用也水漲船高,2021年開支為3.64億元,同比大增156%。

主席涉違規投資

基石藥業此前未能如期公佈業績的原因,是在年報審計過程中被發現一筆約2.28億港元(1.89億元)的不合規投資。公司上週三也公佈了該投資的調查結果,2021年6月,時任基石藥業財務副總裁的翁曉路向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江寧軍建議,使用公司的閒置資金投資招銀國際及招銀國際金融的銀行集團,隨後根據江寧軍的口頭批准,在7月斥資2.28億港元投資了招銀國際金融發行的基金掛釣票據(FLN),到期日為2021年12月30日。同年11月,翁曉路提前向招銀國際證券要求該投資延期至2022年10月31日,其後翁曉路於12月從基石藥業離職。

調查報告稱,翁曉路在建議投資時,向江寧軍表示該專案能產生低風險的良好回報,可是截至今年3月31日,該項目錄得29%的未變現虧損。換言之,基石藥業在這項投資上的虧損或許不低於6,612萬港元。

雖然上述投資金額低於當時的外部支付簽名授權門檻5,000萬美元(3.33億元),並不存在違反付款授權的問題。然而,基石藥業投資政策僅批准特定投資工具,該基金所持投資不在獲批工具名單,而且公司的投資政策明確禁止投資於衍生證券。

為此,基石藥業董事會決定換帥,江寧軍讓出主席之位,由非執行董事李偉接任。同時,將外部支付的簽名授權門檻從5,000萬美元降至300萬美元;公司也成立了投資委員會,協助董事會批准投資決策及檢討投資表現等。

基石藥業這次換帥,也顯示公司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博弈。現年61歲的江寧軍是基石藥業的創始人之一,從2016年7月起便擔任首席執行官、2018年8月出任董事長,他曾在國際醫藥巨頭賽諾菲(SNY.US)擔任全球副總裁兼亞太研發部主管。至於接任的李偉從2015年底基石藥業成立時已擔任公司董事,並於2018年調任非執行董事,但一直未曾介入基石藥業的管理團隊。

短期或無藥可上

李偉的身後站著基石藥業的第一大股東毓承資本(WuXi Healthcare Ventures),他擁有豐富投資經驗,從2015年開始擔任毓承資本的創始合夥人及管理合夥人,2017年出任通和毓承(6 Dimensions Capital)的執行合夥人。上述機構都與CXO龍頭藥明康德密切相關,其中前者由原藥明康德風險投資部門於2015年獨立而來,後者由通和資本和毓承資本聯合成立,藥明康德創始人兼董事長李革,是通和毓承的董事長兼創始合夥人。

從基石藥業現有的15條產品管線來看,僅有已上市的四款產品可能會再獲批用於新適應症,其他自研管線大多處在臨床前階段和一期臨床階段,因此公司未來兩年可能出現無藥可上的“空窗期”。因此,如果想繼續保持新藥上市節奏,基石藥業需要繼續引入新的管線,但手頭已不如往年寬裕,2021年底的現金僅有7.4億元,不復2020年底手持30億現金時的闊綽。

不過,在藥明康德背景的大股東加持下,資本市場對基石藥業的前景並不悲觀,當前市銷率約為21倍,略低於同樣以授權引進為主的創新藥企再鼎醫藥(ZLAB.US; 9688.HK)的23倍,但遠高於自主研發能力更強、市銷率只有7倍的信達生物(1801.HK)。基石藥業未來能否在擁有豐富醫藥投資經驗的新董事長帶領下改善業績,只能靠時間證明。

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行業簡訊:外賣戰升溫引監管關注 五部門約談京東 美團 餓了麼

在外賣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之際,中國監管部門出手介入。5月13日晚,市場監管總局聯同中央社會工作部、中央網信辦、人社部及商務部,針對當前外賣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約談京東(JD.US; 9618.HK)、美團(3690.HK)及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餓了麼等平台企業。 據財新報道,五部門要求企業嚴格遵守《電子商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強調須履行主體責任與社會責任,規範經營、保障消費者、商戶與外賣騎手權益,促進平台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京東今年強勢進軍外賣市場,劉強東親自領軍,提出佣金不超過5%、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等政策;美團則回應推出養老保險補貼,雙方並因「騎手二選一」問題互相指責。阿里也在4月底加入戰局,饿了麼宣布百億補貼計畫,並聯合淘寶閃購發放上億份免費茶飲券。 監管層自去年底多次強調平台經濟要規範發展,並整治算法濫用、保護新型就業者權益。未來外賣平台競爭將不僅拼補貼與速度,更須接受更高標準的法律與社會責任檢視。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 較A股折讓逾兩成 恒瑞醫藥集資近百億

中國藥業龍頭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1276.HK; 600276.SH)於周四招股,發售約2.25億股,5.5%作公開發售,每股售價介乎41.45至44.05港元,較A股周三的收市價折讓約23%至27.6%,集資近99億港元,下周二截止認購,周五正式掛牌。 恒瑞醫藥專注的藥物領域包括腫瘤、代謝和心血管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神經科學。公司擁有110多款商業化藥物,包括19款新分子實體創新藥和4款其他創新藥。 去年公司盈利達63.4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48%。今年首季收入72.06億,同比增長20.1%,純利上升36.9%至18.74億元。 是次共有七名基石投資者,認購金額達5.3億美元,包括新加坡政府的GIC、Invesco Advisers、UBS AM Singapore、Cordial Solar、Hillhouse、Millennium及Oaktree。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結束三年收入萎縮 虎牙重返增長軌道

遊戲直播公司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UYA.US)周二披露,在經歷競爭加劇、監管打壓及合併案遭否等困境後,公司今年一季度實現收入正增長,結束逾三年的業績收縮周期。 虎牙披露,今年一季度營收總額為15.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億元微增。此前公司上一次實現同比增長,要追溯至2021年第三季度,當季營收從28.1億元增長5.7%至29.8億元。 公司核心直播業務收入仍延續跌勢,最新季度同比下滑約10%至11.4億元。但遊戲相關服務收入大漲52%至3.7億元,彌補了核心業務缺口。根據非公認會計准則,公司最近三個月實現淨利潤2,400萬元,較上年同期的9,250萬元有所下降。 財報發布後,虎牙美股周二漲1.9%。該股年內累計漲幅已達25%。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五年投資10億 美團Keeta進軍巴西

外送服務巨頭美團(3690.HK)近日宣布,將斥資10億美元把其海外外送平台「Keeta」拓展至巴西,此前該平台已在香港及沙特阿拉伯成功推出。美團表示,Keeta將於「未來幾個月內」登陸巴西,並計劃於未來五年內在當地投入總額10億美元。 南華早報報道,有關協議於本周一在北京簽署,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親臨現場,與美團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王興一同見證。王興表示,巴西是擁有巨大潛力的重要市場,美團將致力於「提升消費者體驗、幫助合作餐廳成長,並為外送員提供更多機會」。 美團於2022年開始部署開拓海外市場,Keeta已分別在香港及沙特阿拉伯推出服務。去年2月,美團進行多項業務整合,由王興親自負責海外業務拓展。 公司稱,Keeta將在巴西建立全國性外送網絡,並為當地餐飲商戶提供多元行銷及數位營運工具,助其拓展業務。 儘管利好消息公布,美團周二股價仍下跌4%,報138.60港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