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Europe stock connects get year-end push

中國最近採取多項舉措,推動企業在英國和德國上市,但缺乏流動性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仍然是重大障礙

重點:

  • 新一屆工黨政府有意改善中英關係,中國企業通過與倫敦的五年股票互聯互通機制上市可能因此受惠
  • 由於流動性低,中國企業仍對歐洲股市持謹慎態度,今年尚沒有新企業通過與倫敦、蘇黎世或法蘭克福的互通互聯機制上市

沈如真

12月初在上海舉行的一個中英投資會議上,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 中國區首席代表艾德華,向尋求國際資本市場的中國企業發出邀請。他用普通話向聽眾表示:「如果您想在歐洲或中東發展業務,我們認為倫敦證券交易所是您的最佳選擇。」

他指出,倫敦證券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所之一,流動性強,投資者群體多元。在向擔心即將上任的唐納德·特朗普政府可能帶來障礙的公司做推銷時,他指出:「如果因為地緣政治問題而不想在美國上市,那你可以來倫敦。」

在他進行此番推銷的一個月後,英國財政大臣李韻晴計劃於1月初訪問北京,旨在建立更緊密的金融聯繫。此前,上海證券交易所官員也在近期訪問了倫敦、德國和瑞士,以促進合作。

交流活動的加強,突顯中國和歐洲都希望加強商業和金融往來,因雙方都面臨經濟增長放緩的問題,並且都在為特朗普上任後可能爆發的貿易戰做準備,特朗普威脅,要對中國和歐盟出口到美國的所有產品徵收關稅。

但有些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儘管經過數年的努力,但鼓勵中國公司在歐洲的英國、瑞士和德國市場上市的幾項機制均收效甚微。2024年沒有任何一家公司通過該機制在三個國家上市,由此可見一斑。

由於程序嚴格,很多中國公司對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失去興趣。這些公司也因流動性不足而對瑞士望而卻步,轉而前往它們傳統的首選境外上市目的地香港和紐約,這些地方的IPO市場正在復蘇。

很多中國公司可能還擔心越來越動蕩的地緣政治風向。過去兩年,中歐關係因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而動搖,在這場衝突中歐盟堅定地支持烏克蘭。

貿易方面,歐盟還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高達45.3%的關稅,因歐盟堅持認為中國向汽車行業提供不公平的補貼。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強調此舉的間接危害,警告徵收關稅的決定,給中國在歐盟的運營和投資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誕生於「黃金時代」

「滬倫通」機制於2019年啓動,允許中英兩國的上市公司通過發行存托憑證(DRs)在對方交易所上市。它誕生於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當時跨境貿易和投資急劇增加,而且每年都會舉行高層經濟和金融會談。

然而,在時任首相辛偉誠於2022年宣布結束與中國的「黃金時代」後,該計劃迅速失去了勢頭。 

目前只有六家中國公司通過滬倫通機制在倫敦掛牌,而且自化工企業永太科技(002326.SH)於2023年7月上市以來,沒有新的公司在倫敦上市。其他上市公司包括長江電力(600900.SH)和華泰證券(601688.SH)。該機制尚未吸引到任何英國上市公司出售中國存托憑證,在中國A股市場進行交易。

據路透社報道,英國財政大臣李韻晴下個月將對北京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旨在重啓近年來遭凍結的高層經濟和金融會談。據《金融時報》報道,會談將聚焦金融服務,還將討論恢復「滬倫通」機制。  

現任工黨政府已將改善對華關係作為其主要外交政策目標之一。事實上,據報道,電商快時尚品牌Shein正與倫敦證交所商談在倫敦上市事宜,此前該公司在首選目的地的紐約遭受遇冷。這樣的上市最早或將於明年進行,可能會籌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成為中國公司在歐洲規模最大的上市。

瑞士項目同樣進展緩慢

重啓後的滬倫通將面臨的困難,也反映在中國和瑞士的互聯互通項目上,這是連接中國公司與歐洲證券交易所歷史第二悠久的項目。在中國企業最初爭相在瑞士證券交易所(SIX Swiss Exchange)上市之後,由於交易清淡,中國企業基本上放棄了這一渠道。

迄今為止,共有17家中國企業在瑞士證交所上市,其中包括樂普醫療 (300003.SZ)和電池製造商欣旺達(300207.SZ)。但它們的全球存托憑證交易幾乎不存在,股票往往在數周甚至數月沒有任何股票易手。

這類瑞士全球存托憑證交易的價格也經常低於上海上市的同等股票。導致套利交易員經常將這些全球存托憑證(GDR)交換成包含的A股股票,他們可以在中國以更高的價格出售,從而迅速獲利。最後一家在瑞士上市的中國企業是星源材質(300568.SZ),時間是一年前的2023年12月。

天順風能(002531.SZ)和三花智控(002050.SZ)本月都以市場條件發生變化為由,取消在瑞士上市的計劃,十多家中國公司也做出了類似決定。三花智控在另一份聲明中稱,該公司目前計劃在香港上市。

深圳上市的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300750.SZ)原本也計劃在瑞士上市,現在據報道也在考慮赴港上市,預計將籌集至少50億美元。「隨著香港IPO市場持續向好,投資者信心日益增強,香港作為上市目的地的吸引力與日俱增」畢馬威中國合伙人劉大昌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寫道。

未來在法蘭克福?

與此同時,上海證券交易所稱其最近帶領一些中國上市公司不僅去了英國和瑞士,還去了德國訪問,促進在這三個國家的跨境上市活動。

中國企業在德國上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18年,當時家電巨頭海爾通過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出售全球存托憑證。但該機制始終沒有太大起色。上個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集團(DBG)和中德合資的中歐國際交易所(CEINEX)簽署了一項新的上海、法蘭克福股票互聯互通機制協議,這種交叉上市的可能性出現了新的生機。

同樣在上個月,在上海上市的晶科能源(688223.SS)表示,計劃通過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出售全球存托憑證籌集不超過45億元,為擴張提供資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行業簡訊:華為第三季度痛失中國智能手機王座

國際數據公司(IDC)周三發布數據顯示,第三季度陷入頹勢的華為在中國市場痛失桂冠,而東山再起的蘋果(AAPL.US)公司憑借iPhone 17的熱銷實現排名躍升。IDC數據顯示,在截至9月的三個月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市場的整體出貨量同比下降0.6%至6,840萬台。 華為市場份額從第二季度的18.1%跌至第三季度的15.2%,排名從榜首滑落至第三。競爭對手vivo以17.3%的市佔率佔據首位,其第二、三季度市場份額持平。蘋果是期內少數實現份額增長的企業,最新季度市佔率提升1.9個百分點至15.8%,使其從上一季度的第五位躍居本季度中國第二大智能手機品牌。 躋身前六的還有市佔率10%的小米(1810.HK)、9.9%的OPPO及9.8%的榮耀。六大頭部品牌中,僅蘋果與OPPO在最新季度實現同比銷售增長。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思考樂教育折讓13%配股籌2.4億港元

課後教育服務提供商思考樂教育集團(1769.HK)周三公布,向超過六名獨立第三方發行合共1.1億股新股,相當於擴大後股本16.3%;每股作價2.2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折讓13.04%,認購總額2.42億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將用於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體驗,包括課程開發與教學設施升級,並用於與主要業務相關的人工智能項目,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思考樂教育是中國華南地區的民辦教育提供商,主要提供美術、體育、繪畫、表演等通識教育課程及課後托管服務。今年上半年,思考樂錄得收入約4.39億元,按年上升10.1%;淨利潤6,293.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約10個百分點。 公司股價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3.01港元,升18.97%。近半年累跌約4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接特斯拉訂單股價爆升 三花智控直斥傳言不實

製冷元件製造商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002050.SZ)周四發公告,澄清市場傳聞公司獲得機器人大額訂單的消息。公司直指傳言不屬實,也未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於今年10月15日亦沒有接受任何媒體採訪。 本周三市場有網絡消息傳出,特斯拉研發中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計劃,向三花智控訂購線性執行器,總值達6.85億美元。消息傳出後,三花智控在香港的股價大升13%,成交量較周二倍翻,A股更急升10%而漲停板。 三花智控今年7月才在港上市,股價在短短三個月內一度急升逾倍,至近日股價略回軟,但仍較上市價22.53港元高出66%。 周四公司開市跌5%報37.54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nnoCare licensing deal

宣布20億美元對外授權合作 諾誠健華股價為何大跌?

交易對手Zenas是一家成立於2019年11月的臨床階段的全球生物制藥公司,市場擔憂Zenas能否兌現奧布替尼的海外研發承諾並承擔後續巨額付款 重點: 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場擔憂的首要因素,3500萬美元的現金首付款在整體交易規模中僅佔1.75% 這並非是奧布替尼首次對外授權,曾在2023年被跨國藥企渤健「退貨」    莫莉 醫藥行業的BD交易歷來被資本市場視為重大利好,因其不僅能帶來即時現金收入,還能為後續研發管線注入支持。然而,近年來市場對這類交易的評估日趨理性。2025年10月8日,創新藥企業諾誠健華醫藥有限公司(9969.HK,688428.SH)在A股長假結束前宣佈了一項對外授權協議,潛在總交易金額超過20億美元,然而市場反應出人意料:公告後兩個交易日內,諾誠健華港股股價累計重挫約21.8%。 根據諾誠健華以及交易對手美國Zenas BioPharma Inc.(ZBIO.US)的公告,諾誠健華向Zenas轉讓BTK抑制劑奧布替尼的多發性硬化全球獨家權益,以及該藥物在非腫瘤適應症的大中華區和東南亞以外的商業化權益,除此之外,以及兩項臨床前管線的權益。作為回報,諾誠健華有望獲得的首付款以及開發、監管和商業里程碑付款潛在總價值超過20億美元。這一數字看似可觀,但細究條款實則另有玄機。 根據協議,Zenas將向諾誠健華支付的首付款,真正在交易達成時支付的首付款現金僅有3,500萬美元,另外的6,500萬美元為近期里程碑付款,再加上Zenas的700萬普通股股票,以10月7日收盤價20.85美元計算,這部分股票價值約為1.46億美元。剩餘的超過17億美元則全部依賴於未來的研發、註冊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這些款項能否到手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資本市場對這筆交易的反應異常冷淡,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場擔憂的首要因素,3,500萬美元的現金首付款在整體交易規模中僅佔1.75%,遠遠低於中國創新藥出海交易的平均水平。交易對手的實力則是市場的另一重擔憂,Zenas成立於2019年11月,是一家臨床階段的全球生物制藥公司,2024年9月才登陸納斯達克,2025年上半年,Zenas營收僅為1,000萬美元,淨虧損8,579.60萬元,Zenas能否兌現奧布替尼的海外研發承諾並承擔後續巨額付款存在一定風險。 奧布替尼曾遭「退貨」 這次BD交易中的核心奧布替尼,是諾誠健華的支柱產品。奧布替尼作為國內首個且唯一獲批針對復發或難治性邊緣區淋巴瘤適應症的BTK抑制劑,獨家產品優勢明顯。在血液腫瘤領域,奧布替尼共獲批三項適應症,且均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2025年上半年,諾誠健華收入同比增長74.3%,達到7.3億元,主要歸功於核心產品奧布替尼的持續放量,其銷售額達到6.37億元,同比增長52.84%。 這並非是諾誠健華首次就奧布替尼進行對外授權。2021年,諾誠健華曾將奧布替尼的多發性硬化等適應症授權給跨國藥企渤健(BIIB.US),獲得後者一次性支付的不可退還和不予抵扣的首付款1.25億美元。相比之下,此次從Zenas獲得的現金首付款金額明顯較少。 然而,2023年2月15日,渤健決定為便利而終止(Terminate for Convenience)雙方達成的上述合作和許可協議。渤健與諾誠健華均未披露終止合作的具體原因,但諾誠健華表示,會繼續「加速推進奧布替尼作為潛在同類最佳BTK抑制劑在多發性硬化症(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全球臨床開發。」 目前,諾誠健華已於2025年第三季度啓動針對原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PPMS)的III期臨床試驗,並預計於2026年第一季度啓動繼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SPMS)的III期臨床試驗。 諾誠健華管理層在10月9日的業務交流會上曾強調,公司將繼續積極推進更多產品通過多種形式走向國際化,並表示「BD是公司未來三年的重中之重」。此次與Zenas的合作,已經是諾誠健華在2025年內的第二次出海BD。今年1月,諾誠健華與康諾亞(02162.HK)將共同開發的CD20×CD3雙特異性抗體(ICP-B02)在部分領域的權益授權給美國Prolium公司,將獲得最高5.2億美元的總付款以及Prolium的少數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諾誠健華在BD交易中選擇了「保留核心權益,出讓非核心權益」的策略,保留了奧布替尼在腫瘤領域的全球獨家權利,以及在大中華地區和東南亞地區非腫瘤領域的權利。目前,諾誠健華的市銷率約為16倍,另一間因BD而股價震蕩的創新藥企業榮昌生物(688331.SH;9995.HK)的市銷率約為21倍。這筆交易可以成為諾誠健華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還是又一次曲折之旅,唯有時間能夠給出答案。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